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240,分28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典故(续上)
戚姬髡发
出平城
一枕高唐仙梦
傅舟
此辈宜高阁
两峰倚高寒
擎高烛照
大风曲
高祖誓功
鹿裘高士
高月旦
砀瑞
柳絮才高
宋国高风
公子登高赋
典故
戚姬髡发
 
舂市徒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吕后
 
戚姬


《汉书》卷九十七上《外戚传上·高祖吕皇后传》
后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太子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己,常欲废之而立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益疏。如意且立为赵王,留长安,几代太子者数。赖公卿大臣争之,及叔孙通谏,用留侯之策,得无易。吕后为人刚毅,佐高帝定天下,兄二人皆为列将,从征伐。长兄泽为周吕侯,次兄释之为建成侯,逮高祖而侯者三人。高祖四年,临泗侯吕公薨。高祖崩,惠帝立,吕后为皇太后,乃令永巷囚戚夫人,钳衣赭衣,令舂。戚夫人舂且歌曰:「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

例句

戚姬髡剪入舂市,万古共悲辛。 李白 中山孺子妾歌

昔称夭桃子,今为舂市徒。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之十五

典故
出平城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史记》卷九十三《韩信列传》
「信亡走匈奴。」「高皇帝居晋阳,使人视冒顿,还报曰『可击』。上遂至平城。上出白登,匈奴骑围上,上乃使人厚遗阏氏。阏氏乃说冒顿曰:『……』居七日,胡骑稍引去。时天大雾,汉使人往来,胡不觉。护军中尉陈平言上曰:『胡者全兵,请令彊弩傅两矢外向,徐行出围。』入平城,汉救兵亦到,胡骑遂解去。汉亦罢兵归。韩信为匈奴将兵往来击边。」

例句

曹公迷楚泽,汉帝出平城。 李峤

典故
一枕高唐仙梦
 
楚台人
 
楚台梦
 
楚台赋客
 
相关人物
楚襄王


《昭明文选》卷十九〈赋癸·情·神女赋〉~886~
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王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王异之,明日以白玉。
典故
傅舟
 
傅说舟
 
川上楫
 
巨川才
 
巨川舟
  
济巨川
 
相关人物
傅说
 
殷高宗


《尚书·商书·说命上》
高宗梦得说,使百工营求诸野,得诸傅岩,作说命三篇。……命之曰:「朝夕纳诲,以辅台德。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

简释

济巨川:喻指宰相。唐沈#期《哭苏眉州崔司业二公》:“崔昔挥宸翰,苏尝济巨川。”


例句

适会傅岩人,虚舟济川时。 独孤及 送陈兼应辟兼寄高适贾至

宇宙既焜耀,崇德济巨川。 储光羲 奉别长史庾公太守徐公应召

迟尔为舟楫,相将济巨川。 孟浩然 洞庭寄阎九

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孟浩然 都下送辛大之鄂

蒙叟悲藏壑,殷宗惜济川。 岑参 河西太守杜公挽歌四首

将兴泛舟役,必仗济川才。 张说 送任御史江南发粮以赈河北百姓

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 李世民 元旦

巨川何以济,舟楫伫时英。 李世民 春日登陕州城楼

舟楫功须著,盐梅望匪疏。 李世民 饯王晙巡边

何当同傅说,特展巨川材。 李峤

未成霖雨用,先失济川材。 李白 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

方崇大厦栋,忽逝巨川舟。 李义 哭仆射鄂公杨再思

尽将舟楫板桥去,早晚归来更济川。 杜牧 赠别宣州崔群相公

顾我老非题柱客,知君才是济川功。 杜甫 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即日成往来之人免冬寒入水聊题短作简李公二首

崔昔挥宸翰,苏尝济巨川。 沈佺期 哭苏眉州崔司业二公

已无济川分,甘作乘桴人。 独孤及 庚子岁避地至玉山酬韩司马所赠

不恨依穷辙,终期济巨川。 王维 哭祖六自虚

孙弘阁闹无閒客,傅说舟忙不借人。何似抡才济川外,别开池馆交亲。 白居易 宿裴相公兴化池亭

舟楫济巨川,山河资秀气。 皇甫沏 门下侍郎平章事王缙

大川既济惭为楫,报德空思奉细涓。 卢怀慎 奉和圣制龙池篇

傅舟来是用,轩驭往应迷。 苏颋 扈从温泉同紫微黄门群公泛谓川得齐字

壑舟今已去,宁有济川期。 赵彦昭 哭仆射鄂公杨再思

将徵任土贡,更发济川舟。 钱起 奉送刘相公江淮催转运

帝念夔能政,时须说济川。 钱起 奉送户部李郎中充晋国副节度出塞

济物便同川上楫,慰心还似邑中黔。 韦庄 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

桑田变后新舟楫,华表归来旧路岐。 韩偓 余寓汀州沙县病中闻前郑左丞璘随外镇举荐赴洛兼云继有急徵旋见脂辖因作七言四韵戏以赠之或冀其感悟也(已巳年)

