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长胥(長胥)
长官与胥吏。 清 姚鼐 《赏番图为李西华侍郎题》诗:“使者之幄面广虚,诸番部众从长胥。”
分類:长官胥吏
《漢語大詞典》:明尹
旧时对地方长官的敬称。明,贤明。 唐 王维 《京兆尹张公德政碑颂》:“此天子至公,内举不避亲,锡汝明尹, 张公 之力也。”
《國語辭典》:京堂  拼音:jīng táng
清代对某些高级官员的称呼。如都察院、通政司、国子监等的长官。《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又过了几时,按察司升了京堂,把他带进京去。」
《漢語大詞典》:两税使(兩税使)
唐 代掌管夏、秋两税事务的长官,系临时派遣,多以盐铁转运使兼任。新唐书·程异传:“ 李巽 领盐铁,荐 异 心计可任,请拔濯用之,乃授侍御史,復为 扬子 留后。稍迁 淮南 等道两税使。”文献通考·田赋三:“ 德宗 时, 杨炎 为相,遂作两税法,夏输无过六月,秋输无过十一月,置两税使以总之。”参见“ 两税 ”。
《漢語大詞典》:两税(兩税)
(1).夏税和秋税的合称。 唐德宗 时 杨炎 作两税法,并租庸调为一,令以钱输税。夏输不超过六月,秋输不超过十一月,故称两税。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二:“京城减收两税之半。”新唐书·崔造传:“ 造 久在 江左 ,疾钱穀诸使罔上,或干没自私,乃建言:‘天下两税,请委本道观察使、刺使选官部送京师。’”
(2).见“ 两税法 ”。
《漢語大詞典》:详稳(詳穩)
(1).审慎稳重。 南朝 梁 江淹 《何詹事为吏部尚书诏》:“侍中太子詹事 戢 ,业履修平,体识详稳。”一本作“ 详隐 ”。
(2). 辽 代官名。诸官府监治长官。辽史·韩匡嗣传:“ 匡嗣 以善医,直 长乐宫 ,皇后视之犹子。 应历 十年,为 太祖 庙详稳。”参阅辽史·国语解
(3). 金 代乣军官名。掌守戍边堡等事。金史·百官志三:“诸乣:详稳一员,从五品,掌守戍边堡,餘同谋克。”
《漢語大詞典》:戍副
古代驻守一地长官的副职。周书·卢辩传:“四平前后左右府、七命州列曹参军,戍副,五命郡丞。”
《漢語大詞典》:戍督
古代防守一地的军事长官。 唐 刘禹锡 《复荆门县记》:“废文吏而顓戍督,行旅有谁何之囏。”
《漢語大詞典》:侍卫官(侍衛官)
以侍从、护卫长官为专职的武装官员。 宋乔 《侍卫官杂记》:“一个侍卫官就等于从前的‘御前带刀侍卫’,算是‘天子近臣’,不论什么部长、省主席,看见你都要另眼相待的。”
《漢語大詞典》:铜符吏(銅符吏)
指郡县长官或相应的官职。 前蜀 韦庄 《九江逢卢员外》诗:“ 陶潜 岂是铜符吏, 田凤 终为锦帐郎。”亦作“ 铜章吏 ”。 宋 郭应祥 《点绛唇·祗林寺劝农》:“小队郊坰,耄倪争看铜章吏。”参见“ 铜鱼符 ”。
《漢語大詞典》:铜鱼符(銅魚符)
铜制的鱼形符信。古代官员用以证明身份和征调兵将的凭证。 后周 世宗 显德 六年废除,但后世仍以“铜鱼符”、“铜符”作为郡县长官或官职的代称。隋书·高祖纪下:“丁亥,制京官五品已上,佩铜鱼符。”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国有大事,则出纳符节,辨其左右之异,藏其左而班其右,以合中外之契焉。一曰铜鱼符,所以起军旅,易守长。”说郛卷二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又以鲤鱼为符瑞,遂为铜鱼符珮之。”亦省作“ 铜符 ”、“ 铜鱼 ”。 唐 白居易 《自到郡斋仅旬日方专公务未及宴游偷闲走笔题二十四韵》:“铜符抛不得,琼树见无因。” 唐 杜牧 《春末题池州弄水亭》:“使君四十四,两佩左铜鱼。”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罢太守铜鱼:“ 唐 制,太守交事皆合铜鱼为信, 周玄宗 显德 六年以除州自有制书,罢铜鱼不用。” 清 姚鼐 《癸丑重九无樽酒之会往问袁香亭同年亦独居寂然乃邀登雨花台临眺至暮香亭有诗和之》之二:“君解铜符五六年,逢余黄髮白门前。”
《漢語大詞典》:专城伯(專城伯)
古时州郡长官的别称。 唐 苏颋 《饯唐州高使君赴任》诗:“勿言行路远,所贵专城伯。”
分類:州郡长官
《漢語大詞典》:治晚
治下晚生。旧时下属对长官的自称。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治晚不幸大病,生死难保。”《官场现形记》第四五回:“治晚马上就去同前途接头,尽两个鐘头赶来回復老父臺。”
《漢語大詞典》:门下掾(門下掾)
汉 代州郡长官自己选荐的属吏。因常居门下,故称。东观汉记·吴良传:“ 良 时跪曰:‘门下掾諂佞,明府勿受其觴。’”后汉书·公孙述传:“后父 仁 为 河南 都尉,而 述 补 清水 长。 仁 以 述 年少,遣门下掾随之官。” 李贤 注:“州郡有掾,皆自辟除之,常居门下,故以为号。”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十四年:“门下掾 陆续 。” 胡三省 注:“门下掾,在郡门下总録众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万岁:“《东观记》曰:‘门下掾 王望 ,諂称太守功德,掾史皆称万岁。’”
《漢語大詞典》:寮司
(1).各衙署长官。文选·潘岳〈西征赋〉:“凡厥寮司,既富而教。” 张铣 注:“百寮主司,能使人富而又教之。”
(2).寺僧中替长老管事的人。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德高年长的大僧称为长老,居在方丈,表示只住一间小屋。长老的随从人称为侍者,替长老管事的人称寮司。”
《漢語大詞典》:权知府(權知府)
宋 代权遣京官充任的郡府长官。 清 顾炎武 日知录·知府:“ 宋 初, 太宗 真宗 皆尝为 开封 府尹,后无继者,乃设权知府一人,以待制以上充。”原注:“《皇朝政略》:‘凡命知府必带“权”字,以翰林为之,翰林学士及杂学士若待制,则权发遣而已。’ 陆游 《渭南集》:‘权知府自 李符 始。’”
《漢語大詞典》:笺刺(牋刺)
犹笺书。给长官的信札文书。新五代史·梁臣传·敬翔:“﹝ 敬翔 ﹞少好学,工书檄, 乾符 中举进士不中,乃客 大梁 ……久之, 发 无所荐引, 翔 客益窘,为人作牋刺,传之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