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21,分7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鼓动
鼓棹
戍鼓
鼓行
更鼓
鼓箧
鼓铸
钲鼓
听鼓
三鼓
街鼓
雷鼓
雷鼓
鼓鸣
五鼓
《國語辭典》:鼓动(鼓動)  拼音:gǔ dòng
鼓舞、激动。《文明小史》第四四回:「后来官场见报上有骂他的话头,少不得大家鼓动起来,自从抚台起,到府县各官。」
《漢語大詞典》:鼓棹(鼓櫂)
亦作“ 鼓櫂 ”。划桨。《晋书·陶称传》:“鼓棹渡江二十餘里。” 隋炀帝 《遗陈尚书江总檄》:“山川共有,我据上游,鼓櫂之能, 吴 楚 不异。” 王闿运 《衡阳彭公行状》:“头队皆小船,无篷桅,鼓櫂直下。”《解放日报》1942.7.4:“而抗战巨舟之能经历风浪鼓棹前进者,亦有赖于国内团结。”
分類:划桨
《國語辭典》:戍鼓  拼音:shù gǔ
古时守边军士所击的鼓声。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诗:「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清。陈洵 水龙吟。春来准拟开怀词:「寒更灯火,断魂依在,严城戍鼓。」
《漢語大詞典》:鼓行
(1).击鼓行军。周礼·夏官·大司马:“鼓行,鸣鐲,车徒皆行。”史记·淮阴侯列传:“平旦, 信 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 井陘口 。” 唐 高适 《李云南征蛮诗》:“鼓行天海外,转战蛮夷中。” 邓慕韩 《史坚如事略》:“吾欲收 广东 为根据地,鼓行 湘 鄂 ,直讨 幽 燕 。”
(2).引申为大张声势地前去。 清 唐甄 潜书·去名:“天下之士闻之,益高其义,莫不鼓行而往,愿为之继也。”
(3).盛行;风行。 唐 刘禹锡 《唐故尚书主客员外郎卢公集纪》:“始以章句振起於 开元 中,与 王维 、 崔顥 比肩驤首,鼓行於时。” 宋 洪适 《〈元氏长庆集〉原跋》:“ 微之 以文章鼓行当时,谓之‘元和体’。”
《國語辭典》:更鼓  拼音:gēng gǔ
古时夜间报更的鼓声。宋。苏轼〈夜过舒尧文戏作〉诗:「先生骨清少眠卧,长夜默坐数更鼓。」《初刻拍案惊奇》卷七:「细听樵楼更鼓已打三点,那月色一发光明如昼。」
《國語辭典》:鼓箧(鼓篋)  拼音:gǔ qiè
击鼓召集学生,然后打开盒箱,取出书籍。《礼记。学记》:「入学鼓箧,孙其业也。」
《國語辭典》:鼓铸(鼓鑄)  拼音:gǔ zhù
冶炼金属以制钱币或器物。《续汉书志。第二八。百官志五》:「出铁多者置铁官,主鼓铸。」
《國語辭典》:钲鼓(鉦鼓)  拼音:zhēng gǔ
古代行军时,击鼓表前进,敲钲表停止。故用钲鼓比喻军事。《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
《國語辭典》:听鼓(聽鼓)  拼音:tīng gǔ
旧时官衙以卯刻鸣鼓召集僚属,故称赴官所以伺候上官为「听鼓」。唐。李商隐 无题:「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断蓬。」
《國語辭典》:三鼓  拼音:sān gǔ
古代用打更鼓来报夜间时刻,三鼓表示三更。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證》:「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为节。」宋。苏轼 永遇乐。明月如霜词:「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國語辭典》:街鼓  拼音:jiē gǔ
旧时置于街边的鼓。天黑之后敲鼓以戒绝行人,天亮时敲鼓以示开市。《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等到后半夜,街鼓将动,方才闷闷回来了。」
《國語辭典》:雷鼓  拼音:léi gǔ
1.八面鼓。一种古代祭神时所用的大鼓。《周礼。地官。鼓人》:「以雷鼓鼓神祀,以灵鼓鼓社祭。」《荀子。解蔽》:「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2.雷声。《文选。枚乘。七发》:「混混庉庉,声如雷鼓。」
《漢語大詞典》:雷门(雷門)
古代 会稽 (今 浙江 绍兴 )城门名。因悬有大鼓,声震如雷,故称。汉书·王尊传:“ 尊 曰:‘毋持布鼓过 雷门 !’” 颜师古 注:“ 雷门 , 会稽 城门也。有大鼓。 越 击此鼓,声闻 洛阳 ,故 尊 引之也。布鼓谓以布为鼓,故无声。” 元 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小官在吾兄根前,念《满庭芳》一闋,却似持布皷而过 雷门 ,岂不惭愧。” 清 沈起凤 《谐铎·隔牖谈诗》:“汝 吴 下 阿蒙 ,輒敢高持布鼓,过我 雷门 。”
《漢語大詞典》:雷鼓
亦作“ 雷皷 ”。亦作“靁鼓”。 擂鼓,打鼓。雷,通“ 擂 ”。 三国 魏 曹操 《船战令》:“雷鼓一通,吏士皆严。再通,什伍皆就船。”
分類:擂鼓打鼓
《骈字类编》:鼓鸣(鼓鸣)
汉书鲍宣传部落鼓鸣男女遮迣闻后汉书礼仪志注见钟鸣下 南史檀祗传贼 鼓鸣直谓为晓乃奔散追杀百馀人呼淮南子善用兵若声之与响若镗之与鞈眯不给抚 不给吸敌之静不知其所守动不知其所为故鼓鸣旗麾当者莫不废滞崩陀天下孰敢厉威抗节而当其前者 南海古迹一石鼓山在东兵南山有石如鼓鼓鸣世乱 起卢循东寇筦隐有声
《漢語大詞典》:五鼓
(1).五种鼓。《穀梁传·庄公二十五年》:“天子救日,置五麾,陈五兵五鼓。” 杨士勋 疏:“五鼓者, 糜信 徐邈 并云:东方青鼓,南方赤鼓,西方白鼓,北方黑鼓,中央黄鼓。”
(2).五更。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 汉 魏 以来,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为节。”亦指第五更。晋书·良吏传·邓攸:“ 攸 去郡,不受一钱,百姓数千人留牵 攸 船,不得进, 攸 乃小停,夜中发去。 吴 人歌之曰:‘紞如打五鼓,鷄鸣天欲曙。 邓侯 拖不留, 谢令 推不去。’” 唐 李德裕 《述梦诗四十韵》序:“其夕五鼓未尽,凉风凄然。”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孙文定:“为童子时,常五鼓入塾。” 郭沫若 《前茅·哀时古调》诗之五:“五鼓、三更, 关公 走 麦城 。”
分類:寅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