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太息攀树
 
柳犹如此
  
桓公叹柳
 
桓公柳
 
桓大将军枝条如此
 
树犹如此
 
江潭杨柳忆手种
 
江潭树老
 
江头柳十寻
 
泫泪攀枯柳
 
长亭树

相关人物
桓温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言语〉~4~
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晋书》卷八十一〈桓宣列传·(族子)桓温〉~28~
伊性谦素,虽有大功,而始终不替。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王徽之赴召京师,泊舟青溪侧。素不与徽之相识。伊于岸上过,船中客称伊小字曰:「此桓野王也。」徽之便令人谓伊曰:「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伊是时已贵显,素闻徽之名,便下车,踞胡,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典故
相如从长杨
 
赋长杨
 
长扬赋

相关人物
司马相如


《汉书》卷八十七下〈扬雄列传下〉~3557~
明年,上将大誇胡人以多禽兽,秋,命右扶风发民入南山,西自褒斜,东至弘农,南驱汉中,张罗罔罝罘,捕熊罴豪猪虎豹狖玃狐菟麋鹿,载以槛车,输长杨射熊馆。以罔为周阹,纵禽兽其中,令胡人手搏之,自取其获,上亲临观焉。是时,农民不得收敛。雄从至射熊馆,还,上〈长杨赋〉,聊因笔墨之成文章,故藉翰林以为主人,子墨为客卿以风。
典故
于公门户
  
于家决岳
 
大我门
 
容驷路
 
容驷马
 
容高盖
 
廷尉门高
 
志容驷
 
车马高门
 
里门窄
 
门大容千驷
 
门小愧车马
     
高门大车
 
高门庆
 
高门驷马
 
高闾

相关人物
于公
 
于定国


《汉书》卷七十一〈隽疏于薛平彭列传·于定国〉~304~
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郯人也。其父于公为县狱史,郡决曹,决狱平,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郡中为之生立祠,号曰于公祠。……始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定国为丞相,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
《汉书》卷七十一〈隽疏于薛平彭列传·于定国〉~3046~
始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定国为丞相,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

例句

于公必有高门庆,谢守何烦晓镜悲。 刘禹锡 苏州白舍人寄新诗有叹早白无儿之句因以赠之

典故
车马流水如龙
 
马如龙,钿车如水

相关人物
马皇后


《后汉书》卷十上〈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4~
建初元年,帝欲封爵诸舅,太后不听。明年夏,大旱,言事者以为不封外戚之故,有司因此上奏,宜依旧典。太后诏曰:「凡言事者皆欲媚朕以要福耳。昔王氏五侯同日俱封,其时黄雾四塞,不闻澍雨之应。又田鼢、窦婴,宠贵横恣,倾覆之祸,为世所传。故先帝防慎舅氏,不令在枢机之位。诸子之封,裁令半楚、淮阳诸国,常谓『我子不当与先帝子等』。今有司柰何欲以马氏比阴氏乎!吾为天下母,而身服大练,食不求甘,左右但著帛布,无香薰之饰者,欲身率下也。以为外亲见之,当伤心自敕,但笑言太后素好俭。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仓头衣绿,领袖正白,顾视御者,不及远矣。故不加谴怒,但绝岁用而已,冀以默愧其心,而犹懈怠,无忧国忘家之虑。知臣莫若君,况亲属乎?吾岂可上负先帝之旨,下亏先人之德,重袭西京败亡之祸哉!」固不许。
典故
疾恶伯厚
  
车如鸡栖马如狗
 
车如鸡栖
 
相关人物
朱震


《后汉书》卷六十六〈陈王列传·陈蕃〉~27~
震字伯厚,初为州从事,奏济阴太守单匡臧罪,并连匡兄中常侍车骑将军超。桓帝收匡下廷尉,以谴超,超诣狱谢。三府谚曰:「车如鸡栖马如狗,疾恶如风朱伯厚。」

