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84,分59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麟台
麒麟楦(又作:麟楦)
麟趾
麟洲
梦应麒麟(又作:天上瑞麟 ...)
批龙麟
麒麟
麒麟高冢
麒麟作脯
三十六麟
吐书麟(又作:玉麟吐书)
祥麟
玉麟
词典
麒麟
麟阁
典故

《通典》卷二十六〈职官典·诸卿中·秘书监〉~733~
隋秘书省领著作、太史二曹。炀帝增置少监一人,后又改监、少监并为令。大唐武德初,复改为监。龙朔二年,改秘书省为兰台,改监为太史,少监为侍郎,咸亨初复旧。天授初,改秘书省为麟台,神龙初复旧。掌经籍图书,监国史,领著作、太史二局。太极元年,增秘书少监为二员,通判省事。其后国史、太史分为别曹,而秘书省但主书写勘校而已。虽非要剧,然好学君子,亦求为之。
典故 

《云仙杂记》
唐·张鷟《朝野佥载》佚文:杨炯每呼朝士为麒麟楦。或问之,曰:「今假弄麒麟者,必修饰其形,覆之驴上,宛然异物。及去其皮,还是驴尔。无德而朱紫,何以异是?」
典故

《诗经·周南·麟之趾》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序》:虽衰世之公子,皆信厚如麟趾之时也。

例句

家承麟趾贵,剑有龙泉赐。 权德舆 奉和礼部尚书酬杨著作竹亭歌

典故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北周诗》卷二〈庾信·乐府·道士步虚词十首〉~235~
麟洲一海阔,玄圃半天高。浮丘迎子晋,若士避卢敖。
《海内十洲记》
凤麟洲,在西海之中央,地方一千五百里。洲四面有弱水绕之,鸿毛不浮,不可越也。洲上多凤麟……亦多仙家。
典故
梦应麒麟
 
天上瑞麟
 
天上石麒麟
  
天上麟
 
志公赏麒麟
 
玉麟堕地
 
玉麟天上谪见
 
玉麟行地
 
石麟天堕
 
麒麟降自天

相关人物
徐陵


《陈书》卷二十六〈徐陵列传〉~325~
徐陵字孝穆,东海郯人也。祖超之,齐郁林太守,梁员外散骑常侍。父摛,梁戎昭将军、太子左卫率,赠侍中、太子詹事,谥贞子。母臧氏,尝梦五色云化而为凤,集左肩上,已而诞陵焉。时宝志上人者,世称其有道,陵年数岁,家人携以候之,宝志手摩其顶,曰:「天上石麒麟也。」光宅惠云法师每嗟陵早成就,谓之颜回。八岁,能属文。十二,通庄老义。既长,博涉史籍,纵横有口辩。

例句

黄祖不怜鹦鹉客,志公偏赏麒麟儿。 李山甫 赴举别所知

天上麒麟时一下,人间不独有徐陵。 杜牧 赠李秀才

渥洼汗血种,天上麒麟儿。 杜甫 和江陵宋大少府暮春雨后同诸公及舍弟宴书斋

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 杜甫 徐卿二子歌

脱俗文章笑鹦鹉,凌云头角压麒麟。 殷文圭 贺同年第三人刘先辈咸辟命

典故
批龙麟

相关人物
燕太子丹


《战国策》卷三十一〈燕策三·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28~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柰何以见陵之怨,欲排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
典故
相关人物
顾荣


《晋书》卷八十三《顾和传》
顾和字君孝,……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曰:「此吾家麒麟,兴吾宗者,必此子也。」时宗人球亦有令闻,为州别驾,荣谓之曰:「卿速步,君孝超卿矣!」

例句

衡岳三麒麟,各振黄钟音。 李群玉 将离澧浦置酒野屿奉怀沈正字昆弟三人联登高第

典故
麒麟高冢


《杜诗集详注》卷六〈曲江二首〉
〈曲江二首〉其一:「江上小堂巢翡翠,花间高冢卧麒麟。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清·仇兆鳌注引《西京杂记》:「五祚宫西青梧观前,有三梧桐树,足下有石麒麟二枚,云是始皇基物。」庾信碑文:「刺史贾逵之碑,既生金栗;将军卫青之基,方留石麟。」
典故
麒麟作脯

