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虹饮涧


《艺文类聚》卷二〈天部下·虹〉~39~
《异苑》曰:古者有夫妻,荒年菜食而死,俱化成青绛,故俗呼美人虹。又曰:晋陵薛愿,义熙初,有虹饮其釜澳,响便竭。愿辇酒灌之,随投随涸,便吐金满器,于是灾弊日祛,而丰富岁臻。
《太平广记》卷三百九十六〈虹·刘义庆〉~372~
宋长沙王道邻子义庆,在广陵卧疾。食粥次,忽有白虹入室,就饮其粥。义庆掷器于阶,遂作风雨声,振于庭户,良久不见。
《梦溪笔谈》卷二十一〈校證·异事〉~670~
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熙宁中,予使契丹,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是时新雨霁,见虹下帐前涧中,予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閒如隔绡縠。自西望东则见;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久之稍稍正东,踰山而去。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
典故 
醉黄龙
 
黄龙指
 

《宋史》卷三百六十五〈岳飞列传〉~390~
先是,绍兴五年,飞遣梁兴等布德意,招结两河豪杰,山砦韦铨、孙谋等歛兵固堡,以待王师,李通、胡清、李宝、李兴、张恩、孙琪等举众来归。金人动息,山川险要,一时皆得其实。尽磁、相、开德、泽、潞、晋、绛、汾、隰之境,皆期日兴兵,与官军会。其所揭旗以「岳」为号,父老百姓争挽车牵牛,载糗粮以馈义军,顶盆焚香迎候者,充满道路。自燕以南,金号令不行,兀朮欲签军以抗飞,河北无一人从者。乃叹曰:「自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挫。」金帅乌陵思谋素号桀黠,亦不能制其下,但谕之曰:「毋轻动,俟岳家军来即降。」金统制王镇、统领崔庆、将官李觊崔虎华旺等皆率所部降,以至禁卫龙虎大王下忔查千户高勇之属,皆密受飞旗榜,自北方来降。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典故
七人班
 
七子风
  
中散地
 
咸籍
 
山阳宴
  
山阳旧侣
 
晋时竹
 
晋贤醉
 
林下客
 
林中酒
 
林间饮酒
   
竹林人
 
竹林伴侣
 
竹林胜侣
 
竹林嵇阮
 
竹林晋阮
 
竹林会
 
竹林期
 
竹林欢
  
竹林浇
 
竹林狂
 
竹林社友
  
结社竹林诗老
 
阮嵇
 
阮嵇辈
 
相关人物
刘伶(字伯伦)
 
向秀
 
子咸
 
山涛
 
嵇康
 
王咸
 
王戎
 
阮咸(始平)
 
阮籍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嵇康〉~605~
时又有谯郡嵇康,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至景元中,坐事诛。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曰:「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任诞〉~727~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注引《晋阳秋》曰:「于时风誉扇于海内,至于今咏之。」
《晋书》卷四十九〈嵇康列传〉~370~
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简释

七贤:喻指文人放荡不羁,或指独立于世俗之外,或喻朋友的交情深厚。唐卢纶《秋夜同畅当宿潭上西亭》:“圆月出山头,七贤林下游。”


例句

东篱摘芳菊,想见竹林游。 储光羲 仲夏饯魏四河北觐叔

超超青云器,婉婉竹林会。 储光羲 奉和韦判官献侍郎叔除河东采访使

纵有邻人解吹笛,山阳旧侣更谁过。 刘禹锡 伤愚溪三首

林中阮生集,池上谢公题。 刘长卿 奉陪郑中丞自宣州解印与诸侄宴馀干后溪

时因杖藜次,相访竹林东。 刘长卿 赠西邻卢少府

雪里题诗偏见赏,林间饮酒独令随。 司空曙 下第日书情寄上叔父

世上诗难得,林中酒更高。 姚合 送刘詹事赴寿州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孟浩然 洗然弟竹亭

遥想兰亭下,清风满竹林。 崔峒 送薛良史往越州谒从叔

朝携兰省步,夕退竹林期。 张说 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并序)

七贤宁占竹,三品且饶松。 李商隐 垂柳

下客依莲幕,明公念竹林。 李商隐 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

未展山阳会,空留池上杯。 李峤 酬杜五弟晴朝独坐见赠

人追竹林会,酒献菊花秋。 李峤 饯骆四二首

何时竹林下,更与步兵邻。 李白 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

复如竹林下,叨陪芳宴初。 李白 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

恭陪竹林宴,留醉与陶公。 李白 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

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 李白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自闻茅屋趣,只想竹林眠。 杜甫 示侄佐(原注。佐草堂在东柯谷。佐出襄阳房。侍御史炜之子。官大理正。)

诏下搜岩野,高人入竹林。 林宽 送惠补阙

浔阳阮咸宅,九派竹林前。 杨巨源 春日送沈赞府归浔阳觐叔父

竹林谅贤人,满酌无所苦。 权德舆 八音诗

帘外寒江千里色,林中樽酒七人期。 权德舆 腊日龙沙会绝句

便道停桡处,应过旧竹林。 权德舆 送三十叔赴任晋陵(心字德舆旧居在丹阳。去晋陵百里)

