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金鼓  拼音:jīn gǔ
古时作战壮声势的器具。击鼓则表示进军,鸣金则示意收兵。《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族居递奏,金鼓迭起。」
分類:金鼓金和
《国语辞典》:金鼓雷鸣(金鼓雷鸣)  拼音:jīn gǔ léi míng
金钲和战鼓之声震耳欲聋。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如:「一时之间,金鼓雷鸣,只见两军缠斗,战得难分难解。」
《国语辞典》:金鼓连天(金鼓连天)  拼音:jīn gǔ lián tiān
金钲和战鼓之声响彻云霄。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二七出:「金鼓连天,喊声震地,不是赤眉啸聚,定为碧眼横行。待我出门一看,便知端的。」也作「金鼓喧天」。
《国语辞典》:金鼓齐鸣(金鼓齐鸣)  拼音:jīn gǔ qí míng
金钲和战鼓一齐响起。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水浒传》第一三回:「将台上传下将令,早把红旗招动。两边金鼓齐鸣。」《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州衙中一声炮响,四门烈火,轰门而起;金鼓齐鸣,喊声如江翻海沸。」
《国语辞典》:金鼓喧天  拼音:jīn gǔ xuān tiān
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薛仁贵征辽事略》:「军兵交战,旗号交杂,鎗刀混闹,金鼓喧天,喊声振地。」《东周列国志》第一七回:「公子偃命军中举火,一时金鼓喧天,直前冲突。」也作「金鼓连天」。
《分类字锦》:金鼓东行(金鼓东行)
何景明 送杭宪副兵备天津诗 天津桥北望京楼,金鼓东行节使舟。
分类:监司
《漢語大詞典》:金鼙
犹金鼓。 宋 欧阳修 《答朱寀捕蝗诗》:“高原下湿不知数,进退整若随金鼙。”参见“ 金鼓 ”。
分類:金鼓
《國語辭典》:金鼓  拼音:jīn gǔ
古时作战壮声势的器具。击鼓则表示进军,鸣金则示意收兵。《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族居递奏,金鼓迭起。」
分類:金鼓金和
《國語辭典》:三声(三聲)  拼音:sān shēng
1.连续发声三次。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宋。华岳 田家诗:「鸡鸣三声天欲明,安排饭碗与茶瓶。」
2.指店员的迎客声、接待声和送客声。
《國語辭典》:声气(聲氣)  拼音:shēng qì
1.声音和气息。《易经。乾卦。文言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句下唐。孔颖达。正义:「同声相应者,若弹宫而宫应,弹角而角动是也……此二者声气相感也。」后用以比喻朋友间志趣相投合。
2.声音、言语。《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滴珠生来在父母身边,如珠似玉,何曾听得这般声气?」《红楼梦》第六四回:「这好一会我们没进去,不知他作什么呢,一些声气也听不见。」
《國語辭典》:力士  拼音:lì shì
1.力气很大的人。《公羊传。宣公六年》:「赵盾之车右祁弥明者,国之力士也。」《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张良所募力士,亦不说术。」
2.职官名。职掌金鼓旗帜,随驾出入,守卫四门。
3.主掌刑威、杀戮的恶神。清。允禄《协纪辨方书。卷三。义例二》:「《堪舆经》曰:『力士者,岁之恶神也,主刑威、掌杀戮,所居之方不宜抵向,犯之令人多瘟疾。』」
《漢語大詞典》:子将(子將)
唐 武官名。隶属于大将之下,掌布列行阵、金鼓及部署卒伍的副将、偏将。 唐 陈子昂 《谢衣表》:“卒士被伤,子将多死。”新唐书·玄宗纪:“﹝ 开元 四年六月﹞癸酉, 大武军 子将 郝灵佺 杀 突厥 默啜 。”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子将,小将也。 唐 令制,每军大将一人,别奏八人……子将八人,资其分行阵,辩金鼓及部署。”
《國語辭典》:砰訇  拼音:pēng hōng
拟声词。多用以形容巨大声响,如雷声、鼓声、敲门声等。唐。李白梁甫吟〉:「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八回:「忽听得外面有人打门,砰訇砰訇的打的很重。」
《漢語大詞典》:金悬(金懸)
亦作“ 金县 ”。 金鼓之乐。文选·颜延之〈皇太子释奠会作〉诗:“堂设象筵,庭宿金悬。” 张铣 注:“金悬,谓金鼓之乐也。” 南朝 齐 谢超宗 《齐明堂乐颂·嘉荐乐》:“节动轩越,声流金县。” 唐 魏徵 《五郊乐章·雍和》:“金悬夕肆,玉俎朝陈。”
分類:金鼓鼓之
《漢語大詞典》:砰轰(砰轟)
象声词。鼓声;金鼓声。 唐 元稹 《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春郊纔烂熳,夕鼓已砰轰。” 宋 石茂良 《避戎夜话》卷下:“鉦鼓砰轰地欲裂,斯民嗷嗷将何之?”
《漢語大詞典》:虎韬(虎韜)
古代兵书六韬之一。分军用、三陈、疾战、必出、军略、临境、动静、金鼓、绝道、略地、火战、垒虚等十二篇。亦泛指兵书。《胭脂血弹词》第六回:“[武旦唱]想臣 若安 是,釵荆裙布一村娇,那识戎机与虎韜。此日捨身惟为国,凭仗那,一团热血励同胞。”参见“ 六韜 ”。
《國語辭典》:六韬(六韜)  拼音:liù tāo
书名。指文、武、龙、虎、豹、犬韬。相传为周太公望所撰。六卷。曾号为「武学七书」之一,为谈兵者所称道。其中述殷周情事,多奇闻异说,可供神话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