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家老  拼音:jiā lǎo
1.古代大夫家臣中的长者,称为「家老」。《国语。晋语八》:「訾祏实直而博,直能端辨之,博能上下比之,且吾子之家老也。」
2.族中的长者。《淮南子。览冥》:「家老羸弱,悽怆于内。」唐。柳宗元〈唐故兵部郎中杨君墓碣〉:「既葬,其子侄洎家老谋立石以表于墓。」
《漢語大詞典》:蚌蛤
亦作“蜯蛤”。 蚌与蛤。长者通曰蚌,圆者通曰蛤。诗文中常混用以称蚌。韩非子·五蠧:“民食果蓏蜯蛤。”吕氏春秋·精通:“月望则蚌蛤实,羣阴盈;月晦则蚌蛤虚,羣阴亏。” 汉 班固 《答宾戏》:“宾又不闻 和氏 之璧韞於 荆 石, 隋侯 之珠藏於蚌蛤乎?” 唐 韩愈 《送郑尚书赴南海》诗:“风静鶢鶋去,官廉蚌蛤迴。” 艾芜 《印度洋风土画》:“走,去吃蚌蛤呵, 槟榔屿 的蚌蛤真好。”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二·蚌
分類:蚌蛤长者
《國語辭典》:师兄(師兄)  拼音:shī xiōng
1.比自己早受业于同师门的人。《西游记》第一九回:「又与行者拜了,以先进者为兄,遂称行者为师兄。」《儒林外史》第二九回:「次日,来道士到神乐观寻他的师兄去了。」也称为「师哥」。
2.老师的儿子若年纪比自己大,称为「师兄」。也称为「师哥」。
《漢語大詞典》:诸卿(諸卿)
(1).古代天子和诸侯所属的众高级官员。《左传·昭公元年》:“若野赐之,是委君貺於草莽也,是寡大夫不得列於诸卿也。”韩非子·内储说下:“公不听,居三月,诸卿作难,遂杀 厉公 而分其地。”
(2).古代君上对众多臣下的称呼。后汉书·马武传:“帝后与功臣诸侯讌语,从容言曰:‘诸卿不遭际会,自度爵禄何所至乎?’”
(3).诸多年少长者。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蚡 为诸郎” 裴駰 集解引 晋 徐广 曰:“一云‘诸卿’。时人相号长老老者为‘诸公’,年少者为‘诸卿’,如今人相号为‘士大夫’也。”
《國語辭典》:拜寿(拜壽)  拼音:bài shòu
拜贺生日。《官话指南。卷一。应对须知》:「今儿个是令尊大人的千秋,我特意来拜寿,预备一点儿薄礼请您赏收。」《红楼梦》第六二回:「袭人笑道:『这是他来给你拜寿。今儿也是他的生日,你也该给他拜寿。』」
《漢語大詞典》:族兄
同高祖兄弟的兄辈。亦泛指同族同辈中年较长者。后汉书·刘玄传:“ 刘玄 字 圣公 , 光武 族兄也。”南史·谢恂传:“ 恂 子 孺子 ,少与族兄 庄 齐名。”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 曹司农 竹虚 言:其族兄自 歙 往 扬州 ,途经友人家。”
《漢語大詞典》:维摩病(維摩病)
《维摩经·文殊师利问疾品》载:佛在 毘耶离城 庵摩罗园 ,城中五百长者子至佛所请说法时,居士 维摩诘 故意称病不往。佛遣 舍利弗 及 文殊师利 等问疾。 文殊 问:“居士是疾何所因起?” 维摩诘 答曰:“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得不病者,则我病灭。”后用“维摩病”谓佛教徒生病。 宋 苏轼 《和钱四寄其弟和》:“年来总作 维摩 病,堪笑东西二老人。”亦作“ 维摩疾 ”。 清 周亮工 《病僧》诗:“谁任 维摩 疾,空牀黄叶林。”
《國語辭典》:显父(顯父)  拼音:xiǎn fǔ
称有德者。《诗经。大雅。韩奕》:「显父饯之,清酒百壶。」
《漢語大詞典》:田苏(田蘇)
左传·襄公七年:“ 无忌 不才,让,其可乎?请立 起 也。与 田苏 游,而曰‘好仁’。” 杜预 注:“ 田苏 , 晋 贤人。 苏 言 起 好仁。”后借指贤德长者。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 由 生於深宫,不覩稼穡,左右近习,未值 田苏 ,富贵骄奢,自然而至,聚毛折轴,遂乃危祸。” 唐 白居易 《题崔少尹上林坊新居》诗:“若能为客烹鸡黍,愿伴 田苏 日日游。”
分類:贤德长者
《漢語大詞典》:贤长(賢長)
(1).贤明而年长者。韩非子·奸劫弑臣:“故弑贤长而立幼弱,废正的而立不义。”
(2).谓贤能而有长者之风。《孔子家语·困誓》:“ 孔子 弟子有 公良儒 者,为人贤长,有勇力,以私车五乘从夫子行。”
《漢語大詞典》:尚年
尊崇年长者。左传·定公四年:“ 武王 之母弟八人, 周公 为太宰, 康叔 为司寇, 聃季 为司空,五叔无官,岂尚年哉?” 南朝 陈 徐陵 《丹阳上庸路碑》:“震维举德,非曰尚年。”
《國語辭典》:辟咡  拼音:pì èr
倾头交谈,不使口气及人,表示尊敬。《礼记。曲礼上》:「负剑辟咡诏之,则掩口而对。」《礼记。少仪》:「有问焉,则辟咡而对。」
《國語辭典》:燕毛  拼音:yàn máo
古礼,祭毕宴饮时,按发色安排长幼的坐次。《礼记。中庸》:「燕毛,所以序齿也。」
《國語辭典》:尊颜(尊顏)  拼音:zūn yán
对长辈容貌的敬称。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久闻老师父大名,今日得睹尊颜,三生有幸。」
《漢語大詞典》:赐命(賜命)
敬称天子或尊长者下达命令。左传·成公十三年:“ 白狄 及君同州,君之仇讎,而我昏姻也。君来赐命曰:‘吾与女伐 狄 。’寡君不敢顾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于吏。”宋史·钱彦远传:“往时, 元昊 内寇,出入五载,天下骚然。及纳款赐命,则被边长吏,不復銓择,高冠大裾,耻言军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