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金错(金錯)
(1).谓在器物上用黄金涂饰或镶嵌文字或花纹。后汉书·杨赐传:“玉壶革带,金错钩佩。” 唐 杜甫 《虎牙行》:“壁立石城横塞起,金错旌竿满云直。” 清 唐孙华 《石鼓歌》:“ 天水 移置 保和殿 ,字加金错填精鏐。”
(2).见“ 金错刀 ”。
《國語辭典》:金错刀(金錯刀)  拼音:jīn cuò dāo
1.一种古代的钱币。为汉王莽时所铸,见《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下》。宋。梅尧臣〈饮刘原甫家〉诗:「次观金错刀,一刀平五千。」
2.刀环或刀柄镀金的佩刀。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3.一种书法绘画的笔法。南唐李后主善书画,常作颤笔弯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称之为「金错刀」。《宣和画谱。卷一二。行书六。李煜》:「复喜作颤掣势人,又目其状为金错刀,光喜作行书,落笔瘦硬,而风神溢出。」
《漢語大詞典》:金地
(1).土地的美称。 南朝 陈 张正见 《从永阳王游虎丘山》诗:“瑞草生金地,天花照石梁。” 北周 王褒 《日出东南隅行》:“银缕明光带,金地织成襦。”
(2).佛教谓菩萨所居以黄金铺地,故称。释氏要览上:“金地或云金田,即 舍卫国 给孤 长者,侧布黄金,买 祇太子 园,建精舍,请之居之。” 宋 赞宁 宋高僧传·感通·唐五台山竹林寺法照传:“他日斋时,还於鉢中五色云内现其 五臺 诸寺,尽是金地,无有山林秽恶。”
(3).借指佛寺。 宋 曾巩 《钱塘上元夜祥符寺陪咨臣郎中丈燕席》诗:“金地夜寒消美酒,玉人春困倚东风。” 元 刘埙 《隐居通议·骈俪三》:“玉京十二阑干,分明可到;金地三千世界,倏忽见前。”参见“ 银地 ”。
《漢語大詞典》:银地(銀地)
佛教谓菩萨所居以琉璃铺地,故称。常借指佛寺。 唐 李绅 《新楼诗·龙宫寺》:“银地溪边遇衲师,笑将花宇指潜知。” 唐 徐凝 《天台独夜》诗:“银地秋月色,石梁夜溪声。”参见“ 金地 ”。
《漢語大詞典》:金绳(金繩)
(1).黄金或其他金属制的绳索。(1)用以编连策书。后汉书·方术传序:“然神经怪牒,玉策金绳,关扃于明灵之府,封縢于瑶坛之上者,靡得而闚也。”南齐书·高帝纪上:“披金绳而握天镜,开玉匣而总地维。” 唐 杨炯 《右将军魏哲神道碑》:“登封告禪,玉牒金绳。”旧唐书·礼仪志三:“又造玉策三枚,皆以金绳连编玉简为之。”(2)用于一般拴束。 唐 韩愈 《石鼓歌》:“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2).佛经谓 离垢国 用以分别界限的金制绳索。 唐 李白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诗:“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 王琦 注引《法华经》:“国名 离垢 ,琉璃为地,有八交道,黄金为绳,以界其侧。”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证果》:“看金绳宝筏相招,何须虑永劫沉身不可捞。” 清 吴伟业 《赠家园次湖州守五十韵》:“嵐光浮翠黛,塔势界金绳。”
(3).借指地平线。 唐 刘长卿 《龙门八咏·退公龛》:“閒云随锡杖,落日低金绳。” 康有为 《八月十四夜香港观灯》诗:“空濛海月上金绳,又看秋宵 香港 灯。”
《國語辭典》:开金(開金)  拼音:kāi jīn
1.主要成分为黄金的合成金属。因纯金太软,制品容易变形,常掺加其他金属配炼合金。常用的开金为金与银或铜的合金。