来酌林中酒,去耕湖上田。 权德舆 送从弟谒员外叔父回归义兴

闻道今宵阮家会,竹林明月七人同。 武元衡 闻严秘书与正字及诸客夜会因寄

花时金谷饮,月夜竹林眠。 王维 哭祖六自虚(时年十八)

道贤齐二阮,俱向竹林归。 皎然 送德守二叔侄上人还国清寺觐师

明朝阮家集,知有竹林僧。 皎然 雪夜送海上人常州觐叔父上人殷仲文后

忆昔山阳会,长怀东上游。 卢僎 稍秋晓坐阁遇舟东下扬州即事寄上族父江阳令

便因当五夜,敢望竹林期。 卢纶 奉和户曹叔夏夜寓直寄呈同曹诸公并见寄

圆月出山头,七贤林下游。 卢纶 秋夜同畅当宿潭上西亭

书从外氏学,竹自晋时栽。 卢纶 送从侄滁州觐省

终悲去国远,泪尽竹林前。 卢纶 送从叔士准赴任润州司士

岂念在贫巷,竹林鸣鸟声。 卢纶 送从叔程归西川幕

谬入阮家逢庆乐,竹林因得奉壶觞。 卢纶 酬赵少尹戏示诸侄元阳等因以见赠

奉料竹林兴,宽怀此别晨。 綦毋潜 送郑务拜伯父

看却金庭芝术老,又驱车入七人班。 罗隐 寄右省王谏议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薛涛 酬人雨后玩竹

三月已乖棠树政,二年空负竹林期。 许浑 郡斋夜坐寄旧乡二侄

祗闻温树誉,堪鄙竹林贤。 贯休 和韦相公见示閒卧

借问山阳会,如今有几人。 郎士元 送张南史

谁为竹林贤,风流相比附。 灵一 林公

偶随香署客,来访竹林欢。 韦应物 陪王郎中寻孔徵君

林疑中散地,人似上皇时。 骆宾王 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

时有桃源客,来访竹林人。 骆宾王 畴昔篇

典故  
仙盘
 
仙茎
  
承露金茎
 
武帝金盘
 
汉宫仙掌
 
汉宫盘
 
汉帝金茎
 
汉武盘
 
琼屑晨杯
 
盘概碧霄
 
盘露
 
芙蓉仙掌
  
金掌露
 
金盘露
 
金茎玉露
 
金茎盘
  
露下金茎
  
露漙金掌
  
饮花露
 
魏宫铜盘

相关人物
汉武帝


《汉书》卷二十五上《郊祀志上》
「其后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三国魏·苏林注:「仙人以手掌擎盘承甘露。」唐·颜师古注:「《三辅故事》云:建章宫承露盘高二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盖张衡西京赋所云『立修茎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屑琼蕊以朝餐,必性命之可度』也。」
《昭明文选》卷一〈赋甲·京都上·两都赋二首·西都赋〉
于是灵草冬荣,神木丛生。岩峻崷,金石峥嵘。抗仙掌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轶埃堨之混浊,鲜颢气之清英。

例句

晓含仙掌三清露,晚上宫墙百雉阴。 吴融 和陆拾遗题谏院松

树摇金掌露,庭徙玉楼阴。 张九龄 和许给事中直夜简诸公

全胜汉武锦楼上,晓望晴寒饮花露。 李贺 拂舞歌辞

卿月升金掌,王春度玉墀。 杜甫 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

沧池流稍洁,仙掌露方漙。 杨师道 初秋夜坐应诏

鼎湖仙已去,金掌露宁乾。 武元衡 顺宗至德大圣皇帝挽歌词三首

如霞散仙掌,似烧上峨嵋。 段成式 观山灯献徐尚书

晴空露盘迥,秋月琐窗凉。 独孤及 奉和中书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寄徐薛二侍御

轮移仙掌外,影下玉绳西。 许棠 陪(一作同)友人夏夜对月

露盘侵汉耸,宫柳度鸦疏。 钱起 奉和中书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寄徐薛二侍御

只应汉武金盘上,泻得珊珊白露珠。 韦庄 白樱桃

应是仙人金掌露,结成冰入茜罗囊。 韩偓 荔枝三首(丙寅年秋。到福州。自此后并福州作。)

