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折柳  拼音:zhé liǔ
1.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有座灞桥,古人饯送友朋至此,常折柳赠别,以表达依依之情。见汉。无名氏《三辅黄图。卷六。桥》。后用以借指送别或饯行。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三折:「谩向燕河还折柳。死别共生离,一旦休!」
2.乐曲名。属横吹曲。传为汉朝张骞从西域传入的摩诃兜勒曲,李延年因之作新声二十八解而成,为军乐。魏晋时古辞亡佚。南朝梁、陈以后多用为伤春怀别,思念远人之辞。曲调忧伤悲凉。也称为「折杨柳」。
《漢語大詞典》:折杨柳(折楊柳)
(1).古《横吹曲》名。传说 汉 代 张骞 从 西域 传入《德摩诃兜勒曲》, 李延年 因之作新声二十八解,以为武乐。 魏 晋 时古辞亡失。 晋 太康 末, 京 洛 有《折杨柳》歌,辞多言兵事劳苦。 南朝 梁 、 陈 和 唐 人多为伤春惜别之辞,而怀念征人之作尤多。曲为五言,唯 唐 有七言者。参阅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二·折杨柳
(2).词牌名。即《杨柳枝》
《國語辭典》:空门(空門)  拼音:kōng mén
1.佛教别称。《宗镜录》卷一:「性无有相,亦无有门,故云:『无门为法门。』亦名『空门』,亦名『色门』。」
2.僧团。《释氏稽古略续集。卷一》:「刘秉忠气刚以直,学富而文,虽晦迹于空门,每潜心于圣道。」
《漢語大詞典》:守道
(1).坚守某种道德规范。左传·昭公二十年:“守道不如守官,君子韙之。”后汉书·桓帝纪:“杜絶邪伪请托之原,令廉白守道者得信其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君子当守道崇德,蓄价待时。” 唐 岑参 《送费子归武昌》诗:“勿叹蹉跎白髮新,应须守道勿羞贫。” 宋 王禹偁 《殿中丞赠户部员外郎孙府君墓志铭》:“而公守道退默,未尝自陈,竟以列庶僚,典远郡而终身焉。”
(2).防守之道。墨子·备梯:“ 禽子 再拜曰:‘敢问守道。’ 子墨子 曰:‘姑亡,姑亡。’”
《國語辭典》:边防(邊防)  拼音:biān fáng
为保护国家安全而在边境地区设置的军事防禦措施。《新唐书。卷五○。兵志》:「此自武德至天宝以前边防之制。」
《漢語大詞典》:城寨
(1).防守用的围墙或栅栏。 宋 张唐英 蜀檮杌卷上:“ 唐 师至 三泉 ,诸将皆弃城寨遁还。” 元 郑光祖 《三战吕布》第一折:“忘生捨死攻城寨,方表英豪一片心。”
(2).城池,城镇。 李广田 《水的裁判》:“这是一座山城。小小的城寨就建立在一座荒瘠的山坡上。”
《漢語大詞典》:守正
(1).恪守正道。史记·礼书:“循法守正者见侮於世,奢溢僭差者谓之显荣。” 唐 皮日休 《鄙孝议下》:“有守正者,虽大孝不録;为非者,虽小道必旌。则圣人之制,后何法焉?” 宋 曾巩 《责帅制》:“有苟简姑息之心,无守正奉公之谊,閫外之事朕孰赖哉!” 清 龙启瑞 《陈平周勃论》:“ 高帝 之与 吕氏 论相也,首 王陵 ,次 平 勃 ,岂不阴识 陵 之守正,而欲二子有以佐之歟!”
(2).指防守城门的官员。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桥西录》:“﹝贼﹞突至城下急攻西南二门,箭集城垛如飞蝗。公与东门守正户部主事 耿应昌 、南门守正廩员 卢尔惇 、巡简司 郭上学 砲矢并发。”
《國語辭典》:边将(邊將)  拼音:biān jiàng
戍守边境的将领。《后汉书。卷五一。李陈庞陈桥列传。陈龟》:「家世边将,便习弓马,雄于北州。」《三国志。卷五一。吴书。宗室传。孙韶》:「韶为边将数十年,善养士卒,得其死力。」
《國語辭典》:城守  拼音:chéng shǒu
1.守禦城邑的事。《战国策。楚策一》:「不至十日而距捍关,捍关惊,则从竟陵已东,尽城守矣。」《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五首之三》:「入在朕前,凑其智略,出连城守,阙尔无闻。」
2.清代官制称掌城门管钥的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在监里提了出来绑了,历城县会了城守,亲自押出西关。」
《漢語大詞典》:战垒(戰壘)
战争中用以防守的堡垒。 清 查慎行 《渡漳河》诗:“天垂旷野名都壮,路入中原战垒多。” 林学衡 《春尽日出金陵》诗:“青山过雨晴逾好,战垒经春草自芊。”
《國語辭典》:攻守  拼音:gōng shǒu
攻击和守备。如:「这场球赛,双方的攻守都非常出色,不分上下。」
《國語辭典》:沟渠(溝渠)  拼音:gōu qú
水沟、水道。《儒林外史》第四○回:「萧云仙亲自指点百姓,在田傍开出许多沟渠来。」
《漢語大詞典》:防边(防邊)
防守边地。 唐 元稹 《酬段丞与诸棋流会宿弊居见赠二十四韵》:“退引防边策,雄吟斩将诗。”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边防》:“ 中国 筹边之要,在中外上下,戮力一心,精求自强之术而勉行之,则不言防边而边自固矣。” 郁达夫 《赠朱植先生因题画像册后》诗:“手闢 朱堤 山万仞,防边端赖君输财。”
《國語辭典》:镇守(鎮守)  拼音:zhèn shǒu
镇压驻守。《三国志。卷一六。魏书。杜畿传》:「若以北方当须镇守,自可专置大将以镇安之。」
《國語辭典》:死守  拼音:sǐ shǒu
1.拚死防守。唐。韩愈 张中丞传后序:「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其鄄城、东阿、范县三处,赖荀彧、程昱二人设计相连,死守城郭。」
2.固执遵守,不知变通。如:「你别死守著老规矩。」
《國語辭典》:山寨  拼音:shān zhài
1.山林中筑设防守工事的山庄。《元史。卷一○。世祖本纪七》:「发蒙古、汉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漳州,得山寨百五十、户百万一。」
2.绿林好汉在山中的营寨。《水浒传》第二回:「如今近日上面添了一夥强人,扎下个山寨在上面,聚集著五七百个小喽啰。」《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只因山寨中多事不便,日前曾分付孩儿们,凡遇苏州客商,不可轻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