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伯道孤单
 
伯道暮年
  
伯道无后
 
哭邓攸
 
无儿悲邓攸
  
邓攸无儿
 
相关人物
邓攸


《晋书》卷九十〈良吏列传·邓攸〉~2339~
永嘉末,没于石勒。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攸至门,门干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干候勒和悦,致之。勒重其辞,乃勿杀。勒长史张宾先与攸比舍,重攸名操,因称攸于勒。勒召至幕下,与语,悦之,以为参军,给车马。勒每东西,置攸车营中。勒夜禁火,犯之者死。攸与胡邻毂,胡夜失火烧车。吏按问,胡乃诬攸。攸度不可与争,遂对以弟妇散发温酒为辞。勒赦之。既而胡人深感,自缚诣勒以明攸,而阴遗攸马驴,诸胡莫不叹息宗敬之。石勒过泗水,攸乃斫坏车,以牛马负妻子而逃。又遇贼,掠其牛马,步走,担其儿及其弟子绥。度不能两全,乃谓其妻曰:「吾弟早亡,唯有一息,理不可绝,止应自弃我儿耳。幸而得存,我后当有子。」妻泣而从之,乃弃之。其子朝弃而暮及。明日,攸系之于树而去。至新郑,投李矩。三年,将去,而矩不听。荀组以为陈郡、汝南太守,悯帝徵为尚书左丞、长水校尉,皆不果就。后密舍矩去,投荀组于许昌,矩深恨焉,久之,乃送家属还攸。攸与刁协、周顗素厚,遂至江东。元帝以攸为太子中庶子。时吴郡阙守,人多欲之,帝以授攸。攸载米之郡,俸禄无所受,唯饮吴水而已。时郡中大饥,攸表振贷,未报,乃辄开仓救之。台遣散骑常侍桓彝、虞慰劳饥人,观听善不,乃劾攸以擅出谷。俄而有诏原之。攸在郡刑政清明,百姓欢悦,为中兴良守。后称疾去职。郡常有送迎钱数百万,攸去郡,不受一钱。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小停,夜中发去。吴人歌之曰:「紞如打五鼓,鸣天欲曙。邓侯拖不留,谢令推不去。」百姓诣台乞留一岁,不听。拜侍中。岁馀,转吏部尚书。蔬食弊衣,周急振乏。性谦和,善与人交,宾无贵贱,待之若一,而颇敬媚权贵。永昌中,代周顗为护军将军。太宁二年,王敦反,明帝密谋起兵,乃迁攸为会稽太守。初,王敦伐都之后,中外兵数每月言之于敦。攸已出在家,不复知护军事,有恶攸者,诬攸尚白敦兵数。帝闻而未之信,转攸为太常。时帝南郊,攸病不能从。车驾过攸问疾,攸力病出拜。有司奏攸不堪行郊而拜道左,坐免。攸每有进退,无喜愠之色。久之,迁尚书右仆射。咸和元年卒,赠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祠以少牢。攸弃子之后,妻不复孕。过江,纳妾,甚宠之,讯其家属,说是北人遭乱,忆父母姓名,乃攸之甥。攸素有德行,闻之感恨,遂不复畜妾,卒以无嗣。时人义而哀之,为之语曰:「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弟子绶服攸丧三年。

简释

邓家无子:指没有子嗣。唐白居易《老来生计》:“陶令有田唯种黍,邓家无子不留金。”