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 韩琮 牡丹

典故
一醉三年
 
一醉千日醒
 
中山千日
 
中山春
 
中山曲米春
  
中山醉
 
千日卧
  
千日醉
   
玄石葬荒丘
 
玄石饮
 
酒沽千日
 
醉一千日
 
醉日论千
 
醉酒一千日

相关人物
刘玄石


《太平御览》卷八百四十五〈饮食部三·酒下〉~3907~2~
晋·张华《博物志》:「刘玄石曾于中山酒家沽酒,酒家与千日酒饮之。至家大醉,其家不知,以为死,葬之。后酒家计向千日,往视之,云巳葬。于是开棺,醉始醒。俗云:『玄石饮酒,一醉千日』。」
《博物志》卷十〈杂说下〉~
昔刘玄石与中山酒家沽酒,酒家与千日酒,忘言其节度。归至家当醉,而家人不知,以为死也,权葬之。酒家计千日满,乃忆玄石前来沽酒,醉向醒耳。往视之。云:「玄石亡来三年,已葬。」于是开棺,醉始醒。俗云:「玄石饮酒,一醉千日。」
《搜神记》卷十九~49~
狄希,中山人也,能造千日酒饮之,千日醉;时有州人,姓刘,名玄石,好饮酒,往求之。希曰:「我酒发来未定,不敢饮君。」石曰:「纵未熟,且与一杯,得否?」希闻此语,不免饮之。复索,曰:「美哉!可更与之。」希曰:「且归。别日当来。只此一杯,可眠千日也。」石别,似有怍色。至家,醉死。家人不之疑,哭而葬之。经三年,希曰:「玄石必应酒醒,宜往问之。」既往石家,语曰:「石在家否?」家人皆怪之曰:「玄石亡来,服以阕矣。」希惊曰:「酒之美矣,而致醉眠千日,今合醒矣。」乃命其家人凿冢,破棺,看之。冢上汗气彻天。遂命发冢,方见开目,张口,引声而言曰:「快者醉我也!」因问希曰:「尔作何物也?令我一杯大醉,今日方醒,日高几许?」墓上人皆笑之。被石酒气冲入鼻中,亦各醉卧三月。

简释

千日酒:喻美酒。或喻忘怀世俗。唐韩偓《江岸闲步》:“青布旗夸千日酒,白头浪吼半江风。”


例句

愿逢千日醉,得缓百年忧。 刘希夷 故园置酒

愿逢千日醉,得逭百年愁。 刘绮庄 置酒

欲慰一时心,莫如千日酒。 孟郊 暮秋感思

三春小苑游,千日中山醉。 张昌宗 少年行

中山如有酒,敢借千金价。 晁采 子夜歌十八首

会从玄石饮,云雨出圆丘。 李峤

酒沽千日人不醉,琴弄一弦心已悲。 李端 杂歌

挝钟高饮千日酒,却天凝寒作君寿。 李贺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十一月

甘从千日醉,未许七哀诗。 杜甫 垂白

高兴不辞千日醉,随君走马向新丰。 武元衡 酬王十八见招

还持千日醉,共作百年人。 王勃 春园

青布旗誇千日酒,白头浪吼半江风。 韩偓 江岸闲步

无复中山赏,空吟吴会篇。 骆宾王 咏云酒

典故
三旬九饮
 
孔伋缊袍

相关人物
孔伋(子思)


《说苑》卷四〈立节〉~06~
子思居于卫,缊袍无表,二旬而九食,田子方闻之,使人遗狐白之裘,恐其不受,因谓之曰:「吾假人,遂忘之;吾与人也,如弃之。」子思辞而不受,子方曰:「我有子无,何故不受?」子思曰:「伋闻之,妄与不如弃物于沟壑,伋虽贫也,不忍以身为沟壑,是以不敢当也。」

例句

三旬九过饮,每食唯旧贫。 孟郊 长安羁旅行

孔伋缊袍,祭遵布被。 李瀚 蒙求

典故
兰亭修禊
 
兰亭序饮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列传〉~2098~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典故
李侯痛饮

相关人物
杜甫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四〈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案:李白集有寻鲁城北范居士诗。】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携手月同行】。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向来吟橘颂,谁欲讨莼羹【谁与讨莼羹】【惟欲讨莼羹】【惟与讨莼羹】。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例句

歌舞平阳第,园亭沁水林。 李适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典故

《史记》卷三〈殷本纪〉~05~
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于鬼神。大?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閒,为长夜之饮。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酒池在卫州卫县西二十三里。太公六韬云纣为酒池,回船糟丘而牛饮者三千馀人为辈。」
《韩诗外传》卷四~49~
桀为酒池,可以运舟:糟丘,足以望十里;而牛饮者三千人。关龙逢进谏曰:「古之人君,身行礼义,爱民节财,故国安而身寿。今君用财若无穷,杀人若恐弗胜,君若弗革,天殃必降,而诛必至矣。君其革之!」立而不去朝。桀囚而杀之。君子闻之曰:「天之命矣!」诗曰:「昊天太怃,予慎无辜!」
典故
一饮杯三百
 
千金轻散尽
 
同销万古愁
 
自古圣贤皆寂寞


《全唐诗》卷一百六十二〈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钟鼎玉帛岂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典故
一饮千钟
 
千钟酒

相关人物
赵胜(平原君)


《孔丛子》卷下〈儒服〉~603~
平原君与子高饮,强子高酒,曰:「昔有遗谚:『尧舜千钟,孔子百觚,子路嗑嗑,尚饮十榼。』古之圣贤,无不能饮也,吾子何辞焉?」
典故
泉为无隐变
 
