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明暗  拼音:míng àn
物体因受光、不受光而有亮面和暗面,由于明暗的感觉才造成视觉上的立体感。如:「这屋子的采光不错,明暗适中。」
《國語辭典》:微辞(微辭)  拼音:wéi cí
不直接说明,而用隐微方式批评的言辞。汉。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故卑身贱体,说色微辞,愉愉煦煦,终无益于主上之治,即志士仁人不忍为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徵圣》:「虽精义曲隐,无伤其正言;微辞婉晦,不害其体要。」也作「微词」。
《國語辭典》:窅窅  拼音:yǎo yǎo
1.隐晦不显的样子。《鹖冠子。天则》:「举善不以窅窅,拾过不以𡨋𡨋。」
2.深邃的样子。唐。韩愈剥啄行〉:「窅窅深堑,其墉甚完。」
《國語辭典》:隐藏(隱藏)  拼音:yǐn cáng
隐匿、闭藏。《楚辞。严忌。哀时命》:「众比周以肩迫兮,贤者远而隐藏。」《红楼梦》第三三回:「或隐藏在家,或知其下落,早说了出来,我们也少受些辛苦,岂不念公子之德?」
《漢語大詞典》:闇然
沉默貌。 汉 刘向 说苑·至公:“ 始皇 闇然无以应之,面有慙色。”后汉书·杜林传:“及 宏 ( 卫宏 )见 林 ,闇然而服。”
分類:沉默
《漢語大詞典》:时晦(時晦)
顺时隐晦。《诗·周颂·酌》:“於鑠王师,遵养时晦。” 朱熹 集传:“退自循养,与时皆晦。”《花月痕》第十四回:“雨槛弄花,风窗展卷,遵养时晦,与古为徒,这也省却多少事。”
分類:顺时隐晦
《漢語大詞典》:沈隐(沈隱)
亦作“沉隐”。
(1).隐晦不明显。 汉 王充 论衡·书虚:“夫幽冥之实尚可知,沉隐之情尚可定,显文露书,是非易见。” 管桦 《镜子》:“老朋友有一把大胡子的脸上现出沉隐的抱歉的笑容。”
(2).深沉。梁书·王茂传:“性沉隐,不妄交游。”北齐书·崔劼传:“ 廓之 沉隐有识量,以学业见称。” 王闿运 《邹汉勋传》:“ 忠源 好学不如 汉勛 ,沉隐不如 汉勛 。”
(3).幽深。 清 周亮工 《王珂眉自襄垣过访以萧尺木墨妙见贻即步见赠韵并寄尺木》:“ 鲁明江 上多沉隐,能写云山寄远思。”
《國語辭典》:暗昧  拼音:àn mèi
1.真伪不明。「暗」文献异文作「闇」。汉。王充《论衡。谢短》:「上古久远,其事闇昧,故经不载而师不说也。」
2.隐蔽、暧昧。《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朱秉中因见其夫不在,乘机去这妇人家贺节,留饮了三五杯,意欲作些暗昧之事。」也指隐蔽、暧昧的事。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三折:「这桩事其中必有暗昧,你与我仔细究问,多因是我夫人做下违条犯法也。」《三国演义》第三回:「今虽奉诏,中间多有暗昧。」
3.愚昧。亦指愚昧的人。《国语。郑语》:「今王弃高明昭显,而好谗慝暗昧。」《三国志平话》卷下:「刘璋暗昧,奸臣弄权。」
4.幽暗不明。三国魏。曹植文帝诔〉:「三辰暗昧,大行光之。」唐。韩愈 祭湘君夫人文:「伏以祠宇毁顿,凭附之质,丹青之饰,暗昧不圭,不称灵明。」
《國語辭典》:晦昧  拼音:huì mèi
1.天色阴沉、昏暗。南朝梁。吴均〈送柳吴兴竹亭集〉诗:「踯躅牛羊下,晦昧崦嵫色。」唐。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昧无清风。」
2.隐晦不明、模糊不清。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四。滦阳续录六》:「庙祝棋道士病其晦昧,使画工以墨钩勒,遂似削圆方竹。」
3.愚昧无知。《北齐书。卷三。文襄帝纪》:「彼当嗤仆之过迷,此亦笑君之晦昧。」
《漢語大詞典》:隐奥(隱奥)
隐晦深奥。旧五代史·晋书·史匡翰传:“躬自执卷受业焉,时发难问,穷於隐奥。” 清 朱克敬 《暝庵杂识》卷一:“逾年,则闻书声琅琅,至夜不息,书语隐奥不可解。”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书名僻愚,义旨隐奥。”
分類:隐晦深奥
《漢語大詞典》:隐幽(隱幽)
(1).幽静偏僻。 明 李东阳 《天津卫城修造记》:“登眺之际,神疎心畅,瞻宫闕之尊崇,览畿甸之高腴。周諏隐幽,则嚣鬨不生。”
(2).深奥隐晦。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引:“掇遗逸,抉隐幽,榷嚮方,树惩劝,作博议,其曰《华阳》。”
《漢語大詞典》:闇闇
(1).阴暗;不光亮。《楚辞·天问》:“明明闇闇,惟时何为?” 游国恩 纂义:“明明闇闇者,犹云或明或闇也,重言之以足文义耳。”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三:“遥望其内,光影陆离,波响腾沸,而行处犹闇闇也。” 王闿运 《上征赋》:“烛闇闇以乡晨,哽吾吊夫 三河 。”
(2).指昏昧的统治者。 汉 扬雄 《法言·修身》:“明明在上,百官牛羊,亦山雌也,闇闇在上,簞瓢捽茹,亦山雌也,何其臞!”
(3).稠密貌。 唐 杜甫 《宴胡侍御书堂》:“闇闇书籍满,轻轻花絮飞。” 唐 杜甫 《江雨有怀郑典设》:“春雨闇闇塞峡中,早晚来自 楚王 宫。”
(4).隐晦貌。 明 唐顺之 《俞孺人传》:“ 鈿 为人愿而善藏,其居众中退然不见辞色,而其介然有所不为。既训导於常,亦闇闇不自标帜。”
《漢語大詞典》:偏曲
(1).不公正。荀子·正论:“上周密则下疑玄矣;上幽险则下渐诈矣;上偏曲则下比周矣。”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三折:“则我除冤断枉无偏曲,恰似冰霜一片心。”
(2).偏颇隐晦。《朱子全书》卷六:“读书只就一直道理看,剖析自分晓,不必去偏曲处看。” 明 宋濂 《诸子辩·天隐子》:“其书多偏曲之论,无足采。”
《國語辭典》:晦蒙  拼音:huì méng
1.光线昏暗。宋。苏轼表忠观碑〉:「仰天誓江,月星晦蒙。」也作「晦冥」、「晦暝」。
2.隐晦模糊。唐。崔膺金镜赋〉:「宇宙晦蒙,我独皎洁。」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大全小注诸家杂乱于前,讲章之毒盈天下,而否塞晦蒙,更无分晓。」
《國語辭典》:遁心(遯心)  拼音:dùn xīn
侥倖逃避的心理。《礼记。缁衣》:「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有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