相关人物
王方平


《神仙传》卷七《麻姑》
汉孝桓帝时,神仙王远字方平降于蔡经家。……(麻姑)入拜方平,方平为之起立。坐定。召进行厨,皆金盘玉杯,肴膳多是诸花果,而香气达于内外。擘脯行之如柏灵,云是麟脯也。

例句

麒麟作脯龙为醢,何似泥中曳尾龟。 白居易 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

典故 
三十六麟


《酉阳杂俎》卷十七〈广动植·麟介篇〉
鲤,脊中鳞一道,每鳞有小黑点。大小皆三十六鳞。

例句

三十六鳞充使时,数番犹得裹相思。 段成式 寄温飞卿笺纸

典故
吐书麟
 
玉麟吐书


《太平御览》卷八百八十九〈兽部一·麒麟〉~4083~
《孝经右契》:「孔子夜梦丰沛邦有赤烟气起。颜回、子夏侣观之,驱车到楚西北范氏之庙。见刍儿捶麟,伤其前左足。束薪而覆之。孔子曰:『儿,汝来!姓为谁?』儿曰:『吾姓为赤松子。』孔子曰:『汝岂有所见乎?』『吾所见一禽如?,羊头,头上有角,其末有肉,方以是西走。』孔子发薪下。麟视孔子而蒙其耳。吐三卷书。孔子精而读之。」
典故

《宋书》卷二十八〈符瑞志中·麒麟〉~79~
麒麟者,仁兽也。牡曰麒,牝曰麟。不刳胎剖卵则至。身而牛尾,狼项而一角,黄色而马足。含仁而戴义,音中钟吕,步中规矩,不践生虫,不折生草,不食不义,不饮洿池,不入坑阱,不行罗网。明王动静有仪则见。牡鸣曰逝圣,牝鸣曰归和,春鸣曰扶幼,夏鸣曰养绥。
典故
相关人物
樊子盖


