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处死(處死)  拼音:chǔ sǐ
处以死刑。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一折:「奏过圣旨,止不过是一人处死。」《三国演义》第一一九回:「昭因黄皓蠹国害民,令武士押出市曹,凌迟处死。」
《國語辭典》:出车(出車)  拼音:chū chē
1.出兵、出征。晋。左思〈吴都赋〉:「出车槛槛,被练锵锵。」唐。杨烱〈左武卫将军成安子崔献行状〉:「至如出车授钺,东征西讨,孤虚向背,则虽女子之,可以当于丈夫。」
2.发出班车以载人或运货。如:「根据班表,今日轮到我出车。」
3.《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六章。根据〈诗序〉:「出车,劳还率也。」或以为征猃狁之将佐,归来后自叙之诗。首章二句为:「我出我车,于彼牧矣。」
《漢語大詞典》:执宪(執憲)
(1).司法,执行法令。汉书·丙吉传:“廷尉 于定国 执宪详平,天下自以不寃。”北史·外戚传·常英:“后 员 与 伯夫 子 禽可 共为飞书,诬谤朝政。事发,有司执宪,刑及五族。” 唐 李嘉祐 《送崔侍御入朝》诗:“十年犹执宪,万里独归春。”
(2).执法者。《文选·曹植〈责躬〉诗》:“违彼执宪,哀予小臣。” 吕向 注:“言天子不忍刑我,暴尸於朝市,故违执法者,哀怜我也。”
《國語辭典》:职位(職位)  拼音:zhí wèi
1.职掌某一事务所居的位置。《三国演义》第一五回:「你职位卑微,难掌大权。」
2.机构编制内的一定员额。如:「这个机关共有六十个职位。」
《國語辭典》:缓刑(緩刑)  拼音:huǎn xíng
1.宽减刑罚。《汉书。卷五一。贾邹枚路传。贾山》:「平狱缓刑,天下莫不说喜。」
2.犯罪行为人经受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之宣告,依据特定情形,法院认以不执行为适当者,得宣告二年以上五年以下之期间,暂缓执行,称为「缓刑」;但其若于缓刑期间因故意犯罪,而受逾六月有期徒刑之宣告确定时,应撤销缓刑,重新执行原宣告之刑。
《國語辭典》:班次  拼音:bān cì
1.朝廷官位的分列次序。《后汉书。卷三三。朱冯虞郑周列传。郑弘》:「时举将第五伦为司空,班次在下,每正朔朝见,弘曲躬而自卑。」《歧路灯》第四回:「这接诏官员,排定班次,礼生高唱行礼。」
2.学校中的班级次序。如:「你的班次比我高,我当然要称呼你为学长。」
3.交通运输工具定时往来的开行次数。如:「为了输运旅客,铁、公路都增加了许多班次。」
4.泛指排列的次序或等级。汉。应玚〈驰射赋〉:「筹算克明,班次均壹。」《春秋。僖公二十八年》「盟于践土」唐。孔颖达疏:「会之班次,以国大小为序。」
5.执行工作任务的规定时间顺序或次数。如:「排得如此密的班次,工作人员有适当的睡眠吗?」
《漢語大詞典》:慢令
(1).谓下达可缓慢执行的命令。论语·尧曰:“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孔子家语·始诛》:“慢令谨诛,贼也;徵敛无时,暴也;不试责成,虐也。”
(2).轻慢上司的命令。元史·赵孟頫传:“ 至元 钞法滞涩不行,詔遣尚书 刘宣 与 孟頫 驰驛至 江南 ,问行省丞相慢令之罪。”明史·云南土司传一·云南:“土官復慢令玩法,无所忌惮。”
《漢語大詞典》:与门
又称“与电路”。执行“与”运算的基本门电路。有几个输入端,只有一个输出端。当所有的输入同时为“1”电平时,输出才为“1”电平,否则输出为“0”电平。
《國語辭典》:行刑  拼音:xíng xíng
执行刑罚。《国语。周语上》:「赋事行刑,必问于遗训,而咨于故实。」《三国演义》第三二回:「临受刑,叱行刑者:『吾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
《国语辞典》:加刑  拼音:jiā xíng
执行刑罚。《三国演义》第七回:「蒯良言瑁不听良策,以致大败,按军法当斩。刘表以新娶其妹,不肯加刑。」
《漢語大詞典》:正刑
(1).正常的法度。《书·无逸》:“乃变乱先王之正刑。” 孔颖达 疏:“变乱先王之正法。”
(2).谓正定刑律。礼记·王制:“司寇正刑明辟,以听狱讼。” 孔颖达 疏:“正刑明辟者,谓司寇当正定刑书,明断罪法,使刑不差二,法不倾邪。”
(3).依法执行死刑。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勋戚·嗣封建新伯:“乃拟 沙 极刑,转详中丞,至 黄河 中游,忽自沉洪波,不及正刑。”
《漢語大詞典》:例差
按常规执行公务。 宋 叶适 《法度总论三·监司》:“昔人谓‘止择十道使,犹患不得人’,则监司者盖甚重矣,岂以为例差循致之用哉!”
《國語辭典》:分队(分隊)  拼音:fēn duì
队伍组织中的支队。如:「警勤分队」、「向导分队」。
《國語辭典》:死囚  拼音:sǐ qiú
死刑犯。《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知县取了亲笔供招,下在死囚牢中。」《文明小史》第三八回:「你是个死囚,大老爷要开脱你,也全亏我在旁边说几句好话。」
《國語辭典》:悬衡(懸衡)  拼音:xuán héng
1.挂起秤锤。《淮南子。说林》:「循绳而斲则不过,悬衡而量则不差。」
2.昭示法度。《汉书。卷五一。邹阳传》:「臣闻秦倚曲台之宫,悬衡天下。」
3.比喻轻重相当,势均力敌。唐。齐己 酬西蜀广济大师见寄诗:「楚外已甘推绝唱,蜀中谁敢共悬衡。」
《國語辭典》:天平  拼音:tiān píng
1.衡量较轻物品的器具。直柱上支著一横杆,杆的两端各悬挂一个小盘,一边放置物品,一边放置砝码。当两端呈平衡状态时,累计砝码重量,即可求得物重。
2.天无变异。《魏书。卷三六。李顺传》:「各秉文而经武,故天平而地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