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21,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入学
省试
发策
贡院
三考
官师
试官
失利
乙科
设科
报罢
师生
考官
就试
前茅
《國語辭典》:入学(入學)  拼音:rù xué
开始进入某个学校学习,成为该校的学生。如:「入学考试」。《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王生虽是业儒,尚不曾入学,只在家中诵习,也有时出外结友论文。」《红楼梦》第四回:「珠虽大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
《漢語大詞典》:省试(省試)
(1). 唐 宋 时由尚书省礼部主持举行的考试。又称礼部试,后称会试。 唐 姚合 《寄杨茂卿校书》诗:“到京就省试,落籍先有名。” 宋 赵升 朝野类要·举业:“除 四川 外,诸州及漕司解士,就礼部贡院锁试,名曰省试。”宋史·选举志二:“﹝ 绍兴 七年﹞时闻 徽宗 崩,未及大祥,礼部言:故事,因谅闇罢殿试,则省试第一人为榜首,补两使职官。”
(2). 元 代以后分省举行的考试。又称乡试。儒林外史第七回:“果然英雄出於少年,到省试,高高中了。” 郑振铎 《桂公塘·黄公俊之最后》:“﹝ 曾国藩 ﹞接连的,中省试,中会试,点了翰林,不多几年,便俨然的挤入了缙绅大夫之林。”
《國語辭典》:发策(發策)  拼音:fā cè
策,策问。发策指拆阅策问的试题。后来应对所发出的问题也称为「发策」。《宋史。卷四二八。道学传二。尹焞传》:「少师程颐,尝应举,发策有诛元祐诸臣议。」
《國語辭典》:贡院(貢院)  拼音:gòng yuàn
科举时代举行会试、乡试的场所。《儒林外史》第二回:「那时弟吓了一跳,通身冷汗,醒转来,拿笔在手,不知不觉写了出来,可见贡院里鬼神是有的。」
《國語辭典》:三考  拼音:sān kǎo
古代官吏以三次考绩决定升降赏罚的制度,称为「三考」。《书经。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唐。孔颖达。正义:「言帝命群官之后,经三载,乃考其功绩,经三考则九载,黜陟幽明,明者升之,闇者退之。」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两衙多请告,三考欲成资。」
《國語辭典》:官师(官師)  拼音:guān shī
1.百官。《书经。胤征》:「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
2.大夫。《国语。吴语》:「行头皆官师,拥铎拱稽,建肥胡,奉文犀之渠。」
《國語辭典》:试官(試官)  拼音:shì guān
1.主持考试的官吏。五代汉。王定保《唐摭言。卷一○。载应不捷声价益振》:「蒋凝应宏辞,为赋止及四韵,……试官叹息久之。」
2.未经正式任命的官吏。如清代有试用道、试用知府等。
《國語辭典》:失利  拼音:shī lì
1.战败、打败仗。《喻世明言。卷六。葛令公生遣弄珠儿》:「主上在夹寨失利,唐兵分道入寇。」
2.吃亏、丧失利益。《红楼梦》第五八回:「深恐不令芳官认他做乾娘,便有许多失利之处,故心中只要买转他们。」
《漢語大詞典》:乙科
古代考试科目的名称。 汉 时博士弟子射策甲科,补郎中,乙科补太子舍人。汉书·儒林传序:“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 唐 宋 后进士皆有甲乙科。新唐书·韩休传:“ 休 工文辞,举贤良……与校书郎 赵冬曦 并中乙科,擢左补闕。”文献通考·选举一:“自 武德 以来,明经唯丁第,进士唯有乙科而已。” 清 周春 辽诗话·杨晳:“﹝ 杨晳 ﹞擢进士乙科,仕至宰相枢密使。” 明 清 称举人为乙科,进士为甲科。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七四:“登乙科则亡姓氏,官七品则亡姓氏。”
《漢語大詞典》:设科(設科)
(1).开设课程,教授。孟子·尽心下:“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 赵岐 注:“ 孟子 曰,夫我设教授之科,教人以道德也。”
(2).规定取士的考试科目。《汉书·儒林传赞》:“自 武帝 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 唐 李商隐 《为京兆公陕州贺南郊赦表》:“然后推作解之恩,降维新之令,设科以招諫諍,宥过以务哀矜。” 清 黄遵宪 《述怀再呈霭人樵野丈》诗:“设科不分目,我 清 重进士。”
(3).谓表演某种戏剧动作。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凡例》:“设科之嬉笑怒駡,如白描人物,鬚眉毕现,引人入胜者,全借乎此。”参见“ 设科打諢 ”。
《漢語大詞典》:设科打诨(設科打諢)
谓表演各种戏剧动作和诙谐的语言。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凡例》:“説白则抑扬鏗鏘,语句整练,设科打諢,俱有别趣。” 王季思 等注:“科是戏剧的动作。打諢是 中国 古典戏剧里一种特定的演出形式,有点近乎相声。”
《國語辭典》:报罢(報罷)  拼音:bào bà
1.旧时人臣上书,希望获得进用,却被告示罢退令归。《汉书。卷六七。梅福传》:「数因县道上言变事,求假轺传,诣行在所条对急政,辄报罢。」
2.科举时代称考试落第为「报罢」。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二。杜少陵诗》:「天宝六载,召试至长安,报罢之后,则日益饥窘。」
《國語辭典》:师生(師生)  拼音:shī shēng
老师与学生的合称。如:「师生联欢」。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六。丧师衰经》:「世道不古久矣!朝为师生而暮若途人者,比比皆是。」清。李渔《怜香伴》第一九出:「只怕师生名分终输我,儒巾纱帽也差多,我便奉屈些,须你将奈何。」
《國語辭典》:考官  拼音:kǎo guān
举行考试时,负责出题、监考、面试、阅卷等事宜的官员。《新唐书。卷一七九。贾餗传》:「刘蕡以贤良方正对策,指中人为祸乱根本,而餗与马宿庞严为考官,畏避不敢闻,竟罹其祸。」
《漢語大詞典》:就试(就試)
应考,参加考试。 唐 刘兼 《玉烛花》诗:“正当晚槛初开处,却似春闈就试时。”宋史·选举志一:“凡就试,唯词赋者许持《切韵》玉篇。” 明 黄溥 《闲中古今录》:“就试者不敢斥言题目之差。”
《國語辭典》:前茅  拼音:qián máo
1.称军中的斥候。古代斥候以茅为旌识,看到前方的敌人,则举茅以报告在后面的军队戒备。《左传。宣公十二年》:「前茅虑无,中权后劲。」
2.考试成绩优良,排名在前面的。如:「他成绩名列前茅,经常担任班上小老师的职务。」《聊斋志异。卷五。郭生》:「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