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涵泳  拼音:hán yǒng
1.沉潜。《文选。左思。吴都赋》:「𮮢鼊鲭鳄,涵泳乎其中。」
2.陶冶、品味。唐。韩愈〈禘祫议〉:「臣生遭圣明,涵泳恩泽。」《朱子语类。卷五。性情心意等名义》:「且涵泳玩索,久之当自有见。」
《國語辭典》:浸淫  拼音:jìn yín
1.浸渍、渗入。《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下》:「是以六合之内,八方之外,浸淫衍溢。」
2.逐渐亲附、渐次接近。《文选。王褒。洞箫赋》:「师襄严春不敢窜其巧兮,浸淫叔子远其类。」唐。韩愈 送孟东野序:「其存而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
《國語辭典》:陶镕(陶鎔)  拼音:táo róng
陶冶镕铸。《官话指南。卷四。官话问答》:「他是前年进的学,我怕是他在家里荒疏学业,所以我把他带出来,投一位名师肄业,以图上进。如今得蒙老兄陶镕,将来舍弟成名,举家感戴,没齿不忘也。」
《國語辭典》:游泳  拼音:yóu yǒng
1.在水中游动。《晏子春秋。内篇。问下》:「臣闻君子如美渊泽,容之,众人归之,如鱼有依,极其游泳之乐。」
2.一种体育运动项目。人在水中以各种不同姿势划水前进。
《漢語大詞典》:渐渍(漸漬)
浸润。引申为渍染;感化。史记·礼书:“而况中庸以下,渐渍於失教,被服於成俗乎?” 三国 吴 韦曜 《博奕论》:“渐渍德义之渊,栖迟道艺之域。”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二书》:“未尝不以前古圣人之至德要道,可行於当今之世者,使 巩 薰蒸渐渍,忽不自知其益,而及於中庸之门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仇大娘:“奈 魏 日以微言相渐渍, 福 惑焉,直以己意告母。” 李大钊 《现代史学的研究及于人生态度的影响》:“这种求真的态度,熏陶渐渍,深入于人的心性,则可造成一种认真的习性。”
《國語辭典》:滋润(滋潤)  拼音:zī rùn
1.浸润、润泽。如:「天降甘霖,滋润大地。」
2.不乾燥的意思。汉。王充《论衡。是应》:「彼露味不甘者,其下时,土地滋润,流湿万物,洽沾濡溥。」
3.北方方言。指舒适。如:「如今只祈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大伙儿日子滋润。」
《漢語大詞典》:沾渥(霑渥)
浸润,滋润。魏书·世祖纪上:“云雨震洒,流泽霑渥。”
分類:浸润滋润
《國語辭典》:津润(津潤)  拼音:jīn rùn
1.浸润、湿润。《文选。左思。蜀都赋》:「紫梨津润,榛栗罅发。」《朱子语类。卷七三。易。井》:「如草木之生,津润皆上行,直至树末。」
2.富于神韵。唐。李翱 答朱载言书:「赫乎若日火,包乎若天地,掇章称咏,津润怪丽,六经之词也。」
3.酬谢的财物。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二。槐西杂志二》:「我辈欲君殚一月工,堆字若干,分赠亲友,冀得小津润。」
《漢語大詞典》:沾沐
同“霑沐”。
(1).蒙受恩泽。 2.浸润;滋润。
《漢語大詞典》:渐润(漸潤)
浸润。 晋 傅玄 《文皇统百揆》诗:“洪泽所渐润,砾石为珪璋。”
分類:浸润
《漢語大詞典》:渐涵(漸涵)
犹浸润。引申为渍染,感化。 明 归有光 《嘉靖庚子科乡试对策》之二:“择其淳德谨厚者,而使之渐涵灌渍于德义而不知。” 清 唐孙华 《题吴门范氏秋夜课子读书图》诗:“善学在渐涵,善教无凌躐。”
《漢語大詞典》:浸漉
犹浸润。喻恩泽下施。《艺文类聚》卷四八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吏部郎表》:“岂望翰飞,终知跡滞;一逢浸漉,几闻昭晋。”
《漢語大詞典》:浸洽
浸润;熏陶。《淮南子·兵略训》:“道之浸洽,滒淖纤微,无所不在。”
分類:浸润熏陶
《漢語大詞典》:瀸渍(瀸漬)
(1).浸润。《晋书·潘岳传》:“今厕末列,亲覩盛美,瀸渍徽猷,沐浴芳润。”
(2).犹淹没。 章炳麟 《徵信论上》:“不然者,世久而视听瀸渍,率尔之言,将相保以为实録,其过宏矣。”
分類:浸润淹没
《漢語大詞典》:湛润(湛潤)
浸润;滋润。 梁启超 《亚洲地理大势论》:“而 北亚美利加 ,尤为美妙,其东其西,皆环以大瀛。恐其内陆气候之乾燥也,乃凿广而深之,淡水湖五以湛润之,濬全世界第一之长流以灌溉之。”
分類:浸润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