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隐囊(隱囊) 拼音:yǐn náng
供人凭伏的软囊。犹今靠枕、靠褥之类。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坐棋子方褥,凭班丝隐囊。」《资治通鉴。卷一七六。陈纪十。长城公至德二年》:「上倚隐囊,置张贵妃于膝上,共决之。」
《漢語大詞典》:陶隐(陶隱)
《漢語大詞典》:安隐(安隱)
(1).安稳。安定;平静。《诗·大雅·緜》“迺慰迺心” 汉 郑玄 笺:“民心定,及安隐其居。”《宋书·夷蛮传·呵罗单国》:“庄严国土,人民炽盛,安隐快乐。” 清 龚自珍 《发天心文》:“我生天上,寂然安隐,得诸三昧。” 章炳麟 《四惑论》:“若更有知幸福之妄者,则当为人类断其追求无已之心,使归安隐,而竭能尽智以谋形质者,其可以已矣。”
(2).安稳。平安。 晋 王凝之 《与庾氏女书》:“得 郗中书 书,説汝勉难安隐,深慰悬心。”《太平广记》卷一一○引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中夜,见一道人,法服持锡,示以途径,遂得还路,安隐至家。” 唐 杜甫 《投简梓州幕府兼简韦十郎官》:“幕下郎官安隐无?从来不奉一行书。” 宋 叶适 《题欧公书河豚诗后》:“因 仲止 寄此刻,谩题以当一笑。久别,安隐。”按,“隐”、“稳”古今字。参阅 清 王鸣盛 《蛾术编·说字十一》。
(2).安稳。平安。 晋 王凝之 《与庾氏女书》:“得 郗中书 书,説汝勉难安隐,深慰悬心。”《太平广记》卷一一○引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中夜,见一道人,法服持锡,示以途径,遂得还路,安隐至家。” 唐 杜甫 《投简梓州幕府兼简韦十郎官》:“幕下郎官安隐无?从来不奉一行书。” 宋 叶适 《题欧公书河豚诗后》:“因 仲止 寄此刻,谩题以当一笑。久别,安隐。”按,“隐”、“稳”古今字。参阅 清 王鸣盛 《蛾术编·说字十一》。
《漢語大詞典》:隐心(隱心)
(1).审度,忖度。《文选·崔瑗〈座右铭〉》:“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 李善 注:“ 刘熙 《孟子注》曰:‘隐,度也。’《周易》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吕氏春秋》曰:‘内反於心不慙,然后动也。’” 李周翰 注:“隐,度。庸,常也。言能度心而动。”
(2).昧心。《后汉书·皇甫规传》:“臣诚知阿諛有福,深言近祸,岂敢隐心以避诛责乎!”
(3).忧心;痛心。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哀吊》:“隐心而结文则事愜,观文而属心则体奢。”
(4).隐居之意。 唐 祖咏 《苏氏别业》诗:“别业居幽处,到来生隐心。” 清 胡其毅 《偕王雪蕉先生诣碧峰寺访桔木师不遇》诗:“即此问山路,自然生隐心。”
(2).昧心。《后汉书·皇甫规传》:“臣诚知阿諛有福,深言近祸,岂敢隐心以避诛责乎!”
(3).忧心;痛心。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哀吊》:“隐心而结文则事愜,观文而属心则体奢。”
(4).隐居之意。 唐 祖咏 《苏氏别业》诗:“别业居幽处,到来生隐心。” 清 胡其毅 《偕王雪蕉先生诣碧峰寺访桔木师不遇》诗:“即此问山路,自然生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