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遗踪(遺蹤)  拼音:yí zōng
遗留下来的踪迹。宋。苏轼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词:「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分類:遗迹
《國語辭典》:遗迹(遺跡)  拼音:yí jī
1.前人所遗留的陈迹。《文选。王粲。赠文叔良诗》:「先民遗迹,来世之矩。」《红楼梦》第二回:「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
2.心相知而迹相忘。《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寄通灵台之下,遗迹江湖之上。」
3.比喻弃而不顾。《国语。楚语下》:「灵不顾于民,一国弃之,如遗迹焉。」
《國語辭典》:遗迹(遺蹟)  拼音:yí jī
前人所遗留下来的事迹。清。邵长蘅〈夜游孤山记〉:「林逋一布衣,垂六百馀年,遗迹顾今尚存,何邪?」
《國語辭典》:古迹(古跡)  拼音:gǔ jī
古代的遗迹。如:「大陆各地的古迹,往往成为游客争相游览的地点。」也作「古迹」。
《國語辭典》:古迹(古蹟)  拼音:gǔ jī
古代流传下来的遗迹。《红楼梦》第五○回:「我从小儿所走的地方古迹不少,我如今拣了十个地方的古迹,作了十首怀古的诗。」也作「古迹」。
《國語辭典》:胜迹(勝跡)  拼音:shèng jī
有名的古迹。唐。孟浩然 与诸子登岘山诗:「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红楼梦》第二回:「却是自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也作「胜迹」。
《國語辭典》:凭吊(憑弔)  拼音:píng diào
对著遗迹追念古人或旧事。如:「他站在山上,凭吊那座古庙。」
《國語辭典》:考古  拼音:kǎo gǔ
实地调查古物遗迹,研究古代留下的器物或文字,来推究古代人类事迹与文化,称为「考古」。
《漢語大詞典》:灵迹(靈蹟)
亦作“ 灵跡 ”。亦作“ 灵蹟 ”。
(1).指帝王的德政。 南朝 梁 江淹 《萧上铜钟芝草众瑞表》:“臣以祥纬杂沓,星烛波运。斯乃灵迹深覃,睿衷夐感。理应写顺,祗无涵祕。”
(2).神明的功绩。 北周 庾信 《周祀方泽歌·昭夏》:“敢以敬恭,陈之玉帛。德包含养,功藏灵迹。”
(3).神灵的遗迹;圣贤的事迹。 唐 李白 《古风》之四三:“ 瑶水 闻遗歌,玉杯竟空言。灵跡成蔓草,徒悲千载魂。” 清 侯方域 《新迁颜鲁公碑记》:“而际世不辰,灵蹟多淹。”
(4).引申为奇迹。 沙汀 《记贺龙》二七:“ 贺龙 同志回到屋里,依旧带着那种因为感到夸耀而来的愉快,而且仿佛谈说一种灵迹。”
(5).神明显灵的事迹。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武员唐突河神:“噫!宇宙间灵迹照然者,莫如河神。彼武人粗卤,不知敬畏,幸而未降之罚,乃著异於俄顷之间,以示薄惩,神顾可慢乎哉?”
(6).谓墨宝。 明 高启 《题黄大痴天池石壁图》诗:“奈何灵蹟久閟藏,荒竹满野啼猩猩。”
《國語辭典》:祖武  拼音:zǔ wǔ
继承祖先的事功。《诗经。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金瓶梅》第六九回:「令郎两入武学,正当努力功名,承其祖武。」
《國語辭典》:化石  拼音:huà shí
在地层中经化石化作用所形成的生物遗骸,或生物活动所遗留的痕迹。可用以鉴定地层年代及沉积环境,并了解生物的演化。
《漢語大詞典》:仙迹
仙人的遗迹或行踪。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庐江水:“山四方周四百餘里,叠鄣之巖万仞,怀灵抱异,苞诸仙迹。”《剪灯馀话·幔亭遇仙录》:“﹝ 杜僎成 ﹞拜受什袭,辞归,……越数年,乃弃妻子,携仙迹,遨游名山,罕与人接。”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蓬莱仙迹:“ 登州 蓬莱阁 ,颇多仙迹,士人往往有所见闻。”
《漢語大詞典》:故迹(故跡)
亦作“故蹟”。 旧迹;遗迹。《汉书·沟洫志》:“议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迹而穿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虽石磧沦败,故跡可凭。” 宋 曾巩 《墨池记》:“ 羲之 尝慕 张芝 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跡,岂信然邪?” 许地山 《女儿心》三:“她只想着去看 安期生 升仙的故迹。”
见“ 故跡 ”。
分類:遗迹
《國語辭典》:文化  拼音:wén huà
1.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总成果。包括宗教、道德、艺术、科学等各方面。
2.文治教化。汉。刘向《说苑。卷一五。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文选。束晰。补亡诗六首之六》:「文化内辑,武功外悠。」
《國語辭典》:圣迹(聖蹟)  拼音:shèng jī
圣人的遗迹。如:「山东省曲阜县有许多与孔子有关的圣迹,现在都已经成为观光景点了。」
《國語辭典》:遐轨(遐軌)  拼音:xiá guǐ
前人的法度。汉。阮瑀纪征赋〉:「仰天民之高衢兮,慕在昔之遐轨。」《晋书。卷七四。列传。桓彝》:「迈周庾之清尘,遵许郭之遐轨。」
《漢語大詞典》:烧灰(燒灰)
(1).焚物使成灰。礼记·月令:“﹝仲夏之月﹞令民毋艾蓝以染,毋烧灰。” 郑玄 注:“火之灭者为灰。”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杂说:“四月……草茂,可烧灰。”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鹿:“皮:(主治)一切漏疮,烧灰和猪脂纳之,日五六易,愈乃止。”
(2).焚烧后的灰烬。喻僧人遗迹。 唐 苏味道 《和武三思于天中寺寻复礼上人之作》:“砌古留方石,池清辨烧灰。” 前蜀 贯休 《送僧归华山》诗:“烧灰犹汤足,雪片似黏鬚。”
《漢語大詞典》:仙穴
传说有仙人遗迹的山洞。 唐 孙逖 《寻龙湍》诗:“仙穴寻遗跡,轻舟爱水乡。” 宋 杨亿 《武夷山》诗:“藤萝暗仙穴,猿鸟骇人羣。”