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9,分33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附下
降附
附翼
朋附
新附
附郭
附见
附子
附和
蚁附
附托
附托
附炎
附名
附近
《漢語大詞典》:附下
(1).降格迁就下僚。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孟献伯 相 鲁 ,堂下生藿藜,门外长荆棘,食不二味,坐不重席…… 叔向 闻之,以告 苗賁皇 , 賁皇 非之曰:‘是出主之爵禄以附下也。’” 陈奇猷 集释:“出主之爵禄以附下,犹言去主之爵禄以从下也。”
(2).附和偏袒臣下。北齐书·文苑传·樊逊:“ 子胥 无君, 马迁 附下,受诛取辱,何可尤人!”按,“ 马迁 附下”,指 司马迁 为 李陵 申辩事。
《國語辭典》:降附  拼音:xiáng fù
投降归附。《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乃稍诛击豪杰不从令者,褒赏降附有功劳者。」
《漢語大詞典》:附翼
(1).比翼鸟。 汉 焦赣 《易林·需之蹇》:“比目附翼,欢乐相得,行止集同,终不离忒。”
(2).比翼,相傍相依地。南史·宋纪上·武帝:“﹝帝﹞行止时见二小龙附翼,樵渔山泽,同侣或亦覩焉。”
(3).引申为辅助。 清 陈田 《明诗纪事己籤·李攀龙》:“ 明 代文章,自前后七子而大变,前七子以 李梦阳 为冠, 何景明 附翼之。”
《漢語大詞典》:朋附
(1).勾结、阿附。魏书·高祖纪下:“若朋附豪势,陵抑孤弱,罪有常刑。”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二年:“ 晏 昔朋附姦邪,请立 独孤 后,上自恶而杀之。” 明 刘基 《〈照玄上人诗集〉序》:“此倡彼和,更相朋附。”
(2).结党营私。 唐 刘禹锡 《苏州谢上表》:“唯守职业,实无朋附,竟坐飞语,贬在遐藩。”《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二年》:“ 执中 尝寄嬖人於 周豫 之家,而 豫 姦諂,受知 执中 ,遂举 豫 召试馆职,此 执中 朋附宜罢免者三也。”
《漢語大詞典》:新附
(1).新近归附。三国志·魏志·梁习传:“ 并 土新附, 习 以别部司马领 并州 刺史。”
(2).指新近归附的人。后汉书·王梁传:“从救 桃城 ,破 庞萌 等, 梁 战尤力,拜 山阳 太守,镇抚新附,将兵如故。”
(3).新近附入。 殷韵初 《〈说文解字〉前言》:“﹝ 徐鉉 ﹞增改之迹,约有五端……五、增加新附字。”
《國語辭典》:附郭  拼音:fù guō
紧临都邑城郊之处。《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衢州首县是西安县附郭的,那县宰与王教授时相往来。」
分類:郊外
《漢語大詞典》:附见(附見)
谓见于正本的附录或正传的附传。 宋 曹士冕 法帖谱系·蜀本:“既不知所出,未敢臆説,姑附见于此。” 刘知几 史通·列传“ 召平 纪信 ” 清 浦起龙 通释:“汉书 召平 附见《萧何传》, 纪信 附见《项籍传》。”
分類:正本附录
《國語辭典》:附子  拼音:fù zǐ
植物名。毛茛科附子属,多年生草本。地下有块根,茎高一公尺馀。叶五角形,掌状深裂达基部。秋日开花,萼五片,紫碧色,呈帽状;花瓣二片。主块根形小,称为「乌头」,附著乌头侧面而傍生者,为「附子」,乃因附乌头而生,因以得名。一般供观赏用。可入药,用时如未经炮制直接使用,会造成心脏痲痹、呼吸急促,甚至死亡。亦与乌头混用、混称。
《國語辭典》:附和  拼音:fù hè
1.自己毫无定见,随他人意见或行动而同声应和。《古今小说。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或时唾骂严贼,地方人等齐声附和。」《文明小史》第三二回:「你如何倒附和起新党来?索性要开学堂了。」
2.依附勾结。宋。叶适〈国子监主簿周公墓志铭〉:「声连势合,附和倾朝廷。」《明史。卷一七九。列传。邹智》:「李林甫、牛仙客与高力士相附和,而唐政不纲。」
3.响应、追随。如:「许多同侪都附和他的政策主张。」
《國語辭典》:蚁附(蟻附)  拼音:yǐ fù
如蚁之群集攀附。《孙子。谋攻》:「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汉。王充《论衡。自纪》:「充升擢在位之时,众人蚁附;废退穷居,旧故叛去。」
《漢語大詞典》:附托(附託)
(1).依附寄托。韩非子·诡使:“而士卒之逃事状匿附託有威之门以避傜赋而上不得者万数。”北齐书·冯子琮传:“ 和士开 居要日久, 子琮 旧所附託,卑辞曲躬,事事諮禀。”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讥谑:“ 吴中 一士人,曾为转运司别试解头,以此自负,好附託显位。”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四章第三节:“那时候,由于豪门大族垄断了察举制度,许多人为了寻找做官的途径,多愿附托有权势的名门望族。”
(2).假借,凭借。 宋 洪迈 《夷坚志补·鬼国母》:“今夕除灵,故设水陆做道场追荐,何得在此?莫是别有强魂附託邪!” 明 唐顺之 《赠蔡年兄道卿序》:“百家众艺,莫不皆有可喜可慕,而皆可以附託圣贤之道。” 清 恽敬 《读〈孟子〉一》:“虽然,圣贤之学有所自则可矣,若一一比之,不为后世附託而无实者开一径歟?”
(3).委托,嘱托。 清 杜岕 《秋日登长干九层塔》诗:“ 康僧 舍利来,附託献多宝。”
《漢語大詞典》:附托
1.依附寄托。
2.假借,凭借。
3.委托,嘱托。
《國語辭典》:附炎  拼音:fù yán
灯蛾的别名。参见「灯蛾」条。
《漢語大詞典》:附名
(1).寄名;托名。 宋 程大昌 演繁露·流离:“使此一种而入用,自附名於玉,不为流离矣。”
(2).在人家名字后边加署姓名。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吴南溪:“上询之, 文和 曰:‘臣欲用笔附名於摺尾也。’”
《國語辭典》:附近  拼音:fù jìn
1.相近。汉。孔安国〈尚书序〉:「序所以为作者之意,昭然义见,宜相附近,故引之各冠其篇首。」
2.距离不远的地方。《儒林外史》第四○回:「查该地水草附近,烧造砖灰甚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