笑饮贪泉
  
贪泉水
 
相关人物
吴隐之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德行〉~52~
南朝梁·刘孝标注引《晋安帝纪》曰:「隐之既有至性,加以廉洁,奉禄颁九族,冬月无被。桓玄欲革岭南之弊,以为广州刺史。去州二十里有贪泉,世传饮之者其心无厌。隐之乃至水上,酌而饮之,因赋诗曰:『石门有贪泉,一歃重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为卢循所攻,还京师。历尚书、领军将军。」
《晋书》卷九十《良吏传·吴隐之传》
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然多瘴疫,人情惮焉。唯贫窭不能自立者,求补长史,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革岭南之弊,隆安中,以隐之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假节,领平越中郎将。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踰厉,常食不过菜及乾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终始不易。帐下人进鱼,每剔去骨存肉,隐之觉其用意,罚而黜焉。元兴初,诏曰:「夫孝行笃于闺门,清节厉乎风霜,实立人之所难,而君子之美致也。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吴隐之孝友过人,禄均九族,菲己洁素,俭愈鱼飧。夫处可欲之地,而能不改其操,飨惟错之富,而家人不易其服,革奢务啬,南域改观,朕有嘉焉。可进号前将军,赐钱五十万、谷千斛。」
《晋书》卷九十〈良吏列传·吴隐之〉~234~
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然多瘴疫,人情惮焉。唯贫窭不能自立者,求补长史,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革岭南之弊,隆安中,以隐之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假节,领平越中郎将。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踰厉,常食不过菜及乾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终始不易。

简释

贪泉:喻为人节操高尚,光明正大。唐张枯《寄迁客》:“瘴海须求药,贪泉莫举瓢。”


例句

番禺静无事,空咏饮泉诗。 刘长卿 送韦赞善使岭南

瘴海须求药,贪泉莫举瓢。 张祜 寄迁客

知君还自洁,更为酌贪泉。 张祜 送徐彦夫南迁

人来皆望珠玑去,谁咏贪泉四句诗。 李群玉 石门戍

恶木人皆息,贪泉我独醒。 温庭筠 过孔北海墓二十韵

贪泉誓不饮,邪路誓不奔。 王建 寄崔列中丞

尚书清白临南海,虽饮贪泉心不回。 白居易 广府胡尚书频寄诗因答绝句

欲知心不变,还似饮贪泉。 皮日休 聪明泉

山静不应闻屈鸟,草深从使翳贪泉。 皮日休 送李明府之任海南

唯君饮冰心,可酌贪泉水。 钱起 送李大夫赴广州

祗以直诚天自信,不劳诗句咏贪泉。 陆龟蒙 奉和袭美寄琼州杨舍人

所愿酌贪泉,心不为磷缁。 韦应物 送冯著受李广州署为录事

典故
日饮
 
日饮无何
 
无何日饮
 
爰盎日饮
 
袁酒

相关人物
袁盎


《汉书》卷四十九〈爰盎晁错列传·爰盎〉~227~
然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仁爱士卒,士卒皆争为死。迁齐相,徙为吴相。辞行,种谓盎曰:「吴王骄日久,国多奸,今丝欲刻治,彼不上书告君,则利剑刺君矣。南方卑湿,丝能日饮,亡何,说王毋反而已。如此幸得脱。」盎用种之计,吴王厚遇盎。
典故 
相关人物
爰盎(袁盎)


《汉书》卷四十九〈爰盎晁错列传·爰盎〉~2267~
爰盎字丝。其父楚人也,故为群盗,徙安陵。高后时,盎为吕禄舍人。孝文即位,盎兄哙任盎为郎中。……盎常引大体慷慨。宦者赵谈以数幸,常害盎,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谏盎曰:「君众辱之,后虽恶君,上不复信。」于是上朝东宫,赵谈骖乘,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柰何与刀锯之馀共载!」于是上笑,下赵谈。谈泣下车。……然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仁爱士卒,士卒皆争为死。迁齐相,徙为吴相。辞行,种谓盎曰:「吴王骄日久,国多奸,今丝欲刻治,彼不上书告君,则利剑刺君矣。南方卑湿,丝能日饮,亡何,说王毋反而已。如此幸得脱。」盎用种之计,吴王厚遇盎。唐·颜师古注:「无何,言更无馀事。」

简释

日饮无何:指每日饮酒,不问正事。宋苏轼《赵既见和复次韵答之》:“寒酸可笑分一斗,日饮无何足袁盎。”

