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16,分42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采掇
五采
樵采
采访
采香
采樵
采花
采撷
采摘
采薪
光采
采风
采蘋
采茶
采纳
《漢語大詞典》:采掇(採掇)
(1).亦作“ 採缀 ”。搜集。 汉 王充 论衡·卜筮:“著书记者,採掇行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礼以立体,据事剬范,章条纤曲,执而后显,採掇片言,莫非宝也。”南史·沈约传:“条流虽举,而採缀未周。”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皇甫冉》:“又《巫山诗》终篇皆丽,自 晋 、 宋 、 齐 、 梁 、 周 、 陈 、 隋 以来,採掇者无数,而补闕独获驪珠。” 清 盛时彦 《〈阅微草堂笔记〉序》:“老而嬾於考索,乃採掇异闻,时作笔记,以寄所欲言。”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志士多危心,亦相率赴 欧 墨 ,欲採掇其文化,而纳之宗邦。”
(2).拾取;摘取。《宋书·孝义传·徐耕》:“今年亢旱,禾稼不登,氓黎饥馁,採掇存命。” 唐 杜甫 《七月三日戏呈元二十一曹长》诗:“园蔬抱金玉,无以供採掇。” 明 李东阳 《后园种菊经月忽见数花》诗:“登临忆冒重阳雨,採掇愁沾昨夜霜。” 清 唐孙华 《治圃》诗之三:“想当採掇时,碧色照筐筥。”
(3).采纳;选取。旧唐书·良吏传上·蒋俨:“僕以不才,犹参廷谍,诚以素非德望,位班卒伍,言以人废,不蒙採掇。” 宋 曾巩 《请改官制前预选官习行逐司事务札子》:“採掇增损,实待圣断。” 明 吴承恩 《赏花钓鱼赋诗谢表》:“寸长罔弃,咸归採掇之中;四极难赊,不出惠鲜之外。”
(1).犹摘取。语本诗·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唐 杜甫 《槐叶冷淘》诗:“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 宋 梅尧臣 《清池》诗:“泠泠清水池,藻荇何参差。美人留采掇,玉鮪自扬鬐。” 清 张锡祚 《晨诣南园采蕨》诗:“薄物世所遗,采掇欣有得。”
(2).犹摘录。 汉 王充 论衡·超奇:“故夫能説一经者为儒生,博览古今者为通人,采掇传书以上书奏记者为文人,能精思著文、连结篇章者为鸿儒。” 明 胡应麟 诗薮·周汉:“《庄》《列》最近诗;后人采掇其语,无不佳者。”
(3).犹搜集。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典籍:“ 魏 氏采掇亡书,藏三阁。” 清 张埙石 《〈冬青树〉序》:“以 文山 、 叠山 为经,以 赵王孙 、 汪水云 幕府诸参军及一切遗民为纬,采掇既广,感激亦切。”
《國語辭典》:五采  拼音:wǔ cǎi
本指黄、赤、白、黑、青五种颜色。后泛指多种颜色。《书经。益稷》:「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山海经。中山经》:「祈酒太牢祠,婴用圭璧十五,五采惠之。」也作「五彩」。
分類:五采颜色
《國語辭典》:樵采  拼音:qiáo cǎi
采薪。《战国策。齐策四》:「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也作「樵采」。
《國語辭典》:樵采(樵採)  拼音:qiáo cǎi
采薪。晋。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七:「买臣困樵采,伉俪不安宅。」《三国演义》第一四回:「尚书郎以下,皆自出城樵采,多有死于颓墙坏壁之间者。」也作「樵采」。
分類:樵采打柴
《國語辭典》:采访(採訪)  拼音:cǎi fǎng
1.探采寻访。《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上》:「唐主好采访外事,令翰林学士李崧、端明殿学士李专美、知制诰吕琦等,更迭到中兴殿直宿,或与语至夜半不寝。」《儒林外史》第三三回:「钦奉圣旨,采访天下儒修。」
2.新闻记者访问打探消息。如:「独家采访报导」。
《國語辭典》:采访使(採訪使)  拼音:cǎi fǎng shǐ
职官名。唐代担任巡视各州、察访善恶、考核诸道官员政绩的特任官。见唐。杜佑《通典。卷三二。职官州郡上》。
《分类字锦》:采香(采香)
徐夤 胡蝶诗 最嫌神女来行雨,爱伴西施去采香。
分类:
《漢語大詞典》:采樵(採樵)
