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79,分7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芒角
犄角
角黍
晓角
折角
麟角
圭角
扣角
鹿角
掎角
石角
清角
丱角
两角
角立
《國語辭典》:芒角  拼音:máng jiǎo
1.棱角。南朝梁。武帝〈答陶弘景书〉:「运笔邪则无芒角,执手宽则书缓弱。」
2.光芒。宋。苏轼 夜泛西湖二绝诗:「苍龙已没牛斗横,东方芒角升长庚。」
《國語辭典》:犄角  拼音:jī jiǎo
1.倚靠、支援。《水浒传》第九一回:「统领水军船只,泊聚卫河,与城内相为犄角。」清。陆世廉《西台记》第一出:「左提右挈,共成犄角。」
2.角落。如:「墙的犄角长满了杂草。」
《國語辭典》:犄角  拼音:jī jiao
兽类的角。如:「牛犄角」。
《國語辭典》:角黍  拼音:jué shǔ
以芦叶或竹叶裹成尖角的粽子。唐。徐坚《初学记。卷四。岁时部下。五月五日》:「周处《风土记》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进筒粽,一名角黍,一名粽。』」《宋史。卷二六二。刘温叟传》:「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也称为「角粽」。
《漢語大詞典》:晓角(曉角)
报晓的号角声。 唐 沈佺期 《关山月》诗:“将军听晓角,战马欲南归。” 唐 袁郊 甘泽谣·红线:“忽闻晓角吟风,一叶坠露,惊而试问,即 红綫 迴矣。” 元 陈栎 《春先亭赋》:“宜晓角之悲壮,任吹笛於高楼。”
《漢語大詞典》:折角
(1). 汉元帝 时,少府 五鹿充宗 治 梁丘 ,以贵幸善辩,诸儒莫敢与抗论。人有荐 朱云 者, 云 入,昂首论难,驳得 充宗 无言以对。诸儒为之语曰:“ 五鹿 岳岳, 朱云 折其角。”事见汉书·朱云传。后以“折角”喻指雄辩。 宋 周邦彦 《汴都赋》:“虽有注河之辩,折角之口,终日危坐,抵掌而谭,犹不能既其万一。” 清 黄景仁 《送容甫归里》诗:“此日众中推折角,他年殿上待重茵。”
(2).指在争论中被人驳倒。旧五代史·周书·冯道传:“復有 梁 朝宰臣 李琪 ,每以文章自擅,曾进《贺平中山王都表》云:‘復 真定 之逆城。’ 道 让 琪 曰:‘昨来收復 定州 ,非 真定 也。’ 琪 昧於地理,顿至折角。” 清 惜秋 旅生 《维新梦·外交》:“看诸卿闻命即行,絶无繫恋,似此皇华之选,必无折角之虞。”
(3).谓折迭其边角。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升庵集》:“余尝爱 赵子昂 《书跋》云:‘聚书藏书,良非易事。善观书者……勿捲脑,勿折角,勿以爪侵字,勿以唾揭幅。’”特指折迭头巾之角。 清 沈育 《郭有道墓》诗:“士林争折角,仙侣羡同舟。”参见“ 折角巾 ”。
《漢語大詞典》:折角巾
即林宗巾。 东汉 郭太 ,字 林宗 。名重一时。一日道遇雨,头巾沾湿,一角折迭。时人效之,故意折巾一角,称“林宗巾”。见《后汉书·郭太传》。 宋 张耒 《赠赵景平》诗之一:“定知 鲁国 衣冠异,尽戴 林宗 折角巾。”后用以泛指文士之冠。周书·武帝纪下:“初服常冠,以皂纱为之,加簪而不施缨导,其制若今之折角巾也。”《水浒传》第九八回:“忽见一秀士,头戴折角巾,引一个緑袍少年将军来,教 琼英 飞石子打击。”亦省作“ 折巾 ”。 清 侯方域 《九日登高》诗:“荒径遥开丛菊泪,折巾欹落短毛霜。”
分類:名重一时
《國語辭典》:麟角  拼音:lín jiǎo
麒麟的角。比喻罕见的杰出人物或珍宝。《北史。卷八三。文苑列传。序》:「及明皇御历,文雅大盛,学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國語辭典》:圭角  拼音:guī jiǎo
1.圭的棱角。泛指棱角、锋芒。《礼记。儒行》「毁方而瓦合」句下唐。孔颖达。正义:「圭角谓圭之锋铓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
2.迹象、形迹。《醒世恒言。卷一五。赫大卿遗恨鸳鸯绦》:「我如今赏他一两银子,教他以讨银为名,不时去打探,少不得露出些圭角来。」
《漢語大詞典》:扣角
