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46,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名利场
鹿场
白莲社
猎场
马场
声利场
讲坛
歌场
迁坐
讼堂
青规
利名场
游场
省门
草场
《國語辭典》:名利场(名利場)  拼音:míng lì cháng
追求名声利益的场所。如:「他已厌倦在名利场上打滚的生活。」
《國語辭典》:鹿场(鹿場)  拼音:lù chǎng
养殖鹿只的场所。如:「现代鹿场经营者必须更注重环境卫生与疾病防治。」
分類:休息场所
《國語辭典》:白莲社(白蓮社)  拼音:bái lián shè
一种佛教团体。晋高僧慧远在庐山虎溪东林寺与慧永、慧持及名儒刘遗民等共结白莲社,立弥陀像,同修西方净土业。因寺院有池栽植白莲,故称为「白莲社」。简称为「莲社」。
《國語辭典》:猎场(獵場)  拼音:liè chǎng
可供狩猎的场地。宋。梅尧臣 送阎中孚郎中知磁州诗:「重冈古猎场,惊兔离衰草。」
《國語辭典》:马场(馬場)  拼音:mǎ cháng
畜养马匹、供马匹跑步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声利场(聲利場)
争名逐利的场所。 宋 陆游 《夜宴即席作》诗:“痴人走死声利场,我独感此惜流光。” 金 蔡松年 《七月还祈》诗:“暂去声利场,乐佚犹无穷。” 明 李东阳 《送李士常》诗之五:“圣人重名教,始自室与堂,吾侕尚蔑弃,况彼声利场。”
《國語辭典》:讲坛(講壇)  拼音:jiǎng tán
教师授课、演讲者演讲或神职人员讲道时所站立的台子。
《漢語大詞典》:歌场(歌場)
(1).类似歌墟的集会。 明 董说 七国考·岳阳风土记:“ 荆 湖 民俗,岁时会集或祷祠,多击鼓,合男女踏歌,谓之歌场。”
(2).歌唱的场所。 清 黄景仁 《十四夜歌宴》诗:“歌场坐稳舞筵成,小部《霓裳》按奏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三引 清 宋树穀 《出京留别》诗:“六年 燕 市聚游踪,酒席歌场处处同。”
《漢語大詞典》:迁坐(遷坐)
(1).改换平时起居的场所。论语·乡党:“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朱熹 集注:“迁坐,易常处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斋不茹荤必变食:“祭祀之斋居必迁坐,必变服,必变食。”
(2).移动坐位。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既至馆中,气尚未平,独坐屏处。时秋阳方烈,为日所射,久不迁坐。”
《漢語大詞典》:讼堂(訟堂)
旧时审理诉讼案件的场所。 唐 王昌龄 《送欧阳会稽之任》诗:“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 元 王恽 《简寄庞云卿》诗:“讼堂归去早,揔是钓诗钩。” 清 赵翼 簷曝杂记·镇安民俗:“前后在任几两年,仅两坐讼堂,郡人已叹为无留狱,则简僻可知也。”
《漢語大詞典》:青规(青規)
(1).指宫庭禁地或御前所铺蒲草之席,是进谏奏事的场所。 南朝 梁 刘孝绰 《侍宴》诗:“邂逅逢休幸,朱蹕曳青规。” 唐 刘禹锡 《高陵县令刘君遗爱碑》:“御史属 元谷 实司察视,持詔书诣 白渠 上,尽得利病,还奏青规中。” 宋 叶廷圭 海录碎事·臣职下:“日伏青规,罕能切直。” 宋 曾巩 《送赵资政》诗:“白简威方厉,青规遇更隆。”
(2).指典范的文章。青,通“ 清 ”。 唐 杨炯 《〈王勃集〉序》:“ 卢照邻 人间才杰,览青规而輟九攻。”青,一本作“ 清 ”。
《漢語大詞典》:利名场(利名場)
追逐名利的场所。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三折:“若不是我参透玄机,则这利名场,风波海,虚躭了一世。”
《漢語大詞典》:游场(游場)
出游田猎的场所。 宋 王禹偁 《籍田赋》:“抚御耦以无怠,履游场而有踪。”
《漢語大詞典》:省门(省門)
(1).宫门;禁门。资治通鉴·汉安帝延光四年:“时 江京 、 刘安 及 李闰 、 陈达 等俱坐省门下, 程 ( 孙程 )与 王康 共就斩 京 、 安 、 达 。”资治通鉴·汉献帝兴平二年:“ 酈 出,诣省门,白‘ 傕 不肯奉詔,辞语不顺。’” 胡三省 注:“天子所居曰禁中,亦曰省中。省门,即禁门也。” 宋 郑文宝 南唐近事:“ 员 梦中惊喜,理服驰马诣省门。”
(2).指礼部衙门。亦指礼部试进士的场所。礼部隶尚书省,故称。 唐 刘禹锡 《插田歌》:“省门高軻峨,儂入无度数。” 宋 叶适 《孙永叔墓志铭》:“君负其能,踏省门五六,然终不得第名於进士。”
(3).指省治。 清 龙启瑞 《何雨人家传》:“君闻变,先以老弱藏乡僻善处,而与族弟 进贤 急走省门求援。”
《國語辭典》:草场(草場)  拼音:cǎo cháng
草地。《水浒传》第一○回:「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