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13,分35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鼻祖
鼻端
白鼻
扑鼻
白鼻騧
巴鼻
掩鼻
酸鼻
盾鼻
捉鼻
鼻头
象鼻
阿鼻
拥鼻吟
犊鼻裈
《國語辭典》:鼻祖  拼音:bí zǔ
始祖、创始人。如:「这条老街以豆腐闻名,每家卖豆腐的都自称是鼻祖。」《正字通。鼻部》:「人之胚胎,鼻先受形,故谓始祖为鼻祖。」金。元好问〈济南庙中古桧同叔能赋〉:「濑乡留耳孙,阙里传鼻祖。」
《漢語大詞典》:鼻端
鼻子顶端,鼻尖。庄子·徐无鬼:“ 郢 人堊漫其鼻端,若蝇翼,使 匠石 斲之。” 宋 黄庭坚 《侯元功问讲学之意》:“木人得 郢 工,鼻端乃可斲。”参见“ 鼻堊挥斤 ”。
《漢語大詞典》:鼻垩挥斤(鼻堊揮斤)
挥舞斧头削除鼻端之垩。比喻指正错误。典出庄子·徐无鬼:“ 郢 人堊漫其鼻端,若蝇翼,使 匠石 斲之, 匠石 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堊而鼻不伤。” 宋 陆游 《叹老》诗:“平生师友凋零尽,鼻堊挥斤未有人。”
《漢語大詞典》:白鼻
见“ 白鼻騧 ”。
《漢語大詞典》:白鼻騧
(1).古乐府名。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高阳乐人歌 郭茂倩 题解引 南朝 陈 智匠 《古今乐录》:“ 魏 高阳王 乐人所作也,又有《白鼻騧》,盖出於此。”
(2).一种白鼻黑喙的黄马。 唐 李白 《白鼻騧》诗:“银鞍白鼻騧,緑地障泥锦。” 宋 梅尧臣 《和端式上人咏·垂崖鞭》:“崖竹出石壁,根瘦悬青蛇……少年莫翦去,骑杀白鼻騧。” 明 何景明 《画马行》:“细看不是白鼻騧,恐是当朝狮子花。”亦省称“ 白鼻 ”。 唐 韩翃 《赠别崔司直赴江东兼简常州独孤使君》:“苏山逐青驄, 江 家驱白鼻。”
《國語辭典》:扑鼻(撲鼻)  拼音:pū bí
气味冲到鼻子里来。宋。杨万里〈谢亲戚寄黄雀〉诗:「印泥未开出馋水,印泥一开香扑鼻。」《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吴氏闻得知观身上衣服,扑鼻薰香,不觉偷眼瞧他。」
分類:扑鼻气味
《漢語大詞典》:白鼻騧
(1).古乐府名。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高阳乐人歌 郭茂倩 题解引 南朝 陈 智匠 《古今乐录》:“ 魏 高阳王 乐人所作也,又有《白鼻騧》,盖出於此。”
(2).一种白鼻黑喙的黄马。 唐 李白 《白鼻騧》诗:“银鞍白鼻騧,緑地障泥锦。” 宋 梅尧臣 《和端式上人咏·垂崖鞭》:“崖竹出石壁,根瘦悬青蛇……少年莫翦去,骑杀白鼻騧。” 明 何景明 《画马行》:“细看不是白鼻騧,恐是当朝狮子花。”亦省称“ 白鼻 ”。 唐 韩翃 《赠别崔司直赴江东兼简常州独孤使君》:“苏山逐青驄, 江 家驱白鼻。”
《國語辭典》:巴鼻  拼音:bā bí
證据、根据。宋。陈师道《后山诗话》:「苏长公戏之曰:『有甚意头求富贵,没些巴鼻使奸邪。』有甚意头,没些巴鼻皆俗语也。」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卷二五。委巷丛谈》:「言人作事无据者曰没雕当,又曰没巴鼻。」也作「把柄」。
分類:来由根据
《國語辭典》:掩鼻  拼音:yǎn bí
掩住鼻子以免闻到浊臭之味。《孟子。离娄下》:「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文明小史》第二四回:「哇的一声,呕出许多秽物,伺候的人,大家掩鼻。」
《國語辭典》:酸鼻  拼音:suān bí
想哭的时候,觉得鼻子发酸。形容十分伤心、悲痛。《汉书。卷七二。鲍宣传》:「父子夫妇不能相保,诚可为酸鼻。」《文选。宋玉。高唐赋》:「孤子寡妇,寒心酸鼻。」
分類:悲痛
《漢語大詞典》:盾鼻
