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朝野类要》卷二〈举业·免殿试〉
往年遇主人继位以后,第一次谓之龙飞榜。又尝因谅阴,皆曾免试。只诣唱名。
典故
龙飞光武

相关人物
刘秀(汉光武帝)


《昭明文选》卷三〈赋乙·京都中·东京赋〉~0~
巨猾间舋,窃弄神器。历载三六,偷安天位。于时蒸民,罔敢或贰。其取威也重矣!乃龙飞白水,凤翔参墟。授钺四七,共工是除。欃枪旬始,群凶靡馀。区宇乂宁,思和求中。睿哲玄览,都兹洛宫。曰止曰时,昭明有融。既光厥武,仁洽道丰。登岱勒封,与黄比崇。旧题三国吴·薛综注:「龙飞凤翔,以喻圣人之兴也。」唐·李善注引《周易》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典故
龙逢板出

相关人物
关龙逢


《韩诗外传》卷四、第二章
桀为酒池,足以铉舟,糟丘,足以望七里,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关龙逢进谏曰:「为人君,身行礼义,爱民节财,故国安而身寿也。今君用财若无尽,用人恐不能死,不革,天祸必降,而诛必至矣,君其革之。」立而不去朝,桀因囚拘之,君子闻之曰:「天之命矣夫。」

例句

龙逢板出,张华台坼。 李瀚 蒙求

典故
相关人物
王僧虔


《南齐书》卷三十三《王僧虔传》
僧虔宋世尝有书诫子曰:「……于时王家门中,优者则龙凤,劣者犹虎豹。」

典故

《能改斋漫录》卷六〈事实·龙凤膏为灯〉~26~
王子年《拾遗记》:「海人乘霞舟。以赤囊盛数升龙膏献燕昭王。王坐通云之堂。然龙膏为灯。火色曜百里。烟色如丹。」
典故 

《华严经》卷一《世主妙严品》
复有无量诸大龙王,所谓毗楼博叉龙王、婆竭罗龙王……如是等而为上首,莫不勤力,兴云布雨,令诸?生热恼消灭
《太平广记》卷四百一十九〈龙二·柳毅〉~342~
须臾,宫中皆恸哭。君惊谓左右曰:「疾告宫中,无使有声。恐钱塘所知。」毅曰:「钱塘何人也?」曰:「寡人之爱弟。昔为钱塘长,今则致政矣。」毅曰:「何故不使知?」曰:「以其勇过人耳。昔尧遭洪水九年者,乃此子一怒也。近与天将失意,塞其五山。上帝以寡人有薄德于古今,遂宽其同气之罪。然犹縻系于此。故钱塘之人,日日候焉。」语未毕,而大声忽发,天拆地裂,宫殿摆簸,云烟沸涌。俄有赤龙长千馀尺,电目血舌,朱鳞火鬣,项掣金锁,锁牵玉柱,千雷万霆,激绕其身,霰雪雨雹,一时皆下。
《苏轼诗集》卷三十四〈聚星堂雪,并引〉
元祐六年十一月一日,祷雨张龙公,得小雪,与客会饮聚星堂。忽忆欧阳文忠公作守时,雪中约客赋诗,禁体物语,于艰难中特出奇丽。尔来四十馀年,莫有继者。仆以老门生继公后,虽不足追配先生,而宾客之美,殆不减当时,公之二子,又适在郡,故辄举前令,各赋一篇。
典故

《毛诗正义》卷十之一〈小雅·南有嘉鱼之什·蓼萧〉~349~
蓼彼萧斯,零露湑兮。既见君子,我心写兮。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蓼彼萧斯,零露瀼瀼。既见君子,为龙为光。其德不爽,寿考不忘。蓼彼萧斯,零露泥泥。既见君子,孔燕岂弟。宜兄宜弟,令德寿岂。蓼彼萧斯,零露浓浓。既见君子,鞗革忡忡。和鸾雍雍,万福攸同。汉·毛亨传:「龙,宠也。」汉·郑玄笺:「为宠为光,言天子恩泽光耀被及己也。」
典故
龙智经醢
 
龙醢为臡

相关人物
刘累


《春秋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及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河汉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获豢龙氏,有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

典故
龙吼剑


《全唐诗》卷三百八十七〈送王储詹事西游献兵书〉【案:一本分作三首。】
美酒泼醅酌,杨花飞尽时。落日长安道,方寸无人知。箧中制胜术,气雄屈指算。半醉千殷勤,仰天一长叹。玉匣百鍊剑,龟文又龙吼。抽赠王将军,勿使虚白首。
典故

