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天穿节(天穿节)  拼音:tiān chuān jié
民俗以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相传女娲氏于此日补天,故民间于当天用红丝线系饼,放在屋顶上,称为「补天穿」。另一说以为正月二十三日或三十日为天穿节,说法各异。
《国语辞典》:跳鼓阵(跳鼓阵)  拼音:tiào gǔ zhèn
台湾常见的民俗活动。常见于迎神赛会中。演出时通常以九人一组,中央一人击鼓,两人执旗前导,两人执娘伞,外围有四人敲锣。藉著锣鼓明快的节奏,不断的变化阵式。气氛雄壮、热闹。参见「大鼓阵」条。
《国语辞典》:宋江阵(宋江阵)  拼音:sòng jiāng zhèn
一种民俗武术表演的阵式。由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组成,共一○八人。阵中备有盔甲、盾牌、短刀、双斧等兵器,以表演传统武术为主。或以为源出《水浒传》中宋江操练部众的阵式而得名。
《国语辞典》:痘疹娘娘  拼音:dòu zhěn niáng niáng
民俗中对痘神的俗称。传说专管小儿出疹子、天花,其诞辰为农历十一月初一。《红楼梦》第二○回:「一面打扫房屋供奉痘疹娘娘,一面传与众人忌煎炒等物。」
《漢語大詞典》:过破五(過破五)
旧时民俗。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正月·禁忌》:“元旦……服制之家不登贺,不立门簿。虽有亲宾来拜謁者,亦不答拜。初五日后始往叩谢,名曰过破五。”
分類:民俗
《漢語大詞典》:观风察俗(觀風察俗)
观察国风民俗。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其理讜而切,其文简而要,足以惩恶劝善,观风察俗者矣。”
《漢語大詞典》:跌千金
旧时一种民俗。 明 刘若愚 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正月初一五更起,焚香放纸礮,将门环或木槓,于院地上抛掷三度,名曰跌千金。”
分類:种民民俗
《漢語大詞典》:祠山神
民间俗祭。其所供神之姓名、事迹因史志中各以民俗相传而称说不一。或谓 乌程 横山 张渤 ,或谓 武当 张秉 ,号 祠山神 或 祠山大帝 、 张大帝 。其祭所称 张王庙 ,又称 祠山庙 。 汉 唐 以来,庙祀不绝。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祠山神:“合而观之,则 祠山神 之祀,本起于 广德 ,其所谓化猪通津,盖本《淮南子》 禹 化为熊,通轘辕之路, 涂山氏 见之,惭而化为石之事,移以附会于 祠山 。然俗所传 祠山 张大帝 寔本此。而非如 弇州 所云也。且 祠山 张大帝 之称乃近代流俗所传,而 宋 以来尚称 张王 ,并未加以帝号。”参阅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通俗编·神鬼引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
《漢語大詞典》:健粽
南宋 吴 中的民俗。夏至日包粽子,用捆束粽子的草系于手足,以祈祝健康,故名。参阅 宋 范成大 吴郡志·风俗
《國語辭典》:矫世变俗(矯世變俗)  拼音:jiǎo shì biàn sú
纠正改变颓废的世风习俗。《宋史。卷三二七。王安石传》:「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漢語大詞典》:卖蒙懂(賣懞懂)
亦作“ 卖懵董 ”。犹言卖痴呆。 宋 时的一种民俗。 宋 陈元靓 岁时广记·元旦上·卖蒙懂:“《岁时杂记》:元日五更初,猛呼他人,他人应之,即告之曰:‘卖与尔懞懂。’卖口吃亦然。”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偏安佚豫:“祀先之礼,则或昏或晓,各有不同,如饮屠苏、百事吉、胶牙餳、烧朮、卖懵董等事,率多 东都 之遗风焉。”亦省作“ 卖懵 ”。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岁晚节物:“如饮屠苏、百事吉、胶牙餳、烧朮、卖懵等事,率多 东都 之遗风焉。”
分類:种民民俗
《漢語大詞典》:卖口吃(賣口吃)
宋 时新年的一种民俗。谓将口吃转移给人。参见“ 卖懞懂 ”。
《漢語大詞典》:燎草儿(燎草兒)
我国北方的一种民俗。农历年三十下午,到祖坟上烧纸,然后点燃谷秸,持回家中,意在引导“祖灵”回家过年。 梁斌 《红旗谱》三九:“哥儿俩胳膊底下夹着粟谷草,怀里揣着爆竹,到老坟上去燎草儿。”
《漢語大詞典》:绿蒲节(緑蒲節)
即端午节。民俗于端午节在门户上插绿色菖蒲与艾以祓除不祥,故称。 清 金农 《五月二日吴孝廉瀚上舍濂招饮醉成此诗》:“緑蒲节近晚酒香,先开酒库招客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