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鞭帽
唐 开元 、 天宝 年间妇女骑马时戴的胡帽。
《漢語大詞典》:鞭呼
古代官员赴朝会时,武士执鞭呼叫示威戒警以驱赶行人。周礼·秋官·朝士:“帅其属而以鞭呼,趋且辟。” 郑玄 注:“趋朝辟行人,执鞭以威之。” 孙诒让 正义:“呼以戒警,趋者巡行,皆执鞭为之。”
《漢語大詞典》:鞭蹬
见“ 鞭鐙 ”。
《漢語大詞典》:鞭镫(鞭鐙)
亦作“ 鞭蹬 ”。亦作“ 鞭凳 ”。
(1).马鞭和马镫。借指马具。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截镫留鞭:“ 姚元崇 初牧 荆州 ,三年,受代日,闔境民吏泣拥马首,遮道不使去,所乘之马鞭鐙,民皆截留之,以表瞻恋。” 宋 苏轼 《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诗之一:“纷纷等儿戏,鞭鐙遭割截。”
(2).借指马。
(3).犹麾下、左右。二刻拍案惊奇卷四:“那家人是出路的,见説家主要闝,是有些油水的事,那一个不愿随鞭凳。”《花月痕》第四回:“大人於明日未刻,统领大兵,出城十里驻紥,二十二日长行,某愿随鞭蹬,供大人指挥。”
《漢語大詞典》:鞭耻(鞭恥)
谓施行鞭挞以羞辱之。引申为虐待、整治。《敦煌变文集·舜子变》:“ 瞽叟 报言娘子:‘他缘人命致重,如何打他鞭耻?有计但知説来,一任与娘子鞭耻。’后妻报言 瞽叟 :‘不鞭耻万事絶言,鞭耻者全不成小事。’” 项楚 《敦煌变文选注》《唐律疏议》卷一:“笞者,击也,又训为耻。言人有小愆,法须惩诫,故加捶挞以耻之。”
《骈字类编》:东鞭(东鞭)
罗隐 秦纪诗 长策东鞭及海隅,鼋鼍奔走鬼神趋。
《漢語大詞典》:赤鞭
即赭鞭。 唐 杨炯 《晦日药园诗》序:“帝 神农 旋赤鞭而驱毒, 崔文子 拥朱旛以救人。”参见“ 赭鞭 ”。
《漢語大詞典》:赭鞭
(1).相传为 神农氏 用以检验百草性味的赤色鞭子。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 神农 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穀。” 唐 陈子昂 《谢药表》:“虽赭鞭神授,未可比其英蕤。”
(2).古代用为驱邪之物。汉书·王莽传下:“桃汤赭鞭,鞭洒屋壁。” 颜师古 注:“桃汤洒之,赭鞭鞭之也。”
《韵府拾遗 先韵》:惹鞭
郑偓诗杨柳惹鞭公子醉
《漢語大詞典》:灵鞭(靈鞭)
神人使用的鞭子。 晋 伏琛 《三齐略记》:“ 始皇 作石塘,欲过海看日出处,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石去不速,神輒鞭之,皆流血,至今悉赤。 阳城山 石尽起立,嶷嶷东倾,状如相随行。”后用以为典。
《漢語大詞典》:联鞭(聯鞭)
谓并骑而行。 明 袁宏道 《花朝和坡公韵·又述旧》:“花时乞假朝参少,醉后联鞭笑语温。”
《分类字锦》:书鞭(书鞭)
魏文帝临涡赋序建安十八年从上拜坟墓遂乘马游观东固遵涡水驻马书鞭为临涡赋
分类:鞭策
《漢語大詞典》:铁节鞭(鐵節鞭)
铁制驱马物。形如竹节。 元 萨都剌 《寒夜闻角》诗:“野人一夜梦入塞,走马手提铁节鞭。” 殷孟伦 朱广祁 校注:“铁节鞭, 唐 李昌符 有《咏铁马鞭》诗,其序云:‘ 长庆 二年, 义成军 节度使 曹华 进,且曰得之 汴水 ,有字,刻“ 贞观 四年 尉迟敬德 ”诸字。’时 戎昱 亦共咏此题,则一马鞭而已。第其鞭製倣竹节为之,亦名节鞭,总指驱马物,并非兵仗。”
分類:驱马竹节
《漢語大詞典》:箸鞭
驱马加鞭。意谓奋发向前。世说新语·赏誉“ 刘琨 称 祖车骑 为朗诣”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刘琨 与亲旧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虏,常恐 祖生 先吾箸鞭耳!’”晋书·刘琨传作“著鞭”。
《漢語大詞典》:醉垂鞭
词牌名。调见 宋 张先词。参阅《词谱》四。
《漢語大詞典》:执教鞭(執教鞭)
当教师,从事教学工作。
《漢語大詞典》:制鞭
刑具。带棱的生革皮鞭。隋书·刑法志:“囚有械、杻、斗械及钳,并立轻重大小之差,而为定制。其鞭,有制鞭、法鞭、常鞭,凡三等之差。制鞭,生革廉成;法鞭,生革去廉;常鞭,熟靼不去廉。”
分類:刑具皮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