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传疏(傳疏)
指诠释经义的文字。传以释经,疏以推演传义。 宋 曾巩 《筠州学记》:“不乱於百家,不蔽於传疏。” 宋 苏辙 《河南进士策问》:“至 唐 而传疏之学具,由是学者始会于一。” 清 陈奂 著有诗毛氏传疏
《國語辭典》:纬书(緯書)  拼音:wěi shū
依托经义专论符箓瑞应的书。有《易纬》、《书纬》、《诗纬》、《礼纬》、《乐纬》、《春秋纬》、《孝经纬》七种,称为「七纬」,起于西汉末年。
《國語辭典》:口义(口義)  拼音:kǒu yì
1.口述经义,为唐代科举取士的一种方法。《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上》:「明经停口义,复试墨义十条。」
2.讲义。如宋代胡瑗著有《周易口义》及《洪范口义》。
《漢語大詞典》:玄音
佛的声音,指佛教经义。 晋 支遁 《释迦文佛像赞》:“大象罕窥,乃圆其明,玄音希和,文以八声。” 南朝 梁 沈约 《为文惠太子解讲疏》:“震玄音於六宵,畅微言於永劫。” 五代 齐己 《寄酬秦府高推官辇》诗:“争得相逢一携手,拂衣同去听玄音。”
《國語辭典》:破题(破題)  拼音:pò tí
1.一种作文方法。一开头就直截了当地揭示题旨,以后再分别加以说明。
2.指唐宋人应举诗赋和经义及明清八股文的起首,用一两句话说破题目的要义。《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教他做『破题』、『破承』、『起讲』、『题比』、『中比』、『成篇』。」《红楼梦》第八四回:「破题倒作了一个,但不知是不是。」
《漢語大詞典》:问策(問策)
策问。 汉 以来试士,以政事、经义等设问写在简策上使之条对,后称试士的考题为策问。 明 杨慎 升庵诗话·苏堤始末:“ 宋 之世,修 六塔河 、 三股河 , 安石 以 范子渊 、 李仲昌 专其事……绩败功圮,而姦臣 李清臣 为考官,犹以修河问策欲掩护之。”
《漢語大詞典》:道誉(道譽)
指精通经义、道行高深的声誉。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 明州 大梅山 长老 法英 ,少有道誉,兼通外学。” 宋 道潜 《庐山杂兴》诗之一:“ 远公 初渡 江 ,道誉蔼 东晋 。”
《漢語大詞典》:占毕(佔畢)
诵读,吟诵。 梁启超 《变法通义·学校总论》:“自餘一二占毕咿嚘以从事于四书五经者,彼其用心,则为考试之题目耳。” 章炳麟 《〈新方言〉自序》:“盖有诵读占毕之声,既用唐韵,而俗语犹不违古音者。”
亦作“ 佔嗶 ”。 谓经师不解经义,但视简上文字诵读以教人。后亦泛称诵读。礼记·学记:“今之教者,呻其佔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 郑玄 注:“呻,吟也。佔,视也。简谓之毕……言今之师自不晓经之义,但吟诵其所视简之文,多其难问也。” 宋 文天祥 《保州道中》诗:“ 江 南佔毕生,往来习羊肠。”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应童子试,不售,觉佔嗶非丈夫事,望望然去之。” 清 高宗 《御题〈意林〉三绝句》之三:“六经万古示纲常,诸子何妨取所长。节度岂徒务佔毕,要知制事有良方。”
《漢語大詞典》:进经(進經)
谓为帝王进讲经义。 唐 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 説 每因进经,輒袖木瓜以献。”
《漢語大詞典》:律家
指研究佛教经义的人。 清 恽敬 《〈楞伽经〉续书后》:“夫知之体,宏深浩渺如是。若於能之体尺寸推之,必有可敌《楞伽》斯义者,而惜乎律家所言不能尽也。”
《漢語大詞典》:达经(達經)
通晓经义。 唐 柳宗元 《断刑论下》:“经也者常也,权也者达经者也,皆仁智之事也。离之滋惑矣。”
分類:通晓经义
《漢語大詞典》:玄师(玄師)
释道称深通经义、教义的人。云笈七籤卷四引 南朝 宋 陆修静 《灵宝经目序》:“既太虚眇邈,玄师难希,宜求之於心,即理而断也。” 唐 白居易 《代书诗》:“儒风爱敦质,佛理尚玄师。”
《漢語大詞典》:都授
谓集中诸生讲授经义。汉书·翟方进传:“ 胡常 与 方进 同经…… 方进 知之,候伺 常 大都授时,遣门下诸生至 常 所问大义疑难,因记其説。” 颜师古 注:“都授,谓总集诸生大讲授也。”
《國語辭典》:女秀才  拼音:nǚ xiù cái
1.誉称有文才、通经义、能诗文的女子。《辽史。卷一○七。列女列传。邢简妻陈氏》:「陈氏甫笄,涉通经义,凡览诗赋,辄能诵,尤好吟咏,时以女秀才名之。」
2.明代科举的科目名称。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一。宫闱。女秀才》:「凡诸宫女曾受内臣教习,读书通文理者,先为女秀才。递升女史,升宫官,以至六局掌印,则为清华内职,比外廷通显矣。」
《漢語大詞典》:重颂(重頌)
佛教语。说经义之后,再作偈颂,申说前义。也称重颂偈或应颂。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言无重颂,句备伽佗。” 吴兆宜 注:“《弥陀疏钞》:梵语‘祗夜多’,此言‘重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