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轶士(軼士)
隐士。 清 丘逢甲 《山居诗》之一:“山中有軼士,独往人寡知。”参见“ 逸士 ”。
分類:隐士
《漢語大詞典》:逸士
节行高逸之士,隐逸者。后汉书·逸民传·高凤传论:“先大夫 宣侯 尝以讲道餘隙,寓乎逸士之篇。” 唐 白居易 《秋日与张宾客舒著作同游龙门醉中狂歌》:“ 商岭 老人自追逐, 蓬丘 逸士相逢迎。”红楼梦第二回:“若坐於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 闻一多 《忆菊》诗:“啊!东方底花,骚人逸士底花呀!”
《漢語大詞典》:逋隐(逋隱)
指隐士。 宋 范仲淹 《知府孙学士见示和终南监宫太保遣怀五首因以缀篇》之三:“勤歌兰珮招逋隐,懒事尘缨逐寀僚。”
分類:隐士
《漢語大詞典》:渔钓徒(漁釣徒)
指隐士。 唐 陆龟蒙 《记事》诗:“本作渔钓徒,心将遂疏放。” 明 浚川 《沙子儿摊破清江引·送康对山太史归田》套曲:“经世的才学,番成渔钓徒。”
分類:隐士
《漢語大詞典》:瘖士
犹隐士。 明 高启 《咏隐逸·王绩》:“结庐河渚北,喜与瘖士隣。”
分類:隐士
《国语辞典》:蓬户士(蓬户士)  拼音:péng hù shì
隐士。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二首之五八:「岂与蓬户士,弹琴诵言誓?」
《漢語大詞典》:啮缺(齧缺)
(1).缺口,锋刃破缺。《淮南子·修务训》:“今剑或絶侧羸文,啮缺卷銋,而称以 顷襄 之剑,则贵人争带之。”
(2).传说中的上古贤人。隐居不仕。庄子·天地:“ 尧 之师曰 许由 , 许由 之师曰 啮缺 , 啮缺 之师曰 王倪 。” 北周 庾信 《奉报穷秋寄隐士》诗:“ 王倪 逢 啮缺 , 桀溺 耦 长沮 。”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 高似孙 以太史无传,而并疑为鸿蒙 啮缺 之类。”
(3).借指隐士。 南唐 陈陶 《锺陵道中作》诗:“曾逢 啮缺 话东海,长忆 萧 家青玉牀。”
《國語辭典》:五柳先生  拼音:wǔ liǔ xiān shēng
晋代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参见「陶潜」条。
《國語辭典》:岩穴之士(巖穴之士)  拼音:yán xuè zhī shì
隐士。古代高士多隐居于山洞,故称为「岩穴之士」。《史记。卷六一。伯夷传》:「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岩穴之士,趣舍有时若此,类名堙灭而不称。」《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
分類:隐士山居
《國語辭典》:青鞋布袜(青鞋布襪)  拼音:qīng xié bù wà
用青布制成的鞋袜。指平常人家的装扮。比喻简朴的隐逸生活。唐。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吾独胡为在泥滓?青鞋布袜从此始。」也作「布袜青鞋」。
《漢語大詞典》:山谷臣
隐士的自称。南齐书·高逸传·顾欢:“ 太祖 辅政,悦 欢 风教,徵为 扬州 主簿,遣中使迎 欢 。及践阼,乃至。 欢 称山谷臣 顾欢 上表曰:‘……言既尽矣,请从此退。’”
分類:隐士自称
《漢語大詞典》:山谷之士
指隐士。庄子·刻意:“刻意尚行,离世异俗,高论怨诽,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 成玄英 疏:“斯乃隐处山谷之士。”
分類:隐士
《國語辭典》:江湖  拼音:jiāng hú
1.江河湖泊,三江五湖。《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乃乘扁舟,浮于江湖。」《三国演义》第八五回:「丕曰:『朕已遣三路大兵伐吴,安有不胜之理?』尚书刘晔曰:『……更有江湖之阻,不可卒制。』」
2.四方之地。汉。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江湖未静,不可让位。」
3.隐士所居之处。《南史。卷七五。隐逸传。序》:「或遁迹江湖之上,或藏名岩石之下。」宋。范仲淹 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國語辭典》:江湖  拼音:jiāng hu
在外阅历甚多,练达世故的人。如:「老江湖」。
《國語辭典》:走江湖  拼音:zǒu jiāng hú
隐居江湖之间。南朝宋。谢灵运〈会吟行〉:「范蠡走江湖,梅福入城市。」
《國語辭典》:走江湖  拼音:zǒu jiāng hu
旧指在各地奔走以献演技艺混饭吃的人。《儒林外史》第三回:「就是周相公不还,我们走江湖的人,那里不破掉了几两银子!」《老残游记二编》第一回:「我们走江湖的人,比不得你们做官的,我们那儿都可以混。」
《漢語大詞典》:江海
(1).江和海。荀子·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江海称其大者,以无所不容。” 唐 岑参 《送张秘书充刘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觐省》诗:“万里江海通,九州天地宽。” 苏曼殊 《本事诗》之三:“ 丹顿 拜伦 是我师,才如江海命如丝。”
(2).旧时指隐士的居处。庄子·刻意:“就藪泽,处閒旷,钓鱼閒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后汉书·逸民传序》:“然观其甘心畎亩之中,憔悴江海之上,岂必亲鱼鸟乐林草哉。” 宋 苏轼 《临江仙》词:“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餘生。”
(3).引申为退隐。 南朝 齐 谢朓 《和王中丞闻琴》:“无为澹容与,蹉跎江海心。”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于时 魏特进 、 房僕射 、 杜相州 等,并以江海相期,烟霞相许。” 宋 苏轼 《书诸公送周梓州诗后》:“予既有江海之意,而 正孺 亦慨然有归歟之叹。”
(4).泛指四方各地。后汉书·蔡邕传:“ 邕 虑卒不免,乃亡命江海,远跡 吴会 。” 唐 杜甫 《草堂》诗:“弧矢暗江海,难为游五湖。”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二年:“江海未苏,干戈暂止。”
《國語辭典》:沧洲(滄洲)  拼音:cāng zhōu
水滨。借指隐者所居住的地方。南朝齐。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唐。杜甫 曲江对酒诗:「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悲伤未拂衣。」
《國語辭典》:高人  拼音:gāo rén
1.品德高尚的人。多指隐士。《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高人何点,蹑屩于钟阿。」唐。骆宾王〈寓居洛滨对雪忆谢二〉诗:「高人傥有访,兴尽讵须回。」
2.有卓越学识技能的人。宋。苏轼〈次韵高要令刘湜峡山寺见寄〉诗:「高人宁铸金,下士乃服玉。」《儒林外史》第三三回:「正为走出去做不出甚么事业,徒惹高人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