例句

独乘鸡栖车,自觉少风调。 李贺 春归昌谷

典故
上马谁扶
 
沉醉扶上马


《全唐诗》卷一百八十二〈鲁中都东楼醉起作〉
昨日东楼醉【昨日东城饮】,还应倒接䍦【归来倒接䍦】。阿谁扶上马,不省下楼时。
典故
尘埃野马
 
野马尘埃


《庄子集释》卷一上〈内篇·逍遥游〉~4~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乌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唐·成玄英疏:「此言青春之时,阳气发动,遥望薮泽之中,犹如奔马,故谓之野马也。扬土曰尘,尘之细者曰埃。天地之閒,生物气息更相吹动以举于鹏者也。夫四生杂沓,万物参差,形性不同,资待宜异。故鹏鼓垂天之翼,托风气以逍遥;蜩张决起之翅,抢榆枋而自得。斯皆率性而动,禀之造化,非有情于遐迩,岂措意于骄矜!体斯趣者,于何而语夸企乎!」
典故
成都骋驺引

相关人物
司马相如


《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
「天子问相如,相如曰:『邛、笮、……道亦易通,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今诚复通,为置郡县,愈于南夷。』天子以为然,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蜀人以为宠。」

例句

不能京兆画峨眉,翻向成都骋驺引。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典故
乘骢马


《后汉书》卷三十七〈以尚书教授颍川·(焉孙)桓典〉~258~
典字公雅,复传其家业,以尚书教授颍川,门徒数百人。举孝廉为郎。居无几,会国相王吉以罪被诛,故人亲戚莫敢至者。典独弃官收敛归葬,服丧三年,负土成坟,为立祠堂,尽礼而去。辟司徒袁隗府,举高第,拜侍御史。是时宦官秉权,典执政无所回避。常乘骢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及黄巾贼起荥阳,典奉使督军。贼破,还,以啎宦官赏不行。在御史七年不调,后出为郎。
典故
井引银瓶
  
墙阴窥驻马
 
墙头女勾引马上郎
 
墙头梅下
 
玉簪中断
 
瓶堕簪折
 
瓶沉
 
瓶沉簪折
  
立马窥墙
 
银瓶引
 

《全唐诗》卷四百二十七〈新乐府:井底引银瓶,止淫奔也〉
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沈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笑随戏伴后园中,此时与君未相识。妾弄青梅凭短墙【妾弄青梅倚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感君松柏化为心,闇合双鬟逐君去。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蘋蘩。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潜来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归不得。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典故
束晰言妙
 
池上杯
 
洛水流杯
 
金人捧剑

相关人物
司马炎(晋武帝)
 
束皙


《续齐谐记》
晋武帝问尚书挚虞曰:三月曲水,其义何?答曰:汉章帝时,平原徐肇以三月初生三女,至三日而俱亡,一村以为怪,乃招携至水滨盥洗,遂因水以泛觞。曲水之义起于此。帝曰:若所谈,非好事。尚书郎束皙曰:仲治小生,不足以知,臣请说其始。昔周公成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曰:羽觞随流波。又秦昭王三日置酒河曲,见有金人出,奉水心剑曰,令君制有西夏,乃因其处,立为曲水。二汉相沿,皆为盛集。

例句

未展山阳会,空留池上杯。 李峤 酬(一作和)杜五弟晴朝独坐见赠

流觞想兰亭,捧剑传金人。 李适 三日书怀因示百僚

束皙言谈妙,张华史汉遒。 沈佺期 三日独坐驩州思忆旧游

赋掩陈王作,杯如洛水流。 王维 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应制

金人来捧剑,画鹢去回舟。 王维 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禊应制

典故
上方请剑
  
叱禹
 
尚方请剑
  
折槛英风
 
折槛郎
  
攀槛朱云
 
斩马上方剑
  
断佞臣头
 
朱云剑
 
朱云地下游
  
朱云直言
 
朱云请
 
朱云请剑
 
槛独攀
 
直言旗
  
请剑折槛
 
赐尚方剑

相关人物
张禹
 
朱云(字游)

参考典故
朱阿游


《汉书》卷六十七〈杨胡朱梅云列传·朱云〉~292~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馀,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馀。」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逄、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鄠田,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閤,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

例句

致君期折槛,举职在埋轮。 崔涂 寄舅

共美持衡日,皆言折槛时。 李嘉祐 故燕国相公挽歌二首之二

当时物议朱云小,后代声华白日悬。 杜牧 商山富水(一作春)驿(驿本与阳谏议同姓名。因此改为富水驿)

