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字:   或选择韵部:
总目 提要 序、跋 正语作词起例 影印版:中原音韻

齐微韵 平声

阴平
      尿     西                                     

鼿 㰿

其它僻字:

𩣚 𤱍 𦐉 𣚂 𠂣 𤿎 𠜱 𨻼 𥏠 𧪡 𨻵 𧧺 𣢍 𩓠 𨾚 𤮰 𦠄 𧗇 𥝌 𣢑 𨵎 𠨚 𧬊 𤟤 𢹍

阳平
                                            

鬿 㺿

其它僻字:
𩭇

𧋘 𥉘 𧡨 𤇴 𧰙 𪘫 𢓡 𡖂 𦝢 𧝋 𢜽 𦉈 𨛬 𧢦 𠠍 𢤂 𩧋 𣮉 𥰙 𠻗 𦃇 𩇯 𤪌 𧡺 𨵈 𥌛 𩌃 𢾁

入声作阳平声
               

其它僻字:

𠴫

去声作阳平声
 

上声

                  贿                                 

䬿 氿

其它僻字:

𦰫 𠪙 𩌦 𩰞 𤡪 𠷏 𤼒 𡧭 𡺮 𪊨 𤈦 𥯲 𣀷 𨓦

入声作上声
            湿                       

鰿

其它僻字:

𩋡 𪀦 𣒃 𦸗 𡫁 𧾢

去声

                            婿             退                             

羿 丿 浿

其它僻字:
𩤸

𥉻 𩥉 𤫝 𥉆 𤹝 𩍘 𣖾 𢴨 𥄔 𣨶 𠭥 𨿠 𢄢 𩏚 𩪧 𢈶 𢖫 𢘽 𨘇 𥝈 𥳊 𦒎 𡢖 𢰂 𧫚 𢢞 𥰰 𩊒 𤤺

入声作去声
        驿      

䭿

其它僻字:

𠙆 𧏾 𪒄 𤜜

组词:词首词末
用韵:句末
对仗:对语
用典:典故词末
漢語字典繁体或异体字:
拼音:bì  韵部:

〈名〉
    (形声。从巾,敝声。从巾表示与布帛有关。本义:古人用作礼物的丝织品)
  • 同本义
    • 幣,帛也。——《说文》
    • 四曰幣贡。——《周礼·大宰》。司农注:“绣帛。”
    • 幣曰量幣。——《礼记·曲礼》
    • 用圭璧更皮幣。——《礼记·月令》
    • 事之以皮幣。——《孟子》
    • 寡君是故使(游吉)奉其皮幣。——《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 请具车马皮幣。——《战国策·齐策三》
  • 又如:皮币(兽皮和缯布);币玉(帛和玉,祭祀用品);币号(祭祀用的物品名称);币献(进献的礼品)
  • 泛指车马皮帛玉器等礼物
    • 凡执幣者。——《仪礼·十相见礼》。疏:“玉马皮圭璧帛,皆称幣。”
    • 宋公以幣请于。——《左传·隐公八年》
    • 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厚幣委质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 又如:币马(用作礼物的马匹)
  • 泛指财物
    • 以珠玉为上幣,以黄金为中幣,以刀布为下幣。——《管子·国蓄》
  • 货币,钱
    • 有司以幣轻多奸。——《汉书·武帝纪》
  • 又如:金币,银币;外币;纸币;硬币
〈动〉
  • 赠送 。如:币仪(敬献礼品);币器(赠给丧家奠仪与随葬品)
〈形〉
  • 通“敝”。破旧;弃;败坏
    • 不腆先君之币器。——《国语·鲁语上》
康熙字典

  • 《龍龕》同印。 (震韻)


  • 唐韻》《集韻》《韻會》𠀤毗祭切,音弊。 (霽韻)
  • 說文》幣帛也。《周禮·天官·大宰》以九式均節財用,六曰幣帛之式。《註》幣帛,所以贈勞賔客者。
  • 又《集韻》財也。《橫渠理窟》幣者,金玉齒革泉布之雜名。《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貢致邦國之用,四曰幣貢。《註》幣貢,玉馬皮帛也。又《內府》凡四方之幣獻之,金玉齒革兵器,凡良貨賄入焉。《管子·國蓄篇》以珠玉爲上幣,黃金爲中幣,刀布爲下幣。《史記·平準書》以白鹿皮方尺,緣以藻繢爲皮幣,直四十萬。《前漢·武帝紀》有司以幣輕多姦,農傷而末衆,又禁兼幷之塗,故改幣以約之。《註》幣,錢也。更去半兩錢,行五銖錢,皮幣,以撿約姦邪。
  • 又《集韻》必袂切,音蔽。 (霽韻)
  • 義同。
  • 考證:〔《周禮·天官·大宰》《註》幣帛,所以贈答賔客者。〕
  • 謹照原文答改勞。
古文:𠘄

  • 唐韻》於刃切《集韻》《韻會》伊刃切《正韻》衣刃切,𠀤因去聲。 (震韻)
  • 說文》執政所持信也。从爪从卪。卪象相合之形。今文作卩,瑞信也。手爪以持印。會意。《廣韻》符,印也。印,信也,亦因也,封物相因付。《增韻》刻文合信也。《前漢·百官公卿表》二千石皆銀印,二百石以上皆銅印。《註》師古曰:刻文云:某官之印。又姓。《廣韻》左傳,鄭大夫印段,出自穆公子印,以王父字爲氏。
説文解字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帛也。帛者、繒也。聘禮注曰。幣、人所造成以自覆蔽。作幣者誤謂束帛也。愛之斯欲飮食之。君子之情也。是以享用幣。所以副忠信。从巾。敝聲。毗祭切。十五部。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執政所持信也。凡有官守者皆曰執政。其所持之卪信曰印。古上下通曰璽。周禮壐節注曰。今之印章。按周禮。守邦國者用玉節。守都鄙者用角節。謂諸侯於其國中、公卿大夫於其采邑用之。是卽用印之始也。季武子於周禮爲守都鄙者、而以璽書、達於魯君。是古有印明矣。葢以𥳑書之。而寓書於遠必用布帛檢之。以璽泥?之。至用縑素爲書、而印之用更廣。漢官儀。諸侯王黃金槖駝鈕、文曰璽。列侯黃金龜紐、文曰章。御史大夫金印紫綬、文曰章。中二千石銀印龜紐、文曰章。千石至四百石皆銅印、文曰印。从爪卪。會意。手所持之卪也。左傳。司馬握節以死。於刄切。十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