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浅末(淺末)
肤浅;短浅。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天容:“其羞浅末华虚而贵敦厚忠信也。”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词旨浅末,不足采览;贵露下情,冒颜以闻。” 宋 范仲淹 《奏上时务书》:“臣又闻人主纳远大之谋,久而成王道;纳浅末之议,久而成乱政。” 清 方东树 《书惜抱先生墓志后》:“致功浅末之务,非为文之本。”
分類:肤浅短浅
《漢語大詞典》:浅促(淺促)
(1).仓促;短促。旧题 汉 卓文君 《司马相如诔》:“永託为妃兮不耻当壚,生平浅促兮命也难扶。” 唐 张籍 《送远曲》:“殷勤振衣两相嘱,世事近来还浅促。”
(2).犹短浅。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故短近不能赏,而浅促不能测焉。”《何典》第五回:“他做官虽是一清如洗,只是才具浅促些。”
(3).狭隘,心胸不开阔。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 袁守一 性行浅促,时人号为 料鬦鳧翁鷄 。”
(4).狭窄,不宽敞。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居室·窗栏》:“浅促之屋,坐在牕边,势必倚窗为栏。”
《國語辭典》:低矮  拼音:dī ǎi
形容低平矮小。《儒林外史》第四一回:「同到王府塘来,只见前面一间低矮房屋,门首围著一、二十人在那里吵闹。」
《國語辭典》:近人  拼音:jìn rén
1.泛指近代人。《说文解字。缶部》「罃」字清。段玉裁。注:「近人谓罂、罃一字。依许则划然二物二字也。罂大,罃小,用各不同。」
2.和自己较亲近的人。《三国演义》第四八回:「徐庶当晚密使近人去各寨中暗布谣言。」
3.靠近人。如:「我感冒了,不敢近人。」唐。孟浩然 宿建德江诗:「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國語辭典》:斗筲  拼音:dǒu shāo
1.斗,量器,容十升。筲,竹器,容一斗二升。斗筲形容量小。《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坐中若有杜十娘,斗筲之量饮千觞。」
2.比喻才识器量狭小。《论语。子路》:「斗筲之人,何足算也?」《幼学琼林。卷三。器用类》:「斗筲言其器小,梁栋谓是大材。」也作「筲斗」。
3.比喻俸禄很少。《文选。潘岳。闻居赋。序》:「尚何能违膝下邑养,而屑屑从斗筲之役乎?」
《國語辭典》:夏虫(夏蟲)  拼音:xià chóng
1.夏天的虫。唐。元稹 表夏诗一○首之七:「莫厌夏虫多,蜩螗定相扰。」宋。吕本中〈记夜〉诗:「夏虫盛百族,此物尤猖狂。」
2.比喻见识受局限的人。语出《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晋。孙绰〈游天台山赋〉:「哂夏虫之疑冰,整轻翮而思矫。」宋。杨万里〈荔枝歌〉:「粤犬吠雪非差事,粤人语冰夏虫似。」
《漢語大詞典》:夏虫语冰(夏蟲語冰)
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语本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於海者,拘於虚也;夏虫不可以语於冰者,篤於时也。” 清 王韬 《六合将混为一》:“不审倚伏之机,不明顺逆之故,是犹醯鷄处瓮,别有一天,夏虫语冰,莫知其候也。”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哂夏虫之疑冰,整轻翮而思矫。” 李善 注:“言浅近小智,同乎夏虫,今既哂之,故整翮思矫也。” 张铣 注:“夏虫不知冬有寒冰,亦犹小智不识高道,故笑之。” 宋 梅尧臣 《中伏日永叔遗冰》:“巨块置我前,凝结造化移。畏冷不敢食,有类夏虫疑。”
《漢語大詞典》:穴处(穴處)
(1).居住山洞。《楚辞·天问》:“厥严不奉,帝何求?伏匿穴处,爰何云?”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乌为之使。” 晋 潘岳 《离合》诗:“佃渔始化,人民穴处。”
(2).指某些穴居的兽和虫。《汉书·翼奉传》:“知日蚀地震之效昭然可明,犹巢居知风,穴处知雨,亦不足多,适所习耳。” 颜师古 注:“巢居,乌鹊之属也。穴处,狐貍之类也。”《文选·张华〈情诗〉之二》:“巢居知风寒,穴处识阴雨。” 吕向 注:“巢居鸟也,穴处虫也。”
(3).比喻知识短浅。后汉书·隗嚣传:“而王之将吏,羣居穴处之徒,人人扺掌,欲为不善之计。” 李贤 注:“穴处言所识不远也。”
《國語辭典》:细人(細人)  拼音:xì rén
1.见识浅陋、器量狭小的人。《礼记。檀弓上》:「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2.地位卑微之人。《韩非子。说难》:「与之论大人,则以为閒己矣;与之论细人,则以为卖重。」《战国策。齐策四》:「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今闻细人之行。」
3.侍妾。《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交我讨个细人,要生得好的。」
4.间谍。《前汉书平话。卷下》:「宣陈平。陈平至,商议。陈平暗喜,必山东有细人来,与刘泽说兵印。」也称为「细作」。
《國語辭典》:袜线(襪線)  拼音:wà xiàn
韩昭仕前蜀,多才艺而无一精通,时人李台嘏以「韩八座事艺如拆袜线,无一条长」讥刺之。见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本以袜线讥刺他人才短。后转为自谦才疏学浅之辞。《幼学琼林。卷四。文事类》:「袜线之才,自谦才短。」
分類:才学短浅
《國語辭典》:浅见(淺見)  拼音:qiǎn jiàn
浅薄的见解。《史记。卷一。五帝本纪》:「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道也。」《三国演义》第四三回:「我一时浅见,几误大事。」
《國語辭典》:浅学(淺學)  拼音:qiǎn xué
所学不广。如:「浅学无知」。
《漢語大詞典》:贫薄(貧薄)
(1).谓贫穷,少资财。 汉 扬雄 《元后诔》:“还奉于此,以处贫薄。”《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家中贫薄,寧可守饿而死,岂乐黄金为重?”二刻拍案惊奇卷六:“但寒家起自蓬蓽,一向贫薄自甘。” 王西彦 《鱼鬼》三:“但他依然守着自己那份贫薄的职业,没有受到损害的双手依然可以擎持锤子和凿子,生活的道路依然没有因残废而中断。”
(2).浅陋,短浅。
《國語辭典》:栈豆(棧豆)  拼音:zhàn dòu
储存于马房的豆料。比喻既得的禄位。《三国演义》第一○七回:「懿大惊曰:『智囊泄矣!如之奈何?』蒋济曰:『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
《國語辭典》:智短  拼音:zhì duǎn
见识浅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也是我一时智短,将他赚到荒村。」
《國語辭典》:褊浅(褊淺)  拼音:biǎn qiǎn
心地狭窄,见识浅薄。《楚辞。宋玉。九辩》:「性愚陋以褊浅兮,信未达乎从容。」宋。苏轼〈到惠州谢表〉:「臣性资褊浅,学术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