典故
入饮牛津


《全唐诗》卷六百八十三〈无题三首〉
〈无题三首〉其二:「碧瓦偏光日,红帘不受尘【红帘小受尘】。柳昏连绿野,花烂烁清晨。书密偷看数,情通破体新。明言终未实,暗祝始应真【暗嘱始应真】。枉道嫌偷药【枉道兼偷药】,推诚鄙效颦。合成云五色,宜作日中轮【宜在日中轮】【宜作月中轮】【宜在月中轮】。照兽金涂爪【炉兽金涂爪】,钗鱼玉镂鳞。渺瀰三岛浪,平远一楼春。堕髻还名寿,修蛾本姓秦。棹寻闻犬洞,槎入饮牛津。麟脯随重酿,霜华间八珍。锦囊霞彩烂【锦衾霞彩烂】,罗袜砑光匀。羞涩佯牵伴,娇饶欲泥人,偷儿难捉搦,慎莫共比邻【慎莫近比邻】。」
《國語辭典》:痛饮黄龙(痛飲黃龍)  拼音:tòng yǐn huáng lóng
岳飞抗金时,发誓要直接攻入敌人的巢穴,并畅饮庆贺。典出《宋史。卷三六五。岳飞传》。比喻克敌制胜的雄心壮志。如:「我们要痛饮黄龙,扫除外患。」
《漢語大詞典》:黄龙饮(黄龍飲)
见“ 黄龙痛饮 ”。
《漢語大詞典》:黄龙痛饮(黄龍痛飲)
宋 金 交战, 岳飞 曾说要直捣 黄龙府 ,与人痛饮。后遂以“黄龙痛饮”指彻底击败敌人,欢庆胜利。 龚振黄 《青岛潮》第十五章:“是以都门学界,纠合学界同志,连络全国人民, 黄龙 痛饮, 岳武穆 之是法;马革裹尸, 汉 伏波 之未死。” 郁达夫 《祝中兴俱乐部两周年纪念》诗:“ 黄龙 痛饮须臾事,佇待南颁报捷辞。” 续范亭 《五百字诗》序:“ 黄龙 痛饮炮千鸣,好与先生祝寿考。”亦省称“ 黄龙饮 ”。 清 黄遵宪 《香港感怀》之九:“指北 黄龙 饮,从西天马来。” 马骏声 《醉题酒家壁》诗:“何年共遂 黄龙 饮,斫尽胡儿著伟勋。”参见“ 黄龙 ”。
《漢語大詞典》:七贤(七賢)
(1).指 魏 晋 时 嵇康 、 阮籍 、 山涛 、 向秀 、 刘伶 、 阮咸 、 王戎 七个名士。晋书·嵇康传:“所与神交者,惟 陈留 阮籍 , 河内 山涛 ,豫其流者, 河内 向秀 , 沛国 刘伶 , 籍 兄子 咸 , 琅邪 王戎 ,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唐 皇甫湜 《醉赋》:“沈湎於酒,有 晋 之七贤。” 元 沈禧 《南吕一枝花·七月六日为施以和寿作》套曲:“七贤林下客,九老会中儔。”
(2).指 东汉 袁秘 、 封观 、 陈端 、 范仲礼 、 刘伟德 、 丁子嗣 、 张仲然 七人。后汉书·袁闳传:“ 黄巾 起, 秘 从太守 赵谦 击之,军败, 秘 与功曹 封 观 等七人以身扞刃,皆死於陈, 谦 以得免。詔 秘 等门閭号曰‘七贤’。”
(3).佛教指调心顺道的七个阶次或七贤人。《仁王经·序品》:“復有十亿七贤居士,德行具足。” 吉藏 疏:“七贤有二义。一依小乘者:一、五停心观;二、别相念处;三、总相念处;四、煖法;五、顶法;六、忍法;七,世第一法。此等调心顺道,故名为贤。二依大乘:一初发心人;二名有相行人;三名无相行人;四名方便行;五名习种性;六性种性;七道种性。此七在地前调心顺道,名为七贤。” 前蜀 贯休 《闻大愿和尚顺世》诗之三:“师禀尽名卿,孤峰老称情。若游三点外,争把七贤平。”
(4).泛指七位贤人。 明孙仁孺《东郭记·与之大夫》:“进公家,不终朝七贤并拔,较吾兄应是没争差。”
《漢語大詞典》:山阳会(山陽會)
魏 晋 之际 嵇康 、 向秀 、 王戎 等常聚会 山阳 。后因以“山阳会”借指故友聚会。 唐 杜甫 《赠翰林张四学士垍》诗:“儻忆 山阳 会,悲歌在一听。” 唐 郎士元 《送张南史》诗:“借问 山阳 会,如今有几人。”
《漢語大詞典》:竹林七子
见“ 竹林七贤 ”。
《國語辭典》:竹林七贤(竹林七賢)  拼音:zhú lín qī xián
晋朝的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崇尚老庄之学,轻视礼法,规避尘俗,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纵情清谈,故称为「竹林七贤」。
《國語辭典》:竹林七贤(竹林七賢)  拼音:zhú lín qī xián
晋朝的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崇尚老庄之学,轻视礼法,规避尘俗,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纵情清谈,故称为「竹林七贤」。
《漢語大詞典》:竹林游(竹林遊)
见“ 竹林之游 ”。
《國語辭典》:竹林之游  拼音:zhú lín zhī yóu
本指竹林七贤常于竹林之下游集。见《晋书。卷四九。嵇康传》。后用以比喻亲密的友谊或淡泊名利的君子之交。
《漢語大詞典》:竹林贤(竹林賢)
晋 孙绰 撰《僧史》,以七人配德 三国 魏 嵇康 、 阮籍 等竹林七贤,号竹林七僧,后以“竹林贤”泛指幽居寺庙的僧人。 唐 皎然 《遥和尘外上人与陆澧夜集山寺问涅槃义》:“共是竹林贤,心从贝叶传。” 明 何景明 《怀叶时华》诗:“客皆莲社友,人是竹林贤。” 陈去病 《酬钝根醴陵山中》诗:“小别几同龙汉刦,幽居奚啻竹林贤。”
