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38,分30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瑶阙
幽兰新阙
玉楼金阙
朱宫贝阙
紫阙
词典
北阙
宫阙
阙下
双阙
魏阙
金阙
城阙
天阙
阙庭
赴阙
典故
十二瑶台
    

《拾遗记》卷十《昆仑山》
昆仑山有昆陵之地,其高出日月之上。山有九层……第九层山形渐小狭,下有芝田蕙圃,皆数百顷,群仙种耨焉。傍有瑶台十二,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台基。

例句

瑶台歌一曲,曲尽五烟起。 司马扎 赠王道士

仙人此夜忽凌波,更唱瑶台一遍歌。 戴叔伦 听韩使君美人歌

瑶台烟雾外,一去不回心。 李群玉 失鹤

风标想见瑶台鹤,诗韵如闻渌水琴。 李群玉 辱绵州于中丞书信

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李商隐 无题

轻盈照溪水,掩敛下瑶台。 杜牧

五门环玉垒,双阙对瑶台。 无可 和宾客相国咏雪诗

客醉瑶台曙,兵防玉塞寒。 无可

共赋瑶台雪,同观金谷筝。 卢纶 纶与吉侍郎中孚侯仓曹钊

有时锁得嫦娥镜,镂出瑶台五色霞。 薛涛 赋凌云寺二首之二

青鸟东飞正落梅,衔花满口下瑶台。 薛涛 酬辛员外折花见遗

万点瑶台雪,飞来锦帐前。 钱起 省中对雪寄元判官拾遗昆季

状瑶台之微月,点巫山之朝云。 陈子昂 彩树歌

瑶台千万里,不觉往来赊。 韦渠牟 步虚词十九首之十六

何须生羽翼,始得上瑶台。 韦渠牟 步虚词十九首之四

瑶阙参差阿母家,楼台戏闭凝彤霞。 齐己 升天行

典故
幽兰新阙


《昭明文选》卷十三〈赋庚·物色·雪赋〉~592~
曹风以麻衣比色,楚谣以幽兰俪曲。唐·李善注引宋玉讽赋曰:「臣尝行至,主人独有一女,置臣兰房之中,臣授琴而鼓之,为幽兰、白雪之曲。」
典故
玉楼金阙


《全唐诗》卷一百六十四〈宫中行乐词八首〉
〈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二:「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玉楼巢翡翠【玉楼关翡翠】,金殿锁鸳鸯【珠殿锁鸳鸯】。选妓随雕辇【选妓随朝辇】,徵歌出洞房。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
典故
朱宫贝阙

参考典故
贝阙龙堂


《楚辞·九歌·河伯》
「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朱宫。」东汉·王逸注:「言河伯所居,以鱼鳞盖屋,堂画蛟龙之文,紫贝作阙,朱丹其宫,形容异制,甚鲜好也。」

