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琢克(琢尅)
雕刻。 宋 洪迈 《夷坚戊志·嘉州江中镜》:“乃古铜镜一枚,径圆八寸许,亦有琱鏤琢尅,故不能识也。”
分類:雕刻
《漢語大詞典》:琢尅
雕刻。 宋 洪迈 《夷坚戊志·嘉州江中镜》:“乃古铜镜一枚,径圆八寸许,亦有琱鏤琢尅,故不能识也。”
分類:雕刻
《漢語大詞典》:镞镂(鏃鏤)
雕刻。 宋 周密 武林旧事·灯品:“羊皮灯则鏃鏤精巧,五色妆染,如影戏之法。”
分類:雕刻
《漢語大詞典》:刊琢
雕刻。 宋 司马光 《答孙察长官书》:“凡刊琢金石,自非声名足以服天下,文章足以传后世……乌能流永久乎!”
分類:雕刻
《漢語大詞典》:之而
须毛。周礼·考工记·梓人:“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 戴震 补注:“颊侧上出者曰之,下垂者曰而,鬚鬣属也。” 王引之 经义述闻·周官下:“而,颊毛也;之,犹与也。作其鳞之而,谓起其鳞与颊毛也……然则之为语词,非实义所在矣。”与 戴 说不同。后人诗文中多用以形容须毛状的东西或指雕刻的鸟、兽、龙等的须毛耆鬣。 宋 龚颐正 芥隐笔记·荆公押而字:“ 荆公 乃又作‘而’字二诗:‘采鲸抗波涛,风作鳞之而。’盖用周礼·考工记。” 清 王士禛 《龙门阁》诗:“出爪作之而,神奇始何代。” 清 恽敬 《吴城万寿宫碑铭》:“之而为禽,鄂不为华,凿坚彫疏,旌旄委蛇。”
《國語辭典》:刻石  拼音:kè shí
1.将文字或图案刻在碑碣、崖壁上。《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诏诸儒正五经文字,刻石立于太学门外。」
2.刻有文字、图象的碑碣。《南史。卷五七。范云传》:「云以山上有秦始皇刻石,此文三句一韵,人多作两句读之,并不得韵。」
《國語辭典》:绮窗(綺窗)  拼音:qǐ chuāng
雕饰精美的窗子。《文选。左思。蜀都赋》:「开高轩以临山,列绮窗而瞰江。」唐。王维 杂诗:「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國語辭典》:琢磨  拼音:zhuó mó
1.雕琢和磨制玉石。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七。委羽山》:「洞之侧产方石,周正光泽,五色错杂,虽加琢磨,殆不是过。」
2.比喻对品德或文章不断精益求精。《荀子。大略》:「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诗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谓学问也。」
3.思索、研究。如:「他琢磨了一夜,终于把问题想通了。」
《漢語大詞典》:金花
(1).指色彩金黄艳丽、不易败落的花朵。 北周 庾信 《玉帐山铭》:“玉策难移,金花不落。” 唐 王建 《宫中调笑词》之二:“胡蝶,胡蝶,飞上金花枝叶。” 明 王世贞 《人日病起作》诗:“柏忆金花煖,梅怜玉树新。”
(2).指器物衣履上雕刻、绣制的花饰。南史·鱼弘传:“有眠床一张……通用银鏤金花寿福两重为脚。” 唐 杜甫 《陪柏中丞观宴将士》诗之二:“绣段装簷额,金花帖鼓腰。” 宋 苏轼 《春帖子词·皇太后阁四》:“翠管银罌传故事,金花綵胜作新年。”
(3).指头晕眼花或愤怒时出现在眼前的像星星的小光点。 茅盾 《子夜》一:“‘邪魔呀’, 吴老太爷 似乎这么喊,眼里迸出金花。”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三段:“他从土里钻出来,只觉地像翻了个过儿,脑袋星星的,乱迸金花,一时想不起为什么跑到这儿。”
(4).见“ 金花银 ”。
(5).见“ 金花牋 ”。
(6).见“ 金花帖子 ”。
(7).见“ 金华夫人 ”。
《漢語大詞典》:金花银(金花銀)
指 明 清 赋征米谷折价上缴的银两。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又 浙江 等处,每岁夏秋麦米,共折银一百万有奇,即国初所谓折粮银,今所谓金花银是也。”明史·食货志二:“ 南畿 、 浙江 、 江西 、 湖广 、 福建 、 广东 、 广西 米麦共四百餘万石,折银百万餘两,入内承运库,谓之金花银。”亦省称“ 金花 ”。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三》:“今天下漕粟之费,数百万有奇,而上供御用者,名为金花,亦四百万有奇。”清史稿·世祖纪二:“国用浩繁,兵餉不足。而金花钱粮,尽给宫中之费,未尝节省发施。”
《國語辭典》:金花笺(金花牋)  拼音:jīn huā jiān