相传 春秋 时 卫 人 宁戚 家贫,在 齐 ,饭牛车下,适遇 桓公 ,因击牛角而歌。 桓公 闻而以为善,命后车载之归,任为上卿。见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后以“扣角”为求仕的典故。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奇士扣角而见遏,况乃潜於皋藪乎。” 前蜀 韦庄 《东游远归》诗:“扣角干名计已疎,剑歌休恨食无鱼。” 金 元好问 《除夜》诗:“折腰真有 陶潜 兴,扣角空传 宁戚 歌。” 高旭 《怀太一北京》诗:“漫漫长夜何时旦,扣角羞过将相门。”亦作“ 扣角歌 ”。 清 顾炎武 《哭归高士》诗:“常为扣角歌,不作穷途哭。”
《國語辭典》:鹿角  拼音:lù jiǎo
1.雄鹿的角。可以制药。
2.旧时作战时的防禦设施。把带有枝桠的树枝削尖,尖梢朝上,埋在营寨门前或交通路口,以阻挡敌人前进。因形似鹿角而得名。《三国演义》第一八回:「鹿角多半毁坏,意将从此处攻进。」《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四下里摆放鹿角蒺藜,铃索齐整。」也称为「鹿砦」、「鹿寨」。
《國語辭典》:掎角  拼音:jǐ jué
兵分两面,以牵制或夹攻敌人。《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掎角此寇,正在今日。」唐。陈子昂〈上西蕃边州安危事〉:「今欲掎角亡叛雄将,边疆惟倚金山诸蕃。」
《骈字类编》:石角
唐 杜甫 剑门 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
《漢語大詞典》:清角
(1).角,古代五音之一。古人以为角音清,故曰清角。韩非子·十过:“ 平公 提觴而起,为 师旷 寿,反而问曰:‘音莫悲於清徵乎?’ 师旷 曰:‘不如清角。’” 晋 成公绥 《啸赋》:“协黄宫於清角,杂商羽於流徵。” 宋 苏轼 《次韵刘景文赠傅曦秀才》:“未能飞瓦弹清角,肯便投泥戏泼寒?”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四:“ 清 代 王渔洋 去掉了这件外衣,便觉得一变黄钟大吕而为清角变徵之音。”
(2).雅曲名。 汉 傅毅 《舞赋》:“扬《激徵》,骋《清角》。” 李善 注:“《激徵》《清角》,皆雅曲名。”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扬《白雪》,发《清角》。” 唐 元稹 《松鹤》诗:“《清角》已沉絶, 虞 《韶》亦冥寞。”
(1).清越的号角。 宋 姜夔 《扬州慢》词:“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清 昭梿 啸亭杂录·木兰行围制度:“渐闻清角声扬,远林呦呦,低昂应和。”
(2).古琴名。初学记卷十六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古琴名有清角。”文献通考·乐十:“ 黄帝 之清角, 齐桓 之号鐘, 楚庄 之绕梁, 相如 之緑綺, 蔡邕 之焦尾……名号之别也。” 清 唐才常 《论文连珠》之一:“盖闻清角奏而风雨至,琴之感以末。”
《漢語大詞典》:丱角
(1).头发束成两角形。旧时多为儿童或少年人的发式。 唐 孟郊 《送淡公》诗之五:“如何丱角翁,至死不裹头。” 唐 康骈 剧谈录·白傅乘舟:“丱角僕烹鱼煮茗。” 明 都穆 都公谭纂卷下:“﹝ 金廷辉 ﹞为 江西 考官,夜閲卷,倦甚,忽坐睡,梦有丱角书生揖于前。” 清 赵翼 《哭伟儿》诗:“两孙丱角尚儿嬉,他未知悲我更悲。” 茅盾 《虹》三:“她又回忆到他们俩丱角时代同在家塾中读书的琐事。”
(2).指童年或少年时期。 唐 方干 《孙氏林亭》诗:“丱角相知成白首,而今欢笑莫咨嗟。” 宋 王安石 《王平甫墓志》:“自丱角未尝从人受学,操笔为戏,文皆成理。” 元 姚文奂 《竹枝词》:“家住 西湖 第四桥,自从丱角学吹簫。”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三五:“丱角春明入塾年,丈人摩我道崭然。”
(3).指童仆。 清 张岱 陶庵梦忆·龙山放灯:“郤随役,用二丱角扶掖上山。”
《骈字类编》:两角(两角)
唐 韩愈 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 捧书随诸兄,累累两角丱。
分类:两角
《國語辭典》:角立  拼音:jué lì
1.卓然特立。《后汉书。卷五三。徐稚传》:「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
2.并峙不相让。《宋史。卷四○七。吕午传》:「边阃角立,当协心释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