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黼文
黑白相间如斧形的花纹。《礼记·丧服大记》“黼荒” 汉 郑玄 注:“黼荒缘边为黼文。”汉书·西域传赞“天子负黼依” 唐 颜师古 注:“依读曰扆。扆如小屏风,而画为黼文也。白与黑谓之黼,又为斧形。”
《國語辭典》:皂白不分(皁白不分)  拼音:zào bái bù fēn
比喻人不辨是非曲直,鲁莽做事。「皂」文献异文作「皂」。《老残游记二篇》第八回:「毁人名誉的人多,这世界就成了皂白不分的世界了。世界既不分皂白,则好人日少,恶人日多,必至把世界酿得人种绝灭而后已。」也作「不分皂白」。
《國語辭典》:皂白不分  拼音:zào bái bù fēn
皂,黑色。「皂白不分」比喻不分是非善恶。《老残游记二编》第八回:「毁人名誉的人多,这世界就成了皂白不分的世界了。」
《漢語大詞典》:乌骢(烏驄)
毛色黑白相杂的马。诗·郑风·大叔于田“叔于田,乘乘鴇” 毛 传“驪白杂毛曰鴇” 孔颖达 疏引 晋 郭璞 曰:“﹝鴇﹞,今呼之为乌驄。”
《国语辞典》:平版印刷  拼音:píng bǎn yìn shuā
以平版制版的印刷方法。适用于各种彩色、黑白的印刷品,如书籍、月历、型录、海报、杂志等。
《国语辞典》:商品条码(商品条码)  拼音:shāng pǐn tiáo mǎ
印贴于商品上,用来表达单一商品的品名、型号、价钱等各项资讯的黑白条状或记号。可利用条码阅读机来识辨,藉以达到商品管理的效果。
《国语辞典》:黑白影片  拼音:hēi bái yǐng piàn
用黑白电影胶片拍摄的影片。由胶片上银粒的不同黑度构成画面中的明暗、层次和对比,以表现人物及自然景色的各种色调。也称为「黑白片」。
《国语辞典》:灰度等级(灰度等级)  拼音:huī dù děng jí
由于景物各点的颜色及明度不同,使得经摄影成像的黑白图像亦呈现不同等级的灰度。故将白色与黑色间之灰色按其明度以对数关系分成十个等级,即称为「灰度等级」。
《国语辞典》:黑白电视机(黑白电视机)  拼音:hēi bái diàn shì jī
一种电视机。只能呈现黑白图像和声音。
《国语辞典》:彩色照  拼音:cǎi sè zhào
彩色照片。相对于黑白照而言。
《国语辞典》:黑白来(黑白来)  拼音:hēi bái lái
闽南方言。指不分黑白、是非而乱来。
《国语辞典》:菜鸭(菜鸭)  拼音:cài yā
动物名。原产于中国的一种羽毛呈麻黄带黑斑或黑白相间的鸭子。体形轻小,富群居性,产蛋力强,年产一百五十枚以上。
《国语辞典》:不管皂白(不管皂白)  拼音:bù guǎn zào bái
不分黑白。比喻人不辨别是非情由,鲁莽做事。「皂」文献异文作「皂」。《红楼梦》第一二回:「只见黑魆魆的来了一个人,贾瑞便意定是凤姐,不管皂白,饿虎一般,……抱到屋里炕上。」也作「不分皂白」。
《国语辞典》:不知皂白(不知皂白)  拼音:bù zhī zào bái
不辨黑白。比喻人不辨是非情由。「皂」文献异文作「皂」。《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还错认做家里夫妻做事一般,不知一个皂白,凭他轻薄。」也作「不分皂白」。
《國語辭典》:不分皂白(不分皁白)  拼音:bù fēn zào bái
不分黑白。比喻人不能辨别是非情由,只凭一时冲动鲁莽做事。「皂」文献异文作「皂」。《诗经。大雅。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忘」句下汉。郑玄。笺:「贤者见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别皂白言之于王也。」《西游记》第一四回:「你怎么不分皂白,一顿打死?全无一点慈悲好善之心。」也作「不分青红皂白」、「不顾青红皂白」、「不管青红皂白」、「不管皂白」、「不知皂白」、「不问青红白皂」、「不问青红皂白」、「皂白不分」。
《國語辭典》:说黄道黑(說黃道黑)  拼音:shuō huáng dào hēi
信口乱说,随意批评。《水浒传》第四一回:「你这厮在蔡九知府后堂,且会说黄道黑,拨置害人,无中生有撺掇他。」也作「说长道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