外人相待浅,独说济川舟。 韩偓 息虚

愿当舟楫便,一附济川人。 黄滔 省试奉诏涨曲江池(以春字为韵。时乾符二年)

典故 
此辈宜高阁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下〈豪爽〉~600~
庾稚恭既常有中原之志,文康时权重,未在己。及季坚作相,忌兵畏祸,与恭历同异者久之,乃果行。倾荆、汉之力,穷舟车之势,师次于襄阳。大会参佐,陈其旌甲,亲授弧矢曰:「我之此行,若此射矣!」遂三起三叠,徒众属目,其气十倍。南朝梁·刘孝标注引《汉晋春秋》曰:「翼风仪美劭,才能丰赡,少有经纬大略。及继兄亮居方州之任,有匡维内外,埽荡群凶之志。是时,杜乂、殷浩诸人盛名冠世,翼未之贵也。常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清定,然后议其所任耳!』其意气如此。唯与桓温友善,相期以宁济宇宙之事。初,翼辄发所部奴及车马万数,率大军入沔,将谋伐狄,遂次于襄阳。」
典故
今年身健
 
两峰倚高寒
 
明年谁健
 
明年虽健
 
此会明年谁健
 
细把茱萸看
 
茱萸仔细重看
 
醉把茱萸仔细看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四〈九日蓝田崔氏庄〉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兴来终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明年此会知谁在】,醉把茱萸子细看【再把茱萸子细看】。
典故
只恐夜深花睡去
 
夜深花睡
 
从教睡去
 
擎高烛照
 
东风唤花醒
 
海棠堪对烛
 
炙烛风流
 
照妆醒睡
 
烧烛看娇娆
 
相对夜阑烛
  
莫教渠睡


《苏轼诗集》卷二十二〈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典故  
大风歌沛邑
   
威加四海
 
守四方
 
忆大风
 
歌大风
 
歌汉风
  
沛公大风
 
沛歌风
 
海内风
  
猛士歌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389~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驩,道旧故为笑乐。十馀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高祖曰:「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乃去。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沛父兄皆顿首曰:「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高祖曰:「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于是拜沛侯刘濞为吴王。

简释

大风歌:咏帝王,或指慷慨悲歌及治国安邦之志。唐杜甫《伤春五首》之五:“得无中夜舞,谁忆大风歌?”

歌大风:喻治国安邦之情怀。唐李世民《过旧宅二首》之二:“八表文同轨,无劳歌大风。”


例句

大风迎汉筑,丛烟入舜球。 上官仪 奉和过旧宅应制

延襟小山路,还起大风歌。 刘祎之 奉和别越王

一遇风尘起,令谁守四方。 孙处玄(一作立) 失题

网已袪三面,歌因守四方。 常衮 奉和圣制麟德殿燕百僚应制

天命屈雄图,谁歌大风起。 张俨 贞元八年十二月谒先主庙绝句三首

雅乐未兴人已逝,雄歌依旧大风传。 张继 河间献王墓

君赋大风起,人歌湛露濡。 张说 奉和圣制爰因巡省途次旧居应制

岩壑清音暮,天歌起大风。 张说 奉和圣制登骊山瞩眺应制

共乐还乡宴,欢比大风诗。 李世民 幸武功庆善宫

八表文同轨,无劳歌大风。 李世民 过旧宅二首

吾皇思壮士,谁应大风歌。 李咸用 待旦

会入大风歌,从龙赴圆阙。 李峤

飞感高歌发,威加四海回。 李峤

君王歌大风,如乐丰沛都。 李白 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

不学刘琨舞,先歌汉祖风。 李隆基 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

得无中夜舞,谁忆大风歌。 杜甫 伤春五首

将军临气候,猛士寒风飙。 杜甫 哭王彭州抡

出兵整肃不可当,为留猛士守未央。 杜甫 忆昔二首之一

公来练猛士,欲夺天边城。 杜甫 扬旗

蒿棘空存百尺基,酒酣曾唱大风词。 林宽 歌风台

日月光连璧,烟尘屏大风。 武元衡 德宗皇帝挽歌词三首

停舆兴睿览,还举大风篇。 王德真 奉和圣制过温汤

日宇开初景,天词掩大风。 薛稷 慈恩寺九日应制

同沾小雨润,窃仰大风诗。 赵彦昭 奉和幸大荐福寺

欣承大风曲,窃预小童讴。 郑愔 奉和幸大荐福寺

不见短兵反掌收已尽,唯有猛士守四方。 韦应物 弹棋歌

掩抑大风歌,裴回少年场。 鲍溶 苦哉远征人

典故
带砺山河
 
高祖誓功
 
黄河誓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史记》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877~
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枝叶稍陵夷衰微也。
《汉书》卷十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527~
「自古帝王之兴,曷尝不建辅弼之臣所与共成天功者乎!汉兴自秦二世元年之秋,楚陈之岁,初以沛公总帅雄俊,三年然后西灭秦,立汉王之号,五年东克项羽,即皇帝位,八载而天下乃平,始论功而定封。讫十二年,侯者百四十有三人。时大城名都民人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裁什二三,是以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东汉·应劭注:「封爵之誓,国家欲使功臣传祚无穷也。带,衣带也。厉,砥厉石也。河当何时如衣带,山当何时如厉石,言如带厉,国犹永存,以及后世之子孙也。」

