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无亲(無親)
(1).犹言没有偏爱。《书·蔡仲之命》:“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老子:“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河上公 注:“天道无有亲疎,唯与善人。”后汉书·李固传:“天道无亲,可谓祇畏。”
(2).没有亲近、贴心的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惠 怀 无亲,外内弃之。”
(3).不近人情;苛刻。史记·张仪列传:“夫 赵王 之狠戾无亲,大王之所明见,且以 赵王 为可亲乎?”晋书·吕光载记:“ 商鞅 之法至峻,而兼诸侯; 吴起 之术无亲,而 荆 蛮以霸。”宋书·晋熙王昶传:“ 晋熙太妃 谢氏 ,沉刻无亲,物理罕比。”
《漢語大詞典》:无亲无故(無親無故)
没有亲属和故旧。形容孤单。 曹禺 《雷雨》第二幕:“她一个单身人,无亲无故,带着一个孩子在外乡,什么事都做。”粤剧《搜书院》第一幕第二场:“‘你何不拜求亲友,赎身自立,免受熬煎?’‘无亲无故,要赎无钱。’”
《國語辭典》:天道无亲(天道無親)  拼音:tiān dào wú qīn
天意公正,无所偏袒。《史记。卷六一。伯夷传》:「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唐。陈子昂 梓州射洪县武东山故居士陈君碑:「嗟尔百代,子子孙孙,骄奢自咎,天道无亲,思我松柏,恭俭是遵。」也作「天道无私」。
《国语辞典》: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拼音:tiān dào wú qīn cháng yǔ shàn rén
天道公正,惟降福于善人。《史记。卷六一。伯夷列传》:「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
《国语辞典》: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拼音:huáng tiān wú qīn,wéi dé shì fǔ
上天公正无私,只帮助有德的人。《书经。蔡仲之命》:「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
《國語辭典》:举眼无亲(舉眼無親)  拼音:jǔ yǎn wú qīn
放眼望去,没有一个亲人。形容孤单无依。元。施惠《幽闺记》第二八出:「兴福举眼无亲,进退无门。」明。邵璨《香囊记》第三二出:「裙钗守困贫,寄食他家举眼无亲。」也作「举目无亲」。
《國語辭典》:举目无亲(舉目無親)  拼音:jǔ mù wú qīn
放眼望去,没有一个亲人。形容孤单无依。《三国演义》第三六回:「近汝弟康丧,举目无亲。」《文明小史》第二三回:「弄得黎定辉举目无亲,沉沉官署,没一个人可以谈得的。」也作「举眼无亲」。
分類:孤单无依
《國語辭典》:举目无亲(舉目無親)  拼音:jǔ mù wú qīn
放眼望去,没有一个亲人。形容孤单无依。《三国演义》第三六回:「近汝弟康丧,举目无亲。」《文明小史》第二三回:「弄得黎定辉举目无亲,沉沉官署,没一个人可以谈得的。」也作「举眼无亲」。
分類:孤单无依
《國語辭典》:小君  拼音:xiǎo jūn
1.古时称诸侯夫人或诸侯的母亲为「小君」。《谷梁传。庄公二十二年》:「癸丑,葬我小君文姜。」
2.对尊长妻妾的敬称。《晋书。卷六六。列传。陶侃》:「小君,犹母也,安有父母之疾而不尽心乎!」
《國語辭典》:匪人  拼音:fěi rén
行为不正的人。唐。李朝威《柳毅传》:「淑性茂质,为九姻所重,不幸见辱于匪人。」也称为「匪徒」、「匪类」。
《國語辭典》:小妹  拼音:xiǎo mèi
1.称谓。称最小的妹妹或泛称妹妹。如:「昨天我打电话到你家,你的小妹说你已经睡了。」
2.女服务生。如:「小妹,麻烦妳拿一份菜单给我。」
《漢語大詞典》:焦先
汉 末隐士。字 孝然 , 河东 人。孑然无亲,见 汉 室衰,遂不语。露首赤足,结草为裳,见妇人即避去。平时不践邪径,不取大穗,数日一食。或谓曾结庐于 镇江 谯山 (即今 焦山 )。传说死时百馀岁。参阅 晋 皇甫谧 《高士传》卷下、 晋 葛洪 《神仙传》。后因以指有道的隐士。 宋 苏轼 《和杂诗》之三:“空餘 焦先 室,不传 元化 方。”
《國語辭典》:庶姓  拼音:shù xìng
古代称与王无亲属关系的异姓诸侯为「庶姓」。
《國語辭典》:单独(單獨)  拼音:dān dú
独自一人。如:「为了安全起见,妳最好不要单独在夜间行走。」
《漢語大詞典》:乡厉(鄉厲)
旧指乡里中无亲族等祭祀的鬼。 明 沈榜 《宛署杂记·土工》:“我朝监古定制,委曲周悉,﹝掖庭采女﹞非有名称,不得赐墓,示有等也……顾掩之亦必有道,而不特比於泰厉、乡厉之末,夫岂真狗马者伦与?”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祭法司命厉:“祭厉之礼至 明 而备:於京师则祭泰厉(帝王之厉),於王国则祭国厉(诸侯之厉),於各府州县则祭郡邑厉(大夫之厉,亦称“ 族厉 ”),於里社则祭乡厉。并各颁有祭文,於每年三月清明、十月朔日行之。”
《国语辞典》:杂婚制(杂婚制)  拼音:zá hūn zhì
原始社会中,两性无亲族、行辈之分,均能进行杂交,繁衍后代,称为「杂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