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白华(白華)  拼音:bái huá
1.野生的菅草。《诗经。小雅。白华》:「白华菅兮,白茅束兮。」汉。毛亨。传:「白华,野菅也。」
2.《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八章,根据〈诗序〉:「白华,周人刺幽后也。」或以为男子弃家远游,妇人思念之诗。首章二句为:「白华菅兮,白茅束兮。」
《漢語大詞典》:拜上
(1).代人传语致意或托人传语致意的敬词。《水浒传》第二十回:“ 晁头领 哥哥再三拜上大恩人:得蒙救了性命,见今做了 梁山泊 主都头领。”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你拜上你家老爷,説 金老爷 的字是在京师王爷府里品过价钱的:小字是一两一个,大字是十两一个。”
(2).拜上帝。 洪秀全 把基督教教义与农民革命思想结合起来,组织拜上帝会,后来即依靠这些会众举行 太平天囯 起义。 清 张汉 《鄂城纪事诗》:“二十五人同拜上,各归司马各投军。”自注:“拜上者,拜上帝。”
《國語辭典》:代耕  拼音:dài gēng
1.以他种营生代替耕植。如官吏以禄代耕、文人以笔代耕或以舌代耕皆是。晋。潘岳〈藉田赋〉:「野有菜蔬之色,朝靡代耕之秩。」南朝宋。谢瞻 于安城答灵运诗:「幸会果代耕,符守江南曲。」
2.代为耕种。如:「农机代耕」、「农地代耕」。
《漢語大詞典》:赤帜(赤幟)
(1).红旗。史记·淮阴侯列传:“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閒道萆山而望 赵 军。” 元 成廷圭 《送谢太守》诗:“双螭交赤帜,五马挟朱轮。”《说岳全传》第三六回:“赤帜红旗映日光。”
(2).今指无产阶级的革命旗帜。 柳亚子 《存殁口号》之一:“ 神烈峰 头墓草青, 湘 南赤帜正纵横。” 李少石 《祝董老六十大寿》诗:“地缺山崩六十年,高张赤帜独当先。” 赵朴初 《洪湖曲·吊贺龙同志》:“坚持赤帜不可夺,烈焰飞腾 湘 鄂 西。”
(3).比喻太阳或太阳的炎威。 宋 范成大 《新岭》诗:“曈曈赤帜张,昱昱金鉦上。” 元 舒頔 《金陵怀古》诗:“玉驄声断乌臺寂,赤帜阴移画省深。” 元 王恽 《苦热叹》诗:“炎官张火伞, 屏翳 扬赤帜。”
(4).比喻榜样,典范。 宋 岳珂 桯史·一言悟主:“﹝ 范石湖 ﹞悟主以一言之顷,理明辞正,虽不能终格,犹足为公议立赤帜云。”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大风》三章,气笼宇宙,张千古帝王赤帜。” 清 李玉 《清忠谱·谱概》:“一传词坛标赤帜,千秋大节歌《白雪》。”
(5).比喻领袖人物或领袖地位。《宋史·司马光传》:“ 光 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 韩信 立 汉 赤帜, 赵 卒气夺;今用 光 ,是与异论者立赤帜也。”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七:“艺苑则 李怀麓 、 张沧洲 为赤帜。”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科诨》:“使 粲花主人 及今犹在,奋其全力,另製一种新词,则词坛赤帜,岂仅为 若士 一人所攫哉!”
《國語辭典》:红心(紅心)  拼音:hóng xīn
1.打靶时靶的中心位置。如:「他可真是个神射手,每发皆命中红心。」
2.大陆地区比喻效忠革命事业的心志。
《国语辞典》:红色(红色)  拼音:hóng sè
1.像鲜血的颜色。如:「她穿了一件红色外套,看起来很漂亮。」
2.政治上常用作革命、左派、社会主义以及共产主义的象徵。
《國語辭典》:发难(發難)  拼音:fā nàn
1.首先起事。《汉书。卷三一。陈胜项籍传。项籍》:「天下初发难,假立诸侯后以伐秦。」
2.发问质难。唐。王季友〈酬李十六岐〉诗:「千宾揖对若流水,五经发难如叩钟。」
《國語辭典》:赤色  拼音:chì sè
1.红色。
2.属于共产党的代称。如赤色政权、赤色国际等。
《國語辭典》:民治  拼音:mín zhì
国家政治由全体人民共同治理。国父根据美国总统林肯先生所言by the people一语翻译而来。为民主主义的要素之一,相当于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
《國語辭典》:民有  拼音:mín yǒu
国家为全体人民所共有,即国家主权在于人民。系国父据美国林肯总统of the people一语翻译而来。为民主主义的要素之一,相当于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
《漢語大詞典》:赤旗(赤旂)
亦作“ 赤旂 ”。
(1).红色的旗帜。墨子·旗帜:“木为苍旗,火为赤旗。”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天子居明堂左个,乘朱路,驾赤駵,载赤旂,衣朱衣。”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短垣三面繚逶迤,击鼓腾腾树赤旗。” 明 汤显祖 《送杜给事入都归觐》诗:“祠郎荐玉君须入,会见乘舆载赤旂。”
(2).比喻鲜明的旗号。 严复 《救亡决论》:“超俗之士,厌制艺则治古文词,恶试律则为古今体,鄙摺卷者则争碑板篆隶之上游,薄讲章者则标汉学考据之赤旗。”
(3).象征无产阶级或无产阶级革命。 李大钊 《Bolshevism的胜利》:“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柳亚子 《赠梅电龙龚品娟夫妇》诗:“失喜重逢红蜡影,好教同唱赤旗歌。”
《國語辭典》:叛徒  拼音:pàn tú
对国家或团体有背叛行为的人。如:「叛徒不可饶恕。」《孽海花》第六回:「走到半路来了一枝兵,是冯督办部将叫潘瀛,一阵乱杀把叛徒来杀尽,倒救了我一条性命。」
《國語辭典》:民享  拼音:mín xiǎng
社会利益由全体人民共享。系国父根据美国林肯总统for the people一语翻译而来。相当于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
《國語辭典》:民有  拼音:mín yǒu
国家为全体人民所共有,即国家主权在于人民。系国父据美国林肯总统of the people一语翻译而来。为民主主义的要素之一,相当于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
《国语辞典》:猛回头(猛回头)  拼音:měng huí tóu
1.突然间回过头。如:「他闷声不响的猛回头,吓我一跳。」
2.书名。清末革命志士陈天华著,约光绪二十九年在湖南撰就,以弹词形式写出异族欺凌同胞的惨状,唤醒国民迷梦,倡导自主精神。
《漢語大詞典》:保皇
谓力图维护封建君主政体,反对资产阶级革命。如 清 末戊戌政变后, 康有为 、 梁启超 等人倡设保皇会,宣传君主立宪,反对革命。 梁启超 《上粤督李傅相书》:“其保皇之心,即从其保家属之心而发生,非有二物也。”
《國語辭典》:内战(內戰)  拼音:nèi zhàn
1.国内的战争。指一个国家内的不同势力或团体为了实现其政治主张或争取权力,所进行的武力冲突。如:「一个国家如果陷入长期内战,往往会造成经济崩溃,民不聊生。」
2.内心的挣扎。唐。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外熏性易染,内战心难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