例句

回看带砺山河者,济得危时没旧勋。 吴融 闲书

岂要黄河誓,须勒燕然石。 崔湜 塞垣行

带砺山河今尽在,风流樽俎见无期。 罗隐 升平公主旧第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罗隐 黄河

典故 
启期传意
 
启期乐
 
嗜琴启期
 
四乐不言三
 
带索荣
 
荣先生老
 
荣公三乐
 
荣公乐
 
荣启乐
 
荣期三乐
 
荣期乐
  
老带索
 
鹿裘高士

相关人物
孔子


《列子集释》卷一〈天瑞篇〉~22~
孔子游于太山,见荣启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孔子问曰:「先生所以乐,何也?」对曰:「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己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当何忧哉?」孔子曰:「善乎!能自宽者也。」
《说苑》卷十七〈杂言〉~59~
孔子见荣启期,衣鹿皮裘,鼓瑟而歌。孔子问曰:「先生何乐也?」对曰:「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吾既已得为人,是一乐也。人以男为贵,吾既已得为男,是二乐也。人生不免襁褓,吾年已九十五,是三乐也。夫贫者士之常也,死者民之终也,处常待终,当何忧乎?」
典故
旦评
 
月丹评
  
月旦堂
 
月旦汝南
 
月旦糖
    
许劭评
 
许氏评
 
评月旦
 
高月旦

相关人物
许劭


《后汉书》卷六十八〈郭符许列传·许劭〉~2235~
劭邑人李逵,壮直有高气,劭初善之,而后为隙,又与从兄靖不睦,时议以此少之。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覈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简释

许氏评:指对人或作品进行评价。唐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幸藉梁园赋,叨蒙许氏评。”


例句

幸藉梁园赋,叨蒙许氏评。 李商隐 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

笑言成月旦,风韵挹天真。 权德舆 哭刘四尚书

星台秀士,月旦诸子。 陈子昂 春台引

纵有月旦评,未能天下知。 陆龟蒙 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复示荣唱至于千字提奖之重蔑有称实再抒鄙怀用伸酬谢

典故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
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厌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閒。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

例句

色泛临砀瑞,香流赴蜀仙。 骆宾王 咏云酒

云浮非隐帝,日举类游童。 骆宾王 过故宋

典故
吟絮
 
堆盐
  
撒盐飞絮
  
拟盐句
  
散盐飞絮
 
柳絮才高
 
柳絮联章
 
柳花篇
 
絮因风
 
缘风絮韫
 
咏留飞絮
 
咏絮才
 
咏雪妹
 
谢女咏雪
 
谢女雪飞香
 
谢女题诗
 
谢家幽赏
 
谢家拟絮
   
谢家飞絮
 
谢庭吟诗
 
谢庭争道絮因风
 
谢庭诗咏
 
谢庭赏
 
谢庭赏雪
 
谢庭飞絮
 
谢庭飞雪
 
谢氏六出花
  
赋雪
 
赋雪词
 
起风飞柳
 
道蕴诗
 
道韫
 
道韫清芬
 
道韫咏雪
 
雪夜诗成
 
雪比撒盐
 
雪比盐
 
雪絮因风
 
雪絮彫章
 
雪里题诗
 
雪阵春絮乱
 
风絮谢娘
 
风絮韫
 
盐牵谢女才
  
盐絮家风

相关人物
谢安
 
谢道韫


《世说新语》上卷上《言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南朝梁·刘孝标注:「胡儿,谢朗小字也。」
《晋书》卷九十六〈列女列传·王凝之妻谢氏〉~256~
王凝之妻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也。聪识有才辩。叔父安尝问:「毛诗何句最佳?」道韫称:「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安谓有雅人深致。又尝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

例句

谢家争拟絮,越岭误惊梅。 令狐楚 省中直夜对雪寄李师素侍郎

萦回谢女题诗笔,点缀陶公漉酒巾。 刘禹锡 柳絮

雪里题诗偏见赏,林间饮酒独令随。 司空曙 下第日书情寄上叔父

柳絮联章敏,椒花属思清。 吴融 个人三十韵

谢家咏雪徒相比,吹落庭前便作泥。 姚合 杨柳枝词五首之四

长爱谢家能咏雪,今朝见雪亦狂歌。 徐凝 喜雪

玄冥借与三冬景,谢氏输他六出花。 徐夤 梅花

雪句岂须徵柳絮,粉腮应恨帖梅妆。 徐夤 追和白舍人咏白牡丹

兰亭宴罢方回去,雪夜诗成道韫归。 李商隐 令狐八拾遗见招送裴十四归华州

联辞虽许谢,和曲本惭巴。 李商隐 喜雪

咏留飞絮后,歌唱落梅前。 李商隐 四年冬以退居蒲之永乐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遂作忆雪又作残雪诗各一百言以寄情于游旧忆雪