十载丈夫堪耻处,朱云犹掉直言旗。 杜牧 洛中监察病假满送韦楚老拾遗归朝

扬镳随日驭,折槛出云台。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

不学朱云能折槛,空羞献纳在丹墀。 耿湋 赠别刘员外长卿

朱云若不直,汉帝终自由。 邵谒 论政

折槛未为切,沉湘何足悲。 郑谷 蜀江有吊

典故
赤城居士

相关人物
司马承祯


《太平广记》卷二十一〈神仙二十一·司马承祯〉~43~
司马承祯,字子微。博学能文,攻篆,迥为一体,号曰金剪刀书。隐于天台山玉霄峰,自号白云子。有服饵之术,则天累征之不起。睿宗雅尚道教,屡加尊异,承祯方赴召。睿宗问阴阳术数之事。承祯对曰:「老子经云:『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且心目所见知,每损之尚未能已,岂复攻乎异端而增智虑哉?」睿宗曰:「理身无为,则清高矣;理国无为,如之何?」对曰:「国犹身也。老子曰:『留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乃无私焉,而天下理。』易曰:『圣人者与天地合其德。』是知天不言而信,无为而成。无为之旨,理国之要。」睿宗深赏异,留之欲加宠位。固辞。无何告归山。乃赐宝琴花帔以遣之。公卿多赋诗以送。常侍徐彦伯,撮其美者三十馀篇,为制序,名曰《白云记》,见传于世。时卢藏用早隐终南山,后登朝,居要官,见承祯将还天台,藏用指终南谓之曰:「此中大有佳处,何必在天台。」承祯徐对曰:「以仆所观,乃仕途之捷径耳。」藏用有惭色。玄宗有天下,深好道术,累征承祯到京,留于内殿,颇加礼敬,问以延年度世之事。承祯隐而微言。玄宗亦传而秘之,故人莫得知也。由是玄宗理国四十馀年,虽禄山犯关,銮舆幸蜀,及为上皇,回,又七年,方始晏驾,诚由天数,岂非道力之助延长耶!初玄宗登封太岳回,问承祯:「五岳何神主之?」对曰:「岳者山之巨,能出云雨,潜储神仙,国之望者为之;然山林之神也,亦有仙官主之。」于是诏五岳于山顶列置仙官庙,自承祯始也。又蜀女真谢自然泛海,将诣蓬莱求师,船为风飘,到一山,见道人指言:「天台山司马承祯,名在丹台,身居赤城,此真良师也。」蓬莱隔弱水三十万里,非舟楫可行,非飞仙无以到。自然乃回求承祯受度。后白日上升而去。承祯居山,修行勤苦,年一百馀岁,重颜轻健,若三十许人。有弟子七十余人,一旦告弟子曰:「吾自居玉霄峰,东望蓬莱,常有真灵降驾。今为东海青童君、东华君所召,必须去人间。」俄顷气绝,若蝉蜕然解化矣。弟子葬其衣冠尔。
典故 
赤马船

