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亲接(親接)
(1).亲近接待;接近。后汉书·伏隆传:“ 建武 二年,诣 怀 宫, 光武 甚亲接之。”后汉书·宦者传序:“ 和帝 即祚幼弱,而 竇宪 兄弟专总权威,内外臣僚,莫由亲接,所与居者,唯阉宦而已。”
(2).亲耳所闻,或亲眼所见。 唐 李白 《上安州裴长史书》:“﹝郡督 马公 谓长史 李京之 ﹞曰:‘诸人之文,犹山无烟霞,春无草树。 李白 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语,络绎间起,光明洞澈,句句动人。’此则故交 元丹 亲接斯议。”
《国语辞典》:小稔  拼音:xiǎo rěn
谷物年成小熟。元。尹廷高〈永嘉书所见〉:「此邦幸小稔,窃禄似有缘。」
《漢語大詞典》:郑侠图(鄭俠圖)
宋史·郑侠传载, 郑侠 任监 安上门 职务时,以所见居民流离困苦之状,令画工绘成流民图上奏, 宋神宗 看了以后,一夜睡不着觉,第二天下了责躬诏,罢去方田、保甲、青苗诸法。后以“郑侠图”代称流民图。 清 查慎行 《送彭南陔赴长沙》诗:“ 郑侠 图曾伤目击, 陈琳 檄可愈头风。” 清 杨中讷 《高邮道中书事》诗:“空怀忧国 长沙 泪,难绘流民 郑侠 图。” 清 陈学泗 《纪事》诗:“中丞欲请 敖仓 粟,司諫先陈 郑侠 图。”亦省称“ 郑图 ”。 清 张英 《赠螺浮黄门次龚合肥韵》:“亲见閭阎凋敝甚, 郑 图还与绘千村。”
《漢語大詞典》:豹管
谓管中窥豹,仅见一斑。形容所见者小。 唐 陆龟蒙 《幽居赋》:“豹管閒窥,羊歧忘返。”
分類:一斑所见
《漢語大詞典》:测管(測管)
管中窥测。谓所见不广。 唐 黄滔 《侯博士圭启》:“常测管以推诚,每持蠡而注念。”
《国语辞典》:凌日  拼音:líng rì
观测者所见物体掠过日面的现象。如:「水星凌日」。
《漢語大詞典》:迷眩
(1).迷失本性。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猿妖:“ 嘉隆 间,一部郎之妻,偶出南门 梅庙 烧香,为物所祟,每至輒迷眩,百计遣之不去。”
(2).指迷惑。 鲁迅 《华盖集续编·关于〈三藏取经记〉等》:“然而在考辨的文字中杂入一点滑稽轻薄的论调,每容易迷眩一般读者,使之失去冷静,坠入彀中。”
(3).目眩神迷。形容所见令人惊异倾倒。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明武宗遗事》:“帝微行过之,见其丰神绰约,国色无双,不禁迷眩。” 王西彦 《神的失落》二:“最初,他简直迷眩了,一如小孩子的迷眩于天上多彩的霓虹。”
(4).(眼睛)昏花。 叶圣陶 《金耳环》:“他定一定眼睛,自觉很有把握,并不迷眩了,才向前仔细地看。” 王西彦 《寻常事》:“里面那人就啪脱一声扭亮电灯,倏地放射出来强烈的光线,使得 洪发佬 的眼睛迷眩了一阵。”
《漢語大詞典》:瞻明
古代寓言中假设的人名。意谓所见分明。庄子·大宗师:“ 洛诵 之孙闻之 瞻明 , 瞻明 闻之 聂许 。” 陆德明 释文:“ 李 云:神明洞澈也。” 王叔之 义疏:“瞻,视也,亦至也。诵读精熟,功劳积久,渐见至理,灵府分明。”
《漢語大詞典》:秋眼
谓秋来眼中所见。 唐 白居易 《唤笙歌》:“老心欢乐少,秋眼感伤多。”
《漢語大詞典》:树点(樹點)
树木如点。指高处远眺时所见树木如小黑点状。 唐 岑参 《早秋与诸子登虢州西亭观眺》诗:“树点千家小,天围万岭低。”
《漢語大詞典》:梨花云(梨花雲)
墨庄漫录卷六引 唐 王建 《梦看梨花云歌》:“薄薄落落雾不分,梦中唤作梨花云。 瑶池 水光 蓬莱 雪,青叶白花相次发……落英散粉飘满空,梨花颜色同不同。眼穿臂短取不得,取得亦如从梦中。无人为我解此梦,梨花一曲心珍重。”“梨花云”指梦中恍惚所见如云似雪的缤纷梨花。后用为状雪景之典。 元 岑安卿 《二月二日大雪偶赋时寓州郭》:“空阶夜落雪一尺,起看万树梨花云。”参见参见“梨花梦”、“梨云梦”、“梨云”。
《國語辭典》:寤梦(寤夢)  拼音:wù mèng
1.白昼有所见而夜有所梦。《周礼。春官。占梦》:「一曰正梦,二曰噩梦,三曰思梦,四曰寤梦。」汉。郑玄。注:「觉时道之而梦。」《孔子家语。卷一。五仪解》:「寤梦徵怪,所以儆人臣者也。」
2.睡梦之中,半梦半醒之间。《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传》:「驩接狎以离别兮,宵寤梦之芒芒。」
分類:所见想象
《國語辭典》:穴见(穴見)  拼音:xuè jiàn
比喻所见所闻偏狭不广。《后汉书。卷四六。陈宠传》:「临事战惧,不敢穴见有所兴造。」
《漢語大詞典》:梦像(夢像)
亦作“ 梦象 ”。 梦中所见的形象、情景。 汉 王符 潜夫论·五德志:“思道三年,而梦获贤人以为师,乃使以梦像求之四方侧陋,得 傅説 方以胥靡筑于 傅巖 ,升以为大公。” 元 无名氏 《昊天塔》:“嗨,元来是母亲的书也。説父亲兄弟,託梦与他,一句句都和我做的梦象相合,有这等异事。”
《漢語大詞典》:象梦(象夢)
谓描绘梦中所见者的形貌。国语·楚语上:“如是而又使以象梦,求四方之贤圣。” 韦昭 注:“思贤而梦见之,识其容状,故作其象而使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