今日春光太漂荡,谢家轻絮沈郎钱。 李商隐 江东

也曾飞絮谢家庭,从此风流别有名。 李山甫 柳十首之七

麻引诗人兴,盐牵谢女才。 李绅 登禹庙回降雪五言二十韵

雪满中庭月映林,谢家幽赏在瑶琴。 杨巨源 冬夜陪丘侍御先辈听崔校书弹琴

招邀菊酒会,属和柳花篇。 权德舆 和九日从杨氏姊游

谢家兴咏日,汉将出师年。 皇甫冉 和朝郎中杨子玩雪寄山阴严维

称觞阮林下,赋雪谢庭幽。 卢僎 稍秋晓坐阁遇舟东下扬州即事寄上族父江阳令

咏雪因饶妹,书经为爱鹅。 卢纶 宴赵氏昆季书院因与会文并率尔投赠

闻道只因嘲落絮,何曾得似杜红儿。 罗虬 比红儿诗之六十六

今日谢庭飞白雪,巴歌不复旧阳春。 薛涛 酬文使君

道蕴诗传丽,相如赋骋才。 许浑 和宾客相国咏雪

今朝谢家兴,几处郢歌传。 钱起 省中对雪寄元判官拾遗昆季

闲招好客斟香蚁,闷对琼花咏散盐。 韦庄 冬日长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

拟盐吟旧句,授简慕前规。 韩愈 喜雪献裴尚书

谢庭赏方逸,袁扉掩未开。 骆宾王 寓居洛滨对雪忆谢二

典故
倦鹢无风
  
六鹢退飞
 
宋国高风
 
宋都回鹢
 
宋都风
 
宋都风急
 
宋都鹢
 
宋鹢
 
得风鹢
 
退风六鹢
 
退飞鹢
  
风六鹢
   
鹢羽
 
鹢腿
 
鹢退飞


《春秋左传正义》卷十四〈僖公·经十六年〉
传十六年。春。陨石于宋五。陨星也。六鹢退飞。过宋都。风也。周内史叔兴聘于宋。宋襄公问焉。曰。是何祥也。吉凶焉在。对曰。今兹鲁多大丧。明年齐有乱。君将得诸侯而不终。退而告人曰。君失问。是阴阳之事。非吉凶所生也。吉凶由人。吾不敢逆君故也。晋·杜预注:「鹢,水鸟。高飞遇风而退,宋人以为灾,告于诸侯,故书。」

例句

宋国高风休敛翼,圣朝公道易酬身。 李咸用 与刘三礼陈孝廉言志

未折月中枝,宁随宋都鹢。 李群玉 送魏圭觐省

倚风遗鹢路,随水到龙门。 杜甫 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

寒谷谩劳邹氏律,长天独遇宋都风。 杨知至 复落后呈同年

退鹢已经三十载,登龙曾见一千人。 许棠 献独孤尚书

典故
事刘
 
仲宣哀
 
仲宣怀远
  
依人王粲
 
信美非吾土
 
公子登高赋
 
刘依
 
去国王粲
 
思乡王粲
 
王生悲异国
 
王粲依人
 
王粲南登
 
王粲哀
 
王粲楼
 
王粲殊方泪
  
王粲赋
 
王粲赋归欤
 
登楚
 
登楼王粲
  
登临仲宣
 
粲公楼
 
粲登楼
 
赋因玉阁笔
 
赋异乡
 
赋登楼
 
飘零王粲

相关人物
王粲(字仲宣)

参考典故
麦城赋


《昭明文选》卷十一〈赋己·游览·登楼赋〉~489~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遭纷浊而迁逝兮,漫踰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脩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引唐·李善注引盛弘之《荆州记》曰:「当阳县城楼,王仲宣登之而作赋。」又引唐·刘良注:「仲宣避难荆州,依刘表,遂登江陵城楼,因怀旧而有此作,述其进退危惧之状。」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597~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曾祖父龚,祖父畅,皆为汉三公。父谦,为大将军何进长史。进以谦名公之冑,欲与为婚,见其二子,使择焉。谦弗许。以疾免,卒于家。……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引唐·李善注:「盛弘之《荆州记》曰:『当阳县城楼,王仲宣登之而作赋。』」又引唐·刘良注:「时董卓作乱,仲宣避难荆州,依刘表,遂登江陵城楼,因怀旧而有此作,述其进退危惧之状。」

简释

王粲登楼:指咏叹流落他乡而怀念故土,或指登楼。唐戴叔伦《赠司空拾遗》:“陈琳草奏才还在,王粲登楼兴不赊。”


例句

思乡每读登楼赋,对月空吟叩角歌。 刘沧 汶阳客舍

陈琳草奏才还在,王粲登楼兴未赊。 大易 赠司空拾遗

自守陈蕃榻,尝登王粲楼。 张九龄 候使登石头驿楼作

陈琳草奏才还在,王粲登楼兴未赊。 戴叔伦 赠司空拾遗

徒学仲宣聊四望,且将词赋好依刘。 李渥 秋日登越王楼献于中丞

我向秦人问路岐,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李白 灞陵行送别

莫奏武溪笛,且登仲宣楼。 李群玉 将之京国赠薛员外

豺遘哀登楚,麟伤泣象尼。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

天寒出巫峡,醉别仲宣楼。 杜甫 夜雨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 杜甫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群盗哀王粲,中年召贾生。 杜甫 春日江村五首

