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了得 拼音:liǎo de
1.了却、完结。宋。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词:「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元。张可久 小桃红。晚风吹上海云腥套:「了得相思去年病,不堪听。」
2.本领高强。《西游记》第九七回:「大哥是个了得的,向者那般毒魔狠怪,也能收服,怕这几个毛贼。」《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何道那厮也是个了得的。」
3.表示情势严重得让人无法忍受。反诘语句,多跟在还字的后面。《老残游记》第五回:「你这东西谣言惑众,还了得吗!」《文明小史》第五二回:「这混帐王八蛋,有心奚落本府,这还了得。」
4.懂得、了解。《水浒传》第三三回:「为首的教头,虽然了得些鎗刀,终不及花荣武艺。」
2.本领高强。《西游记》第九七回:「大哥是个了得的,向者那般毒魔狠怪,也能收服,怕这几个毛贼。」《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何道那厮也是个了得的。」
3.表示情势严重得让人无法忍受。反诘语句,多跟在还字的后面。《老残游记》第五回:「你这东西谣言惑众,还了得吗!」《文明小史》第五二回:「这混帐王八蛋,有心奚落本府,这还了得。」
4.懂得、了解。《水浒传》第三三回:「为首的教头,虽然了得些鎗刀,终不及花荣武艺。」
《國語辭典》:入情入理 拼音:rù qíng rù lǐ
非常切合情理。《扫迷帚》第三回:「心斋侧著耳朵,觉得此段议论,入情入理,不禁连连点首。」《狮子吼》第五回:「你没有看见佛家戒杀牛马的条文吗?何尝不说得入情入理,但是事实上那里有人听他的呢!」
分類:情理
《漢語大詞典》:灵觉(靈覺)
(1).谓神灵对事物变化的察觉。 汉 扬雄 《太玄·迎》:“精微往来,妖先灵觉。” 范望 注:“灵,神也。神之所感,妙物为言,虽之妖祥,神所先觉。” 司马光 集注:“人失其道,妖灵先觉。”
(2).佛教语。谓众生本具的灵明觉悟之性。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励》:“慈照无碍,化湛灵觉,散漓弘淳,拯浇敦朴。” 唐 王勃 《释迦佛赋》:“是知灵觉无尽,神理莫闻。”《景德传灯录·道吾和尚一钵歌》:“亦无药,亦无病,正是真如灵觉性。”
(3).谓人对事物领悟理解的智能。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五》:“夫岂离人人灵觉之本明而别有光明也哉?” 梁启超 《国民十大元气论》:“若夫以有灵觉之人类,以有血性之男子,而其实乃不免为畜犬游妓之所为。举国如是,犹谓之有人焉,不可得也。”
(4).指人对事物的领悟和理解。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试稽自有文字以至今日,凡诗宗词客,能宣彼妙音,传其灵觉,以美善吾人之性情,崇大吾人之思理者,果几何人?”
(2).佛教语。谓众生本具的灵明觉悟之性。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励》:“慈照无碍,化湛灵觉,散漓弘淳,拯浇敦朴。” 唐 王勃 《释迦佛赋》:“是知灵觉无尽,神理莫闻。”《景德传灯录·道吾和尚一钵歌》:“亦无药,亦无病,正是真如灵觉性。”
(3).谓人对事物领悟理解的智能。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五》:“夫岂离人人灵觉之本明而别有光明也哉?” 梁启超 《国民十大元气论》:“若夫以有灵觉之人类,以有血性之男子,而其实乃不免为畜犬游妓之所为。举国如是,犹谓之有人焉,不可得也。”
(4).指人对事物的领悟和理解。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试稽自有文字以至今日,凡诗宗词客,能宣彼妙音,传其灵觉,以美善吾人之性情,崇大吾人之思理者,果几何人?”
《漢語大詞典》:契会(契會)
(1).约会;盟会。《南史·张兴世传》:“ 欣泰 与弟前 始安 内史 欣时 密谋结太子右率 胡松 ……直后 刘灵运 等,并同契会。” 唐 黄滔 《周以龙兴赋》:“遂使 盟津 契会,此时莫愧於云从; 羑里 栖迟,昔日何伤於鱼服。”
(2).符合;相通。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李勉》:“傍有胡雏,质貌肖逝者。 勉 即询访,果与逝者所叙契会。” 明 李东阳 《题姚少师所书刘太保诗》:“两翁虽遭际不同,跡颇相类。观 姚 书 刘 作,有契会之意焉。”
(3).谓关系融洽。 明 陆深 《谿山馀话》:“祖宗时君臣之间契会如此, 孝庙 有意修復,真圣政也。”
(4).领悟,领会。 唐 慧能 《坛经·机缘品》:“ 让 豁然契会,遂执侍左右一十五载。”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章:“ 什公 相从之助手,学问文章,均极优胜。而且於教理之契会,译籍之瞭望,尤非常人所可企及。”
(2).符合;相通。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李勉》:“傍有胡雏,质貌肖逝者。 勉 即询访,果与逝者所叙契会。” 明 李东阳 《题姚少师所书刘太保诗》:“两翁虽遭际不同,跡颇相类。观 姚 书 刘 作,有契会之意焉。”
(3).谓关系融洽。 明 陆深 《谿山馀话》:“祖宗时君臣之间契会如此, 孝庙 有意修復,真圣政也。”
(4).领悟,领会。 唐 慧能 《坛经·机缘品》:“ 让 豁然契会,遂执侍左右一十五载。”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章:“ 什公 相从之助手,学问文章,均极优胜。而且於教理之契会,译籍之瞭望,尤非常人所可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