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附子  拼音:fù zǐ
植物名。毛茛科附子属,多年生草本。地下有块根,茎高一公尺馀。叶五角形,掌状深裂达基部。秋日开花,萼五片,紫碧色,呈帽状;花瓣二片。主块根形小,称为「乌头」,附著乌头侧面而傍生者,为「附子」,乃因附乌头而生,因以得名。一般供观赏用。可入药,用时如未经炮制直接使用,会造成心脏痲痹、呼吸急促,甚至死亡。亦与乌头混用、混称。
《漢語大詞典》:香附子
莎草的块根。中医入药,有健胃、镇痛和调经的功效。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莎草香附子:“《别録》止云莎草,不言用苗用根。后世皆用其根,名香附子,而不知莎草之名也……其根相附连续而生,可以合香,故谓之香附子。上古谓之雀头香。按《江表传》, 魏文帝 遣使於 吴 求雀头香,即此。”参见“ 香莎 ”。
《漢語大詞典》:香莎
即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根块叫香附子,供药用。 唐 皮日休 《太湖诗·孤园寺》:“香莎满院落,风汎金靃靡。” 元 谢宗可 《渔蓑》诗:“翠结香莎付钓舟,一竿风雨不须愁。”
《国语辞典》:白附子  拼音:bái fù zi
植物名。毛茛乌头属,草本植物。茎高一公尺,平滑。叶互生,五角形,三全裂再细深裂。顶生总状花序,花冠浓青色。蓇葖果。其乾燥块根含有乌头碱,将之煮成透明,半乾后以硫磺薰成白色晒乾,称为「白附片」,为一种中药。
《漢語大詞典》:黑附子
药草名。附子的一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附子:“别有草乌头白附子,故俗呼此为黑附子,用乌头以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