苍茫步兵哭,展转仲宣哀。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

此时同一醉,应在仲宣楼。 杜甫 舍弟观归蓝田迎新妇送示两篇

远愧尚方曾赐履,竟非吾土倦登楼。 杜甫 长沙送李十一

浙水风烟思吊古,楚乡人物赋登楼。 牟融 处厚游杭作诗寄之

沉吟登楼赋,中夜起三复。 独孤及 寒夜溪行舟中作

仲宣徒有叹,谢守几追游。 王严 和于中丞登越王楼

自古名高闲不得,肯容王粲赋登楼。 章孝标 蜀中上王尚书

无路重趋桓典马,有诗曾上仲宣楼。 罗隐 寄张侍郎

一句黄河千载事,麦城王粲谩登楼。 罗隐 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二首

子牟恋阙归阙,王粲下楼相别。 贯休 送崔使君

赋因王阁笔,思比谢游疏。 贾岛 登楼

耿耿云阳台,迢迢王粲楼。 贾至 巴陵早秋寄荆州崔司马吏部阎功曹舍人

《漢語大詞典》:楚襄
(1).指 战国 时 楚襄王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谐隐:“ 楚襄 讌集,而 宋玉 赋《好色》。意在微讽,有足观者。”
(2). 楚 地 襄阳 。泛指 楚 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湖主:“归过 洞庭 ,见一画舫…… 梁 目注舫中,见一少年丈夫,科头叠股其上;傍有二八姝丽,挼莎交摩。念必 楚 襄 贵官。”
分類:襄阳楚襄
《漢語大詞典》:济川(濟川)
犹渡河。语出书·说命上:“爰立作相,王置诸其左右。命之曰:‘朝夕纳诲,以辅台德。若金,用汝作礪;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后多以“济川”比喻辅佐帝王。 唐 独孤及 《庚子岁避地至玉山酬韩司马所赠》诗:“已无济川分,甘作乘桴人。” 明 张居正 《再谢御书疏》:“期少效济川调鼎之用,庶以答天高地厚之恩。” 清 顾炎武 《赠黄职方师正》诗:“ 黄君 济川才,大器晚成就。”
《國語辭典》:舟楫  拼音:zhōu jí
1.船只。《后汉书。卷二。显宗孝明帝纪》:「方今上无天子,下无方伯,若涉渊水而无舟楫。」唐。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2.比喻济世的良臣。《书经。说命上》:「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
《漢語大詞典》:束阁(束閣)
见“ 束之高阁 ”。
《國語辭典》:束之高阁(束之高閣)  拼音:shù zhī gāo gé
把东西捆起来,放置于高楼上。比喻弃置不用。《晋书。卷七三。庾亮传》:「京兆杜乂、陈郡殷浩并才名冠世,而翼弗之重也,每语人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也作「置之高阁」。
《國語辭典》:红妆(紅妝)  拼音:hóng zhuāng
1.妇女的妆饰多红色,故称为「红妆」。《乐府诗集。卷二五。横吹曲辞五。古辞。木兰诗二首之一》:「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也作「红装」。
2.泛指妇女。唐。李中〈采莲女〉诗:「晚凉含笑上兰舟,波底红妆影欲浮。」也作「红装」。
《漢語大詞典》:大风曲(大風曲)
《大风歌》。 唐 郑愔 《奉和幸大荐福寺》:“欣承《大风曲》,窃预小童謳。”参见“ 大风歌 ”。
《國語辭典》:大风歌(大風歌)  拼音:dà fēng gē
诗名。汉高祖刘邦所作。因首句为「大风起兮云飞扬」,后人遂题为「大风歌」。全诗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亦称为〈三侯之章〉。
《國語辭典》:大风歌(大風歌)  拼音:dà fēng gē
诗名。汉高祖刘邦所作。因首句为「大风起兮云飞扬」,后人遂题为「大风歌」。全诗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亦称为〈三侯之章〉。
《漢語大詞典》:大风词(大風詞)
《大风歌》。 唐 林宽 《歌风台》诗:“蒿棘空存百尺基,酒酣曾唱《大风词》。”参见“ 大风歌 ”。
《國語辭典》:大风歌(大風歌)  拼音:dà fēng gē
诗名。汉高祖刘邦所作。因首句为「大风起兮云飞扬」,后人遂题为「大风歌」。全诗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亦称为〈三侯之章〉。
《漢語大詞典》:大风诗(大風詩)
《大风歌》。 唐太宗 《幸武功庆善宫》诗:“共乐还乡宴,欢比《大风诗》。”参见“ 大风歌 ”。
《國語辭典》:大风歌(大風歌)  拼音:dà fēng gē
诗名。汉高祖刘邦所作。因首句为「大风起兮云飞扬」,后人遂题为「大风歌」。全诗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亦称为〈三侯之章〉。
《漢語大詞典》:歌风(歌風)
同“ 歌讽 ”。 南朝 齐 谢朓 《祀敬亭山春雨》诗:“歌风讚灵德,舞蹈起轻埃。”
