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乍地
忽然。 元 戴善夫《紫云庭》第四折:“交我兜地皮痛,乍地心酸。”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乍地,一个人从身后赶上来,喊:‘报告!’”
分類:忽然
《漢語大詞典》:奄的
忽然。 元 张鸣善 《普天乐·遇美》曲:“立东风一朵乌云,奄的转身,吸的便哂。” 元 刘庭信 《一枝花·秋景怨别》曲:“支吾过白日离愁去,奄的早碧天暮。”
分類:忽然
《漢語大詞典》:翛忽
迅疾;忽然。 唐 李德裕 《牡丹赋》:“夺珠树之鲜辉,掩非烟之奇色,翛忽摛锦,粉葩似织。”
分類:迅疾忽然
《国语辞典》:陌然  拼音:mò rán
忽然。《刘知远诸宫调。第二》:「向西北上一搭墙摧缺,陌然地见他豪杰,跳过颓垣。」也作「蓦地」。
分类:忽然
《漢語大詞典》:唿噜(唿嚕)
(1).象声词。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这公子看他才出去,就有人叫住,在房檐底下站着唿嚕唿嚕的吸了好几烟袋。”
(2).指鼾声。 端木蕻良 《遥远的风沙》:“他一高一低地大头冲下倒下了,就春雷似的打起‘唿噜’来。”
(3).犹忽然。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一章:“那时候,你的情绪唿噜一下子高涨起来。”
《漢語大詞典》:拨楞(撥楞)
(1).晃动。 峻青 《海啸》第二章:“一出水面,他把头用力地拨楞了一下,抖落了脸上的水珠。”
(2).忽然。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六段:“扭着扭着拨楞地停下说:‘猜吧,打个地名。’”
分類:忽然晃动
《國語辭典》:酩子里(酩子裡)  拼音:mǐng zi lǐ
1.暗地里。《董西厢》卷三:「从自斋时,等到日转过,没个人偢问,酩子里忍饿。」元。曾瑞〈一枝花。银筝暗麝尘套。二煞〉:「拣一个可意的冤家,酩子里由伊驱驾。」也作「闵子里」、「冥子里」、「瞑子里」。
2.突然的。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他酩子里丢抹娘一句,怎人模人样,做出这等不君子,待何如?」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二折:「他酩子里纽回胭颈,没揣的转过身体。」
《國語辭典》:一日  拼音:yī rì
1.一昼夜。如:「顺延一日」。《诗经。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2.表示过去的某一天。《后汉书。卷八一。李充传》:「一日闻足下与邓将军说士未究。」《儒林外史》第一回:「一日,正和秦老坐著,只见外边走进一个人来。」
3.一旦,极短的时间。《战国策。秦策五》:「一日山陵崩,太子用事,君危于累卵。」《后汉书。卷四○。班彪传上》:「故成王一日即位,天下旷然太平。」
《国语辞典》:忽见(忽见)  拼音:hū jiàn
忽然看见。唐。王昌龄〈闺怨〉诗:「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红楼梦》第六八回:「今忽见凤姐带了进来,引动多人来看问。」
《國語辭典》:特地  拼音:tè dì
1.格外的。宋。赵长卿〈虞美人。西风明月临台榭〉词:「素蟾特地暗中图,未改清光容易、到仙源。」
2.专为其事。《文明小史》第三八回:「诸城县知县武强禀见,有紧要公事特地进省面禀。」
《國語辭典》:乍见(乍見)  拼音:zhà jiàn
忽然看见。《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漢語大詞典》:昭苏(昭蘇)
(1).亦作“ 昭甦 ”、“ 昭穌 ”。苏醒;恢复生机。礼记·乐记:“蛰虫昭苏,羽者嫗伏。” 郑玄 注:“昭,晓也;蛰虫以发出为晓,更息曰苏。” 三国 魏 曹植 《冬至献袜履颂表》:“四方交泰,万物昭苏。” 前蜀 杜光庭 《犀浦刘殷费顺黄箓斋祠》:“乘此胜因,咸臻妙乐,龙神安镇,士庶昭甦,蠢动有生,同昇福界。” 前蜀 杜光庭 《晋公后土醮词》:“大开倚劒之门,不隔朝天之路,昭穌疲俗,洗涤深寃。” 陈独秀 《敬告青年》五:“倘不改弦而更张之,则国力莫由昭苏,社会永无寧日。”
(2).忽然开豁。 唐 杜甫 《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四十韵》:“劳心依憩息,朗咏划昭苏。” 仇兆鳌 注:“划昭苏,谓忽然开豁。”
《漢語大詞典》:兀然
突兀的样子。例如:兀然耸立。
兀的,忽然。例如:兀然失笑起来。
昏然无知的样子。例如:兀然躺下。
依旧。例如:多年未通音信,他兀然住在那个小山村。
《國語辭典》:化生  拼音:huà shēng
1.出生,从一种形体变化而产生新形体。《易经。咸卦。彖曰》:「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资治通鉴。卷八二。晋纪四。惠帝元康七年》:「阴阳恃以化生,贤者恃以成德。」
2.佛教四生之一。指无须依托,因业力而出现者,如诸天神及地狱中的受苦者。南朝梁。沈约 为文惠太子礼佛愿疏:「湿生化生,有想无想,皆藉今日慈悲,咸簉浣濯。」唐。可空图偶书诗五首之四:「證因池上今生愿,的的他生作化生。」
《國語辭典》:化身  拼音:huà shēn
1.佛、菩萨为教化众生而显现的生命形态;亦指人或事物所转化的种种形象。《西游记》第一七回:「尔时菩萨乃以广大慈悲,无边法力,亿万化身,以心会意,以意会身,恍惚之间,变作凌虚仙子。」《西游记》第二五回:「却又打我的化身,所以我真身打噤。」
2.抽象观念的具体形象。如:「他经常仗义执言,为民发声,可以说是正义的化身。」《老残游记》第一一回:「如有一个上帝,则一定有一个『势力尊者』,要知道上帝同阿修罗都是『势力尊者』的化身。」
3.变换身形。如:「孙悟空拥有七十二种变化的法力,能化身为各种人物。」
《國語辭典》:忽地  拼音:hū dì
突然的、迅速的。《文明小史》第一六回:「那人见了姚老夫子,端详了一回,忽地里把眼镜一探。」也作「忽的」。
分類:忽然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