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珥貂  拼音:ěr diāo
1.在冠旁插上貂鼠尾作装饰。为汉时侍中、常侍的服饰。《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戴蝉珥貂,朱衣皓带。入侍帷幄,出拥华盖。」《南史。卷六二。朱异传》:「历官自员外常侍至侍中,四官皆珥貂。」
2.比喻显贵的近臣。唐。韩愈〈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独宿有题一首因献杨常侍〉诗:「珥貂藩维重,政化类分陕。」
《國語辭典》:凤翘(鳳翹)  拼音:fèng qiáo
1.旧时女子置于头上的饰物。《元史。卷七一。礼乐志五》:「次八队,妇女二十人,冠凤翘冠,翠花钿,服宽袖衣。」也称为「凤簪」。
2.凤头鞋。
《國語辭典》:射柳  拼音:shè liǔ
古代一种军中游戏。折柳枝环插在圆形的场地上,用阔镞的箭来射,以射断为胜。《董西厢》卷八:「也不爱耽花恋酒,也不爱打桃射柳,也不爱放马走狗,也不爱射生猎兽。」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时遇五月蕤宾节令,都要打毬射柳,宴赏太平之世。」也作「乍柳」、「诈柳」。
《漢語大詞典》:七叶貂(七葉貂)
汉 时中常侍冠上插貂尾为饰, 金日磾 一家自 武帝 至 平帝 七朝,世代皆侍中,为内庭宠臣。后因以“七叶貂”喻世代显贵。 晋 左思 《咏史》之二:“ 金 张 籍旧业,七叶珥 汉 貂。”珥,插。 宋 苏轼 《再和刘贡父春日赐幡胜》:“舆君流落偶还朝,过眼纷纶七叶貂。”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慈训》:“孩儿自惭鳩拙,怎绳七叶之貂。”
《國語辭典》:插标(插標)  拼音:chā biāo
旧时出卖东西,在出售物上插一草标,以示出卖。《野叟曝言》第九五回:「小人有个儿子,乳名虎儿,今年十岁,那年也因生病,不能打牲,饿不过,把他插标站在门首。」
《漢語大詞典》:簪戴
(1).在幞头巾上插花。宋史·舆服志五:“幞头簪花,谓之簪戴。”
(2).谓簪发戴冠。《元典章·兵部三·站簪戴避役》:“ 杭州路 仁和县 土豪 沈扬 善元 ,係籍定马站户,在后簪戴道冠,求充 崇德州 道判。”
《國語辭典》:穿插  拼音:chuān chā
小说、戏曲中添加某些情节以衬托主题,或是表演台上安排一些填补空档、缓和观众注意力的节目。如:「这部战争片穿插著凄美的爱情故事。」、「这一档舞台秀除了有众多天王巨星登台表演外,还穿插著惊险的特技。」
《漢語大詞典》:常车(常車)
仪仗车。以车上插有画着日月图象的大常旗,故名。逸周书·克殷:“叔振奏拜假,又陈常车, 周公 把大鉞, 召公 把小鉞。” 孔晁 注:“常车,威仪车也。”史记·周本纪:“ 武王 弟 叔振鐸 奉陈常车。”后汉书·礼仪志下:“皆赐常车驛牛赠祭。”
《国语辞典》:闹娥(闹娥)  拼音:nào é
旧时元宵节妇女头上插带的装饰品,用乌金纸剪成飞蛾,系在针上。宋。杨无咎〈人月圆。月华灯影光相射〉词:「闹娥斜插,轻衫乍试,閒趁尖耍。」元。周密《武林旧事。卷二。元夕》:「元夕节物,妇人皆戴珠翠、闹娥、玉梅、雪柳。」也作「闹娥儿」、「闹鹅儿」。
《國語辭典》:油木梳  拼音:yóu mù shū
一种妇女头上插的梳子,古代歌妓常作为头饰,故后用以喻指歌妓。元。戴善甫《风光好》第一折:「座上若有一点红,斗筲之器盛千钟,座上若无油木梳,烹龙炮凤总成虚。」
《漢語大詞典》:珥鹖(珥鶡)
谓冠上插戴鹖尾。鹖,雉类。古代天子之近卫武臣,在冠左右插雉尾,以示勇武。 三国 魏 曹植 《孟冬篇》:“虎賁采骑,飞象珥鶡。鐘鼓鏗鏘,簫管嘈喝。”
《国语辞典》:雉尾小生  拼音:zhì wěi xiǎo shēng
国剧中冠上插雉尾的小生,如《黄鹤楼》的周瑜、《白门楼》的吕布等。
《漢語大詞典》:车戟(車戟)
车上插置的戟。周礼·考工记序:“车戟常,崇于殳四尺,谓之五等。”释名·释兵:“车戟曰常,长丈六尺,车上所持也。”
分類:上插
《漢語大詞典》:板羽球
球类活动的一种。活动时,双方隔网用木板拍子往返拍打上插羽毛的半圆形胶皮球。亦指板羽球活动所用的球。
《漢語大詞典》:箭猺
谓发髻上插有竹簪的瑶族女子。 清 魏祝亭 《两粤猺俗记》:“﹝凡女﹞未字,带箭竿一,分其髮盘结之,披堆花叠草巾於箭尾,涂遇狡好男,歌遂作,有室者弗之和,否则賡歌之,辞半以淫,两相悦,各易其衫带以归,此则箭 猺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