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立国(立國)  拼音:lì guó
1.建立国家。如:「立国的要件,需有人民、土地、主权。」
2.对立抗衡的国家。《六韬。卷三。龙韬。军势》:「野无衡敌,对无立国。」
《国语辞典》:立国号(立国号)  拼音:lì guó hào
建立国家的名号。《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曹操篡夺献帝的,立国号曰『魏』;刘先主图兴复汉室,立国号曰『蜀』;孙权自兴兵荆州,立国号曰『吴』」。
《國語辭典》:中立国(中立國)  拼音:zhōng lì guó
分为战时中立国和永久中立国。前者指当发生国际战争时,正式发表宣告保持中立的国家。后者指根据条约或得到国际承认的宣言,不论在平时或战时,均永久奉行中立政策的国家。交战国不得侵犯中立国的领土或在其领土作战,而且中立国得享有自卫的权利。目前国际上承认的中立国包括瑞士及奥地利。
《国语辞典》:立国安邦(立国安邦)  拼音:lì guó ān bāng
建立国家,安定天下。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一折:「你看我立国安邦为相宰,那其间日转千阶,喜笑迎腮,挂印悬牌。」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圣朝卿相,一个个忠君上,立国安邦,扶持万载山河壮。」也作「立业安邦」。
《国语辞典》:立国精神(立国精神)  拼音:lì guó jīng shén
建国的中心思想。如:「建立一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共和国,为我国的立国精神。」
《国语辞典》:永久中立国(永久中立国)  拼音:yǒng jiǔ zhōng lì guó
凡其政治独立及领土完整为他国所尊重或保障,而本身承诺除自卫外,对任何国家间的战争都采取中立态度,永不对外作战的国家。如瑞士、奥地利。
《国语辞典》:兴邦立国(兴邦立国)  拼音:xīng bāng lì guó
振兴、建立国家。《孤本元明杂剧。黄鹤楼。第三折》:「安排打凤牢笼计,准备兴邦立国基。」
《國語辭典》:独立国(獨立國)  拼音:dú lì guó
有完整主权与自治能力,内政外交都不受他国干涉的国家。也称为「独立国家」。
《國語辭典》:建立  拼音:jiàn lì
1.创立、设立。《汉书。卷八三。薛宣朱博传。朱博》:「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水浒传》第一一六回:「想起张顺如此通灵显圣,去涌金门外,靠西湖边,建立庙宇,题名『金华太保』。」
2.产生、形成。如:「因应语文程度测验所需,主办单位亟须建立题库。」
《國語辭典》:建国(建國)  拼音:jiàn guó
建立国家。《文选。陆倕。石阙铭》:「惟帝建国,正位辨方。周营洛涘,汉启岐梁。」《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夫天子建国,诸侯立家,选贤与能,政是以和。」
《國語辭典》:霸图(霸圖)  拼音:bà tú
霸者的事功。《晋书。卷九○。良吏传。序》:「有晋肇兹王业,光启霸图,授方任能,经文纬武。」也作「伯图」。
《國語辭典》:国本(國本)  拼音:guó běn
1.国家的根本。《礼记。冠义》:「敬冠事所以重礼,重礼所以为国本也。」
2.古代称呼太子为「国本」。《宋史。卷三七七。陈桷传》:「桷等议:国本未立,宜厚其礼以系天下望。」
《漢語大詞典》:封国(封國)
(1).封土立国。周礼·夏官·大司马:“制畿封国,以正邦国。” 郑玄 注:“封,谓立封於疆为界。”汉书·诸侯王表:“立爵五等,封国八百。”
(2).指所封之国。国语·晋语三:“既败而诛,又失有罪,不可以封国。” 韦昭 注:“不可以守封国。” 宋 曾巩 《太祖皇帝总叙》:“ 汉祖 封国过制,反者更起,累世乃定。”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封国:“ 唐 宋 以下,封国但取空名,而不有其地。”
《國語辭典》:建都  拼音:jiàn dū
建立首都。《文选。班固。东都赋》:「立号高邑,建都河洛。」《儒林外史》第二四回:「这南京乃是太祖皇帝建都的所在。」
《漢語大詞典》:神鼎
(1).鼎的美称。上古帝王建立王朝时必铸新鼎作为立国的重器。史记·封禅书:“闻昔 泰帝 兴神鼎一,一者壹统,天地万物所繫终也。” 汉 焦赣 《易林·渐之临》:“ 禹 作神鼎, 伯益 衔指。斧斤既折,撞立独倚。” 宋 罗泌路史·后纪一·太昊:“﹝ 太昊 ﹞爰兴神鼎,制郊禪。”后世因以“神鼎”喻指皇位。宋书·袁顗传:“神鼎将沦,宗稷几泯。” 清 沈德潜 《司马懿故居》诗:“中原回首移神鼎,竖子成名建禪坛。”
(2).指道教炼丹药的鼎器。 南朝 梁 江淹 《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诗:“ 广成 爱神鼎, 淮南 好《丹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