盾牌的把手。 唐 韩翃 《寄哥舒仆射》:“郡公盾鼻好磨墨,走马为君飞羽书。”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元年:“﹝ 荀济 ﹞与上有布衣之旧,知上有大志,然负气不服,常谓人曰:‘会於盾鼻上磨墨檄之。’” 宋 陆游 《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诗:“征 辽 詔下倘可期,盾鼻犹堪试残墨。” 清 赵翼 《述庵司寇新刻大集见贻展诵之馀为题长句兼怀亡友璞函》诗:“矛头米淅咽风餐,盾鼻墨磨挥露布。”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第四回:“盾鼻墨痕人不见,向天涯,空读行行泪。”
分類:盾牌把手
《國語辭典》:捉鼻  拼音:zhuō bí
表示不屑的意思。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初,谢安在东山居,布衣,时兄弟已有富贵者,翕集家门,倾动人物。刘夫人戏谓安曰:『大丈夫不当如此乎?』谢乃捉鼻曰:『但恐不免耳!』」清。陈维崧〈满江红。轰隐家门〉词:「轰隐家门,捉鼻免、问君何术。」
分類:不屑
《國語辭典》:鼻头(鼻頭)  拼音:bí tóu
1.鼻梁下半部,靠鼻孔的部分。唐。白居易〈自觉诗〉二首之二:「结为肠间痛,聚作鼻头辛。」《宋书。卷三一。五行志二》:「赵王伦既篡,洛中童谣曰:『虎从北来鼻头汗,龙从南来登城看,水从西来何灌灌。』」
2.鼻子的尖端。也称为「鼻尖」、「鼻端」。
3.鼻子。《西游记》第六一回:「哪吒见说,将缚妖索子解下,跨在他那颈项上,一把拿住鼻头,将索穿在鼻孔里,用手牵来。」《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三一回:「那些犀牛见了蜈蚣虫,就是指头儿捺上了双锽锁,不是知音不得闻。一个个都钻到犀牛的鼻头里面去了。」
4.器物上突起的部位。宋。魏了翁《仪礼要义。卷三三。丧服经传六》:「絇者,屦鼻头有饰,为行戒。」《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一七回:「还要百十根综缆,每根要吊桶样的粗大,穿起锚的鼻头来,才归一统。」
《國語辭典》:鼻子  拼音:bí zǐ
俗称第一个孩子为「鼻子」。宋。王应麟《汉制考。卷四。说文》:「今俗以始生子为鼻子。」
《國語辭典》:鼻子  拼音:bí zi
动物专司呼吸、嗅觉的器官,俗称为「鼻子」。《水浒传》第三回:「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红楼梦》第四六回:「蜂腰削背,鸭蛋脸面,乌油头发,高高的鼻子,两边腮上微微的几点雀班。」
《骈字类编》:象鼻
周书杨忠传于谨伐江陵忠为前军屯江津梁人束刃于象鼻以战忠射之二象反走 埤雅见狮首下以纪异录道士李终南以玉象子如拳许与李德裕曰 丹砂置象鼻下象服其砂复吐出乃可服 张君房脞载历城北有使君林魏正始中郑公悫于三伏之际率宾僚避暑于此取大荷叶盛酒以簪刺令与柄通屈茎上轮囷如象鼻传翕之名为碧筒潭明一统志象鼻岩在台州府城西三十五里下枕深 宋张俞仲诗至今鼻准醮清流恩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见雀蛤下 盛 焦山赋见鹿觡下
《國語辭典》:阿鼻  拼音:ā bí
阿鼻地狱的简称。参见「阿鼻地狱」条。隋。智顗《观心论》:「三轮四教从情释,不肯相遂入阿鼻。」
《國語辭典》:拥鼻吟(擁鼻吟)  拼音:yǒng bí yín
晋代谢安有鼻疾,作洛生咏时,声音低沉而浓浊,时人喜爱,或用手掩鼻来仿效。见《晋书。卷七九。谢安传》。后泛指吟咏或朗读。唐。唐彦谦 春阴诗:「天涯已有销魂别,楼上宁无拥鼻吟。」宋。陆游 舟中感怀三绝句呈太傅相公兼简岳大用郎中诗:「梦笔亭边拥鼻吟,壮图蹭蹬老侵寻。」
分類:曼声吟咏
《國語辭典》:犊鼻裈(犢鼻褌)  拼音:dú bí kūn
一种齐膝的短裤。《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相如身自著犊鼻裈,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也作「犊鼻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