韵字:   或选择韵部:
总目 提要 序、跋 正语作词起例 影印版:中原音韻

齐微韵 平声

阴平
      尿     西                                     

鼿 㰿

其它僻字:

𩣚 𤱍 𦐉 𣚂 𠂣 𤿎 𠜱 𨻼 𥏠 𧪡 𨻵 𧧺 𣢍 𩓠 𨾚 𤮰 𦠄 𧗇 𥝌 𣢑 𨵎 𠨚 𧬊 𤟤 𢹍

阳平
                                            

鬿 㺿

其它僻字:
𩭇

𧋘 𥉘 𧡨 𤇴 𧰙 𪘫 𢓡 𡖂 𦝢 𧝋 𢜽 𦉈 𨛬 𧢦 𠠍 𢤂 𩧋 𣮉 𥰙 𠻗 𦃇 𩇯 𤪌 𧡺 𨵈 𥌛 𩌃 𢾁

入声作阳平声
               

其它僻字:

𠴫

去声作阳平声
 

上声

                  贿                                 

䬿 氿

其它僻字:

𦰫 𠪙 𩌦 𩰞 𤡪 𠷏 𤼒 𡧭 𡺮 𪊨 𤈦 𥯲 𣀷 𨓦

入声作上声
            湿                       

鰿

其它僻字:

𩋡 𪀦 𣒃 𦸗 𡫁 𧾢

去声

                            婿             退                             

羿 丿 浿

其它僻字:
𩤸

𥉻 𩥉 𤫝 𥉆 𤹝 𩍘 𣖾 𢴨 𥄔 𣨶 𠭥 𨿠 𢄢 𩏚 𩪧 𢈶 𢖫 𢘽 𨘇 𥝈 𥳊 𦒎 𡢖 𢰂 𧫚 𢢞 𥰰 𩊒 𤤺

入声作去声
        驿      

䭿

其它僻字:

𠙆 𧏾 𪒄 𤜜

组词:词首词末
用韵:句末
对仗:对语
用典:典故词末
漢語字典
拼音:dé  韵部:
〈动〉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
  • 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
    • 得,行有所得也。——《说文》
    • 三人行必得我师焉。——《论语》。释文:“本或作必有。”
    •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
    • 佳婿难得。——《世说新语·假谲》
    • 卖炭得钱何所营。——·白居易《卖炭翁》
    • 工之侨得良桐焉。——·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 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闲儿(有空闲时间;得空);得胜回头(宋元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作引子,叫得胜回头);得职(获得官职);得情报;得钱;得奖
  • 找到
    • 知得而不知丧。——《易·文言》
    • 虑而后后能得。——《礼记·大学》。注:“谓得事之宜也。”
    • 至德不得。——《庄子·秋水》
    • 既而得其尸于井。——《聊斋志异·促织》
  • 得知
    • 故无术者得于不用。——《韩非子》
    • 礼得其报则乐。——《礼记·乐记》。注:“谓晓其义。”
    • 武王得之矣。——《吕氏春秋·义赏》。注:“犹知也。”
  • 捕获
  • 亦指被捕获;被逮捕。又如:得俊(俘获敌方的勇猛将士)
  • 成功;完成
    • 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明日就得。——《红楼梦》
  • 又如:得算(计谋成功);得策(谋略得当)
  • 适,合
    • 傲啸东轩下,聊复得此生。——陶渊明《饮酒》
  • 具备
    •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荀子·劝学》
  • 同“德”,恩惠,感恩
    •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孟子·告子上》
    • 地广而不得者国危,兵强而凌敌者身亡。——《盐铁论·击之》
  • 助动词。能,能够
    •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论语·微子》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进退不得,为之奈何?——《吴子·应变》
    • 沛公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史记·项羽本纪》
  • 得意,满足
    •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史记·管晏列传》
    • 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世说新语·文学》
  • 又如:洋洋得意
  • 看到
    •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陶渊明《桃花源记》
〈名〉
  • 收获,心得
    •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开郑有得,便欣然忘食。——《南史·陶潜传》
  • 德,道德,有德之人
    • 尚得推贤不失序。——《荀子》
〈副〉
  • 必须,应该
    •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形〉
  • 合适;正确
    • 于彼计则得。——马中锡《中山狼传》
    • 历古今之得失。——《汉书》
〈叹〉
  • 用在口语中表示同意或禁止 。如: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得也么(算了吧;又作答应之词)
  • 用在口语中,瞧。在情况变坏时表示无可奈何 。如:得,又搞错了;得,全完了

拼音:de  
〈助〉
  •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能够或可以。如:我们可粗心不得;她能去我为什么去不得
  • 用在动词和补语中间,表示可能。如:我拿得动;那办得到
  •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连接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如:冷得打哆嗦;笑得肚子痛

拼音:děi  韵部:
〈动〉
  • 用在口语中表示必须有,一定 。如: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成
  •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 又如: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
  • 表示推测的必然 。如:要不快走,我们就得迟到了
康熙字典古文:𢔶䙷𢔨

  • 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𠀤音德。 (職韻)
  • 說文》行有所得也。《玉篇》獲也。《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又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禮·曲禮》臨財毋苟得。《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孟子》求則得之。
  • 又貪也。《論語》戒之在得。
  • 又《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 又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
  • 又叶都木切,音篤。
  • 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易林》入市求鹿,不見頭足,終日至夜,竟無所得。
  • 集韻》或作㝶。
説文解字   古文省彳。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行有所㝵也。㝵各本作得誤。今正。見部曰。䙷、取也。行而有所取。是曰得也。左傳曰。凡獲器用曰得。从彳。䙷聲。多則切。一部。古文省彳。按此字已見於見部。與得並爲小篆。義亦少異。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取也。从見寸。會意。多則切。一部。寸、度之。亦手也。說从寸兼此二解。按彳部䙷爲古文得。此爲小篆。義不同者、古今字之說也。在古文則同得。在小篆則訓取也。說詳女部之𡡗。

宋代 徐鉉 徐鍇 注釋

臣鉉等案:彳部作古文得字,此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