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爨桐
(1).谓焚烧桐木为炊。事本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三:“ 吴 人有烧桐以爨者, 邕 ( 蔡邕 )闻火烈声,曰:‘此良材也。’因请之,削以为琴,果有美音。”后以“爨桐”指遭毁弃的良材。 唐 顾非熊 《冬日寄蔡先辈校书京》诗:“惟君知我苦,何异爨桐鸣。” 前蜀 韦庄 《同旧韵》:“但埋 酆 狱气,未发爨桐音。”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八》:“世非无爨桐之患而患无 蔡邕 。”
(2).指焦尾琴。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十:“有絃即弹,有孔即吹,不独柯亭、爨桐也。”
《國語辭典》:茶毗  拼音:chá pí
梵语jhāpita的音译。意为焚烧、火葬。原为印度葬法之一。在中国专指出家人圆寂后的火葬。茶、荼二字音、形皆近似,故「茶毗」也作「荼毗」。
《國語辭典》:焚掠  拼音:fén lüè
放火抢劫。《新唐书。卷一四八。康日知传》:「勋闻徐已拔,气丧,无顾赖,众尚二万,自石山而西,所在焚掠。」《聊斋志异。卷七。阿英》:「既明,始知村中焚掠殆尽。」也作「焚劫」。
分類:焚烧抢掠
《國語辭典》:火烛(火燭)  拼音:huǒ zhú
1.烛火、烛光。《太平广记。卷三四七。李佐文》引唐。薛用弱《集异记》:「约三更,晦稍息,数里之外,遥见火烛。」宋。文同〈织妇怨〉诗:「不敢辄下机,连宵停火烛。」
2.泛指容易引起火灾的东西。《平妖传》第一八回:「胡员外早早打发解库掌事的及主管各人,回家赏中秋,吩咐院子俱各牢拴门户,仔细火烛。」《红楼梦》第一四回:「这三十个每日轮流各处上夜,照管门户,监察火烛,打扫地方。」
3.指火灾、火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七回:「火烛起来,巡捕不许搬东西,这也未免过甚。」。」
《漢語大詞典》:焚灼
(1).烧,焚烧。汉书·刑法志:“顾视其上,犹焚灼仇讎。” 唐 刘知几 史通·暗惑:“夫髮经炎炭,必致焚灼;毒味经时,无復杀害。”
(2).谓酷热有如火烧。 汉 王粲 《大暑赋》:“患衽席之焚灼,譬洪燎之在牀。” 宋 洪迈 《夷坚丙志·林灵素》:“人方在焚灼中,但得甘泽一洗之,虽浊何害。”
(3).形容内心像火烧般愁苦。 唐 钱珝 《为集贤崔相公让大学士表》之三:“焚灼常苦於寸心,芒刺日加於四体。”
《漢語大詞典》:惔焚
如火焚烧。用以形容大旱。语本诗·大雅·云汉:“旱魃为虐,如惔如焚。” 宋 王安石 《定林寺》诗:“城市少美蔬,想今困惔焚。” 明 李东阳 《久旱》诗:“忧心剧惔焚,中热不可制。”
《國語辭典》:烧毁(燒毀)  拼音:shāo huǐ
焚烧毁灭。如:「那场火灾烧毁了两栋民房。」也作「烧燬」。
《漢語大詞典》:膏明
膏火照明。语出汉书·龚胜传:“薰以香自烧,膏以明自销。”谓薰草因有香气而招致焚烧,膏火因能照明而招致销毁。后多以“膏明”喻人因有所为而自招其祸。 唐 孟郊 《吊元鲁山》诗之五:“血誓竟讹繆,膏明易煎蒸。” 唐 白居易 《岁暮》诗:“膏明自爇缘多事,雁默先烹为不才。” 唐 温庭筠 《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木直终难怨,膏明只自煎。”参见“ 膏火自煎 ”。
《國語辭典》:膏火自煎  拼音:gāo huǒ zì jiān
油膏以能照明,故受煎熬。比喻人因才能而招致祸患。《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九》:「膏火自煎熬,多财为患害。」
《漢語大詞典》:山烧(山燒)
犹山火。山中草木焚烧而燃起的火。 唐 贾岛 《酬胡遇》诗:“移居见山烧,买树带巢乌。” 宋 苏轼 《东坡志林·游白水书付过》:“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
《國語辭典》:火箭  拼音:huǒ jiàn
1.为航行于大气及外太空而设计的喷射推进工具。可用以发射人造卫星、太空梭等。亦可装上弹头,作为攻击性武器,如火箭弹。
2.一种古代的兵器。将松香等引火物缚于箭上,射向敌阵,以烧毁敌人的战具。《北史。卷六二。王思政传》:「又射以火箭,烧其攻具。」
《國語辭典》:香饼(香餅)  拼音:xiāng bǐng
焚香用的炭饼。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香饼,石炭也。用以焚香。一饼之火,可终日不灭。」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四司六局》:「香药局,专掌药楪、香球、火箱、香饼、听候索唤、诸般奇香及醒酒汤药之类。」
《國語辭典》:法船  拼音:fǎ chuán
1.阴历七月十五日,信奉佛教的人用纸制成的船,焚烧以济度鬼魂。
2.佛法可以救众生沉溺,故以船喻之。《宋书。卷九十七。夷蛮传。天竺迦毗黎国传》:「帝修净戒,轨道不及,无上法船,济诸沉溺。」也称为「法舟」。
《漢語大詞典》:焚稿
(1).犹焚草。烧掉底稿。旧唐书·高士廉传:“ 士廉 既任遇益隆,多所表奏,成輒焚稿,人莫知之。”宋史·张庭坚传:“ 庭坚 言论深切,退輒焚稿。”参见“ 焚草 ”。
(2).焚烧诗文手稿。红楼梦第九七回回目:“ 林黛玉 焚稿断痴情, 薛寳釵 出闺成大礼。”
《國語辭典》:焚草  拼音:fén cǎo
1.章奏缮就,焚去草稿。古名臣以示谨密。《南史。卷二○。谢弘微传》:「每献替及陈事,必手书,焚草,人莫之知。」
2.烧草。唐。李华〈衢州龙兴寺故律师体公碑〉:「焚草为香,采花为供,年十有五,琼章鹤姿。」
《漢語大詞典》:烧灰(燒灰)
(1).焚物使成灰。礼记·月令:“﹝仲夏之月﹞令民毋艾蓝以染,毋烧灰。” 郑玄 注:“火之灭者为灰。”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杂说:“四月……草茂,可烧灰。”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鹿:“皮:(主治)一切漏疮,烧灰和猪脂纳之,日五六易,愈乃止。”
(2).焚烧后的灰烬。喻僧人遗迹。 唐 苏味道 《和武三思于天中寺寻复礼上人之作》:“砌古留方石,池清辨烧灰。” 前蜀 贯休 《送僧归华山》诗:“烧灰犹汤足,雪片似黏鬚。”
《國語辭典》:业火(業火)  拼音:yè huǒ
佛教称地狱中烧煮地狱众生的火。由于这些火都是地狱众生的恶业所招引的,故称为「业火」。《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八:「阿难!是人皆以纯情坠落,业火烧乾,上出为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