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感讽(感諷)
犹讽谕。 金 元好问 《雁门道中诗》:“呼天天不闻,感讽復何补。”
分類:讽谕
《漢語大詞典》:感刺
犹讽谕。 宋 欧阳修 《问进士策》之一:“载上古,春秋纪事,以微言感刺。”
分類:讽谕
《漢語大詞典》:旁嘲
犹讽谕。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投辕》:“这胸次包罗不少,能直諫会旁嘲。”
分類:讽谕
《國語辭典》:金镜(金鏡)  拼音:jīn jìng
1.铜镜。《晋书。卷一三○。赫连勃勃载记》:「温宫胶葛,凉殿峥嵘,络以随珠,綷以金镜。」南朝梁。江淹〈悼室人〉诗一○首之一:「宝烛夜无华,金镜昼恒微。」
2.比喻明道。引申为断案严正,明察是非。《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盖圣人握金镜,阐风烈,龙骧蠖屈,从道污隆。」
3.月亮。唐。李贺 七夕诗:「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唐。杜牧 寄沈褒秀才诗:「仙桂茂时金镜晓,洛波飞处玉容高。」
《漢語大詞典》:金鉴(金鑑)
见“ 金鑑 ”。
亦作“ 金鉴 ”。
(1).新唐书·张九龄传:“﹝ 玄宗 ﹞千秋节,公、王并献宝鑑, 九龄 上事鑑十章,号《千秋金鑑录》,以伸讽諭。”后以“金鑑”指对人进行讽谕的文章和书籍。 宋 陆游 《丞相率文武百僚请建重明节表》:“周行抃蹈,各陈金鉴之书。” 清 钱谦益 《天启元年浙江乡试程录·第一问》:“其在今日,所以进金鑑而箴丹扆者,亦必有道矣。”
(2).指明察的帝王。 宋 范仲淹 《谢许守旧官表》:“金鑑临御,多士骏奔。”
(3).指帝王之明察。 宋 范仲淹 《四民诗·士》:“黜陟金鑑下,昭昭媸与妍。”
(4).比喻月亮。 宋 梅尧臣 《晚过天汉桥堤上行》诗:“海月开金鑑,河冰卧玉虬。”
《國語辭典》:优孟(優孟)  拼音:yōu mèng
人名。春秋楚人,生卒年不详。为一乐人,善辩,滑稽多智,常以谈笑讽谏,曾劝谏楚庄王勿以大夫礼厚葬其爱马。楚相孙叔敖卒,其子贫乏,优孟著敖衣冠,仿敖举止,见庄王以动之,王遂召敖之子封之。见《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优孟传》。
《國語辭典》:优孟衣冠(優孟衣冠)  拼音:yōu mèng yī guān
春秋时楚艺人优孟,滑稽多智,擅长讽谏。楚相孙叔敖死后,其子穷困无依,优孟著敖衣冠,仿其神态见楚庄王。庄王大惊,优孟乃趁机讽谏,使孙叔敖之子得到封地,保有富贵。见《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优孟传》。后用以指登场演戏或假扮古人、模仿他人。《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难道偌大的官场,真个便同优孟衣冠,傀儡儿戏一样。」也作「衣冠优孟」。
《國語辭典》:微辞(微辭)  拼音:wéi cí
不直接说明,而用隐微方式批评的言辞。汉。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故卑身贱体,说色微辞,愉愉煦煦,终无益于主上之治,即志士仁人不忍为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徵圣》:「虽精义曲隐,无伤其正言;微辞婉晦,不害其体要。」也作「微词」。
《漢語大詞典》:大王风(大王風)
战国 宋玉 《风赋》:“有风颯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 宋玉 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本为讽谕,后转为对帝王的谀辞。犹言帝王的雄风。《初学记》卷十引 南朝 梁 刘孝义 《行过康王故第苑》诗:“芳流小山桂,尘起大王风。” 柳亚子 《题芷畦燕游续草》诗:“ 易水 萧萧贯白虹,岂宜重问大王风。”
分類:讽谕帝王
《國語辭典》:托讽(託諷)  拼音:tuō fèng
借他事以抒表己意。如:「这篇文章表面上是颂古,实则借古喻今,托讽时事。」
分類:寄托讽喻
《國語辭典》:规讽(規諷)  拼音:guī fèng
规劝讽谏。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辨骚》:「讥桀纣之猖披,伤羿浇之颠陨,规讽之旨也。」
分類:规劝讽谕
《漢語大詞典》:讥兴(譏興)
讽谕和寄托(某种含义)。 唐 顾陶 《〈唐诗类选〉序》:“或风韵标特,讥兴深远,虽已在他集,而汨没於未至者,亦復掇而取焉。”
《漢語大詞典》:讽多要寡(諷多要寡)
讽谕之言多,切要之言少。 唐 裴延翰 《〈樊川文集〉序》:“然骚人之辞,怨刺愤懟,虽援及君臣教化,而不能霑洽持论; 相如 、 子云 ,瑰丽诡变,讽多要寡,漫羡无归,不见治乱。”
《漢語大詞典》:刺上化下
讽谕国君,教化下民。 唐 黄滔 《答陈磻隐论诗书》:“诗本於国风王泽,将以刺上化下,苟不如是,曷诗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