例句

往年鬓已同潘岳,垂老年教作邓攸。 元稹 哭子十首

有鸟哭杨震,无儿悲邓攸。 元稹 阳城驿

伯道共悲无后嗣,孀妻老母断根蓬。 刘商 同诸子哭张元易

有酒刘伶醉,无儿伯道穷。 徐夤 赠严司直

颜渊徒有德,伯道且无儿。 李嘉祐 故吏部郎中赠给事中韦公挽歌二首

故人坟树立秋风,伯道无儿迹更空。 李涉 重到襄阳哭亡友韦寿朋

李固有冤藏蠹简,邓攸无子续清风。 李玖 四丈夫同赋

流传江鲍体,相顾免无儿。 杜甫 赠毕四

怀抱又空天默默,依前重作邓攸身。 白居易 哭崔儿

孤单同伯道,迟暮过商瞿。 白居易 阿崔

伯道暮年无嗣子,欲将家事托门生。 苗发 送孙德谕罢官往黔州

中郎有女能传业,伯道无儿可保家。 韩愈 游西林寺题萧二兄郎中旧堂

《國語辭典》:无后(無後)  拼音:wú hòu
1.没有后嗣。《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2.不落后、不迟到。宋。欧阳修纵囚论〉:「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
《漢語大詞典》:无后为大(無後爲大)
旧时谓没有后嗣是最大的不孝。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巴金 《秋》一:“是不是因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国语辞典》: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拼音:bù xiào yǒu sān,wú hòu wéi dà
无后,没有后嗣。古人认为不孝的事情有三件,以没有后嗣最为重要。语出《孟子。离娄上》:「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汉。赵岐。注:「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明。贾仲名《萧淑兰》第二折:「圣人言:『男子三十而娶。』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漢語大詞典》:无世(無世)
(1).谓无后嗣。书·吕刑:“遏絶 苗 民,无世在下。” 蔡沉 集传:“使无继世在下国。”
(2).无论任何世代。文献通考·田赋二:“古者,制民之产,是度其丁户之众寡而授之田也,无世而无在官之田,不特 唐 初也。”
《漢語大詞典》:三祀
(1).古代春季三种祭礼的合称,即大祀、中祀、小祀。《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师、雨师” 汉 郑玄 注:“三祀皆积柴实牲体焉,或有玉帛燔燎而升烟,所以报阳也。”按:大祀用玉帛牲全,次祀用牲币,小祀用牲。见《周礼·春官·肆师》。 宋 苏辙 《郊祀庆成》诗:“盛礼弥三祀,初元正七年。”
(2).古代大夫祭祀门神、路神以及大夫亡而无后的众鬼,合称“三祀”。《礼记·祭法》:“大夫立三祀,曰族厉,曰门,曰行。” 汉 蔡邕 独断:“大夫以下,自立三祀之别名:曰族厉,曰门,曰行。”
(3).三年。后汉书·崔骃传:“乃称疾而屡復兮,歷三祀而见许。”
《國語辭典》:绝业(絕業)  拼音:jué yè
中断的事业。《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下》:「反衰世之陵夷,继周氏之绝业。」《后汉书。卷二八上。冯衍传》:「修文武之绝业,社稷复存。」
《國語辭典》:绝国(絕國)  拼音:jué guó
1.僻远隔绝的国家。《淮南子。修务》:「绝国殊俗、僻远幽閒之处,不能被德承泽。」《文选。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宋兮千里。」
2.没有后代的封国。《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光武郭皇后纪》:「郭氏侯者凡三人,皆绝国。」
《漢語大詞典》:火绝(火絶)
火烟断绝。谓无后嗣。 唐 韦应物 《鼙鼓行》:“何况鰥孤火絶无晨炊,独妇夜泣官有期。”
《國語辭典》:绝户(絕戶)  拼音:jué hù
1.断子绝孙。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看了他那嘴脸,我吃他吐的茶,就绝户了也成不的。」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一折:「则为老夫近六旬无子,所以寻将你来,……赶了你出去,倒著我韩弘道绝户了。」
2.没有后代的人。《醒世姻缘传》第一五回:「趁著有儿子的时候,我便早死了,好叫他披麻带孝,送我到正穴里去!免教我死迟了,被人说我是绝户。」
《漢語大詞典》:绝祀
1.断绝祭祀。谓亡国。《书·五子之歌》:“荒坠厥绪,覆宗絶祀。”史记·管蔡世家:“ 侯齐 四年, 楚惠王 灭 蔡 , 蔡侯齐 亡, 蔡 遂絶祀。”
2.谓无后嗣。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兵部·戚帅惧内:“ 戚 殁,而 汪 志其墓。述其为妻所困,几至絶祀。”
《漢語大詞典》:公厉(公厲)
古代无后诸侯之鬼,为诸侯所立五祀之一。《礼记·祭法》:“诸侯为国立五祀:曰司命,曰中霤,曰国门,曰国行,曰公厉。” 孔颖达 疏:“曰公厉者,谓古诸侯无后者,诸侯称公,其鬼为厉,故曰公厉。”
《漢語大詞典》:孤鳏(孤鰥)
没有妻子儿女,谓孤单无后。 唐 韩愈 《孟冬野失子》诗:“鱼子满母腹,一一欲谁怜?细腰不自乳,举族长孤鰥。” 钱仲联 集释引 孙汝听 曰:“所谓‘螟蛉有子,果臝负之’者也。”
《漢語大詞典》:不血食
指因为无后嗣或国家灭亡而绝祀。古代祭祀用牲,谓血食。左传·庄公六年:“ 邓侯 曰:‘人将食吾餘。’对曰:‘若不从三臣,抑社稷实不血食,而君焉取餘。’”新五代史·刘承钧传:“然 承钧 家世非叛者,区区守此,盖惧 汉氏 之不血食也。”
《國語辭典》:抹胸  拼音:mò xiōng
1.古代妇女用来紧束胸腹,遮护禦寒的小衣。也称为「兜肚」、「肚兜」。南唐。李煜 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词:「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红楼梦》第六五回:「这尤三姊松松挽著头发;大红袄子,半掩半开,露著葱绿抹胸。」也作「袜胸」、「袜腹」。
2.古代妇女束于、系于腰腹间的衣物。也称为「抹胸肚」。
《國語辭典》:伯道无儿(伯道無兒)  拼音:bó dào wú ér
伯道,晋朝邓攸的字。邓攸为河东太守时,因避石勒兵乱,带著自己的儿子及侄子逃难。途中数次遇到贼兵,邓攸因不能两全,乃丢弃儿子保全侄儿,以致没有后嗣。见《晋书。卷九○。良吏传。邓攸传》。后以伯道无儿比喻人没有子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谢太傅重邓仆射,常言『天地无知,使伯道无儿。』」也作「伯道之忧」。
《漢語大詞典》:邓家无子(鄧家無子)
同“ 邓攸无子 ”。 唐 白居易 《老来生计》诗:“ 陶令 有田唯种黍, 邓 家无子不留金。”
《漢語大詞典》:邓攸无子(鄧攸無子)
晋 邓攸 ,字 伯道 永嘉 中为 石勒 所俘,后逃至 江 南。南逃时,步行,担其儿及侄儿,度不能两全,乃弃子全侄。后竟无子,卒以无嗣。时人义而哀之,为之语曰:“天道无知,使 邓伯道 无儿。”见《晋书·良吏传·邓攸》。后以“邓攸无子”谓无子嗣。 唐 杨炯 《常州刺史伯父东平杨公墓志铭》:“ 邓攸 无子,天道何亲?” 唐 元稹 《三遣悲怀》诗之三:“ 邓攸 无子寻知命, 潘岳 悼亡犹费词。”
分類:永嘉石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