《漢語大詞典》:阮生集
三国 魏 阮籍 与侄 阮咸 同预竹材七贤之游。后因以“阮生集”喻指叔侄与友好欢聚。 唐 刘长卿 《奉陪郑中丞自宣州解印与诸侄宴馀干后溪》诗:“林中 阮生 集,池上 谢公 题。”参见“ 竹林七贤 ”。
分類:阮籍阮咸
《國語辭典》:竹林七贤(竹林七賢)  拼音:zhú lín qī xián
晋朝的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崇尚老庄之学,轻视礼法,规避尘俗,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纵情清谈,故称为「竹林七贤」。
《國語辭典》:仙人掌  拼音:xiān rén zhǎng
1.植物名。仙人掌科仙人掌属,常绿肉质灌木。高约二公尺。茎多节,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扁平而肥厚,深绿色。叶退化为小针形。花无梗,著生于顶端者,常开放成盘状,黄红色。原产于南美洲,现分布广泛,不限于热带。
2.汉武帝为承接天上甘露所打造的铜器。形如仙人以手掌擎盘状。
3.山名。陕西省华阴太华山的东峰。峰侧留有形似手掌的痕迹,据说为黄河河神以手擘开山峰以利河水通过所留。
《漢語大詞典》:仙掌
(1). 汉武帝 为求仙,在 建章宫 神明台 上造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接天上的仙露,后称承露金人为仙掌。 汉 张衡 《西京赋》:“立脩茎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 唐 王维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日色纔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袞龙浮。” 唐 杜牧 《早雁》诗:“仙掌月明孤影过, 长门 灯暗数声来。”参阅三辅黄图·建章宫
(2). 华山 仙人掌峰 的省称。 明 刘基 《徐资深华山图》诗:“ 华岳 插天七千丈,丹崖翠壁开 仙掌 。” 明 何景明 《华州作柬桑汝公》诗:“乘兴欲攀 仙掌 去。”参见“ 仙人掌 ”。
(3). 唐 代一度改 华州 为 仙掌 ,后遂称 华州 及 华阴县 为 仙掌 。 唐 李吉甫 元和郡县志·华州:“﹝ 华阴县 ﹞ 垂拱 元年改曰 仙掌 ,寻復旧名。” 唐 姚合 《送裴中丞赴华州》诗:“自无 仙掌 分,非是圣心偏。”原注:“去年曾梦除 华州 刺史。” 唐 无可 《寄华州马戴》诗:“水寒 仙掌 路,山远 华阳 人。”
(4).地名。即仙人掌。 清 王士禛 《真州绝句》之五:“残月晓风 仙掌 路,何人为弔 柳屯田 。”详“ 仙人掌 ”。
《國語辭典》:仙人掌  拼音:xiān rén zhǎng
1.植物名。仙人掌科仙人掌属,常绿肉质灌木。高约二公尺。茎多节,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扁平而肥厚,深绿色。叶退化为小针形。花无梗,著生于顶端者,常开放成盘状,黄红色。原产于南美洲,现分布广泛,不限于热带。
2.汉武帝为承接天上甘露所打造的铜器。形如仙人以手掌擎盘状。
3.山名。陕西省华阴太华山的东峰。峰侧留有形似手掌的痕迹,据说为黄河河神以手擘开山峰以利河水通过所留。
《漢語大詞典》:承露盘(承露盤)
汉武帝 迷信神仙,于 建章宫 筑 神明台 ,立铜仙人舒掌捧铜盘承接甘露,冀饮以延年。后 三国 魏明帝 亦于 芳林园 置承露盘。汉书·郊祀志上:“其后又作 柏梁 、铜柱、承露僊人掌之属矣。” 颜师古 注:“《三辅故事》云: 建章宫 承露盘高二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
《漢語大詞典》:金掌
(1).铜制的仙人手掌。为 汉武帝 作承露盘擎盘之用。 唐 岑参 《尹相公京兆府中棠树降甘露》诗:“ 魏 宫铜盘贮, 汉 帝金掌持。” 宋 晏几道 《阮郎归》词:“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明 何景明 《元夕以道宅同苏管二君子》诗:“烟满春城夜色凝,露融金掌月初升。”
(2).喻帝王提拔。 唐 杜甫 《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诗:“卿月昇金掌,王春度玉墀。” 仇兆鳌 注:“金掌,谓内擢。”
《漢語大詞典》:铜盘(銅盤,銅槃)