相关人物
孙权


晋·崔豹《古今注》卷下《杂注》
「孙权名舸为赤马,言其飞驰如马之走陆也。」

例句

楚竹青阳路,吴江赤马船。 韩翃 赠别韦兵曹归池州

青牛游华岳,赤马走吴宫。 骆宾王 秋日钱陆道士陈文林

典故
赤兔马


《三国志》卷七〈魏书·吕布传〉~220~
布自以杀卓为术报雠,欲以德之。术恶其反覆,拒而不受。北诣袁绍,绍与布击张燕于常山。燕精兵万馀,骑数千。布有良马曰赤兔。常与其亲近成廉、魏越等陷锋突陈,遂破燕军。而求益兵众,将士钞掠,绍患忌之。布觉其意,从绍求去。绍恐还为己害,遣壮士夜掩杀布,不获。事露,布走河内,与张杨合。绍令众追之,皆畏布,莫敢逼近者。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曹瞒传》曰:「时人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后汉书》卷七十五〈吕布列传〉~2446~
布常御良马,号曰赤菟,能驰城飞堑,与其健将成廉、魏越等数十骑驰突燕阵,一日或至三四,皆斩首而出。
《漢語大詞典》:司马树(司馬樹)
晋 大司马 桓温 所植之柳树。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桓公 北征,经 金城 ,见前为 琅邪 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后因以喻时光流逝,年华易失。 明 高启 《题大黄痴天池石辟图》诗:“当时同游已少在,我今未老形先疲。人生扰扰嗟何为,不达但为高人嗤。 汉南 已老司马树, 峴首 已仆 羊公 碑。”
《漢語大詞典》:柳老悲桓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桓公 ( 桓温 )北征,经 金城 ,见前为 琅邪 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后因以“柳老悲桓”谓人老感叹华年易逝。 宋 姜夔 《永遇乐·次韵辛克清先生》词:“柳老悲 桓 ,松高对 阮 ,未办为邻地。”
分類:感叹
《漢語大詞典》:于公高门(于公高門)
西汉 于定国 父 于公 为县狱吏,治狱公平,自谓有阴德,子孙必有兴者。因高大其门,令能容高车驷马。见《汉书·于定国传》。后因以指为官贤明而子孙显贵的人。 唐刘禹锡《苏州白舍人寄新诗有早白无儿之句因以赠之》:“ 于公 必有高门庆, 谢 守何烦晓镜悲。” 清 钱谦益 《祖忠臣先赠中大夫制》:“ 于公 之门已高,岿然绰楔; 毕万 之后必大,蔚矣云仍。”
《漢語大詞典》:驷车(駟車)
驾四马之高车。 明 李东阳 《题屠司寇元勋小像》诗之三:“ 汉 法持三尺, 于 门拥駟车。”参见“ 駟马高门 ”。
《漢語大詞典》:驷马高门(駟馬高門)
汉书·于定国传:“始 定国 父 于公 ,其閭门坏,父老方共治之。 于公 谓曰:‘少高大閭门,令容駟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 定国 为丞相, 永 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后以“駟马高门”谓门第显赫。 元 姚燧 《王思廉之祖沂赠恒山郡庄惠侯制》:“伍符尺籍,事专司六部之间;駟马高门,报顾在百年之后。”亦省作“ 駟马门 ”。 明 李东阳 《左时翊方伯挽诗》:“駟马门高归兴逸, 五羊城 远使车停。”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一邱一壑旧花园,陋巷重开駟马门。”
分類:门第显赫
《漢語大詞典》:驷马门(駟馬門)
见“ 駟马高门 ”。
《漢語大詞典》:驷马高门(駟馬高門)
汉书·于定国传:“始 定国 父 于公 ,其閭门坏,父老方共治之。 于公 谓曰:‘少高大閭门,令容駟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 定国 为丞相, 永 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后以“駟马高门”谓门第显赫。 元 姚燧 《王思廉之祖沂赠恒山郡庄惠侯制》:“伍符尺籍,事专司六部之间;駟马高门,报顾在百年之后。”亦省作“ 駟马门 ”。 明 李东阳 《左时翊方伯挽诗》:“駟马门高归兴逸, 五羊城 远使车停。”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一邱一壑旧花园,陋巷重开駟马门。”