分類:歌风
《國語辭典》:猛士  拼音:měng shì
勇士。《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初,王莽徵天下能为兵法者六十三家数百人,并以为军吏;选练武卫,招募猛士,旌旗辎重,千里不绝。」《三国演义》第一四回:「明公可奏请诏命实授备为徐州牧,因密与一书,教杀吕布。事成则备无猛士为辅,亦渐可图。」
《漢語大詞典》:三乐(三樂)
祀天、地、鬼的三种音乐。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天之气始於子,故先以黄鐘;天之功毕於三月,故终之以姑洗。地之功见於正月,故先之以太蔟;毕於八月,故终之以南吕。幽阴之气,钟於北方,人之所归,鬼之所藏之,故先之以黄鐘,终之以应鐘。此三乐之始终也。”
分類:祀天音乐
《漢語大詞典》:荣乐(榮樂)
荣华逸乐。《后汉书·仲长统传》:“求士之舍荣乐而居穷苦,弃放逸而赴束缚,夫谁肯为之者邪!”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未若文章之无穷。” 唐 聂夷中 《劝酒》诗之二:“人间荣乐少,四海别离多。”
分類:荣华逸乐
《國語辭典》:月旦  拼音:yuè dàn
1.每月初一。《史记。卷一二八。褚少孙补龟策传》:「常以月旦祓龟,先以清水澡之,以卵祓之,乃持龟而遂之,若常以为祖。」
2.品评人物。参见「月旦评」条。《晋书。卷六二。祖逖传》:「曰:『尚书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何得一月便行褒贬?』陶曰:『此官法也。月旦,私法也。』」《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雌黄出其唇吻,朱紫由其月旦。」
《國語辭典》:月旦评(月旦評)  拼音:yuè dàn píng
汉代许劭好品评人物,每月变更评论品题,称为「月旦评」。见《后汉书。卷六八。许劭传》。后用以泛称品评人物。唐。陆龟蒙〈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复示荣唱至于千字提奖之重蔑有称实再抒鄙怀用伸酬谢〉诗:「纵有月旦评,未能天下知。」也称为「月旦」。
分類:品评人物
《國語辭典》:月旦评(月旦評)  拼音:yuè dàn píng
汉代许劭好品评人物,每月变更评论品题,称为「月旦评」。见《后汉书。卷六八。许劭传》。后用以泛称品评人物。唐。陆龟蒙〈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复示荣唱至于千字提奖之重蔑有称实再抒鄙怀用伸酬谢〉诗:「纵有月旦评,未能天下知。」也称为「月旦」。
分類:品评人物
《漢語大詞典》:月评(月評)
见“ 月旦评 ”。
《國語辭典》:月旦评(月旦評)  拼音:yuè dàn píng
汉代许劭好品评人物,每月变更评论品题,称为「月旦评」。见《后汉书。卷六八。许劭传》。后用以泛称品评人物。唐。陆龟蒙〈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复示荣唱至于千字提奖之重蔑有称实再抒鄙怀用伸酬谢〉诗:「纵有月旦评,未能天下知。」也称为「月旦」。
分類:品评人物
《漢語大詞典》:汝南评(汝南評)
东汉 许劭 , 汝南 平舆 人,与从兄 靖 俱有高名,共好品评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 汝南 俗有“月旦评”。后因称品评人物为“汝南评”。 清 李渔 《慎鸾交·心归》:“髯多鼻大能高兴,知不负我 汝南 评。”参见“ 汝南月旦 ”。
《國語辭典》:汝南月旦  拼音:rǔ nán yuè dàn
汉时汝南许邵兄弟评论乡里人物,每月初一换议题,称为「月旦评」。典出《后汉书。卷六八。许邵传》。后称品评人物为「汝南月旦」。清。顾炎武〈与戴枫仲书〉:「至于臧否人物之论,甚足以招尤而损德,自顾其人能如许子将方可操汝南之月旦。」
分類:人物品评
《漢語大詞典》:砀瑞(碭瑞)
史记·高祖本纪:“ 秦始皇帝 常曰‘东南有天子气’,於是因东游以厌之。 高祖 即自疑,亡匿,隐於 芒 碭 山泽巖石之间。 吕后 与人俱求,常得之。 高祖 怪问之。 吕后 曰:‘ 季 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 季 。’”后因以“碭瑞”借指祥云。 唐 骆宾王 《咏云酒》:“色汎临 碭 瑞,香流赴 蜀 仙。”
分類:祥云
《漢語大詞典》:云浮(雲浮)
(1).如云之飘散。形容短暂易逝。 晋 刘琨 《重赠卢谌》:“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 宋 陆游 《夜坐》诗之二:“瓦裂人间事,云浮身后名。”
(2).比喻盛多。《后汉书·崔駰传》:“方斯之际,处士山积,学者川流,衣裳被宇,冠盖云浮。” 南朝 宋 王僧达 《释奠诗》:“异人鳞萃,淑美云浮。”
(3).喻仕进。 唐 王维 《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诗:“思子整羽翮,及时当云浮。”