2.表示合金中纯金含量的用语。开为英语karat的音译。纯金是二十四开金,十八开金表示二十四两合金中含有十八两的黄金。也作「K金」。
分類:黄金合金
《漢語大詞典》:金缯(金繒)
黄金和丝织品。泛指金银财物。新唐书·王晙传:“告以祸福,啗以金繒。” 清 顾炎武 《自大同至西口》诗之二:“冠带中原隔,金繒异域来。” 罗正纬 《滦州革命纪实》:“詎知海禁洞开,外人环伺,夕贡金繒,晨输土地。”
《漢語大詞典》:金翠
(1).金黄、翠绿之色。 晋 陆机 《百年歌》之五:“罗衣綷粲金翠华,言笑雅舞相经过。” 唐 崔涂 《放鹧鸪》诗:“满身金翠画不得,无限烟波何处归。”红楼梦第五二回:“ 宝玉 看时,金翠辉煌,碧彩熌灼。”
(2).黄金和翠玉制成的饰物。《文选·曹植〈洛神赋〉》:“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李善 注引 司马彪 《续汉书》:“太皇后花胜上为金凤,以翡翠为毛羽,步摇贯白珠八。”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事类:“或微言美事,置於闲散,是缀金翠於足脛,靚粉黛於胸臆也。” 明 王世贞 《宛委馀编》十一:“侍妾数十,皆佩金翠,曳罗綺。”
《國語辭典》:金龟(金龜)  拼音:jīn guī
1.金色的龟。《南史。卷六三。王神念传》:「时有安成望族刘敬躬者,田间得白蛆化为金龟,将销之,龟生光照室,敬躬以为神而祷之。」
2.金印上的龟形纽。《文选。曹植。王仲宣诔》:「金龟紫绶,以彰勋则。」
3.唐代三品以上官员所佩的金饰龟袋。见《旧唐书。卷四五。舆服志》。
《國語辭典》:黄白(黃白)  拼音:huáng bái
1.黄色和白色。如:「他穿了一件黄白相间的衣服。」
2.黄金和白银。《喻世明言。卷二三。张舜美灯宵得丽女》:「老尼遂取出黄白一包,付生曰:『此乃小娘子平日所寄,今送还官人,以为路资。』」也称为「黄白之物」。
3.烧炼丹药的事。汉。应劭《风俗通》卷三:「招募方伎怪迂之人,述神仙黄白之事,财殚力屈,无能成获。」
《漢語大詞典》:黄耳
(1).狗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鸟兽:“狗一名黄耳。” 唐 元稹 《友封体》诗:“樺烛焰高黄耳吠,柳堤风静紫騮声。”
(2). 晋 陆机 所饲名犬名。晋书·陆机传:“初 机 有骏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羈寓京师,久无家问,笑语犬曰:‘我家絶无书信,汝能齎书取消息不?’犬摇尾作声。 机 乃为书以竹筩盛之而繫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 洛 。”后即以“黄耳”喻指信使。 金 元好问 《怀益之兄》诗:“黄耳定从秋后到,白头新自夜来生。” 清 顾炎武 《自笑》诗:“黄耳不来 江 表信,白头终念故山薇。”
(3).用黄金或黄铜所制的器物之耳。易·鼎:“六五,鼎黄耳,金鉉利贞。”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今富者银口黄耳,金罍玉钟。” 马非百 注:“黄耳,即黄金耳或铜耳。今各地出土古杯,椭圆形,有双耳,就是这种东西。” 清 王筠 《菉友肊说》:“是故 周公 繫爻之辞,以折足覆餗为戒,以黄耳玉鉉为吉。”
《漢語大詞典》:金璧
(1).黄金和璧玉。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鉅者, 齐 之居士;孱者, 魏 之居士。 齐 魏 之君不明,不能亲照境内,而听左右之言,故二子费金璧而求入仕也。” 唐 沈亚之 《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策》:“而戎臣以自入士卒虚名占籍者十五,不啻日夜飞金璧,走银繒。”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特健药:“御府之珍,多归私室。先尽金璧,次及书法。”