分類:门第显赫
《漢語大詞典》:驷马高盖(駟馬高蓋)
见“ 駟马高车 ”。
《國語辭典》:驷马高车(駟馬高車)  拼音:sì mǎ gāo chē
形容富贵者车马的壮盛。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一折:「做的个五花诰夫人,驷马高车锦绣裀。」也作「高车驷马」。
《國語辭典》:高门(高門)  拼音:gāo mén
1.高大的门。《史记。卷七四。孟子荀卿传》:「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文选。曹植。美女篇》:「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2.富贵的人家。《庄子。达生》:「有张毅者,高门县薄,无不走也。」唐。李白 宴陶家亭子诗:「曲巷幽人宅,高门大士家。」
《漢語大詞典》:疾恶如风(疾惡如風)
痛恨坏人坏事像狂风猛扫一样。后汉书·陈蕃传:“ 震 ( 朱震 )字 伯厚 ,初为州从事,奏 济阴 太守 单匡 臧罪,并连 匡 兄中常侍车骑将军 超 。 桓帝 收 匡 下廷尉,以谴 超 , 超 诣狱谢。三府谚曰‘车如鸡栖马如狗,疾恶如风 朱伯厚 。’” 宋 苏轼 《任师中挽词》:“大 任 刚烈世无有,疾恶如风 朱伯厚 。” 明 陈子龙 《哭张天如先生》诗:“疾恶如风最不平,天涯何处有 荆卿 ?”
《漢語大詞典》:鸡栖车(雞棲車)
亦作“鷄栖车”。 见“ 鸡栖车 ”。
亦作“ 鸡栖车 ”。 古代一种制作简陋的小车。 唐 李贺 《春归昌谷》诗:“独乘鸡栖车,自觉少风调。” 宋 苏轼 《林子中以诗寄文与可及余》诗:“坐令鸡栖车,长载 朱伯厚 。” 清 孙枝蔚 《五幼华明府署中送令弟竺来归里应试》诗:“自顾七尺躯,尚坐鷄栖车。”
《國語辭典》:墙头马上(牆頭馬上)  拼音:qiáng tóu mǎ shàng
1.比喻男女互相爱慕。唐。白居易 新乐府。井底引银瓶:「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一折:「今夜里早赴佳期,成就了墙头马上。」
2.杂剧名。元白朴作,演裴少俊与李千金相恋,私订终身的故事。因少俊过洛阳李氏园,于马上见墙头女子甚美,遂作诗投之而结缘,故称为《墙头马上》。
《漢語大詞典》:痴小(癡小)
幼稚;幼弱。 唐 王建 《送韦处士老舅》诗:“忆昨痴小年,不知有经籍。” 唐 白居易 《井底引银瓶》诗:“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宋 范成大 《樱桃花》诗:“玉梅一见怜痴小,教向傍边自在开。”
分類:幼稚幼弱
《漢語大詞典》:马上墙头(馬上牆頭)
指男女青年相恋之处。 宋 晁端礼 《水龙吟》词:“马上墙头,纵教瞥见,也难相认。” 元 童童学士 《新水令·念远》套曲:“马上墙头,月底星前,窓间帘下,容易得欢洽。” 清 谢学崇 《念奴娇》词:“遮莫马上墙头,桃花人面,忍令春无主。”参见“ 墙头马上 ”。
《國語辭典》:墙头马上(牆頭馬上)  拼音:qiáng tóu mǎ shàng
1.比喻男女互相爱慕。唐。白居易 新乐府。井底引银瓶:「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一折:「今夜里早赴佳期,成就了墙头马上。」
2.杂剧名。元白朴作,演裴少俊与李千金相恋,私订终身的故事。因少俊过洛阳李氏园,于马上见墙头女子甚美,遂作诗投之而结缘,故称为《墙头马上》。
《漢語大詞典》:丹槛折
汉书·朱云传:“上( 汉成帝 )大怒曰:‘小臣居下訕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 云 下, 云 攀殿槛,槛折……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后用为臣子犯死直諫的典实。 唐 杜甫 《闻高常亡》诗:“致君丹槛折,哭友白云长。”
《漢語大詞典》:折槛(折檻)
汉 槐里 令 朱云 朝见 成帝 时,请赐剑以斩佞臣 安昌 侯张禹 。 成帝 大怒,命将 朱云 拉下斩首。 云 攀殿槛,抗声不止,槛为之折。经大臣劝解, 云 始得免。后修槛时, 成帝 命保留折槛原貌,以表彰直谏之臣。见《汉书·朱云传》。后世殿槛正中一间横槛独不施栏干,谓之折槛,本此。后用为直言谏诤的典故。 唐 李嘉祐 《故燕国相公挽歌》之一:“共美持衡日,皆言折槛时。” 元 宇文虚中 《古剑行》:“嶙峋折槛霽天威,将军拜伏姦臣泣。” 清 龚自珍 《癸未十月初七日以言事下狱》诗:“九重容折槛,万死待浮 湘 。”亦作“ 折庭槛 ”。 明 无名氏 《鸣凤记·灯前修本》:“怪当朝无肯折庭槛,又谁箇敢牵裳?”