砍柴。左传·昭公六年:“禁芻牧採樵。”三国志·魏志·裴潜传“ 秀 , 咸熙 中为尚书僕射”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会三辅乱,人多流宕,而 干 义 不去,与诸知故相浮沉,採樵自活。”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樵人十咏·樵歌》:“此曲太古音,由来无管奏。多云採樵乐,或説林泉候。”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 玛纳斯 有遣犯之妇入山採樵,突为 玛哈沁 所执。”一本作“ 樵采 ”。
打柴。左传·桓公十二年:“请无扞采樵者以诱之。” 杜预 注:“樵,薪也。” 南朝 梁 沈约 《宿东园》诗:“ 陈王 鬭鸡道, 安仁 采樵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斫蟒:“ 胡田村 胡 姓者,兄弟采樵,深入幽谷。”
分類:砍柴打柴
《國語辭典》:采花(採花)  拼音:cǎi huā
1.采摘花朵。如:「她在花园里采花。」唐。李白〈于阗采花〉诗:「于阗采花人,自言花相似。」
2.比喻强奸妇女。多见于旧小说中。如:「采花大盗」。《三侠五义》第六二回:「细细打听,方才知道是个最爱采花的恶贼。」
《國語辭典》:采撷(採擷)  拼音:cǎi jié
摘取。唐。王维 相思诗:「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宋。苏轼〈元修菜〉诗:「是时青裙女,采撷何匆匆。」
《國語辭典》:采摘(採摘)  拼音:cǎi zhāi
采取、摘取。唐。李益 竹溪诗:「采摘愧芳鲜,奉君岁暮节。」宋。曾巩 方推官寄新茶诗:「采摘东溪最上春,壑源诸叶品尤新。」
《國語辭典》:采摘(採摘)  拼音:cǎi zhāi
采取、摘取。唐。李益 竹溪诗:「采摘愧芳鲜,奉君岁暮节。」宋。曾巩 方推官寄新茶诗:「采摘东溪最上春,壑源诸叶品尤新。」
《漢語大詞典》:采薪(採薪)
砍柴。吕氏春秋·安死:“惮耕稼採薪之劳,不肯官人事。”一本作“ 采薪 ”。《汉书·贾山传》:“ 文王 之时,豪俊之士皆得竭其智,芻蕘採薪之人皆得尽其力,此 周 之所以兴也。” 唐 李白 《雉朝飞》诗:“麦陇青青三月时,白雉朝飞挟两雌。锦衣綺翼何离褷, 犊牧 採薪感之悲。” 明 周梅墟 《带雨鸣柯》曲:“濛濛甘霤倾,为採薪,荷笠登山岭。”
打柴。尉缭子·分塞令:“采薪芻牧者,皆成行伍,不成行伍者不得通行。”《淮南子·说山训》:“君子之於善也,犹采薪者见一芥则掇之,见青葱则拔之。”
《國語辭典》:光采  拼音:guāng cǎi
1.光辉和色彩。《文选。曹丕。芙蓉池作诗》:「上天垂光采,五色一何鲜。」也作「光彩」。
2.荣耀。《北齐书。卷三七。魏收传》:「在朝今有魏收,便是国之光采,雅俗文墨,通达纵横。」也作「光彩」。
3.光亮而华丽。《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每有宴会,诸姬贵人自修整,簪珥光采,袿裳鲜明。」也作「光彩」。
分類:光采
《國語辭典》:光彩  拼音:guāng cǎi
1.光辉、色彩。唐。刘禹锡〈新秋对月寄乐天〉诗:「月露发光彩,此时方见秋。」也作「光采」。
2.荣耀。《文明小史》第四○回:「我只羡子由娶了这位老嫂,女界里面已经佔得许多光彩。」也作「光采」。
3.光亮而华丽。《老残游记》第二回:「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也作「光采」。
《國語辭典》:采风(采風)  拼音:cǎi fēng
周代官府定期派人到民间采集诗歌,编成国风。后遂称蒐集民歌为「采风」。
《國語辭典》:采诗(采詩)  拼音:cǎi shī
周代官府定期派人到民间采集各地诗歌,以观民情风俗,作为施政的参考。《汉书。卷三○。艺文志》:「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国语辞典》:采蘋  拼音:cǎi pín
《诗经。召南》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采蘋,大夫妻能循法度也。」或以为咏祭祀之诗。首章二句为:「于以采蘋,南涧之滨。」
《国语辞典》:采茶(采茶)  拼音:cǎi chá
1.采摘茶叶。如:「小时候常在半山腰里帮著家人采茶,现在却连茶园也难得见到。」
2.流行于江南各省的一种地方戏剧。参见「采茶戏」条。
《國語辭典》:采纳(採納)  拼音:cǎi nà
接受他人的意见。《后汉书。卷三○下。郎顗传》:「宜采纳良臣,以助圣化。」元。杨梓《霍光鬼谏》第一折:「采纳贤良,选用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