(2).薄金制成的椽头圆形饰物。文选·班固〈西都赋〉:“雕玉瑱以居楹,裁金璧以饰璫。”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裁金为璧,以当榱头。” 明 高明 《琵琶记·寺中遗像》:“佛殿嵯峨耀金璧,回廊繚绕画丹青。”
《國語辭典》:金币(金幣)  拼音:jīn bì
由金子所铸造的钱币。如:「枫叶金币」、「纪念金币」。
《漢語大詞典》:生金
(1).出产黄金。韩非子·内储说上:“ 荆 南之地、 丽水 之中生金。”南史·夷貊传上·林邑国:“其国有金山,石皆赤色,其中生金。”
(2).未经冶炼的丹砂、金砂。 唐 王建 《寻李山人不遇》诗:“生金有气寻还远,仙药成窠见即移。”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金﹝集解﹞引 陶弘景 曰:“金之所生,处处皆有。 梁 、 益 、 寧 三州多有,出水沙中,作屑,谓之生金。”
(3).金矿石之一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一·金:“毒金即生金,出 交 广 山石内,赤而有大毒,杀人,炼十餘次,毒乃已。”
《漢語大詞典》:金支
(1).一种黄金饰品。常施于乐器之上。《汉书·礼乐志》:“金支秀华,庶旄翠旌。”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乐上众饰,有流遡羽葆,以黄金为支,其首敷散,若草木之秀华也。” 唐 杜甫 《渼陂行》:“ 湘 妃 汉 女出歌舞,金支翠旗光有无。” 明 何景明 《七述》:“羽裳翩翻垂白蜺,金支玉节纷葳蕤。”
(2).指代乐器。 南朝 宋 谢庄 《上封禅仪注疏》:“金支宿县,鏞石润响。” 明 杜岕 《鸡鸣寺禅堂看白海棠》诗:“分明霜落金支冷,万首宫词蟋蟀声。”
《國語辭典》:黄钺(黃鉞)  拼音:huáng yuè
天子的仪仗。《文选。班固。典引》:「乘其命,赐彤弧、黄钺之威,用讨韦顾、黎崇之不恪。」
《漢語大詞典》:金屑
(1).黄金的粉末、碎末。 宋 梅尧臣 《妾薄命》诗:“曾闻清冷混金屑,谁谓飘扬逐路人。” 清 龚自珍 《西域置行省议》:“戈壁无水草处,地方官踏着,有可簸采金屑之地。” 叶圣陶 《城中·病夫》:“有几个翻检很高的一堆书籍,眉头微蹙,目光深沉,似乎要从细碎的沙砾里拣出金屑来。”
(2).佛教谓佛经中的片言只语,佛法中的一知半解。《五灯会元·黄檗运禅师法嗣·临济义玄禅师》:“金屑虽贵,落眼成翳。”五灯会元·东林总禅师法嗣·龙泉夔禅师:“岂况牵枝引蔓,説妙谭玄。正是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3).见“ 金屑酒 ”。
(4).黄色的花粉。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朱瑾:“其花深红色,五出,大如蜀葵,有蕊一条,长於花叶,上缀金屑,日光所烁,疑若焰生。”
《漢語大詞典》:金屑酒
古代帝王赐死之酒。晋书·后妃传上·惠贾皇后:“ 伦 乃矫詔遣尚书 刘弘 等持节齎金屑酒赐后死。”亦省作“ 金屑 ”、“ 金酒 ”。三国志·魏志·高柔传:“帝不听,竟遣使齎金屑饮 晃 及其妻子,赐以棺、衣,殯敛於宅。”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九:“ 贾后 服金酒死, 贾午 考竟,用大杖终。” 唐 刘禹锡 《马嵬行》:“贵人饮金屑,倏忽蕣英暮。”
分類: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