《漢語大詞典》:攀槛(攀檻)
见“ 攀朱槛 ”。
《漢語大詞典》:攀朱槛(攀朱檻)
汉 槐里 令 朱云 上书 成帝 ,请赐剑斩佞臣 安昌侯 张禹 。 成帝 大怒,命斩 朱 。 朱云 被拉下殿时抗声不止,攀住殿槛不放,把槛柱也拉断了。经人说情, 朱云 得以不死。后来修槛时, 成帝 命令保留折槛的原样,以表彰 朱云 的直谏。事见汉书·朱云传。后以“攀朱槛”为直言进谏的典故。 清 蒲松龄 《过孙给谏芙蓉斋》诗:“圣明无待攀朱槛,痛哭应烦裂白麻。”亦省作“ 攀栏 ”、“ 攀槛 ”。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二折:“你们乾请了皇家俸,着甚的分破帝王忧,那壁厢锁树的怕弯着手,这壁厢攀栏的怕攧破了头。” 清 黄遵宪 《京乱补述》诗之五:“裂麻要帝诺,攀槛碎臣头。”
《國語辭典》:斩马剑(斬馬劍)  拼音:zhǎn mǎ jiàn
汉代宫中宝剑,剑利可以斩马,故名。《汉书。卷六七。朱云传》:「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馀。」《太平御览。卷三四二。兵部。剑》:「王莽使武贲以斩马剑挫董忠。」
《國語辭典》:朱云折槛(朱雲折檻)  拼音:zhū yún zhé jiàn
汉代朱云勇于向成帝请斩丞相张禹,成帝使人将他拿下,要定其死罪,他用手攀殿前栏杆致使折断。见《汉书。卷六七。朱云传》。后比喻直臣冒死进谏。南朝梁。元帝〈忠臣传陈争篇赞〉:「子政铿铿,诚存社稷。朱云折槛,遂其婞直。」
《漢語大詞典》:请剑(請劍)
(1).汉书·朱云传:“ 云 上书求见,公卿在前。 云 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孔子 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餘。’上问:‘谁也?’对曰:‘ 安昌侯 张禹 。’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訕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 云 下, 云 攀殿槛,槛折。 云 呼曰:‘臣得下从 龙逄 、 比干 游於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后以“请剑”为忠直敢谏,请诛奸佞之典。 明 王世贞 《京山过故王侍御时育宅有感因伸薄酹仍许为其子铭墓》诗:“ 汉 贼不两立,臣死安足辞。唯怜请剑恨,犹鬱盖棺时。” 清 阎尔梅 《黄石斋先生南谪余于珠梅闸送之》诗:“魑魅充朝须请剑,豺狼当道且埋轮。” 清 林昌彝 《章槛词》:“休休休,伊谁请剑斩而头?”
(2).捧剑。旧时皇帝坐朝,有捧剑的侍者。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 王翱 ﹞歷陞 乾清宫 牌子,随朝请剑。”
《漢語大詞典》:赤马(赤馬)
(1).红色的马。晋书·刘曜载记:“ 曜 将战,饮酒数斗,尝乘赤马,无故跼顿,乃乘小马。”北史·王晧传:“尝从 文宣 北征,乘赤马,旦蒙霜气,遂不復识。”
(2).一种轻快的船。释名·释船:“轻疾者曰赤马舟,其体正赤,疾如马也。” 晋 崔豹 古今注·杂注:“ 孙权 时名舸为赤马,言如马之走陆也。” 唐 韩翃 《赠别韦兵曹归池州》诗:“ 楚 竹青阳路, 吴 江赤马船。”
(3).“赤马劫”的简称。 元 袁桷 《张虚靖圜庵扁曰归鹤次韵》:“红羊赤马悲沧海,白虎苍龙儼大庭。”参见“ 赤马劫 ”。
分類:红色轻快
《漢語大詞典》:赤马劫(赤馬劫)
宋理宗 淳祐 中, 柴望 上《丙丁龟鉴》十卷,计自 秦昭襄王 五十二年丙午(公元前255年),至 五代 后汉 天福 十二年丁未(公元947年),共一千二百馀年,其中牵强附会凡值丙午、丁未之年,国家均有乱事发生。丙丁属火,色赤,午为马,未为羊,后因称国家大乱为“赤马劫”或“红羊劫”。 元 张翥 《画马》诗:“百年重遭赤马劫,散落不逐兵尘空。”
分類: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