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897,分127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青山
青天
青云
丹青
青青
青青
青春
青衫
青松
青眼
青灯
青冥
青莲
山青
青史
《國語辭典》:青山  拼音:qīng shān
青绿色的山峦或山脉。如:「这间旅馆四周青山环绕,吸引了不少来此休閒度假的游客。」唐。白居易〈洛阳有愚叟〉诗:「放眼看青山,任头生白发。」
《國語辭典》:青天  拼音:qīng tiān
1.晴朗无云的天空。《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有数株桃树,森森耸翠,上接青天,枝叶茂浓,下浸池水。」《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2.形容贤明廉洁。《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老爷青天详察,主鉴不错。」
3.比喻清官。如称包拯为包青天。
《國語辭典》:青云(青雲)  拼音:qīng yún
1.青色的云。指天空。《文选。扬雄。羽猎赋》:「青云为纷,红蜺为缳。」《文选。曹植。杂诗六首之三》:「太息经长夜,悲啸入青云。」
2.比喻显要的地位。如:「平步青云」。《史记。卷七十九。范雎蔡泽传》:「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贾不敢复读天下之书,不敢复与天下之事。」《文选。扬雄。解嘲》:「当涂者升青云,失路者委沟渠。」
3.比喻志行高远。《文选。颜延之。五君咏五首之四》:「仲容青云器,实禀生民秀。」唐。王勃 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4.比喻隐逸的生活。《南史。四十一。齐宗室传。衡阳元王道度传》:「身处朱门,而情游江海;形入紫闼,而意在青云。」
《漢語大詞典》:青云路(青雲路)
喻高位或谋求高位的途径。 唐 张乔 《别李参军》诗:“静想青云路,还应寄此身。”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白日圜文:“未得青云路,且坐白日圜。”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一:“《白雪》曲高,青云路阻。”
《漢語大詞典》:青云士(青雲士)
史记·伯夷列传:“閭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张守节 正义:“若不託贵大之士,何得封侯爵赏而名留后代也?”后因以“青云士”喻指位高名显的人。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翰林三学士》诗:“朝为青云士,暮作白头囚。” 唐 李咸用 《哭所知》诗:“朝为青云士,暮为玄夜人。” 元 刘永之 《感遇》诗之一:“由来青云士,高视笑泥途。”
《國語辭典》:丹青  拼音:dān qīng
1.绘画时所用的颜料。《周礼。秋官。职金》:「职金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管子。小称》:「管子曰:『身不善之患,毋患人莫己知。丹青在山,民知而取之;美珠在渊,民知而取之。』」
2.绘画。《晋书。卷九二。文苑列传。顾恺之》:「尤善丹青,图写特妙。」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高挑起染渲佳人丹青画,卖弄他生长在王侯宰相家。」
3.丹青不易褪色,因以比喻始终不渝。《后汉书。卷一三。隗嚣公孙述列传。公孙述》:「帝乃与述书,陈言祸福,以明丹青之信。」晋。傅玄〈董逃行历九秋篇〉:「妾心结意丹青,何忧君心中倾。」
4.丹,丹册,记载功勋;青,青史,纪录史事。「丹青」泛指史籍。汉。王充《论衡。书虚》:「俗语不实,成为丹青;丹青之文,贤圣惑焉。」宋。文天祥〈正气歌〉:「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5.指画像;绘画。唐。杜甫〈过郭代公故宅〉诗:「迥出名臣上,丹青照台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描摹出江山如故,输与丹青。」
6.画工的代称。三国魏。曹丕〈与孟达书〉:「故丹青画其形容,良史载其功勋。」《西游记》第九五回:「国王传旨,召丹青图下圣僧四众喜容,供养在华夷楼上。」
《漢語大詞典》:丹青地
指朝廷庙堂。 唐 杜甫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交合丹青地,恩倾雨露辰。” 唐 杜甫 《石砚》诗:“致於丹青地,知汝随顾盼。” 仇兆鳌 注:“丹青地,谓丹墀青琐之间。” 杨伦 笺注:“言此砚致於 明光 禁中丹墀青琐之地,亦得蒙天子之盼睞也。”
分類:朝廷庙堂
《國語辭典》:青青  拼音:qīng qīng
1.形容草木翠绿的颜色。《文选。古诗十九首。青青河边草》:「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三国演义》第九回:「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2.形容鬓发乌黑。宋。朱熹 和秀野蕲簟之句诗:「史君两鬓尚青青,学道仍抛后院笙。」
《國語辭典》:青青  拼音:jīng jīng
草木茂盛的样子。《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青青。」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岸芷汀兰,郁郁青青。」也作「菁菁」。
《國語辭典》:青春  拼音:qīng chūn
1.春天。因春天草木繁茂呈现青绿色,故称为「青春」。《楚辞。屈原。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文选。江淹。杂体诗。谢法曹》:「幸及风雪霁,青春满江皋。」
2.比喻年轻。《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大娘子与秀才官人两下青春,成亲了多时,也该有喜信,生小官人了。」
3.年龄。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三十二出:「且请问芳名,青春多少?」
《國語辭典》:青衫  拼音:qīng shān