(1).亦作“ 铜槃 ”。 商 至 战国 时期流行的一种铜制受水器。当时盥洗用匜浇水,用盘承接。多数为圆形,浅腹,圈足或三足,内饰龟鱼等动物纹样。少数为长方形,虢季子白盘是迄今所见最大的铜盘。亦泛指一般的铜质盘。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毛遂 奉铜槃而跪进之。”后汉书·左慈传:“因求铜盘贮水,以竹竿饵钓於盘中。” 宋 苏轼 《日喻》:“生而眇者不识日。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槃。’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鐘以为日也。”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宣德铜盘:“ 曾宾谷 方伯藏 宣德 铜盘,方径三寸五分,内刻御製《锦堂春》词。”
(2).即铜钹。通典·乐四:“铜鈸亦谓之铜盘,出西戎及南蛮。”参见“ 铜鈸 ”。
(3).指烛台。 唐 杜甫 《从事行赠严二别驾》:“铜盘烧蜡光吐日,夜如何其初促膝。” 仇兆鳌 注:“铜盘,烛臺也。” 清 吴伟业 《行路难》诗之二:“金吾之威不能禁,铁柱倒塌铜盘倾。”
(4).见“ 铜盘重肉 ”。
銅槃:1.商 至 战国 时期流行的一种铜制受水器。当时盥洗用匜浇水,用盘承接。多数为圆形,浅腹,圈足或三足,内饰龟鱼等动物纹样。少数为长方形,虢季子白盘是迄今所见最大的铜盘。亦泛指一般的铜质盘。2.即铜钹。
《國語辭典》:铜钹(銅鈸)  拼音:tóng bá
乐器名。也称钹。参见「钹」条。
《漢語大詞典》:铜盘重肉(銅盤重肉)
贵重的食器,丰盛的饭菜。引申指特殊恩宠。北齐书·杨愔传:“ 杨愔 ,字 遵彦 ……学庭前有柰树,实落地,羣儿咸争之, 愔 頽然独坐。其季父 暐 适入学馆,见之大用嗟异,顾谓宾客曰:‘此儿恬裕,有我家风。’宅内有茂竹,遂为 愔 於林边别茸一室,命独处其中,常以铜盘具盛饌以饭之。因以督厉诸子曰:‘汝辈但如 遵彦 谨慎,自得竹林别室,铜盘重肉之食。’” 清 俞蛟 《潮嘉风月记·佚事》:“此余家贤宅相,有 北齐 杨遵彦 之风,真足消受竹林别室,铜盘重肉者也。”亦省作“ 铜盘 ”。 唐 黄滔 《祭南海南平王文》:“虽琼树之未亲,若铜盘之已接。”
《漢語大詞典》:露掌
即承露盘。语本史记·孝武本纪:“其后则又作 栢梁 、铜柱、承露僊人掌之属矣。” 裴駰 集解引 苏林 曰:“仙人以手掌擎盘承甘露也。” 南朝 梁 王训 《奉和同泰寺浮图》:“悬盘同露掌,垂凤似飞禽。” 唐 耿湋 《朝下寄韩舍人》诗:“花间焰焰云旗合,鸟外亭亭露掌高。” 宋 范仲淹 《依韵酬吴春卿·鹤》:“露掌思高还警夜,芝田音断欲伤春。”参见“ 承露盘 ”。
《漢語大詞典》:承露盘(承露盤)
汉武帝 迷信神仙,于 建章宫 筑 神明台 ,立铜仙人舒掌捧铜盘承接甘露,冀饮以延年。后 三国 魏明帝 亦于 芳林园 置承露盘。汉书·郊祀志上:“其后又作 柏梁 、铜柱、承露僊人掌之属矣。” 颜师古 注:“《三辅故事》云: 建章宫 承露盘高二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
《漢語大詞典》:露盘(露盤,露槃)
(1).即承露盘。 汉武帝 时建于 建章宫 。 三国 魏 曹植 《承露盘铭》:“固若露盘,长存永贵。”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序:“ 魏明帝 青龙 元年八月,詔宫官牵车西取 汉孝武 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 清 钱谦益 《丙戌南还赠别故侯家妓人冬哥四绝句》之一:“临觴莫恨青娥老,两见仙人泣露盘。”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那为头的便吩咐道:‘你二位这趟可莫当儿戏,一来要守 十三妹 姑娘的规矩,二则要保山寨的脸面,讲不得辛苦。一路上逢山开路,遇水迭桥,甚至打点看车,都是你二位的事。到了地土,不可露盘儿,赶紧的回山要紧。’”
(2).佛寺宝塔上所建盘盖,又名相轮或轮相。陈书·宣帝纪:“六月丁卯,大雨,震 大皇寺 刹、 庄严寺 露盘。” 唐 卢宗回 《登长安慈恩寺塔》诗:“东方晓日上翔鸞,西转苍龙拂露盘。”
(3).(露lòu)谓显露真相。
露槃:即露盘。亦借指露盘中的甘露。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因暇日与弟姪辈评古今诸名人诗: 魏武帝 如 幽 燕 老将,气韵沉雄…… 李长吉 如 武帝 食露槃,无补多慾。 孟东野 如埋泉断剑,卧壑寒松。”参见“ 露盘 ”。
《漢語大詞典》:中山酒
相传产于 中山 的一种名酒,又称千日酒。亦泛指名酒。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九:“ 狄希 , 中山 人也,能造千日酒,饮之千日醉。” 南朝 梁 周兴嗣 《答吴均》诗之一:“但酌中山酒,唯甘 江浦 橘。” 唐 鲍溶 《范真传侍御累有寄因奉酬》诗之五:“闻道中山酒,一杯千日醒。”参见“ 中山 ”。
《國語辭典》:中山  拼音:zhōng shān