《周易注疏》卷八〈系辞下〉~68~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例句

栖岩君寂灭,处世余龙蠖。 李白 金门答苏秀才

典故
相关人物
晋文公


《后汉书》卷六十一〈左周黄列传·周举〉~2024~
举稍迁并州刺史。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莫敢烟爨,老小不堪,岁多死者。举既到州,乃作吊书以置子推之庙,言盛冬去火,残损民命,非贤者之意,以宣示愚民,使还温食。于是众惑稍解,风俗颇革。唐·李贤注引《新序》曰:「晋文公反国,介子推无爵,遂去而之介山之上。文公求之不得,乃焚其山,推遂不出而焚死。」事具耿恭传。龙,星,木之位也,春见东方。心为大火,惧火之盛,故为之禁火。俗传云子推以此日被焚而禁火。
典故

《史记》卷二十七〈天官书〉~29~
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杓携龙角,衡殷南斗,魁枕参首。用昏建者杓;杓,自华以西南。夜半建者衡;衡,殷中州河、济之閒。平旦建者魁;魁,海岱以东北也。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孟康曰:「杓,北斗杓也。龙角,东方宿也。携,连也。」唐·张守节《史记正义》案:角星为天关,其閒天门,其内天庭,黄道所经,七耀所行。左角为理,主刑,其南为太阳道;右角为将,主兵,其北为太阴道也。盖天之三门,故其星明大则天下太平,贤人在位;不然,反是也。
典故

《周礼·地官·掌节》
凡邦国之使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金也,以英荡辅之。

例句

却缘龙节为萦绊,好是狂时不得狂。 高骈 平流园席上

典故
相关人物
孙绰

参考典故
登龙(一)