《隋书》卷六十三〈樊子盖列传〉~489~
樊子盖字华宗,庐江人也。祖道则,梁越州刺史。父儒,侯景之乱奔于齐,官至仁州刺史。子盖解褐武兴王行参军,出为慎县令,东汝、北陈二郡太守,员外散骑常侍,封富阳县侯,邑五百户。周武帝平齐,授仪同三司,治郢州刺史。炀帝即位,徵还京师,转凉州刺史。子盖言于帝曰:「臣一居岭表,十载于兹,犬马之情,不胜恋恋。愿趋走阙庭,万死无恨。」帝赐物三百段,慰谕遣之。授银青光禄大夫,武威太守,以善政闻。大业三年入朝,帝引之内殿,特蒙褒美。……辽东之役,徵摄左武卫将军,出长岑道。后以宿不行。进授左光禄大夫,尚书如故。其年帝还东都,以子盖为涿郡留守。九年,车驾复幸辽东,命子盖为东都留守。……又检校河南内史。车驾至高阳,追诣行在所。既而引见,帝逆劳之曰:「昔高祖留萧何于关西,光武委寇恂以河内,公其人也。」子盖谢曰:「臣任重器小,宁可窃譬两贤!但以陛下威灵,小盗不足除耳。」进位光禄大夫,封建安侯,尚书如故。赐缣三千匹,女乐五十人。子盖固让,优诏不许。帝顾谓子盖曰:「朕遣越王留守东都,示以皇枝盘石;社稷大事,终以委公。特宜持重,戈甲五百人而后出,此亦勇夫重闭之义也。无赖不轨者,便诛锄之。凡可施行,无劳形迹。今为公别造玉麟符,以代铜兽。」又指越、代二王曰:「今以二孙委公与卫文升耳。宜选贞良宿德有方幅者教习之。动静之节,宜思其可。」于是赐以良田、甲第。
《國語辭典》:麒麟  拼音:qí lín
传说中罕见的神兽。形似鹿,但体积较大;牛尾、牛蹄,头上有独角,背上有五彩毛纹,腹部有黄色毛。性情温和,不伤人畜,不践踏花草,故称为「仁兽」。相传世有圣人时此兽才会出现。《三国演义》第八○回:「自魏王即位以来,麒麟降生,凤凰来仪,黄龙出现,嘉禾蔚生,甘露下降。」《幼学琼林。卷四。鸟兽类》:「麒麟驺虞,皆好仁之兽;螟螣蟊贼,皆害苗之虫。」也作「骐驎」。
《國語辭典》:麒麟阁(麒麟閣)  拼音:qí lín gé
汉初萧何所造的楼阁,或谓汉武帝获麒麟时所建。后宣帝图绘功臣霍光、苏武等十一人之像于阁上。故后泛指画有功臣图像的楼阁。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也称为「麟台」、「麟阁」。
《漢語大詞典》:麒麟殿
汉 代宫殿名。汉书·佞幸传·董贤:“后上置酒 麒麟殿 , 贤 父子亲属宴饮。”亦省称“ 麒麟 ”。文选·张衡〈西京赋〉:“ 麒麟 、 朱鸟 , 龙兴 、 含章 。” 李善 注:“ 汉 宫闕名,有 麒麟殿 、 朱鸟殿 。”
《國語辭典》:麟阁(麟閣)  拼音:lín gé
泛指画有功臣图像的楼阁。参见「麒麟阁」条。唐。李白 塞下曲六首之三:「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國語辭典》:麟台(麟臺)  拼音:lín tái
1.泛指绘有功臣画像的楼阁。参见「麒麟阁」条。唐。无名氏〈菩萨蛮。敦煌古往出神将〉词:「效节望龙庭,麟台早有名。」
2.唐朝武后将秘书省改称为「麟台」。唐。白居易〈酬卢秘书二十韵〉:「世家标甲第,官职滞麟台。」
《國語辭典》:麒麟阁(麒麟閣)  拼音:qí lín gé
汉初萧何所造的楼阁,或谓汉武帝获麒麟时所建。后宣帝图绘功臣霍光、苏武等十一人之像于阁上。故后泛指画有功臣图像的楼阁。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也称为「麟台」、「麟阁」。
《國語辭典》:麒麟楦  拼音:qí lín xuàn
唐代人称用驴子装扮成麒麟戏耍为「麒麟楦」。初唐诗人杨烱往往以此戏称朝中大臣,认为他们没有实际的才德,只会装模做样,打躬作揖如麒麟楦般,去皮之后,仍是驴。典出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九。麒麟楦》。比喻虚有其表,中看不中用的人。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八出:「热心肠早把冰雪咽,活冤业现摆著麒麟楦。」
《漢語大詞典》:麟楦
“ 麒麟楦 ”的省称。 清 钮琇 觚賸·粟儿:“儿家刺史,贤声溢於 关中 ,貂轂珠履,日集其门。以儿视之,率麟楦耳。”
《漢語大詞典》:麟趾