《漢語大詞典》:撒盐(撒鹽)
(1).喻降雪。典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谢太傅 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 胡儿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唐 元稹 《追封宋若华制》:“ 班妃 ‘裂素’之咏, 谢氏 ‘撒盐’之章。”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时风雨犹未止,想上封正在撒盐飞絮也。雪景之奇,于斯极矣。”
(2).喻飘柳絮。 清 汪如洋 《疏影·赋柳絮》词:“又惹他林下诗情,记起撒盐庭院。”
分類:降雪柳絮
《漢語大詞典》:拟盐(擬鹽)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谢太傅 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 胡儿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后以“拟盐”指咏雪。 唐 韩愈 《喜雪献裴尚书》诗:“拟盐吟旧句,授简慕前规。”
分類:咏雪
《漢語大詞典》:散盐(散鹽)
撒盐。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又尝内集,俄而雪骤下, 安 曰:‘何所似也?’ 安 兄子 朗 曰:‘散盐空中差可拟。’ 道韞 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安 大悦。”后以“散盐”喻飞雪。 前蜀 韦庄 《冬日长安感志》诗:“闲招好客斟香蚁,闷对琼华咏散盐。”
末盐。一种用海水煮成的粉状盐。周礼·天官·盐人:“祭祀,共其苦盐、散盐。” 郑玄 注:“散盐,鬻水为盐。” 贾公彦 疏:“散盐,煮水为之,出於 东海 。”宋史·食货志下三:“盐之类有二:引池而成者,曰颗盐,《周官》所谓盬盐也;鬻海、鬻井、鬻鹻而成者,曰末盐,《周官》所谓散盐也。”
《漢語大詞典》:谢家兴(謝家興)
指咏雪之兴。 唐 钱起 《省中对雪寄元判官拾遗昆季》诗:“今朝 谢 家兴,几处 郢 歌传。”参见“ 谢家咏雪 ”。
分類:咏雪
《漢語大詞典》:谢家咏雪(謝家詠雪)
晋 太傅 谢安 ,尝于雪天与子侄集会论文赋诗。俄而雪骤, 安 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儿 谢朗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 谢道韫 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安 大笑乐。事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后遂以“谢家咏雪”作为咏雪的典故。 唐 姚合 《杨柳枝词》之四:“ 谢 家咏雪徒相比,吹落庭前便作泥。”亦作“ 谢家拟雪 ”。 清 褚人穫 《坚瓠十集·咏杨花》:“ 刘绩 《咏杨花诗》云:‘…… 谢 家拟雪真儿女,到处生虫不杀虫。’”亦省作“ 谢雪 ”。 唐 陆龟蒙 《重忆白菊》:“何惭 谢 雪清才咏,不羡 刘 梅贵主妆。”
《漢語大詞典》:谢家轻絮(謝家輕絮)
指 晋 谢道韫 咏雪事,后以“谢家轻絮”作咏柳咏雪的典实。 唐 李商隐 《江东》诗:“今日春光太漂荡, 谢 家轻絮 沈郎 钱。”参见“ 谢家咏雪 ”。
《漢語大詞典》:谢家咏雪(謝家詠雪)
晋 太傅 谢安 ,尝于雪天与子侄集会论文赋诗。俄而雪骤, 安 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儿 谢朗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 谢道韫 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安 大笑乐。事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后遂以“谢家咏雪”作为咏雪的典故。 唐 姚合 《杨柳枝词》之四:“ 谢 家咏雪徒相比,吹落庭前便作泥。”亦作“ 谢家拟雪 ”。 清 褚人穫 《坚瓠十集·咏杨花》:“ 刘绩 《咏杨花诗》云:‘…… 谢 家拟雪真儿女,到处生虫不杀虫。’”亦省作“ 谢雪 ”。 唐 陆龟蒙 《重忆白菊》:“何惭 谢 雪清才咏,不羡 刘 梅贵主妆。”
《漢語大詞典》:谢雪(謝雪)
见“ 谢家咏雪 ”。
《漢語大詞典》:谢家咏雪(謝家詠雪)