《晋书》卷五十六《孙绰传》
尝鄙山涛,而谓人曰:「山涛吾所不解,吏非吏,隐非隐,若以元礼门为龙津,则当点额暴鳞矣。」

例句

鸿羽不低飞,龙津徒自险。 钱起 送李四擢第归觐省

一与清风上芸阁,再期秋雨过龙津。 鲍溶 寄张十七校书李仁行秀才

典故

《汉书》卷十《成帝纪》
元帝即位,帝为太子。壮好经书,宽博谨慎。初居桂宫,上尝急召,太子出龙楼门,不敢绝驰道,西至直城门,得绝乃度,还入作室门。

例句

紫殿讲筵邻御座,青宫宾榻入龙楼。 姚合 和高谏议蒙兼宾客时入翰苑

龙楼曾作客,鹤氅不为臣。 李频 过四皓庙

《漢語大詞典》:龙飞榜(龍飛榜)
新皇帝即位后第一次考试选士,称“龙飞榜”。 宋 赵升 朝野类要·举业:“往年遇主上即位以后第一次选士,谓之龙飞榜。” 宋 苏轼 《论特奏名》:“臣等自入贡院,四方免解举人投状。称今来是龙飞榜,乞为敷奏法外推恩者,不可胜数。”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奇对:“ 度宗 龙飞榜, 陈文龙 为廷魁, 胡跃龙 为省元。”
《國語辭典》:龙凤(龍鳳)  拼音:lóng fèng
1.比喻才德优异的人。《南史。卷二二。王昙首传》:「王家门中,优者龙凤,劣犹虎豹。」
2.比喻帝王。《新唐书。卷二。太宗本纪》:「及见太宗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
《漢語大詞典》:龙凤团茶(龍鳳團茶)
宋 时制为圆饼形贡茶,上有龙凤纹。 宋 王辟之 渑水燕谈录·事志:“建茶盛於 江 南,近岁制作尤精,龙凤团茶最为上品,一斤八饼。 庆歷 中, 蔡君謨 为 福建 运使,始造小团以充岁贡,一斤二十饼,所谓上品龙茶者也。 仁宗 尤所珍惜,虽宰臣未尝輒赐,惟郊礼致斋之夕,两府各四人,共赐一饼。宫人翦金为龙凤花贴其上,八人分蓄之,以为奇玩,不敢自试,有嘉客,出而传玩。”亦省称“ 龙凤 ”。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茶之品,莫贵於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 庆歷 中 蔡君謨 为 福建路 转运使,始造小片龙茶以进,其品絶精,谓之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直金二两……宫人往往鏤金花於其上,盖其贵重如此。”
《漢語大詞典》:龙膏(龍膏)
(1).传说中龙的脂膏。 晋 王嘉 拾遗记·方丈山:“ 燕昭王 二年,海人乘霞舟,以雕壶盛数斗膏,以献 昭王 。王坐 通云之臺 ,亦曰 通霞臺 ,以龙膏为灯,光耀百里,烟色丹紫。国人望之,咸言瑞光,世人遥拜之。”
(2).指蜡烛。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觐圣》:“凤蜡炼成愁脉脉,龙膏惹起口嘵嘵。” 清 张鉴 《冬青馆古宫词》之二二:“点尽龙膏玉漏催,衰蝉落叶总酸辛。”
(3).指灵妙的仙药。 明杨珽《龙膏记·叙传》:“暖金盒内,藏着巧姻缘,就里龙膏起死,闺中秀再整芳颜。” 明 杨珽《龙膏记·投膏》:“我偶遇异人,授我龙膏,可以起死回生。”
(4).美酒名。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龙膏酒,黑如纯漆,饮之令人神爽。此本 乌弋山离国 所献。” 宋 李觏 《麻姑山赋》:“御龙膏之酒,倚云和之瑟。” 清 陈维嵩 《采桑子·为汪蛟门舍人题画册十二帧》词之三:“百幅霞綃,十斛龙膏,何必 蓬山 访碧桃。”
《漢語大詞典》:龙公(龍公)
称龙王。 宋 苏轼 《聚星堂雪》诗:“窗前暗响鸣枯叶,龙公试手初行雪。” 宋 张孝祥 《浣溪沙·去荆州》词:“拟看 岳阳楼 上月,不禁 石首 岸头风。作牋我欲问龙公。” 金 元好问 《戊戌十月山阳雨夜》诗之一:“龙公为汝贺,桑榆定可收。”
分類:龙王
《漢語大詞典》:龙君(龍君)
即龙王。太平广记卷四一九引 唐 李朝威 《异闻集·柳毅》:“妇始楚而谢,终泣而对曰:‘贱妾不幸,今日见辱於长者。然而恨贯肌骨,亦何能媿避,幸一闻焉。妾, 洞庭 龙君小女也。’”《宣和遗事》前集:“﹝ 大观 二年﹞秋七月, 河 南、 淮 北大旱,詔有道高士 王文卿 祈雨,不应。 文卿 奏曰:‘九江、四海、五湖龙君,皆奉上帝敕命,且停行雨。’” 清 丘逢甲 《书事》诗:“ 洞庭 新进龙君贡,压倒汪洋 北海 鯤。”参见“ 龙王 ”。
分類:龙王
《國語辭典》:龙王(龍王)  拼音:lóng wáng
传说住在海里,统管水族,掌理云雨的龙神。《西游记》第一○回:「这泾海龙王也不回水府,只在空中,等到子时前后,收了云头,敛了雾角。」也称为「龙王爷」。
《國語辭典》:龙光(龍光)  拼音:lóng guāng
宝剑的光芒。唐。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
《漢語大詞典》:龙蠖(龍蠖)
(1).易·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后因以“龙蠖”指屈伸。 南朝 宋 谢灵运 《富春渚》诗:“怀抱既昭旷,外物徒龙蠖。” 唐 李白 《金门答苏秀才》诗:“栖巖君灭寂,处世余龙蠖。” 明 陈子龙 《吴兴道中》诗:“岁晏戒霜露,我道惟龙蠖。”