1.青色的衣服。多为低阶的官服或卑贱者的衣服。亦指便服。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宋。陆游 木兰花。三年流落巴山道词:「三年流落巴山道,破尽青衫尘满帽。」也称为「青衣」。
2.国剧中的角色。大都穿著黑色衣服,故称为「青衫」。多是扮演贞静端庄的贤淑女子,表情稳重,偏重唱工。也称为「青衣」、「衫子」。
《國語辭典》:青衣  拼音:qīng yī
1.青色的衣服。古代低阶文官或卑贱者所穿的衣服。也称为「青衫」。
2.便服。如:「青衣小帽」。《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换了一身青衣,教一个丫鬟随了。」也称为「青衫」。
3.春服。《礼记。月令》:「载青旂,衣青衣,服仓玉。」
4.婢女。《三国演义》第八回:「少顷,二青衣引貂蝉艳妆而出。」《红楼梦》第六八回:「只得遣人去贾府传旺儿来对词。青衣不敢擅入,只命人带信。」
5.国剧中的角色。大都穿著黑色衣服,故称为「青衣」。多是扮演贞静端庄的贤淑女子,表情稳重,偏重唱工。也称为「青衫」、「衫子」。
《漢語大詞典》:青松
(1).苍翠的松树。汉书·贾山传:“﹝ 秦 ﹞为驰道於天下……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援青松以示心,指白水而旌信。” 唐 皎然 《短歌行》:“萧萧烟雨九原上,白杨青松葬者谁。”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二折:“你止不过掘黄精和土斵,砍青松带叶烧。”
(2).喻指坚贞不移的志节。因松树四季常青,故云。 唐 李白 《古风》之二十:“勗君青松心,努力保霜雪。” 宋 张耒 《初到都下供职寄黄九》诗:“何以洗我心,望君青松姿。”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二四:“青松心事成无赖,只閲前山野烧痕。”
《國語辭典》:青眼  拼音:qīng yǎn
青,黑色。青眼语出《晋书。卷四十九。阮籍传》:「籍大悦,乃见青眼。」人正视时黑色的眼珠在中间。后以青眼表示喜爱或看重。也作「青目」、「青睐」。
《國語辭典》:青白眼  拼音:qīng bái yǎn
表示重视或轻视的眼色。《晋书。卷四十九。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國語辭典》:柳眼  拼音:liǔ yǎn
1.形容初生的柳叶细长柔嫩,如人睡眼初展。唐。元稹 生春诗二○首之九:「何处生春早,春生柳眼中。」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诗:「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2.形容美人的眼睛。如:「柳眼桃腮」。
《漢語大詞典》:青灯(青燈)
(1).亦作“ 青鐙 ”。光线青荧的油灯。 唐 韦应物 《寺居独夜寄崔主簿》诗:“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 宋 陆游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诗:“白髮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十一:“背老亲而独游,理 兔园 故业,青鐙顾影,悴可知己。”
(2).借指孤寂、清苦的生活。《天雨花》第二回:“不念我,少年春,空房独守;不念我,红颜女,一世青灯。”《冷眼观》第一回:“ 张令 半世青灯,一行作吏,到任后吏治过於勤劳,偶染痰疾,刻已稍愈。”
《國語辭典》:青冥  拼音:qīng míng
1.青天、苍天。唐。李白〈长相思〉诗:「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宋。苏轼〈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词:「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2.三国吴孙权的宝剑。晋。崔豹《古今注。卷上。舆服》:「吴大皇帝有宝刀三,宝剑六:一曰白虹,二曰紫电,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國語辭典》:青莲(青蓮)  拼音:qīng lián
一种睡莲。叶子宽而长,青白分明。印度人认为具有伟人眼睛的特徵,所以用来形容佛的眼睛。《维摩诘所说经。卷上》:「目净脩广如青莲,心净已度诸禅定。」
《國語辭典》:青莲居士(青蓮居士)  拼音:qīng lián jū shì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别号。参见「李白」条。
分類:诗人李白
《骈字类编》:山青
唐 司空图 诗品二十四则 绮丽 露馀山青,红杏在林。月明华屋,画桥碧阴。
唐 孟迟 发蕙风馆遇阴不见九华山有作 山青水碧千万丈,奇峰急派何纵横。
唐 刘威 晚春陪王员外东塘游宴 水绿山青春日长,政成因暇泛回塘。
唐 韦庄 桐庐县作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金 李俊民 襄阳咏史 其八 宋玉宅 离骚经里见文章,水绿山青是楚乡。
元 贡奎 清河 溪碧石生处,山青云起时。
宋 戴表元 己亥岁归过泉口紫芝山伤谨讲师 山青古佛顶,云墨祖师衣。
元 吴师道 题高彦敬越山图 潮平风定日落,云白山青雨乾。
《國語辭典》:青史  拼音:qīng shǐ
青指竹简,古人用作书写工具,也用来记载历史,所以后来以青史作为史书的代称。《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愿诸公善事使君,以图名垂竹帛,功标青史。」《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这是青史上留名的事,我难道反拦阻你?」
《漢語大詞典》:青史氏
(1).古代史官名。著《青史子》五十七篇。大戴礼记·保傅:“《青史氏之记》曰:古者胎教。” 王聘珍 解诂:“ 卢 注云:‘一曰《青史子》。’汉书·蓺文志:‘小説家:《青史子》五十七篇。古史官记事也。’”
(2).泛指史官。 康有为 《进呈〈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序》:“览四千年 青史氏 之载,歷朝兴亡之迹,岂不哀哉?”亦省称“ 青史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 尸佼 兼总於杂术, 青史 曲缀以街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