晋 太傅 谢安 ,尝于雪天与子侄集会论文赋诗。俄而雪骤, 安 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儿 谢朗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 谢道韫 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安 大笑乐。事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后遂以“谢家咏雪”作为咏雪的典故。 唐 姚合 《杨柳枝词》之四:“ 谢 家咏雪徒相比,吹落庭前便作泥。”亦作“ 谢家拟雪 ”。 清 褚人穫 《坚瓠十集·咏杨花》:“ 刘绩 《咏杨花诗》云:‘…… 谢 家拟雪真儿女,到处生虫不杀虫。’”亦省作“ 谢雪 ”。 唐 陆龟蒙 《重忆白菊》:“何惭 谢 雪清才咏,不羡 刘 梅贵主妆。”
《漢語大詞典》:盐絮(鹽絮)
(1).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载: 谢安 侄女 道韫 ,才思敏捷,尝居家遇雪, 安 曰:“何所似也?” 安 兄子 朗 曰:“散盐空中差可拟。” 道韫 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 十分赞赏。后因以“盐絮”指美好的诗句。 宋 苏轼 《次韵仲殊〈雪中游西湖〉》之二:“乞得 汤休 奇絶句,始知盐絮是陈言。”
(2).以指诗才。 宋 李清照 《青玉案》词:“盐絮家风人所许,如今憔悴,但餘双泪,一似黄梅雨。”
《漢語大詞典》:六鹢(六鷁)
亦作“ 六鶂 ”。 春秋·僖公十六年:“六鷁退飞,过 宋 都。” 杜预 注:“鷁,水鸟。高飞遇风而退。 宋 人以为灾,告於诸侯,故书。”史记·宋微子世家:“六鶂退蜚,风疾也。”后以指灾异或局势逆转。 王闿运 《哀江南赋》:“ 潯阳 之长蛟浪激, 横江 之六鷁风吹。下 樅阳 而振籜,逼 金陵 而俯窥。”
分類:灾异局势
《漢語大詞典》:退鹢(退鷁)
退飞之鷁。语本《春秋·僖公十六年》:“六鷁退飞过 宋 都。” 南朝 梁元帝 《将军名诗》:“楼船写退鷁,檣鸟狎飞鳧。” 唐 许棠 《献独孤尚书》诗:“退鷁已经三十载,登龙曾见一千人。”
《漢語大詞典》:风鹢
北周 庾信 《禹渡江赞》:“三江初凿,九谷新成,风飞鹢涌,水起龙警。”古代常画鷁像于船首,故以“风鷁”指乘风而驶的船。 唐 张登 《上巳泛舟得迟字》:“风鷁今方退,沙鸥亦未疑。”
《漢語大詞典》:鹢路
比喻不利 的仕途和处境。亦称“鷁退”
《漢語大詞典》:仲宣楼(仲宣樓)
即 当阳县 城楼,在今 湖北省 。 汉 王粲 (字 仲宣 )于此楼作《登楼赋》,故称。后遂用为典故,借指诗人登临抒怀之处。 唐 杜甫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仲宣楼 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仇兆鳌 注:“ 朱鹤龄 注引《荆州记》:‘ 当阳县 城楼, 王仲宣 登之而作赋。’《一统志》:‘ 仲宣 楼,在 荆州 ,即 当阳县 城楼。’” 宋 陆游 《秋思》诗:“霜露初侵 季子 裘,山川空赋 仲宣 楼。” 康有为 《京破后狱囚皆放闻徐子静侍郎即奉赦免喜倒泪下》诗:“苦忆哀歌 宋玉 宅,何时把酒 仲宣 楼。”参见“ 仲宣 ”。
《漢語大詞典》:仲宣
汉 末文学家 王粲 的字,为“建安七子”之一。博学多识,文思敏捷,善诗赋,尤以《登楼赋》著称。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 仲宣 独步於 汉 南, 孔璋 鹰扬於 河 朔。”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兼善则 子建 仲宣 ,偏美则 太冲 公干 。” 唐 高适 《信安王幕府诗》:“作赋同 元淑 ,能诗匪 仲宣 。” 清 袁于令 《西楼记·虚讣》:“可惜那 于叔夜 国士才,祗为相思鬱未解,怎把他肺腑调和,怎奈他心病难猜,欠些 仲宣 登楼债。”
《漢語大詞典》:王粲登楼(王粲登樓)
东汉 王粲 在 荆州 依 刘表 ,意不自得,且痛家国丧乱,乃以“登楼”为题作赋,借写眼前景物,以抒郁愤之情。后词曲中常以“王粲登楼”喻士不得志而怀故土之思。 宋 周密 《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词:“故园山川,故国心眼,还似 王粲 登楼。” 明 陈所闻 《一枝花·送马元赤之蜀》套曲:“多应他 陈蕃 一榻,肯教你 王粲 登楼。” 元 郑光祖 有《醉思乡王粲登楼》杂剧。
《漢語大詞典》:登楼赋(登樓賦)
赋篇名。 汉 末 王粲 作。文选·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刘良 注引魏志:“ 王粲 , 山阳 高平 人也。少而聪惠有大才,仕为侍中。时 董卓 作乱, 仲宣 避难 荆州 ,依 刘表 ,遂登 江陵 城楼,因怀旧而有此作,述其进退危惧之情也。”旧时常作为文人思乡、怀才不遇的典故。 唐 刘沧 《汶阳客舍》诗:“思乡每读《登楼赋》,对月空吟《叩角歌》。” 元 曹之谦 《送王仲通》诗:“怀乡不作《登楼赋》,佐府真为入幕宾。” 清 赵翼 《寄答老友庄似撰》诗:“游踪 王粲 《登楼赋》,近局 陶公 漉酒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