(2).指以屈求伸,走捷径。 唐 阎防 《宿岸道人精舍》诗:“愿言捨尘事,所趣非龙蠖。”
《漢語大詞典》:龙忌(龍忌)
(1).禁火日。后汉书·周举传:“ 太原 一郡,旧俗以 介之推 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輒一月寒食,莫敢烟爨。” 李贤 注:“龙,星,木之位也,春见东方。心为大火,惧火之盛,故为之禁火。俗传云 子推 以此日被焚而禁火。”
(2).鬼神忌日。《淮南子·要略》:“操舍开塞,各有龙忌。” 高诱 注:“中国以鬼神之日忌, 北胡 、 南越 皆谓之请龙。”
《漢語大詞典》:龙角(龍角)
(1).龙的角。南齐书·齐始兴简王鉴传:“﹝ 永明 ﹞五年, 鑑 献龙角一枚,长九尺三寸,红色,有文。”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八五:“频着金鞭打龙角,为嗔西去上天迟。”
(2).喻指龙角状的东西。 宋 陈师道 《登凤凰山怀子瞻》诗:“孤高伏龙角,浮图刺云汉。” 金 元好问 《过晋阳故城书事》诗:“君不见 繫舟山 头龙角秃,白塔一摧城復没。” 郝树侯 注:“ 繫舟山 ,在 太原市 北一百餘里。 北宋 统治者以 晋阳 为龙城, 繫舟山 高峙其北,正是龙头。所以毁 晋阳 后,又把 繫舟山 的山顶剷平,拔掉龙角。”此喻山峰。 元 萨都剌 《题元符宫东秀轩又名日观》诗:“竹园笋出穿龙角,松树年深长鹤孙。”此喻新笋。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三:“ 五代 帝王多裹朝天幞头,二脚上翘,四方僭位之主各创新样…… 湖南 马希范 二角左右长尺餘,谓之龙角,人或误触之,则终日头痛。”此喻竖起的帽角。
(3).龙角地。旧时堪舆家认为最吉的葬地。晋书·郭璞传:“ 璞 尝为人葬,帝微服往观之,因问主人何以葬龙角。”《葬书语·张约相崔巽墓》:“安龙头,枕龙角,不三年,自消鑠。”参见“ 龙耳 ”。
(4).犹日角。帝王之相。 前蜀 贯休 《大蜀高祖潜龙日献陈情偈颂》:“龙角日角,紫气盘屈。”
(5).指东方苍龙星座。史记·天官书:“杓携龙角,衡殷南斗。” 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杓,北斗杓也。龙角,东方宿也。”新唐书·天文志一:“阳气自明堂渐升,达於龙角,曰寿星。”
《漢語大詞典》:龙耳(龍耳)
旧时堪舆家称风水特好的葬地。晋书·郭璞传:“ 璞 尝为人葬,帝微服往观之,因问主人何以葬龙角,此法当灭族。主人曰:‘ 郭璞 云此葬龙耳,不出三年当致天子也。’帝曰:‘出天子邪?’答曰:‘能致天子问耳。’”
《國語辭典》:龙节(龍節)  拼音:lóng jié
古代使者所持的旌节。龙形,以金为饰。唐。张仲素 寒上曲:「卷旆生风喜气新,早持龙节静边尘。」
《漢語大詞典》:龙津(龍津)
(1).即 龙门 。 龙门 一名 河津 ,故称。晋书·郭璞传:“登降纷於九五,沦涌悬乎 龙津 。” 明 徐芳 《城门高》诗:“虾蝤百辈走耽耽,直取 龙津 为窟宅。”参见“ 龙门 ”。
(2).喻高德硕望。梁书·陆倕传:“过龙津而一息,望凤条而曾翔。”
(3).喻仕宦腾达之路。晋书·孙绰传:“﹝ 绰 ﹞尝鄙 山涛 ,而谓人曰:‘ 山涛 吾所不解,吏非吏,隐非隐,若以 元礼 门为 龙津 ,则当点额暴鳞矣。’” 唐 李商隐 《春日寄怀》诗:“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 龙津 。” 冯浩 注:“《三秦记》:‘ 河津 一名 龙门 ,水险不通,龟鱼之属莫能上,江海大鱼薄集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
(4).指龙池。 唐 李德裕 《离平泉马上作》诗:“十年紫殿掌洪钧,出入三朝一品身。 文帝 宠深陪雉尾, 武皇 恩厚宴 龙津 。”借指宫中。《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轩内好,嬉戏下龙津。玉管朱絃闻尽夜,踏青鬭草事青春,玉輦从羣真。”参见“ 龙池 ”。
《國語辭典》:龙门(龍門)  拼音:lóng mén
1.比喻声望高的人的宅第。《后汉书。卷六七。党锢列传。李膺》:「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
2.科举试场的正门。《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大爷、二爷跟了这些人进去,到了二门口接卷,进龙门归号。」《红楼梦》第一一九回:「我们两个人一起去交了卷子,一同出来,在龙门口一挤,回头就不见了。」
3.汉朝司马迁生于龙门,故以龙门代指司马迁。北周。庾信〈哀江南赋〉:「信生世等于龙门,辞亲同于河洛。」
《國語辭典》:龙池(龍池)  拼音:lóng chí
1.湖泊名:(1)在四川省宜宾县西南。(2)在陕西省西安市东南。
2.琴的底孔。上曰龙池,下曰凤池。
《國語辭典》:龙楼(龍樓)  拼音:lóng lóu
1.西汉时太子所居住的门楼上刻有铜龙,故称太子的宫殿为「龙楼」。唐。姚合 和高谏议入翰苑诗:「紫殿讲筵邻御座,青宫宾榻入龙楼。」
2.帝王的宫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