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风毒(風毒)
指与所居处潮湿低下有关的致病因素。 三国 魏 嵇康《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夫危邦不入,所以避乱政之害;重门击柝,所以避狂暴之灾;居必爽塏,所以远风毒之患。”
《國語辭典》:伤酒(傷酒)  拼音:shāng jiǔ
因饮酒过度而感到不适。如:「他昨夜伤酒,今晨精神仍然不佳!」
《國語辭典》:内因(內因)  拼音:nèi yīn
1.含在一事物之内,而促使该事物产生变化的原因。
2.中医指致病的内部因素。如以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过度、内伤脏气为致病的因素。
《國語辭典》:消毒  拼音:xiāo dú
以物理或化学等不同方式杀灭细菌、病菌等微生物,以中止细菌的生长或病菌的传染。
《漢語大詞典》:积火(積火)
(1).积久焚烧的大火。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 封子 积火自烧,而随烟气上下,视其灰烬,犹有其骨。” 唐 韩愈 孟郊 《赠剑客李园联句》:“天地有灵术,得之者惟君;筑炉地区外,积火烧氛氲。” 唐 杜牧 《杭州新造南亭子记》:“其尤怪者,狱广大千百万亿里,积火烧之,一日凡千万生死,穷亿万世无有间断。”
(2).邪火内积。中医谓火为致病因素之一。 清 查慎行 《齿痛借用昌黎韵》:“寧知衰老候,疾苦不由己。积火坏陈齦,浮阳发頽骫。”
《國語辭典》:六淫  拼音:liù yín
中医上指风、寒、暑、燥、温、火六种致病的邪气。当此六气太过、不及或不应时,即产生病邪,是属于外感病的病因,不但影响人体对气候变化的反应,并会助长病原体的繁殖。
《漢語大詞典》:六疾
六种疾病:寒疾、热疾、末(四肢)疾、腹疾、惑疾、心疾。左传·昭公元年:“淫生六疾……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后用以泛指各种疾病。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六疾待其前,五刑随其后。”旧唐书·懿宗纪:“六疾斯侵,万机多旷, 医和 无验,以至弥留。” 清 唐孙华 《题张汉昭小像》诗:“闻君妙方术,六疾应手瘳。”
《漢語大詞典》:五劳(五勞)
(1).中医学名词。指久视、久卧、久坐、久立、久行五种过劳致病因素。《素问·宣明五气篇》:“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五劳、七伤、六极,妇人三十六病不在其中。” 清 顾炎武 《钱生肃润之父出示所辑方书》诗:“五劳与七伤,大抵同所患。循方以治之,於事亦得半。”
(2).中医学名词。指志劳、思劳、心劳、忧劳和疲劳。 唐 徐凝 《长庆春》诗:“身上五劳仍病酒,天桃窗下背花眠。”云笈七籤卷三二:“《明医论》云:疾之所起自生五劳……五劳者,一曰志劳,二曰思劳,三曰心劳,四曰忧劳,五曰疲劳。”
《國語辭典》:发炎(發炎)  拼音:fā yán
全身或局部因感染而产生发红、肿胀或疼痛等症状。如:「每回伤口发炎时,伤处总是隐隐作痛,令人难受。」
《漢語大詞典》:舛和
犹违和。因生理失调而致病。《魏书·裴伯茂传》:“余摄养舛和,服饵寡术,自春徂夏,三婴凑疾。”
《漢語大詞典》:清邪
中医学名词。指风寒等致病因素。《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注:“清邪居上,谓雾邪本乎天也;浊邪居下,谓湿邪本乎地也。”
《漢語大詞典》:风瘵
指由致病因素“风”而引起的疾病。 唐 李白 《为吴王谢责赴行在迟滞表》:“然臣年过耳顺,风瘵日加。”
《漢語大詞典》:毁瘵
哀毁致病。南齐书·刘悛传:“﹝ 太祖 ﹞书譬 悛 曰:‘承至性毁瘵,转之危虑,深以酸怛。’”
分類:哀毁致病
《漢語大詞典》:外感内伤(外感内傷)
(1).中医谓外感风邪,内有郁积而致病。儿女英雄传第一回:“次日便觉得有些鼻塞声重,胸闷头晕,懨懨的就成了一个外感内伤的病。”
(2).比喻内外煎迫。 冯玉祥 《我的生活》第六章:“经过长期的折冲,交涉处处掣肘,因此外感内伤。一位晚 清 最负盛名的外交家,就轻轻殂谢了。”
《國語辭典》:五劳七伤(五勞七傷)  拼音:wǔ láo qī shāng
中医上指心、肝、脾、肺、肾等五脏劳损的疾病及阴寒、阴痿、里急、精漏、精少、精清、小便频数等肾气亏损的症状。
《漢語大詞典》:田父可坐杀(田父可坐殺)
古代谚语。谓习惯劳作的人,乍处安闲则易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