绘有金花的信纸。唐。乐史《杨太真外传》:「李龟年以歌擅一时之名,手捧檀板,押众乐前将欲歌之,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遽命龟年持金花笺,宣赐翰林学士李白,立进清平乐词三篇。」
《漢語大詞典》:金花帖子
唐 宋 以来科举考试登第者的榜帖。 宋 洪迈 容斋续笔·金花帖子:“ 唐 进士登科,有金花帖子……以素綾为轴,贴以金花。”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国初,循 唐 制,进士登第者,主文以黄花牋,长五寸许,阔半之,书其姓名,花押其下,护以大帖,又书姓名於帖面,而谓之牓帖,当时称为金花帖子。”亦省称“ 金花 ”。 明 汤式 《赏花时·送友人应聘》套曲:“不负平生经济手,稳倩取金花玉酒。” 明 王锜 寓圃杂记卷上:“ 孟端 诸子连中进士为京官,同处一邸,书春题于壁曰:‘四壁金花春宴罢,满床牙笏早朝回。’人多羡之。”
《漢語大詞典》:金华夫人(金華夫人)
神名。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神语·金华夫人:“ 广州 多有 金华夫人 祠。夫人字 金华 ,少为女巫,不嫁,善能调媚鬼神。其后溺死湖中,数日不坏,有异香,即有一黄沉女像容貌絶类夫人者浮出,人以为水仙,取祠之。”亦作“ 金花夫人 ”。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金花夫人:“ 广东 金花夫人 庙最多,其説不一。”亦省称“ 金花 ”。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金花夫人:“ 明 张参政 詡 诗云:‘玉颜当日覩 金花 ,化作仙湖水面霞。霞本无心还片片,晚风吹落万人家。’”
分類:金花
《漢語大詞典》:雕鞍(鵰鞍)
(1).刻饰花纹的马鞍;华美的马鞍。 唐 骆宾王 《帝京篇》:“宝盖雕鞍金络马,兰窗绣柱玉盘龙。”《西游记》第二十回:“慌得那 三藏 坐不稳雕鞍,翻根头跌下白马。”红楼梦第五二回:“笼着一匹雕鞍彩轡的白马。”
(2).借指宝马。 南唐 冯延巳 《蝶恋花》词:“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 章臺 路。” 宋 秦观 《水龙吟》词:“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轂雕鞍骤。”
雕刻花纹的马鞍。借指坐骑。 宋 余靖 《又和寄提刑太保》:“清燕固难停烛待,鵰鞍须是著鞭催。”
《國語辭典》:刻画(刻畫)  拼音:kè huà
1.雕刻绘画。《韩非子。诡使》:「而綦组锦绣,刻画为末作者富。」《后汉书。卷四九。王符传》:「或刻画好缯,以书祝辞。」也作「刻划」。
2.仔细描摹、描绘。唐。杜甫 白盐山诗:「词人取佳句,刻画竟谁传。」宋。苏轼〈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诗:「含风偃蹇得真态,刻画始信天有工。」也作「刻划」。
《國語辭典》:绮疏(綺疏)  拼音:qǐ shū
窗上的雕饰花纹。《后汉书。卷三四。梁统传》:「窗牖皆有绮疏青琐,图以云气仙灵。」《文选。陆机。赠尚书郎顾彦先诗二首之二》:「玄云拖朱阁,振风薄绮疏。」
《國語辭典》:雕琢  拼音:diāo zhuó
1.刻镂。《孟子。梁惠王下》:「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
2.修饰文词。《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也作「雕瑑」。
《漢語大詞典》:追琢
雕琢,雕刻。追,通“ 雕 ”。《诗·大雅·棫朴》:“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毛 传:“追,彫也。金曰彫,玉曰琢。” 唐 刘禹锡 《上仆射李相公启》:“夫沟中之木与牺象同体,追琢不至,坐成枯薪。” 清 黄鷟来 《述别叙怀》诗:“殷勤望后辈,追琢离雕虫。”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五:“自性灵中出佳,从追琢中来亦佳。”
分類:雕琢雕刻
《國語辭典》:篆刻  拼音:zhuàn kè
1.推敲字句,琢磨文章。比喻精心为文。《文选。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固尝钻厉求学而一经不治;篆刻为文而三冬靡就。」
2.雕刻印章。因印章多模仿秦汉古印,采用大小篆体,先写后刻,故称为「篆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