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30,分6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鬼母
鬼燐
鬼马
鬼夜哭
见鬼
鬼子
一鬼
鬼趣
鬼面
社鬼
群鬼
冤鬼
龙鬼
点鬼
驱鬼
《國語辭典》:鬼母  拼音:guǐ mǔ
1.传说中的神名。虎头龙足,蟒目蛟眉,居于南海。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南海小虞山中,有鬼母,能产天地鬼。一产十鬼,朝产之,暮食之。今苍梧有鬼姑神是也,虎头、龙足、蟒目、蛟眉。」
2.指佛教护法神鬼子母。梵名诃梨帝南。王舍城娑多药叉之女,既嫁,生五百儿。发恶愿欲尽食王舍城中他家之小儿。经佛度化,转为保护小儿之神。
3.鬼母亲。《聊斋志异。卷二。婴宁》:「妾本狐产。母临去,以妾托鬼母,相依十馀年,始有今日。」
《漢語大詞典》:鬼子母
佛教神名。梵名 诃梨帝南 ,义译为欢喜。 晋 末 凉 译为 鬼子母 。 王舍 城 娑多药叉 之女,既嫁,生五百儿。发恶愿欲尽食 王舍 城中他家之小儿。经佛度化,转为保护小儿之神。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 梵释 窣堵波西北行五十餘里,有窣堵波,是 释迦如来 於此化 鬼子母 ,令不害人,故此国俗祭以求嗣。”《金瓶梅词话》第二回:“略施奸计,使阿罗汉抱住比丘尼,纔用机关,交 李天王 搂定 鬼子母 。”《后水浒传》第三十回:“走过村坊,人人只道灶王婆;行到市镇,个个尽疑 鬼子母 。”
分類:佛教欢喜
《國語辭典》:鬼燐  拼音:guǐ lín
死人骨头所化的燐火。夏夜于坟冢间闪烁,发微弱绿光。明。陆世廉《西台记》第三折:「始信那海岛田横,竟是一场儿戏也,死临浸,伴鬼燐。」《封神演义》第五六回:「孰知天意归周主,十万貔貅化鬼燐。」
分類:磷火
《漢語大詞典》:鬼马(鬼馬)
(1).原主人死后遗留的马。 唐 杜甫 《草堂》诗:“鬼妾与鬼马,色悲充尔娱。”
(2).送葬仪仗中用纸扎的马。 清 吴嘉纪 《送瑶儿》诗:“送 瑶 儿,出门阑,门外生死别,行人驻足观。鬼马在后,仙幢在前。”
《漢語大詞典》:鬼夜哭
传说 仓颉 造字时鬼怕为书文所劾,因而夜哭。《淮南子·本经训》:“昔者 苍頡 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高诱 注:“鬼恐为书文所劾,故夜哭也。” 清 王充 论衡·订鬼:“世称 紂 之时,夜郊鬼哭,及 仓頡 作书,鬼夜哭。” 清 黄遵宪 《杂感》诗:“造字鬼夜哭,所以示悲悯。”亦作“ 鬼夜泣 ”。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六二:“古人製字鬼夜泣,后人识字百忧集。”
《國語辭典》:见鬼(見鬼)  拼音:jiàn guǐ
1.比喻离奇古怪。如:「好端端的人会突然不见,真是见鬼了。」《水浒传》第四六回:「见鬼了!耶耶,我自路上买得这只鸡来吃,何曾见你的鸡?」
2.比喻毁灭或死亡。如:「让昨日的我见鬼去吧!今天的我是全新的开始。」
《國語辭典》:鬼子  拼音:guǐ zi
1.骂人的话。如:「小鬼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我父、祖名播海内,宁有不知?鬼子敢尔!」。
2.从前对外国人的鄙称。《文明小史》第一四回:「这些人倘若叫他们到了上海,将来认得的鬼子多了,无论什么无法无天的事都做得出,那时贻患正复无穷,如何是好?」
《骈字类编》:一鬼
唐 杜甫 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 三年犹疟疾,一鬼不销亡。
《漢語大詞典》:鬼趣
(1).即鬼道,佛教六道之一。 宋 宋□ 《新编分门古今类事·懒瓒垂训》:“伏愿天回南瞩,泽赐下临。免至边城,白日便同於鬼趣;得归中夏,黄泉亦感于圣恩。”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藉金经懺悔,已脱离鬼趣。”《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回:“録离鬼趣之因,急就人间之乐。”参见“ 鬼道 ”。
(2).鬼界之气氛。 叶圣陶 《倪焕之》二五:“晕黄的电灯光照着从缺口间憧憧往来的人影,历乱,促迫,颇呈鬼趣。”
(3).谓崇尚怪谲的志趣。 清 钱谦益 《〈南游草〉叙》:“自近世之言诗者……鬼趣胜,人趣衰,变声数,正声微,识者之所深忧也。”
《國語辭典》:鬼道  拼音:guǐ dào
1.邪门法术。《三国志。卷八。魏书。张鲁传》:「鲁遂据汉中,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
2.鬼神所走的路。《史记。卷二八。封禅书》:「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东南郊,用太牢,七日,为坛开八通之鬼道。」
3.佛教六道之一。指夜叉、罗刹、饿鬼等。
《漢語大詞典》:鬼面
扮演神鬼时戴的假面具,或勾勒的鬼形脸谱。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神语·祭厉:“儺用狂夫一人,蒙熊皮,黄金四目,鬼面,玄衣朱裳,执戈扬盾。”
《國語辭典》:社鬼  拼音:shè guǐ
土地神。《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下》:「有不为新室者,社鬼记之。」
分類:土地神
《韵府拾遗 尾韵》:群鬼(群鬼)
李孝光诗且须养六翮莫使群鬼愁
《漢語大詞典》:冤鬼
(1).犹冤魂。后汉书·寇荣传:“苟生则为穷人,极死则为冤鬼。” 许杰 《旅途小记》:“我真怀疑,所谓冤鬼,所谓狐仙,是否就躲在这些破洞里。”
(2).用作詈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侄少爷已经回来了,终久不能不露面,且把这些冤鬼打发开了再説罢。”
《骈字类编》:龙鬼(龙鬼)
元 杨维桢 奔月卮歌 按剑或为龙鬼夺,掷手自戏仙人杯。
《漢語大詞典》:点鬼(點鬼)
见“ 点鬼簿 ”。
《國語辭典》:点鬼簿(點鬼簿)  拼音:diǎn guǐ bù
唐代诗人杨烱写文章喜欢连用古人的姓名,当时人称他为「点鬼簿」。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六:「时杨之为文,好以古人姓名连用,如『张平子之谈略,陆士衡之所记。』『潘安仁宜其陋矣,仲长统何足知之。』号为点鬼簿。」
《國語辭典》:驱鬼(驅鬼)  拼音:qū guǐ
驱逐鬼怪。《南史。卷三十八。柳元景传》:「吾尝请道士上章驱鬼,安用此鬼名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