(1).麟足。汉书·武帝纪:“詔曰:‘有司议曰,往者朕郊见上帝,西登 陇首 ,获白麟以馈宗庙, 渥洼水 出天马, 泰山 见黄金,宜改故名。今更黄金为麟趾褭蹏以协瑞焉。’”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获白麟,有马瑞,故改铸黄金如麟趾褭蹏以协嘉祉也……’ 武帝 欲表祥瑞,故普改铸为麟足马蹏之形以易旧法耳。”后以之为金锭的名称。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一八:“麟趾褭蹄式可寻,何须番舶献其琛?”
(2).诗·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 郑玄 笺:“喻今公子亦信厚,与礼相应,有似於麟。”后以“麟趾”作喻。(1)比喻有仁德、有才智的贤人。 晋 陆云 《答孙显世》诗之七:“志拟龙潜,德配麟趾。” 唐 陆贽 《册杞王妃文》:“克茂鹊巢之规,叶宣麟趾之美。” 清 全祖望 《经史问答·大学中庸孟子问目答卢镐》:“然其成 文 武 之德者大,破斧缺斨之恫,不足以玷其麟趾騶虞之仁也。”(2)比喻子孙昌盛。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族茂麟趾,宗固盘石。” 宋 苏轼 《赐彰化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判大宗正事宗晟上表乞还职事不允诏》:“朕方庆瓜瓞之茂,而欲观麟趾之应。” 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天祐 宋 室,螽斯麟趾之庆,当必有期。”
(3).比喻高贵的行迹。 晋 傅咸 《赠何劭王济》诗:“岂不企高踪,麟趾邈难追。”
(4).诗·周南·麟之趾的简称。 清 钱谦益 《工科给事中方有度授徵仕郎制·母程氏仍前赠》:“《麟趾》之诗,咏公子信厚之德。” 清 张廷玉 《杂兴》诗:“《騶虞》有仁心,《麟趾》中规矩。”
(5).同“ 麟止 ”。 宋 陈亮 《〈三国纪年〉序》:“故自麟趾以来,上下千五六百年,其变何可胜道,散诸天地之间,学者自为纷纷矣。”
《漢語大詞典》:麟洲
指 凤麟洲 。海内十洲记中提到的洲名。传说为神仙所居之地。艺文类聚卷七八引 南朝 梁 陶弘景 《水仙赋》:“酌 丹穴 之酎,荐 麟洲 之肴。”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虚词》:“ 麟洲 一海阔, 玄圃 半天高。” 前蜀 贯休 《寿春进祝圣·大兴三教》:“逢掖诸生集, 麟洲 羽客朝。”
《國語辭典》:天上麒麟  拼音:tiān shàng qí lín
称赞他人的儿子颖慧出众。参见「天上石麟」条。唐。杜甫 徐卿二子歌:「君不见徐卿二子生绝奇,感应吉梦相追随。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
《漢語大詞典》:三十六鳞(三十六鱗)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鳞介篇:“鲤,脊中鳞一道,每鳞有小黑点,大小皆三十六鳞。”因以“三十六鳞”为鲤鱼的别称。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六:“ 段成式 以灵蓝纸赠 温庭筠 ,有诗云:‘三十六鳞充使时,数番犹得裹相思。谓鲤鱼三十六鳞,充使谓凭鲤鱼寄书也。’”
分類:鲤鱼
《國語辭典》:祥麟  拼音:xiáng lín
古人视麟为瑞兽,故称为「祥麟」。《宋史。卷一二六。乐志一》:「九年,岚州献祥麟;雍熙中,苏州贡白龟。」
《漢語大詞典》:玉麟
(1).麒麟的美称。 唐 陆龟蒙 《四明山诗·樊榭》:“樊榭何年筑,人应白日飞。至今山客説,时驾玉麟归。”
(2).即玉麟符。泛指符信。 宋 梅尧臣 《饯彭城公赴随州龙门道上作》诗:“ 伊水 照虹斾, 楚山 怀玉麟。征轩不可恋,梗泪返城闉。” 明沈鲸《双珠记·勾补军伍》:“玉麟铜虎布新条,褰帷肃下僚。”参见“ 玉麟符 ”。
(3).指麒麟阁。 汉 代阁名。上图功臣像。 宋 梅尧臣 《送鲁玉太博挽词》之二:“自昔称 王 谢 ,于今亦盛门。尚看珠树秀,应见玉麟存。”
《漢語大詞典》:玉麟符
刻有麒麟的玉质符信。 隋炀帝 嘉 樊子盖 之功,特为造玉麟符,以代铜兽,表示殊遇。见《隋书·樊子盖传》。 宋 曾巩 《人情》诗:“人情当面蔽山丘,谁可论心向白头。 天禄阁 非真学士,玉麟符是假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