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剧论(劇論)  拼音:jù lùn
激烈的辩论。《元史。卷一八一。元明善传》:「初在江西、金陵,每与虞集剧论,以相切劘。」
《國語辭典》:评议(評議)  拼音:píng yì
商量、讨论而加以评断。《后汉书。卷八五。东夷传。高句骊传》:「无牢狱,有罪,诸加评议便杀之,没入妻子为奴婢。」《魏书。卷六○。程骏传》:「诏百僚评议,群臣咸以为宜依旧事,骏独以为不可。」
《國語辭典》:评品(評品)  拼音:píng pǐn
评量、评论。《元史。卷一五八。列传。窦默列传》:「默为人乐易,平居未尝评品人物,与人居,温然儒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只是泡些好清茶来请他评品些茶味,说些空头话。」
分類:评论高低
《漢語大詞典》:素情
(1).平素的心愿;内心的真情。后汉书·列女传·阴瑜妻:“﹝ 荀采 ﹞谓左右曰:‘我本立志与 阴氏 同穴,而不免逼迫,遂至於此,素情不遂,奈何?’”三国志·魏志·荀彧荀攸等传论“ 荀彧 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及至霸业既隆,翦 汉 迹著,然后亡身殉节,以申素情,全大正於当年,布诚心於百代,可谓任重道远,志行义立。”
(2).犹旧交,旧情。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於是有忘素情之绸叹,或睚眥而不思。” 明 李贽 初潭集·君臣二:“ 向柳 与 袁太尉 、 徐司空 、 颜杨州 并相友善,后 杨州 贵势当朝, 玄季 犹以素情自处。”
(3).犹舆情。众人的评论。南史·王镇之传:“ 万龄 家在 会稽 剡县 ,颇有素情,位左户尚书、太常。”此言众人好评。 唐 宋之问 《游法华寺诗》:“分刺江海郡,朅来徵素情。”
《漢語大詞典》:诗评(詩評)
(1).对诗的评论。 五代 齐己 《寄朗陵二禅友》诗:“ 瀟湘 曾宿话诗评, 荆楚 连秋阻野情。”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诗评乃花谱:“ 邦翰 抚掌曰:‘吾子此论,不独诗评,乃花谱也。’” 清 查慎行 《过曹希文斋》诗:“ 摩詰 园亭依画稾, 建安 人物入诗评。”
(2).作为评论诗的一种著作名称。如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篇; 清 查慎行 有《初白庵诗评》
(3). 南朝 梁 锺嵘 所著诗品的别称。梁书·文学传上·锺嵘:“ 嶸 尝品古今五言诗,论其优劣,名为《诗评》。”
《漢語大詞典》:诗论(詩論)
有关诗歌的评论文章或创作理论方面的著作。《诗刊》1977年第10期:“ 何其芳 同志遵循 毛主席 的文艺思想,以自己的理论研究,为我国诗歌创作的繁荣,贡献了许多很有见地的‘诗论’。”
《國語辭典》:理论(理論)  拼音:lǐ lùn
1.由实践中归纳或由观念推演而得到的有系统、有组织的说理或论点。
2.论事物之理,对实际或实践而言。《北史。卷四四。列传。崔亮》:「光韶博学强辩,尤好理论。」唐。郑谷〈故少师从翁隐岩别墅乱后榛芜感旧怆怀遂有追纪〉诗:「理论知清越,生徒得李频。」
3.据理争论,讲理。《醒世恒言。卷三四。一文钱小隙造奇冤》:「若先嚷破了,反被他做了准备。不如竟到官司,与他理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心中不觉暗暗动怒;只不便同他理论。」
4.理会、注意。明。汤显祖《紫钗记》第五三出:「如今卢府著忙,不暇理论到此事。」《英烈传》第三一回:「那周颠日日也在帐中闲耍,太祖也不十分理论。」
5.道理、理由。元。曾瑞《留鞋记》第三折:「你既是个女子,怎生不守闺门之训,这绣鞋儿却揣在郭华怀中,有何理论,从实招来。」
《國語辭典》:评书(評書)  拼音:píng shū
一种民间曲艺。是一种全靠嘴说的个人表演,表演者以一把摺扇、一块惊堂木将历史演义和章回小说的故事,叙述得活龙活现。评书的场所,初在农村露天空地,后在茶馆里。
《漢語大詞典》:晴暾
明亮的朝日。《花月痕》第五回评论:“此则日之出也,云之生也,晴暾炳曜,万象毕露。”
《國語辭典》:史评(史評)  拼音:shǐ píng
1.针对历史事件所作的评论文字。如贾谊过秦论、王夫之读通鉴论等。
2.批评史书,对于史书的体例、结构、源流、取材、笔法等加以剖析评论的著作。如刘知几的史通,章学诚的文史通义等。
《國語辭典》:政论(政論)  拼音:zhèng lùn
对政府施政措施及其得失的评论。
《漢語大詞典》:论驳(論駁,論駮)
亦作“ 论駮 ”。
(1).辩论驳正。三国志·魏志·王肃传:“其所论駮朝廷典制、郊祀、宗庙、丧纪、轻重,凡百餘篇。” 唐 陆贽 《卢翰刘从一门下中书侍郎平章事制》:“今百度伊始,六府载张,论駮是非,不可以不审;宣扬宪令,不可以不明。”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年:“国家倣 唐 旧制,分建三省,凡政令之失中,赏刑之非当,其在中书,则舍人得以封还,其在门下,则给事得以论驳。” 梁启超 《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第九章:“而近世诸国之学者所引申所论驳,亦皆以此为论理之中心。”
(2).评论辩驳的奏章。新唐书·齐澣传:“论驳及誥詔皆援準古谊,朝廷大政必咨之,时号‘解事舍人’。”
《漢語大詞典》:乡论(鄉論)
乡里的评论。古代由乡大夫考核评论,推举人材。《礼记·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晋书·卫瓘传:“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餘风。”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叛贼·随佥事:“﹝ 穆来辅 ﹞与 随 同戍, 随 为乡论所薄,上以其悖本,亦深恨之。”
《國語辭典》:风议(風議)  拼音:fèng yì
讽谏论议。《诗经。小雅。北山》:「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分類:议论
《國語辭典》:平议(平議)  拼音:píng yì
公平讨论。《三国志。卷一三。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钟繇》:「此大事,公卿群僚善共平议。」《新唐书。卷五六。刑法志》:「死罪,中书、门下五品以上及尚书等平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