例句

朱宫紫贝阙,一旦作沙洲。 李群玉 洞庭干二首

典故

《易林》卷一〈讼·贲〉
紫阙九重,尊严在中。黄帝尧舜,履行至公。冠带垂衣,天下康宁。

例句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李白 灞陵行送别

《國語辭典》:北阙(北闕)  拼音:běi què
1.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为大臣等候朝见皇帝或上奏章的地方。《汉书。卷一。高帝纪下》:「萧何治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唐。颜师古。注:「未央殿虽南向,而上书奏事谒见之徒皆诣北阙,公车司马亦在北焉。」
2.帝王的宫禁。汉。李陵〈答苏武书〉:「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唐。孟浩然 岁暮归南山诗:「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國語辭典》:宫阙(宮闕)  拼音:gōng què
1.阙,宫门外的望楼。宫阙指天子所居的宫殿。因门外有两阙,故称为「宫阙」。《史记。卷八。高祖本纪》:「高祖还见宫阙壮甚,怒。」
2.建筑富丽堂皇的宫殿。《西游记》第五回:「走出瑶池、踉踉蹡蹡误入老君宫阙,又把他五个葫芦金丹也偷吃了。」
《國語辭典》:阙下(闕下)  拼音:què xià
1.宫庭。唐。白行简《李娃传》:「先是,天子方下诏,俾外方之牧,岁一至阙下,谓之『入计』。」
2.代称天子。古时不敢直言天子,而以阙下代称。《史记。卷二八。封禅书》:「使人持玉杯,上书阙下献之。」
《漢語大詞典》:双阙(雙闕)
(1).古代宫殿、祠庙、陵墓前两边高台上的楼观。《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两宫遥相望,双闕百餘尺。” 唐 吴融 《送僧归破山寺》诗:“别来双闕老,归去片云閒。” 明 王宠 《入消夏湾》诗:“千山翫迴转,双闕开嶙峋。”
(2).借指宫门。 唐 广宣 《驾幸天长寺应制》诗:“宸游双闕外,僧引百花间。” 宋 曾巩 《襄州到任表》:“比亦再过於双闕,未尝一对於清光。”
(3).借指京都。 三国 魏 曹植 《赠徐干》诗:“聊且夜行游,游彼双闕间。” 唐 杜甫 《承间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之十:“意气即归双闕舞,雄豪復遣 五陵 知。” 仇兆鳌 注:“双闕,谓都中。” 明 戴缙 《楚江旅怀》诗:“客梦悬双闕,乡心逐五羊。”
《國語辭典》:魏阙(魏闕)  拼音:wèi què
古代宫门外的阙门,为悬示法令的地方。后亦作为朝廷的代称。《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幼学琼林。卷三。宫室类》:「书室曰芸窗,朝廷曰魏阙。」
《國語辭典》:金阙(金闕)  拼音:jīn què
天子所住的宫阙。南朝陈。徐陵 奉和简文帝山斋诗:「架岭承金阙,飞桥对石梁。」唐。岑参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诗:「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國語辭典》:城阙(城闕)  拼音:chéng què
1.城门上的望楼。《诗经。郑风。子衿》:「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2.都城、京城。三国魏。曹植〈赠丁翼〉诗:「嘉宾填城阙,丰膳出中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3.宫阙,天子居住的地方。唐。白居易〈长恨歌〉:「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行勾三四十里,忽到一处,城阙壮丽。」
《國語辭典》:天阙(天闕)  拼音:tiān què
1.天上的宫阙。南朝宋。颜延之〈为织女赠牵牛〉诗:「惭无二媛灵,托身侍天阙。」
2.京城,皇帝所住的地方。《宋书。卷七九。文五王列传。桂阳王休范》:「便当投命有司,谢罪天阙,同奉温情,齐心庶事。」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3.古人称南河、北河两星官之间的天区为天阙门或天阙,因黄道经过此天区而得名。《史记。卷二七。天官书》:「两河、天阙间为关梁。」
《國語辭典》:阙庭(闕庭)  拼音:què tíng
宫庭。《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章怀太子注引《邕别传》:「职在候望,忧布焦灼,无心能复操笔成草,致章阙庭。」
《漢語大詞典》:阙廷(闕廷)
亦作“ 闕庭 ”。
(1).楼阙庭院。逸周书·月令:“涂闕庭门閭,筑囹圄,此所以助天地之闭藏也。”
(2).朝廷。亦借指京城。史记·秦始皇本纪:“ 将閭 曰:‘闕廷之礼,吾未尝敢不从宾赞也。’”《后汉书·伏隆传》:“臣 隆 得生到闕廷,受诛有司,此其大愿。”周书·明帝纪:“非有呼召,各按部自守,不得輒奔赴闕庭。”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臣愚不肖,蒙恩备使一路,今又蒙恩召还闕廷,有所任属,而当以使事归报陛下。” 明 张居正 《请给勘合疏》:“念臣谬膺重託,顶戴鸿恩,虽身远闕庭,而国家之事有不能一刻暂忘於心者。” 清 梅曾亮 《上方尚书书》:“ 曹州 、 长垣 诸贼,敢以狐鼠啸聚,潜行突发,輒轻入重地,惊犯闕庭。” 林纾 《出都与某侍御书》:“某等浩然南归,再瞻闕廷,未卜何日。”
(3).两眉之间。《海龙王经·总持身品》:“制乱意眉间闕庭也。”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五:“闕庭,眉閒也。释名云:闕在门两傍,中闕然为道,今眉像之。”
《漢語大詞典》:赴阙(赴闕)
入朝。指陛见皇帝。晋书·鲁芝传:“老幼赴闕献书,乞留 芝 。 魏明帝 许焉。”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有旨令召此人赴闕。”《水浒传》第六七回:“以臣愚意,不若降敕赦罪招安,詔取赴闕,命作良臣。”
分類:入朝帝王
《國語辭典》:瑶台(瑤臺)  拼音:yáo tái
1.用玉石装饰华美的高台。《淮南子。本经》:「帝有桀纣,为琁室瑶台象廊玉床。」
2.仙人居住的地方。唐。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一:「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西游记》第一回:「一层层深阁琼楼,一进进珠宫贝阙,说不尽那静室幽居,直至瑶台之下。」
《漢語大詞典》:瑶阙(瑶闕)
(1).传说中的仙宫。 五代 齐己 《升天行》:“瑶闕参差 阿母 家,楼臺戏闭凝彤霞。” 宋 洪迈 《夷坚乙志·九华天仙》:“瑶闕琼宫,高枕 巫山 十二。” 清 陈维嵩 《百字令·淮阴阎再彭以破环词索和为缀此章》词:“半规破镜,筭仍飞上瑶闕。”
(2).指皇宫,朝廷。 唐 刘禹锡 《武陵书怀》诗:“独立当瑶闕,传訶步紫垣。” 宋 谢翱 《回銮曲》诗之二:“都人望气归瑶闕,星扫茸头落参伐。”
《漢語大詞典》:昆台(昆臺)
相传 昆仑山 顶有金台五所,玉楼十二,皆为神仙居处。因以“崑臺”、“崑府”代指神仙所居之地。 宋 张元干 《醉蓬莱·寿》词:“满腹经纶,回天议论, 崑臺 仙裔。”
(1). 汉 时少府的属官名。执掌 甘泉宫 事宜。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考工室为考工…… 甘泉 居室为昆臺。”
(2).传说 黄帝 登仙处。 晋 王嘉 拾遗记·轩辕黄帝:“薰风至,真人集,﹝ 轩辕 ﹞乃厌世於 昆臺 之上,留其冠、剑、佩、舄焉。 昆臺 者, 鼎湖 之极峻处也,立馆於其下。” 唐 无名氏 《仙传拾遗·燕昭王》:“好神仙之道,仙人 甘需 臣事之,为王述 昆臺 登仙之事。”
《國語辭典》:紫阙(紫闕)  拼音:zǐ què
1.皇帝所居住的皇宫。唐。李白〈灞陵行送别〉诗:「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2.神仙洞府。《宋史。卷一三三。乐志八》:「紫阙幽宏,惟神灵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