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人中龙虎(人中龙虎)  拼音:rén zhōng lóng hǔ
比喻品格高尚,出类拔萃的人。明。张凤翼《红拂记》第一○出:「女中丈夫,不枉了女中丈夫;人中龙虎,正好配人中龙虎。」也作「人中龙」、「人中之龙」。
《漢語大詞典》:龙虎风云(龍虎風雲)
(1).《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后以“龙虎风云”喻英雄豪杰际遇得时。 唐 刘震 《唐故朗州武陵主簿桑公墓志铭》:“积德餘庆,福垂后昆,高门是封,龙虎风云。”
(2).指君臣遇合。 宋 王禹偁 《省试三杰佐汉孰优论》:“ 汉 亏一杰,则无霸王之业,岂非天之道啟圣哲,救黎元,灭乱 秦 ,殄强 楚 ,而兴大 汉 哉!不然,何龙虎风云会合之若是邪?” 元 马致远 《粉蝶儿》套曲:“善教他,归厚德,太平时龙虎风云会。”
《分类字锦》:龙虎鸟蛇(龙虎鸟蛇)
见天地风云注
分类:偶字
《漢語大詞典》:龙虎旂(龍虎旂)
见“ 龙虎旗 ”。
《漢語大詞典》:龙虎旗(龍虎旗,龍虎旂)
亦作“ 龙虎旂 ”。绘有龙虎的旗帜。皇帝的仪仗。 唐 李白 《永王东巡歌》之一:“ 永王 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 明 黄佐 《临江道中》:“长鲸已堕 黄石磯 ,大将犹搴龙虎旂。” 清 遁庐 《童子军·割发》:“一半是怜那同胞空碎螳螂臂,一半儿是愤那异族偷窥龙虎旗,多只为髮界嘵嘵慨誓师。”
《分类字锦》:龙虎全真(龙虎全真)
韦渠牟 步虚词 风云皆守一,龙虎亦全真。
分类:道教
《漢語大詞典》:龙虎真人(龍虎真人)
指 张天师 。 清 许缵曾 《睢阳行》:“ 龙虎真人 道行高,捡校功曹山鬼号。”参见“ 张天师 ”。
分類:张天师
《國語辭典》:张天师(張天師)  拼音:zhāng tiān shī
1.东汉五斗米道,正一道的创教人张道陵的别号。参见「张道陵」条。
2.东汉张道陵的裔孙受元世祖之封,世代以天师为名号,故称。明太祖改封为真人,秩二品。至清高宗,授秩五品而革真人封号,但世人犹称之为「张天师」。相传能用符水禁咒方法降服鬼魔,并以箓号授弟子。
《分类字锦》:龙虎之威(龙虎之威)
胡宿代中书密院谢赐三朝宝字训鉴图表居然鸾鹊之翥蔚有龙虎之威
分类:宸翰
《漢語大詞典》:虬虎
犹龙虎。比喻君臣或贤人。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虬虎虽惊,风云未和。”一本作“虯虎”。 吕向 注:“虬,龙也。云从龙,风从虎。言未和者,君臣未相应合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鞠歌行》:“譬如虬虎兮来风云,亦如形声影响陈。”
《漢語大詞典》:龙虎气(龍虎氣)
(1).王气;天子气。语本《史记·项羽本纪》。 宋 陈与义 《和尹潜感怀》:“共説 金陵 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参见“ 龙虎 ”。
(2).兵气;兵戎之气。 唐 杜甫 《喜闻盗贼总退口号》之一:“北极转愁龙虎气,西戎休纵犬羊羣。”按,此指龙虎军之气。 元 王逢 《无题》诗之三:“ 滦水 天迴龙虎气, 榆林 风逐马驼声。”
(3).丹气。炼丹时产生的气。 元 叶广居 《题西泠隐居》诗:“丹井夜交龙虎气,碧霄春躡凤凰翎。”
《國語辭典》:龙虎(龍虎)  拼音:lóng hǔ
1.比喻杰出的人物。魏。应璩〈与尚书诸郎书〉:「以龙虎之姿,遭风云之会。」
2.道家称水火为「龙虎」。《真龙虎九仙经》:「凡修道造金丹,须凭龙虎,水火也。」
3.术数用语。指墓旁左右的二砂。左为青龙,右为白虎。明。缪希雍《葬经翼。四兽砂水篇七》:「贴身左右二砂,名之曰龙虎者,以其护卫区穴,不使风吹。」
《漢語大詞典》:龙虎旗(龍虎旗,龍虎旂)
亦作“ 龙虎旂 ”。绘有龙虎的旗帜。皇帝的仪仗。 唐 李白 《永王东巡歌》之一:“ 永王 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 明 黄佐 《临江道中》:“长鲸已堕 黄石磯 ,大将犹搴龙虎旂。” 清 遁庐 《童子军·割发》:“一半是怜那同胞空碎螳螂臂,一半儿是愤那异族偷窥龙虎旗,多只为髮界嘵嘵慨誓师。”
《漢語大詞典》:十三科
(1). 宋 元 明 时中医分科。 宋 代分大方脉、小方脉、风、眼、疮肿兼折疡、产、口齿兼咽喉、针兼灸、金镞兼书禁十三科; 元 代分大方脉、小方脉、杂医、风、产、眼、口齿、咽喉、正骨、金疮肿、针灸、祝由、禁十三科; 明 代则分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疮疡、针灸、眼、口齿、接骨、伤寒、咽喉、金镞、按摩、祝由十三科。参阅元史·选举志、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医科明史·职官志三
(2). 元 明 时画有十三科,即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圣僧、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水、花竹翎毛、野骡走兽、人间动用、界画楼台,一切傍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参阅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画家十三科
(3). 元 明 时裱褙字画有十三科。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裱背十三科:“世人但知医有十三科,画有十三科,殊不知裱背亦有十三科。一、织造綾锦绢帛,一、染练上件,一、抄造纸札,一、染製上件颜色,一、餬料麦麪,一、餬药矾蜡,一、界尺裁版桿帖,一、轴头,一、餬刷,一、铰练,一、絛,一、经带,一、裁刀。数内闕其一,则不能成全画矣。”
《国语辞典》:龙虎并伏(龙虎并伏)  拼音:lóng hǔ bìng fú
传说道士张卢靖学习长生术,炼丹得道后能制伏龙虎。升天后,所遗留的药器,鸡犬啄舐,亦得升天。《幼学琼林。卷四。释道鬼神类》:「张虚靖炼丹既成,能令龙虎并伏,鸡犬俱升。」
《国语辞典》:龙虎日子(龙虎日子)  拼音:lóng hǔ rì zi
古时以正月巳、二月亥、三月午、四月子、五月未、六月丑、七月申、八月寅、九月酉、十月卯、十一月戌、十二月辰为龙虎日。龙虎为厉神也,不宜干上制下。后以每月的寅、辰日为龙虎日。科举时代亦以寅、辰为龙虎日,择此二日放榜。
《国语辞典》:伏虎擒龙(伏虎擒龙)  拼音:fú hǔ qín lóng
擒伏龙虎。比喻本领高超。《西游记》第二○回:「伏虎擒龙,踢天弄井,都晓得些儿。」
《國語辭典》:虎步龙行(虎步龍行)  拼音:hǔ bù lóng xíng
比喻庄重威武的仪态。元。无名氏《抱妆盒》第四折:「少年寄养楚宫中,虎步龙行自不同。」《痛史》第一○回:「只见那人生得面如冠玉,唇若涂朱,眉清目秀,虎步龙行。」也作「龙行虎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