1.山中。《荀子。富国》:「辟之是犹使处女婴宝珠,佩宝玉,负戴黄金,而遇中山之盗也。」
2.国名。位于今河北省定县一带。战国时为魏所灭。
3.相传古代刘元石,到中山酒家买酒,酒家与之千日酒,元石回家后大醉不醒,家人疑其已死,遂葬之。千日后,酒家来访,乃皆同其家人开棺,元石遂醒。见晋。张华《博物志。卷五。后以中山比喻美酒》。《文选。左思。魏都赋》:「醇酎中山,流湎千日。」《文选。谢灵运。拟邺中集诗。平原侯植诗》:「中山不知醉,饮德方觉饱。」
4.县名。参见「中山县」条。
《國語辭典》:千日酒  拼音:qiān rì jiǔ
相传刘玄石于中山酒家饮千日酒,结果一醉千日。见晋。张华《博物志。卷一○。杂说下》。后用以指浓郁香醇,可使人久醉不醒的美酒。唐。李贺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十一月:「挝钟高饮千日酒,却天凝寒作君寿。」
《漢語大詞典》:千日酿(千日釀)
指美酒。 明 高启 《吴中亲友远寄新酒》诗之一:“上国岂无千日酿,独怜此是故乡春。”参见“ 千日酒 ”。
分類:美酒
《國語辭典》:千日酒  拼音:qiān rì jiǔ
相传刘玄石于中山酒家饮千日酒,结果一醉千日。见晋。张华《博物志。卷一○。杂说下》。后用以指浓郁香醇,可使人久醉不醒的美酒。唐。李贺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十一月:「挝钟高饮千日酒,却天凝寒作君寿。」
《漢語大詞典》:千日饮(千日飲)
刘玄石 好饮酒,求饮“千日酒”一杯,醉眠千日。后用以为畅饮之典。 北周 庾信 《蒲州刺史中山公许乞酒一车未送》诗:“只言千日饮,旧逐 中山 来。” 倪璠 注:“《博物志》曰:‘ 玄石 从 中山 酤酒,酒家与之千日之酒。’”参见“ 千日酒 ”。
《國語辭典》:千日酒  拼音:qiān rì jiǔ
相传刘玄石于中山酒家饮千日酒,结果一醉千日。见晋。张华《博物志。卷一○。杂说下》。后用以指浓郁香醇,可使人久醉不醒的美酒。唐。李贺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十一月:「挝钟高饮千日酒,却天凝寒作君寿。」
《國語辭典》:牛饮(牛飲)  拼音:niú yǐn
1.像牛一样俯身而饮。《论衡。语增》:「以酒为池,牛饮者三千人。」
2.豪饮、狂饮。如:「昨夜一群人牛饮,喝掉了二箱啤酒。」
《漢語大詞典》:贪泉(貪泉)
(1).泉名。在 广东省 南海县 。 晋 吴隐之 操守清廉,为 广州 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 石门 ,有水曰 贪泉 ,相传饮此水者,即廉士亦贪。 隐之 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 夷齐 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愈厉。事见晋书·良吏传·吴隐之。 唐 王勃 《滕王阁诗序》:“酌 贪泉 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明 尹凤岐 《送兄广东参政应奎》诗:“珍重平生清节在,不妨引满酌 贪泉 。”
(2).泉名。在 湖南省 郴县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耒水:“ 耒水 又西, 黄水 注之……按 盛弘之 云:‘众山水出,注于大溪,号曰 横流溪 ,溪水甚小,冬夏不乾,俗亦谓之 贪泉 ,饮者輒冒于财贿,同于 广州 石门 贪流 矣。’”
《漢語大詞典》:饮泉诗(飲泉詩)
相传 广州 附近的 石门 ,“有水曰 贪泉 ,饮者怀无厌之欲”。 晋 广州 刺史 吴隐之 至,为树清廉之风,故意饮之,并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 夷 齐 饮,终当不易心。”日后为政仍保持清廉。事见晋书·良吏传·吴隐之。后遂以“饮泉诗”作为称颂廉吏的典故。 唐 刘长卿 《送韦赞善使岭南》诗:“ 番禺 静无事,空咏饮泉诗。”
《國語辭典》:日饮亡何(日飲亡何)  拼音:rì yǐn wú hé
每天除喝酒外没有其他任何事情。语本《史记。卷一○一。袁盎晁错传》:「南方卑湿,君能日饮,毋何,时说王毋反而已。」表示每天喝酒作乐,不过问世事。宋。辛弃疾〈玉蝴蝶。贵贱偶然〉词:「记从来、人生行乐,休更问、日饮亡何。」
《漢語大詞典》:日饮无何(日飲無何)
见“ 日饮亡何 ”。
《國語辭典》:日饮亡何(日飲亡何)  拼音:rì yǐn wú hé
每天除喝酒外没有其他任何事情。语本《史记。卷一○一。袁盎晁错传》:「南方卑湿,君能日饮,毋何,时说王毋反而已。」表示每天喝酒作乐,不过问世事。宋。辛弃疾〈玉蝴蝶。贵贱偶然〉词:「记从来、人生行乐,休更问、日饮亡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