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评论(評論)  拼音:píng lùn
批评与讨论。《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范滂传》:「评论朝廷,虚搆无端,诸所谋结,并欲何为?」《隋书。卷四六。杨异传》:「评论得失,规讽疑阙。」
《漢語大詞典》:现代评论派
文化派别。因1924年创办《现代评论》周刊而得名。成员多系从英美归来的留学生,政治态度和思想倾向不尽一致。曾因反对群众的革命斗争,受到鲁迅批判。《现代评论》于1928年底停刊后,该派随之解体。
《国语辞典》:文艺评论(文艺评论)  拼音:wén yì píng lùn
将文艺作品视为独立的有机体,由各种角度讨论其结构、主题、创作倾向等。
《高级汉语词典》:评论家  拼音:píng lùn jiā
从事评论工作的专家
分类:评论家
《高级汉语词典》:评论员  拼音:píng lùn yuán
在报刊、电台等就某问题发表评论的人员
《國語辭典》:是非  拼音:shì fēi
1.事理的对与错。《孟子。告子上》:「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2.泛称口舌的争论。《儒林外史》第三二回:「替他免了一场是非,成全了功名。」《红楼梦》第一○一回:「凤姐知道不过是家下婆子们,又不知搬什么是非。」
《國語辭典》:雌黄(雌黃)  拼音:cī huáng
1.矿物名,成分为三硫化二砷,有剧毒。雌黄晶体呈短柱状或可片状剥离。颜色为柠檬黄色,半透明,金刚光泽至油脂光泽,燃烧时,产生青白色烟雾具强烈的蒜臭味。常和雄黄共生。
2.纂改文字。古人用黄纸写字时,常以雌黄涂抹错误之处再改易。其作用犹今之修正液。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
3.比喻不顾事情真相,随意批评。参见「口中雌黄」条。
《國語辭典》:品评(品評)  拼音:pǐn píng
评论高下。如:「品评诗文」。
《國語辭典》:论量(論量)  拼音:lùn liáng
1.议论是非。元。元好问 论诗诗三○首之三○:「撼树蚍蜉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元。张弘范〈南乡子。深院日初长〉词:「世事莫论量,今古都输梦一场。」
2.犹思量。元。袁桷:〈睡觉东西书灯犹明喜勉元达兼示瑾子〉诗:「师友渊源端有绪,老夫推枕起论量。」
《國語辭典》:评泊(評泊)  拼音:píng bó
1.评论。宋。朱耆寿 瑞鹤仙。樱桃抄乳酪词:「教公议,细评泊。自和戎以来,谋国多少,萧曹卫霍。」宋。张炎摸鱼子。步高寒〉词:「乾坤静里閒居赋,评泊水经茶谱。留胜侣,更底用,林泉曳杖寻桑苧。」也作「评詙」、「评跋」。
2.思量、忖度。宋。史达祖 蝶恋花。二月东风吹客袂词:「评泊寻芳,只怕春寒里。令岁清明逢上巳,相思先到溅裙水。」也作「评跋」、「评薄」。
《國語辭典》:批判  拼音:pī pàn
1.在公文上批示或判决。《三国演义》第五七回:「统手中批判,口中发落,耳内听词,曲直分明,并无分毫差错。」
2.是非的判断。哲学上有二义:一为对一种学说基本假设正确与否的判断。二为对我们认识能力所能达到界限的判断。
《漢語大詞典》:评章(評章)
评论;品评。《魏书·李彪传》:“闻 彪 评章古今,商略人物,兴言於侍筵之次,启论於众英之中。” 明 汪廷讷 《广陵月》第二出:“更评章,歪扭揑,徒然玷辱词场。”红楼梦第三八回:“一从 陶令 评章后,千古高风説到今。” 郁达夫 《赠郑奕奏》诗:“不待题诗费评章,艺人才学自芬芳。”
分類:评论品评
《國語辭典》:扬搉(揚搉)  拼音:yáng què
约略论述、略举大要。《汉书。卷一○○。叙传下》:「扬搉古今,监世盈虚。」《文选。左思。蜀都赋》:「吾子岂亦曾闻蜀都之事欤,请为左右扬搉而陈之。」
《漢語大詞典》:论评(論評)
评论。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未尝论评人物之优劣,不喜訶谴人交之好恶。” 清 顾炎武 《子德李子闻余在难特走燕中告急诸友人复驰至济南省视于其行也作诗赠之》:“橐饘勤问遗,寝息共论评。” 郭沫若 《民族的杰作》:“要论评 鲁迅 ,我自己怕是最不适当的一个人。”
分類:评论
《漢語大詞典》:平论(平論)
(1).指泛泛无所谓的言论。吕氏春秋·贵直:“﹝ 孤援 ﹞哀社稷与民人,故出若言,出若言非平论也,将以救败也。”若言,此言。
(2).评论。《后汉书·霍谞传》:“ 諝 与 光 骨肉,义有相隐,言其寃滥,未必可谅,且以人情平论其理。”隋书·徐孝肃传:“每有争讼,皆至 孝肃 所平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