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当代英雄
长篇小说。俄国莱蒙托夫作于1840年。彼得堡贵族青年军官毕巧林,因厌倦贵族社会生活而又无力摆脱,深感苦闷。最终采取玩世不恭的态度,成为悲观厌世的个人主义者。
《漢語大詞典》:大闺女(大閨女)
(1).未婚女青年。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舅太太道:‘“老要颠狂少要稳”,我不像你们小人儿家那么不出綉房大闺女似的!’” 孙犁 《村歌》下篇四:“有些地方实在不成话!一个十八九岁没出门的大闺女,黑更半夜,跑到牲口棚里,帮助 老改 去接小牛!”
(2).长女。 梁斌 《红旗谱》六:“ 贵 他娘说:‘多生养闺女,大闺女嫁个团长,二闺女嫁个营长,三闺女……嫁个法官。’”
《國語辭典》:大青年  拼音:dà qīng nián
指超过适婚年龄未婚的男女青年。也称为「大男大女」。
《國語辭典》:大少爷(大少爺)  拼音:dà shào yé
1.富贵人家的长子。如:「大少爷是老爷最疼爱的儿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七回:「苟观察带了大少爷到杭州就亲。喜期过后,回门,会亲,诸事停当,便带了大少爷少奶奶,一同回了南京。」
2.谑称挥霍无度,好逸恶劳的青年男子。如:「他年纪轻轻,就好吃懒做,终日在家当大少爷,一点也不觉惭愧!」
《國語辭典》:大茶壶(大茶壺)  拼音:dà chá hú
北平方言。旧时指妓院中负责生火、烧水、提壶冲茶等杂役的夥计。俗称为「龟奴」、「龟子」。
《漢語大詞典》:大丫头(大丫頭)
(1).指身份较高或年龄较长的婢女。红楼梦第三回:“ 寳玉 乳母 李嬷嬷 并大丫头名唤 袭人 的陪侍在外面大牀上。”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那个大丫头 长姐儿 便从 柳条儿 手里接过烟袋荷包来给 张姑娘 装了袋烟,回身又给 何小姐 倒过碗茶来。”
(2).称青年女子。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只倒茶的这个工夫儿又进来了两个人……前头那个抱着面琵琶。原来是两个大丫头。”
《漢語大詞典》:丢包
(1).旧时江湖上的一种诈骗术。诈骗者远远看见有人来,故意把一个包裹抛在路上,然后躲起来,若有人拾取,就装做寻找失物,说包内有珍宝,对拾者恐吓勒索,拾者只好给钱了事。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调白》:“盗之多以大也,自响马老瓜以至丢包、鼠窃,名目多端。”
(2).小偷或流氓突然抢夺别人的手提包或其他值钱的东西,然后立即逃跑,也叫“丢包”。 端木蕻良 《义卖》:“人要骚,马要骄,要倒霉的快丢包!”
(3). 傣 族等西南少数民族男女青年常在新年时聚集于旷场或草地上,用荞壳装在枕形的布袋里,互相投抛为戏,谓之“丢包”。《云南民族文学资料·猎人与孔雀》:“许多姑娘来找他丢包,谈情,他也不睬,一天只是去打猎。”
《國語辭典》:初生之犊(初生之犢)  拼音:chū shēng zhī dú
刚出生的小牛。语本《庄子。知北游》:「汝瞳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后用以称胆大敢为,无所畏惧的年轻人。《封神演义》第三十三回:「黄天禄年纪虽幼,原是将门之子,传授精妙,鎗法如神,不分起倒,一勇而进。正是初生之犊猛于虎。」
《國語辭典》:初生之犊不惧虎(初生之犢不懼虎)  拼音:chū shēng zhī dú bù jù hǔ
刚出生的小牛不惧怕老虎。比喻阅历不深的年轻人,胆大敢为,无所畏惧。《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俗云:『初生之犊不惧虎。』父亲纵然斩了此人,只是西羌一小卒耳;倘有疏虞,非所以重伯父之托也。」《封神演义》第七十三回:「天祥年方十七岁,正所谓初生之犊不惧虎,催开战马,摇手中鎗冲杀过来。」也作「初生之犊不怕虎」、「初生之犊不畏虎」。
《國語辭典》:痤疮(痤瘡)  拼音:cuó chuāng
一种青春期男女易患的皮肤病,常在皮肤上发生小痘或黑头。本病因皮脂腺过度分泌、毛囊角质异化、细菌增生所致起的毛囊发炎现象。也称为「青春痘」。
《漢語大詞典》:传帮带(傳幫帶)
谓老年对青年、老干部对新干部、师傅对徒弟等,传授经验,进行帮助,带领工作,使其尽快地成长。 冰心 《颂‘一团火’》:“咱们岁数大了,要注意带好青年,搞好传帮带。”
《漢語大詞典》:青抗先
抗 日 战争时期青年抗 日 先锋队的省称。 峻青 《主人》三:“那时候,村子里组织民兵和‘青抗先’,许多青年小伙子都参加了。” 郭澄清 《大刀记》第八章:“ 申华 是由儿童团--青抗先--民兵这条道路进入到八路军的队伍中来的。”
《國語辭典》:青梅竹马(青梅竹馬)  拼音:qīng méi zhú mǎ
竹马,前端装上木制马头的竹竿,小孩夹在胯下当成马骑。「青梅竹马」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的结伴嬉戏。语本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也指从小相识的伴侣。如:「他们两个是青梅竹马,感情非常好。」
《漢語大詞典》:青年共产国际
又称“少共国际”。第三国际领导的各国革命青年的国际联合组织。1919年11月在柏林秘密成立。有十四个国家参加,后在五十六个国家建立支部。主要任务是,以马克思主义教育和团结广大青年,反对帝国主义发动的战争,改善资本主义国家青年的劳动条件,为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而斗争。1943年随着第三国际的解散而解散。
《漢語大詞典》:青年救国会
抗日战争期间在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团结青年抗日救国的群众组织。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宣传抗日救国,动员青年参军参战,进行生产运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